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打造生態工業產品

如何打造生態工業產品

發布時間:2025-07-17 02:03:05

❶ 如何大力發展生態工業

生態產業集群是指特定區位各種社會經濟因素和生態因素有機結合,實行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所形成的經濟效率高、生態功能強的新型產業集群。同傳統產業集群相比,生態產業集群具有遵循生態規律,整合經濟、社會和生態功能,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等特徵。從國內外實踐來看,目前至少形成了三種比較成熟的生態產業集群模式。一是主副產業衍生模式,即以一種或多種產業為主產業,從中衍生出多種副產業,彼此配套,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二是多種產業共生模式,即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兩個以上具有共生關系的產業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優勢互補。各個產業共生聚集,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資源輸入和產品輸出,同時相互之間利用對方的排放物,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三是動脈與靜脈產業循環模式,動脈產業是指從原料開採到生產、流通、消費、排放所形成的產業,靜脈產業則是指將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資源所形成的產業,這兩類產業緊密結合,構成完整的循環經濟體系。這幾種模式可以交叉和相互轉化。在一個大型生態產業集群中,某些產業之間可以是主副衍生的,也可以是互利共生的。一種模式可以兼具其他模式的某些特徵。x0dx0a 發展生態產業集群,需要作出正確的路徑選擇和制度安排x0dx0a 對傳統產業集群實行生態化改造。目前各地都形成了一些產業集群,它們對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傳統產業集群存在資源利用效率低,污染嚴重等問題。特別是有些產業集群出現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混合的集群污染,迫切需要進行生態化改造。首先需要制定產業集群生態化改造的科學規劃,將區域國土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生態環境規劃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融為一體,促進城鄉結合、工農結合、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結合;同時淘汰現有產業集群中的一些技術落後、效率低下、污染嚴重的項目,建設一些能夠提高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的新項目,逐步達到生態產業集群的要求。x0dx0a 引導各種經濟園區朝生態產業集群方向發展。多年來,各地興辦了許多經濟園區,從長遠來看,這些經濟園區都應朝生態產業集群方向發展。目前可以挑選部分條件較好的園區來建設生態產業集群示範點。合理選擇產業項目,包括共生和衍生項目,逐步建成多種模式的生態產業集群。及時總結交流和推廣國內外發展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和地區的成功經驗,確立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生態產業集群,帶動生態產業集群發展。x0dx0a 促進動脈產業與靜脈產業的良性循環。在動脈產業基礎上發展靜脈產業,形成配套完整的良性循環體系,是構建生態產業集群的一種可行路徑。當前迫切需要擴展和完善全社會資源回收網路,包括回收工業廢舊設備和居民廢舊消費品的體系,加快靜脈產業發展。例如汽車和家用電器生產廠家有義務回收本廠生產經消費後需要回收的廢舊產品,可以由本廠定點回收或上門回收,也可由多家企業聯合回收或委託第三方回收。在不同區域建立回收廢舊產品並集中進行資源化處理的靜脈產業,並同相關動脈產業結合起來,實行以後者扶持和帶動前者發展的政策。x0dx0a 在改革創新中做好構建生態產業集群的制度安排。要建立促進生態產業集群發展的利益導向機制,實行財稅和金融政策的適當優惠和傾斜,引導各地對產業項目的優選;完善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將環境資源消耗納入企業總成本核算管理,建立全面反映經濟與環保共贏情況的核算體系;變革環境管理方式,形成政府、社區、市場三位一體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根據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實行有差別的政績考核辦法,加大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方面的考核分量;在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提高補償水平等;加快環境友好型技術研發,為生態產業集群的發展不斷提供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和新途徑;培育掌握必要生態環保知識的決策人才,利用各種教育形式和宣傳渠道,進一步宣傳和普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觀,提高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

❷ 農村庭院加工業生態工程有哪些模式

農村庭院加工業生態工程包括幾種模式:單一加工主體式生產型與復合型加工生態工程。

單一加工主體式生產型涵蓋了縫紉、竹木、禽蛋及其他農產品加工。例如,禽蛋加工採取高度集約化方法,學習製作皮蛋、鹽蛋等技術,產出符合不同口味的禽蛋產品,暢銷全國。竹木器加工則利用種植的竹、木製作生活用品與手工藝品,同樣暢銷全國。以食品加工為主的作坊利用農產品進行榨油、糕點、豆製品等加工,為農民帶來可觀經濟效益。糧食加工業則通過購置設備,對糧食進行加工。家庭服裝生產則在具備場地與技術條件的家庭中進行。

復合型加工生態工程包括養殖、加工結合型、種、編結合型、農工商綜合經營型和規模化庭院經營型。養殖、加工結合型模式以養殖業促進加工業,如養雞、鴨與無鉛皮蛋加工。種、編結合型模式以種植竹、木等為「編」提供原料,轉化為市場商品。農工商綜合經營型模式在農戶勞動力充足的情況下,結合種植業與庭院綜合利用,發展養殖業、家庭綜合加工廠與小百貨商店等。規模化庭院經營型模式要求農戶跳出單一土地經營,發展多種經營,如種植、養殖、手工業、商業等,以市場需求指導開發,以村、組為單位,市場為導向,技術、資金為後盾,逐步發展。

以湖南省平江縣安定鎮安永村為例,該地區積極引導農民利用庭院資源,發展「五有」庭院經濟,實現了戶戶「則有一口塘,後有一個園,側有一圈雞,家有一欄豬,戶有一條牛」的經濟格局,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

❸ 如何大力發展生態工業

生態工業是依據生態經濟學原理,以節約資源、清潔生產等為特徵,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依託,運用生態規律、經濟規律和系統工程的方法經營和管理的一種綜合工業發展模式。

生態工業基本特徵

它要求綜合運用生態規律、經濟規律和一切有利於工業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

(1)從宏觀上使工業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耦合,協調工業的生態、經濟和技術關系,促進工業生態經濟系統的人流、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和價值流的合理運轉和系統的穩定、有序、協調發展,建立宏觀的工業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2)在微觀上做到工業生態資源的多層次物質循環和綜合利用,提高工業生態經濟子系統的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效率,建立微觀的工業生態經濟平衡。從而實現工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提高,走可持續發展的工業發展道路。

如何發展生態工業

一.主副產業衍生模式,即以一種或多種產業為主產業,從中衍生出多種副產業,彼此配套,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

二.多種產業共生模式,即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兩個以上具有共生關系的產業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優勢互補。各個產業共生聚集,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資源輸入和產品輸出,同時相互之間利用對方的排放物,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

三.動脈與靜脈產業循環模式,動脈產業是指從原料開採到生產、流通、消費、排放所形成的產業,靜脈產業則是指將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資源所形成的產業,這兩類產業緊密結合,構成完整的循環經濟體系。促進動脈產業與靜脈產業的良性循環。在動脈產業基礎上發展靜脈產業,形成配套完整的良性循環體系,是構建生態產業集群的一種可行路徑。

閱讀全文

與如何打造生態工業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來自哪裡的梅賽德斯賓士 瀏覽:848
手機卡如何做小汽車 瀏覽:442
瑞德奧迪和一汽奧迪有什麼區別 瀏覽:242
汽車電池斷了正負極能存放多久 瀏覽:484
番禺坑頭工業區在哪個村 瀏覽:678
奧迪發光車標怎麼拆 瀏覽:862
汽車在打車前為什麼不嗡嗡響了 瀏覽:71
9年的長安汽車能賣多少錢 瀏覽:743
5系寶馬保養提醒如何消除 瀏覽:716
汽車cd為什麼不能播放 瀏覽:608
常州工業線束電話多少 瀏覽:186
工業園區叉車液壓模塊多少錢 瀏覽:426
汽車優惠跟什麼有關 瀏覽:814
大豆怎麼上工業 瀏覽:658
寶馬新車發動機多久更換 瀏覽:274
賓士d檔不給油多少邁 瀏覽:273
奧迪c8手制動模塊在什麼位置 瀏覽:859
怎麼解讀最新寶馬3d 瀏覽:181
什麼叫磨缸汽車 瀏覽:635
賓士的進口車哪個國家生產的最好 瀏覽: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