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服務 > 國產汽車哪些企業賺錢和虧損

國產汽車哪些企業賺錢和虧損

發布時間:2022-12-28 07:16:36

❶ 四大主流自主品牌車企相繼公布財報,誰賺得多,誰又虧得多

蔚來 汽車 的李斌曾經說過:沒有200億不要造車,而戴森在3年花了200多億後還是宣布造車失敗,由此可見,造車真的是一個十分「燒錢」行業。時至今日,如果是有企業想造車,除了宣布有多少核心技術外,還熱衷於把自己賬上剩餘多少錢告訴大家,譬如小米要造車,直接說賬上還有1000多億,告訴大家別慌,而且前期都是幾個100億的砸。

既然資金對一家造車的企業如此之重要,而最近又有許多車企相繼公布了年度和季度的財報,那麼它們之中誰又賺的多,誰又虧的多呢?我們不妨一看究竟。

長城 汽車

近2年以來,長城 汽車 的發展勢頭相當之猛,新品牌相繼成立,而且推出的車型是一款比一款有意思,一款比一款有熱度,這家出自河北保定的民營車企如今已經是國產 汽車 的頭部。

品牌多,新推出的資金多,自然意味著長城 汽車 的資金充沛,同時也只有長城 汽車 的資金充沛了,它才能不斷地推出新品牌和新車,要不然它就是「窮兵黷武」。

據8月27日,長城 汽車 自己公布的財報顯示,長城 汽車 今年上半年實現總營業收入619.28億元,不僅同比增長了72.36%,其中的凈利潤更是達到了35.29億元。不僅如此,長城 汽車 也公布了第二季度的營收,達到了308.11億元,同比增長了31.04%,凈利潤為18.89億元。

雖然上面有一大堆數字,但是從中就流露出了一個信息:長城 汽車 有錢,而且經營狀態良好,算是眾多車企中日子過的比較滋潤的車企了。

如今,長城 汽車 的盤子越擴越大,而且推出新車的頻率也越來越高,而這就意味著對資金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多,好在長城 汽車 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品牌形象得到了提升,且單車的平均售價達到了10.08萬元,整體的毛利有提高。如果長城 汽車 能一直保持這種勢頭,那它在2025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6000億元也是可以期待的。

比亞迪 汽車

因為比亞迪 汽車 的路子比較野,除了 汽車 產業外,它還有電子、光伏、醫療等等產業,所以它上半年的營業收入要比長城 汽車 高,達到了908.8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0億元,看來多搞點產業也好,一是可以一起賺錢,二是如果有其它產業陷入低迷,那另外的產業則可以補上。

那麼這908.85億元是怎麼組成的呢?具體來看,這其中手機、電子等業務就佔了431.32億元,而 汽車 產業則佔了391.57億元,如果只看 汽車 業務,那麼比亞迪 汽車 的營業收入還是不敵長城 汽車 。這里提一下, 汽車 產業本來是比亞迪的副業,可時過境遷, 汽車 產業正在轉變為比亞迪的主業,這可就越來越有意思了。除此之外,比亞迪的電池和光伏產業也貢獻了82.87億元的收入。

問題來了,你可別看比亞迪上半年的營業收入高,其實它並不賺錢,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歸母公司的凈利潤僅為11.74億元,還比去年少了將近30%,而且在這11.74億元的凈利潤中,還有政府補貼的9.57億元,這就很尷尬。

其實比亞迪凈利潤降低是可以從它的 汽車 產業中可以發現一些問題的。

眾所周知,在今年上半年比亞迪 汽車 推出了一系列的新車型和DM-i和刀片電池等新技術,而當比亞迪把它們推給消費者的時候又把價格降到了最低。

如此一來,它想賺錢也是比較困難了。而且筆者也有和比亞迪內部人士交流過,比亞迪現在造車並不以賺錢為主要目的,而且把車造好,提高市場佔有率才是王道,現在站穩腳跟了,就不怕以後沒有好日子過,不得不承認,比亞迪的格局還真大。

吉利 汽車

其實吉利 汽車 現在的盤子也鋪得很大,旗下子品牌眾多,國內和海外市場都有布局,所以對資金的要求還是比較大,要不然吉利 汽車 在上半年也不會出現一場又一場的資本操作。

據悉,吉利 汽車 上半年的財報顯示,1-6月份,它的營收為450億元,如果再扣除股東的應占溢利,吉利 汽車 的凈利潤為24.1億元。同時,吉利 汽車 還公布的自己截至到6月底的總現金水平,為199.2億元。

顯然,吉利 汽車 作為自主品牌車企的頭部,這樣的業績表現意味著它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至於吉利 汽車 為什麼會面臨這樣的情況,還是與車市的發展和吉利 汽車 正處於產品更替的周期有關。首先是吉利 汽車 在新能源 汽車 市場布局還有待極氪 汽車 的大展身手,同時車市最近缺芯嚴重,吉利 汽車 的產能收到的一定影響,這樣勢必會導致銷量和利潤的下滑。

不過吉利 汽車 自身的優勢也相當之大,它可以整合全球范圍的內的供應鏈,再加上它自身的模塊化造車,可以增加發布新車,取代老車的頻率,從而提高市佔率。

長安 汽車

雖然長安 汽車 也是家大業大,但是論賺錢的能力,長安 汽車 還是不如前3家民營車企。

據悉,今年上半年,長安 汽車 的營業收入為567.85億元,歸母公司的凈利潤為17.29億元。如果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9.9億元後,那麼長安 汽車 在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僅為7.4億元,這樣一看,是不是比其它三家民營車企低了很多?其實7.4億元的凈利潤已經很不錯了,去年同期,長安 汽車 的凈利潤為負26.17億元。不僅沒賺錢,反而是在虧錢。

如果從銷量看,整個長安 汽車 集團,它們的銷量並不低,上半年累計賣了120萬台車,在整個中國車企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可它的利潤為什麼還是低呢?一是新能源車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力。另外,長安 汽車 集團內飾有賺錢的品牌,同時也有不賺錢的品牌,一來二去自然利潤也就低了。

總結: 通過盤點自主品牌主流車企的年度財報,可以發現有時候銷量高並不代表利潤高,有時間提高品牌影響力,掌握核心技術也是提高利潤來源的本事。同時,利潤在對於那些正在搶占市場的品牌而言就不那麼重要了,現在把市場穩住,以後的好日子自然會來。(文/優視 汽車 向前)

註:配圖來自網路,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並感謝!

❷ 三大「造車新勢力」半年虧損近百億,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三大“造車新勢力”分別是蔚來、小鵬、理想,然而這些企業半年虧損近百億,這種情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例如原材料價格上漲,研發費用的增加,競爭對手的打壓等等。汽車已經成為大家出行必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私家車確實會讓居民的生活比較方便,想去哪就去哪,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品牌越來越多。

製造新能源汽車的廠商越來越多,而且國際上比較出名的汽車品牌也在研發類似的產品,他們不希望新品牌獨占市場,因此對於這些新興品牌來說,老品牌會給他們施壓,大多數用戶比較信賴老品牌,質量好,有保障。

❸ 中國銷量慘淡仍大賺276億,最賺錢的車企是它們!

2019年,整個汽車行業都處於動盪之中,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出現下滑,而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新興市場則是銷量暴跌,停產裁員成了去年業內最熱門的話題。市場停滯不前的同時,行業風向也在發生變化,各大車企都在加大對新能源的投入,但新能源並沒有多大產出。

去年,戴姆勒全球銷量334萬輛,其中賓士乘用車銷量為238.54萬輛。戴姆勒利潤下降,是因為去年為柴油車排放造假支付了巨額罰金,現在BBA中唯一一個沒有牽涉到排放造假的就只有寶馬了!

寫在最後

大眾品牌本身利潤並不高,真正給大眾集團創造利潤的是奧迪。豐田雖然國內銷量不如大眾,但是單車利潤遠高於同行,世界上最賺錢的汽車公司還是豐田。國內名氣並不高的標致雪鐵龍、雷諾和菲亞特克萊斯勒,它們單車利潤不算很高,但是總利潤還是比較可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2020年部分車企盈利觀察,豐田不如PSA,BBA皆虧損,賓利虧到吐血

隔行如隔山,這話說的是真不錯,有不少的車友和我討論汽車的時候,說的是頭頭是道,感覺對這個行業是摸得透亮,但是一說到車企的盈利能力,有部分「專家」認為,一台10萬元的車,最起碼單車利潤在2萬元左右,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車企可能做夢都能笑醒,今天咱們就拿車企盈利這件事兒,和大家絮叨絮叨,看看2020年誰是單車利潤最高、誰又是最掙錢的車企,名單並不全,主要包含了幾個一流大廠和豪華品牌。

然後我們說說大眾集團,2020年對大眾來說又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因為它的單車利潤為負313歐元。不僅僅是大眾汽車,德系豪華車的日子也不好過,奧迪的單車利潤為負559歐元,賓士的單車利潤為負599元,寶馬更是一台車虧損1135歐元,不過它不是最慘的。

大眾旗下的賓利更是虧到了吐血,單車利潤負19800歐元,也難怪從去年開始,就傳出賓利因為連年虧損,導致大眾有意出售這個品牌,當時大家還在臆測吉利會不會出手,不過虧成了這樣,而且賓利再怎麼轉手,也不會有銷量上巨大提升,這樣的車企誰敢接受呢?和邁巴赫一樣停產或者才是一個好選擇。而福特的日子也不好過,不僅失去了中國這個重要的民用車市場,單車的虧損也達到了1088歐元,看來2020年,對於國際汽車行業來說,將是非常艱難的一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23家車企入圍2020財富500強:豐田最賺錢,日產最敗家,現代開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蔚來、理想、小鵬汽車:誰最會賺錢有家企業賬上躺著425億元

最近,國內三大造車新勢力蔚來 汽車 、理想 汽車 以及小鵬 汽車 相繼公布了2020年財報。究竟誰賣得最多?誰是最會賺錢的?在前有特斯拉,後有眾多追兵的情況下,下一步的增長空間在哪裡?我們一起來看看:

對於 汽車 行業來說,交付量代表著企業的規模實力和市場地位。過去一年,三大造車新勢力銷量增速均超過110%。 蔚來 汽車 累計交付量達到43728輛,同比增長112.63%。旗下共有ES8、ES6、EC6三款在售車型,ES6貢獻最大,占年度交付量約63.8%。

理想 汽車 緊隨其後,累計交付32624輛,排在中國造車新勢力首年交付成績的榜首。其中第四季度交付14464輛,環比增長67%,創下季度新高。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由理想ONE一款車型完成的。放在整個新能源 汽車 市場,排名第七,超過比亞迪漢EV(2.87萬輛)和蔚來ES6(2.79萬輛)。

小鵬 汽車 累計交付新車27041輛,同比增長112.5%。除了第一款產品G3,去年4月推出的中型電動轎車P7共交付15062輛,佔比超過五成。

進入2021年,受到供應鏈等因素的影響,三大造車新勢力的交付量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截至2月底,蔚來累計交付8.84萬輛,理想、小鵬累計交付量分別為4.13萬輛、4.85萬輛。

財報顯示,蔚來 汽車 總營收為162.58億元,同比增加107.8%。凈虧損為53.04億元,同比收窄53%。過去一年公司市值實現翻身,甚至一度超過比亞迪,成為國內市值最高的 汽車 上市公司,創始人李斌從「最慘的人」成了「最幸福的人」。截至2020年底,蔚來的現金儲備高達425億元,按照目前的虧損狀態,賬上的錢還可以「燒」大約8年。

相比之下,理想 汽車 凈虧損僅為1.52億元,大約只有蔚來的1/35。第四季度凈利潤為1.075億元,成為首家實現季度盈利的造車新勢力。全年總收入為94.61億元,同樣超過市場預期的91.73億元。

小鵬 汽車 去年實現總營收58.44億元,同比增長151.8%;凈虧損為27.32億元,同比收窄了26%。眾所周知,毛利率和毛利潤是判斷一家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標准。小鵬 汽車 的毛利率雖然不及蔚來(11.5%)和理想(16.4%),但也首次實現全年毛利率轉正,擺脫了「賣一輛虧一輛」的局面。

2021年1月9日,蔚來在成都發布首款豪華電動轎車ET7、150kWh電池包等新產品。李斌表示,今年預計將研發費用投入增加一倍,達到50億人民幣左右,用於研發及其他方面的投入。

4月份,小鵬 汽車 將首次一改三元鋰電池版車型,交付磷酸鐵鋰電池版車型,與特斯拉的Model 3進行正面競爭。創始人何小鵬表示:「正在研發具有行業領先意義的技術和產品,包括下一代的自動駕駛系統和動力總成平台。」

理想 汽車 預計今年整體研發費用達30億元左右,並在未來3年逐步達到每年60億規模。從明年開始,將保持每年至少發布2款新車的節奏,產品將覆蓋15萬-50萬元的完整區間,首款純電動車計劃於2023年上線。

❼ 賣一輛車,車企能賺多少錢30家車企單車利潤排行

可以看到,中國車企的盈利能力也還是可以的。一汽集團的單車利潤排名第九,吉利第十五,長城第二十。

2019年的數據這樣,2020年呢?

近日麥肯錫預計,受疫情嚴重影響,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或將減少近三成,中國市場銷量下降15%,短期內不可恢復。可以預見,2020年車企經營將面臨更大壓力,誰能度過危機、改善經營?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車企2020年財報出爐:誰賺得最多,誰虧得最慘

時間來到3月的最後一天,截至目前,全球各大車企2020年財報基本都已出爐。回顧已然完結,卻又異常「特殊」的這一年,國內外車企究竟交上了一份怎樣的答卷,面對著同樣的困境,是否體現出了不同的抗擊打能力?同時,把國內外車企的財報放到一起來看,又會否產生一些新的問題?

帶著這樣的疑問,馬拉車市整理匯總了目前已披露的大部分車企2020年財報,咱們從最能說明問題的具體數據方面來分析,或許就能夠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

本期中外車企財報連連看,帶您揭開那些數據下的謎題。

全球車企篇:

國際車企營收全線下跌

豐田凈利潤全球排第一

按照整車企業的營業收入金額,馬拉車市排出了2020年國際車企營收TOP 15榜單。其中,大眾集團以2657.2億美元的營收排名榜首,豐田 汽車 位居次席。

共有八家整車企業(不含國內車企)2020年的營收金額超過了1000億美元。分別為大眾集團、豐田 汽車 、戴姆勒、福特 汽車 、通用 汽車 、本田 汽車 、寶馬集團和FCA。

在榜單中,除了特斯拉2020年營收增長了29%之外,另外14家車企的營收全部呈現出了下跌的態勢。其中,日產 汽車 跌幅最大,其2020年營收同比下降了26.8%。

再看凈利潤方面,營收排名第二的豐田 汽車 ,成為了2020年凈利潤最高的車企,其盈利140.2億美元,比排在第二的大眾集團高出了35.1億美元。

3家虧損車企分別為福特 汽車 (虧損12.8億美元)、日產 汽車 (虧損95.1億美元)和雷諾集團(虧損95.9億美元)。

而從凈利潤的同比增幅情況來看,在營收前15名的車企中,2020年只有戴姆勒一家實現了凈利潤的大幅正增長,漲幅高達48%,凈利潤達到了47億美元。

而特斯拉和鈴木 汽車 均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分別為8.62億美元和4.8億美元。此外的12家車企,凈利潤同比2019年全部下跌。

綜合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除去戴姆勒、特斯拉和鈴木,其他12家車企均交上了營、利雙降的答卷。在此大背景下,國內的車企情況又如何呢,是基於雙降主旋律下的同步,還是逆勢取得了增長的成績?

咱們接著往下看。

國內車企篇:

國內車企營收普遍看漲

江鈴長安比亞迪凈利潤增幅大

從營收金額和增幅情況來看,2020年國內車企獲得了與國際車企截然不同的狀況。從已披露的國內上市車企財報及部分車企的業績預告可見,包括一汽集團、北京 汽車 、比亞迪、東風集團、長城 汽車 、長安 汽車 、廣汽集團和江鈴 汽車 ,共八家車企2020年營收均高於2019年。

其中,增幅最大的車企為比亞迪(長安 汽車 未披露具體營收數據),其營收增幅為22.59%,營收金額為1565.98億元。

相較於國際車企的營收金額,若將上汽集團和一汽集團的營收金額折算成美元,這兩家國內車企的營收金額也超過了1000億美元。上汽集團營收可排至寶馬集團之後,位列全球第八;一汽集團位列第九,略高於FCA的營收金額。

再看凈利潤方面,包括一汽集團、比亞迪、長城 汽車 、長安 汽車 、江淮 汽車 和江鈴 汽車 ,六家車企的凈利潤均超過了2019年。

其中,以江鈴 汽車 、長安 汽車 和比亞迪的凈利潤增幅最大,均超過了100%的增幅。稱其凈利潤暴漲,亦不為過。

與此同時,包括一汽集團、比亞迪、長城 汽車 、長安 汽車 、江鈴 汽車 在內的五家車企還取得了營、利雙升的好成績,這也與國際車企的雙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單論2020年的車企成績單,無疑國內車企的成績更為優秀。在全球看跌的大環境下,亦難掩東方出現一抹亮色。

為何國內車企能夠逆勢取得好成績?

其實,從各大車企發布的財報內容中的原因分析也可見端倪。

去年的疫情對全球 汽車 市場都產生了明顯的沖擊,整個 汽車 行業都受到了較大影響。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面對著史無前例的疫情侵襲,國內車企的承壓時間,相對國際車企無疑要短了許多。

2020年,國內車市大體呈現出了一季度「暫停」,二季度開始恢復,三四季度全面回暖,逐漸回歸正軌的大趨勢。

同時,得益於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國內車市在下半年呈現出了強勢的反彈。這也使得國內車企紛紛在下半年,多少彌補了上半年欠下的「功課」,其營收和凈利潤都得到了較好的保障。

包括政府多次出台穩定和刺激 汽車 消費的具體政策和舉措,例如拿出相應的補貼促進 汽車 消費,限購地區增加購車指標,延長新能源 汽車 補貼和減免購置稅時間等,又比如多次開展的 汽車 下鄉等惠民措施,都提振了 汽車 消費信心,切實促進了 汽車 消費。

其次,因為疫情等因素,造成了去年國內車市加快了車企洗牌的進度。許多邊緣車企因為無法承壓,或是提前了矛盾爆發,也客觀上造成了整體市場格局的重塑。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那些擁有核心實力的車企,擴大了增加營收和保障凈利潤的意向客戶群體。

馬拉車市此前曾整理過2020年破產重整、清退出局的車企名單,這部分車企的或淘汰出局,或停滯整改,也客觀上使得國內的 汽車 消費人群,把更多的目光導入了那些最終取得好成績的車企。

多重因素的疊加,才導致了國內車企有了取得逆勢增長的可能性。而與此同時,由於中國市場的給力,也為那些國際車企貢獻了相當大的助力。如果沒有中國市場的支撐,或許那些國際車企的2020年財報將會更加慘不忍睹。

通過中外車企2020年財報的對比連連看,我們不難發現擁有核心實力的國內車企,在相關部門政策助力以及國內市場需求驅動下,展現出了難得的抗擊打能力。同時,全球車市的格局或許也會因為去年的這個「插曲」,潛移默化中發生著巨大的改變。

當然,2020年的財報也只對去年這個「特殊」年份具備相應的說服力。我們仍需清楚地認識到,雖然艱難的2020年已經過去,但是疫情卻還在持續,再加上晶元短缺等影響,2021年對全球 汽車 行業來說毫無疑問又是困難的一年。今年中外車企的年度答卷究竟會是什麼樣,一切都尚未可知。

作為相關行業從業人員,我們都希望東方的這一抹亮色可以持續發光發熱,從而帶動全球 汽車 行業長久有序、 健康 持續地發展下去。

❾ 國內車企單車利潤排行榜,賓士一台車賺4萬,蔚來單車倒貼55萬!

單車利潤對一個車企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因為可以衡量一個車企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越強,車企能夠帶來投入更多的成本進行研發,實現良性循環,那麼我們常見的汽車品牌單車利潤是多少呢?
根據國內各大車企公開財報,可以計算出各大車企的單車利潤,該利潤是車企的凈利潤除以汽車銷量所得的數據,已經覆蓋了車企的研發、營銷宣傳、人工、生產製造等等所有成本,目前2019年各車企的單車利潤還沒出爐,我們就先看看2018年各大車企的單車利潤。
北京賓士榮膺單車利潤之王,數據顯示,北京賓士年度總銷量為48.5萬台,但是卻取得了200.77億的利潤,單車利潤超4萬。而且這還是歸屬於車企的利潤,經銷商的利潤並不包含其中,可見賓士品牌在國內的溢價之高。
排名第二名的是華晨寶馬,單車利潤為2.68萬元,奧迪雖然因為數據缺失沒有進入榜單,但是奧迪的單車利潤在2萬元左右,可以排名榜單的第三名。
排名第四名的車企是長安馬自達,單車利潤為1.52萬,幾乎可以比肩二線豪華品牌,其定價一向偏高,終端優惠也較小。第五名上汽大眾單車利潤達到1.36萬元,可見大眾品牌雖然終端優惠較大,但是利潤仍然比較高。
第六名廣汽豐田單車利潤約0.84萬元,而第七名吉利汽車單車利潤為0.84萬元,是單車利潤最高的自主汽車品牌,並且遙遙領先其他國內車企。第八名廣汽本田單車利潤為0.73萬元,第九名東風本田是0.71萬元,第十名長城2018年單車利潤為5000元。
?
但是國內有一家車企,單車利潤是負數,並且數額非常大,這家車企就是蔚來,作為一家造車新勢力,2019財年,蔚來共賣出了20565輛車,但是凈虧損112.96億元,每賣一台車虧損54.93萬元。2018年,蔚來的單車利潤甚至是負80萬元。蔚來為啥賣一台車虧損這么多?實際上蔚來汽車本身的硬體成本就很高,堆料堆得很足。同時蔚來的服務質量確實比較高,在每位車主上面付出了巨額的服務成本,網友甚至表示50萬的車,一半買了服務!另外,蔚來作為造車新勢力,在成本優化上做的不夠到位。
雖然對於很多車主來說,花50萬元買一台蔚來,卻佔了55萬元的便宜,似乎顯得很值,但是需要明白一點,你的購車成本中其實包含了蔚來的服務成本,這些服務是不是真的是你所需要的呢?或者說花這么多錢買到這些服務,真的值得嗎?而且,如果蔚來遲遲不能在單車利潤上扭虧為盈,在蔚來以賣車為主要利潤來源的情況下,這種靠融資的模式又能持續多久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閱讀全文

與國產汽車哪些企業賺錢和虧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都中升賓士在哪裡 瀏覽:34
賓士amg怎麼拆輪胎 瀏覽:745
汽車煙筒哪個季節滴水 瀏覽:561
大塘工業園有什麼企業 瀏覽:533
奧迪成本一般多少錢 瀏覽:581
更換奧迪a4l轉向助力多少錢 瀏覽:846
寶馬自動車頭燈怎麼關 瀏覽:171
浙江工業大學mem在哪個校區 瀏覽:873
小汽車如何判斷方向盤位置 瀏覽:477
凱迪拉克ct5和寶馬320li如何選 瀏覽:87
賓士跟吉普哪個保養貴 瀏覽:301
寶馬空氣濾芯進水會怎麼樣 瀏覽:860
工業用電損怎麼補償 瀏覽:274
如何製造汽車靜電 瀏覽:494
什麼叫重工業什麼叫重工業 瀏覽:494
汽車人都懂什麼 瀏覽:559
奧迪a4刷3階需要多少錢 瀏覽:785
賓士怎麼查生產號 瀏覽:324
工業光魔在哪個城市 瀏覽:627
工業設計上什麼學校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