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寶馬寶馬i3 2014款 增程型怎麼樣,優點,缺點
寶馬i3純電動車型:加速相當給力,剎車姿態優秀 來到性能測試部分,在這部分我們特別找來了i3的純電動版車型來和增程式車型做對比。由於測試時間有限,我們拿到的兩款測試車型都不是滿電狀態,但是考慮到純電動i3和增程式i3在電池組容量
⑵ 增程式電動說明
● 增程式電動 (又叫 串聯式 混合動力 ,在 中歸類到 電動車 分類)
只靠發電機行駛的電氣汽車,配置的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僅用於推動發電機發電。系統輸出動力等於電動機輸出動力。其中最出名的是雪佛蘭Voltec、寶馬i3。
這一類車型,嚴格來說仍然是 電動車 。車內只有 一套電力驅動系統 ,包括 電機、控制電路、電池 。增程型插電混合動力車的 電動機直接驅動車輪 ,發動機則用來於驅動發電機給電池進行充電。因為發動機並不直接驅動車輪,因此也不需要變速箱。這相當於在普通的電動車上裝載了一台汽油/柴油發電機。
優點:
1.具有電動車的安靜、起步扭矩大的優點,可以當 純電動 車使用,在充電方便的條件下只充電、不加油,使用成本較低;
2.相比其他混合動力模式,增程型混合動力可以不用變速箱,成本略有降低。由於帶有發動機發電,只要有加油站就可以一直跑下去,在不方便充電的地方不會被迫拖車,解決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
3.因為發動機不直接驅動車輪,發動機轉速和車輪轉速、汽車速度沒有直接關系,通過控制系統優化,可以讓發動機一直工作在最佳轉速,即使在充電不便時,市內堵車路況下油耗也比較低,發動機噪音也可以控制的非常小。
缺點:
1.造成功率浪費。由於發動機和發電機並不直接驅動車輪,造成了這部分功率的浪費,而發動機和發電機帶來的重量並不減少。譬如:一輛增程式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發動機功率50KW,發電機功率50KW,電動機功率100KW,整車攜帶了總功率200KW發動機和電機,但是能驅動車輪的功率只有100KW。
2.在高速路況下,油耗反而偏高。這是因為高速路況下,如果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可以一直工作在最佳工作模式,而增程式插電混合動力多了一個轉換過程,轉換本身要消耗能量,造成油耗反而偏高。
車型代表: 這一類的代表車型有寶馬i3(可選裝增程模塊),雪佛蘭沃藍達(有隱藏的直接驅動模式),Fisker卡瑪和奧迪A1 e-tron。
寶馬i3
⑶ 試駕寶馬i3:續航300km出頭的電動車 我為什麼會推薦
隨著路上"綠牌"車型的越來越多,新能源車型確實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熟知,尤其從去年開始,隨著各大傳統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力,不少傳統車企的"電動產品"也被陸續推到台前。
之前,我們曾對賓士EQC、奧迪e-tron等車型進行了試駕,寶馬的電動產品則一直都沒拿出來說,那麼本次我們說一台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夥伴——寶馬i3。熟悉是因為這個小東西算不上"新產品",而且之前曾在中國市場擔任過"共享車"的角色,陌生是因為保有量確實少,相信很多人都沒見過。
在接觸車前,最先到手的自然是車鑰匙,實不相瞞,和之前我們試駕的寶馬車型相比,寶馬i3這個車鑰匙說得上廉價了,好在設計感還算不錯,起碼看著還是比較入眼的。
整車設計驚喜不斷
了解過寶馬產品的同學應該知道,寶馬i3採用的是對開門設計,沒有B柱,這和我們傳統的車門開啟方式有些不同,這樣的設計在概念車上很常見,但在量產車型中可是很少見的。而寶馬i3的整體設計搭配這個對開門的車門開啟方式,也就註定了這台車的與眾不同。
整體設計層面簡單說一下,從同事對寶馬i3設計的評價來看,寶馬i3這個設計說得上"極端",外觀的整體設計風格完全沒有寶馬"內味",但是說它潮流倒也算得上,再加上這個窄窄的小輪子,反倒有點像一個來自未來的座駕,整體而言就是太過科幻了。
內飾層面才是最值得說的,和常見的新能源車型不同,寶馬i3內部由兩塊"小屏"構成,尤其是面前這個取代了儀表盤的屏幕,確實顯得有點"廉價"。此外,寶馬i3的整體內飾採用了大量的環保和可再生材料,這也就意味著內飾的質感和觸感與其他車型的感覺不同。
雖然儀表盤看著略顯廉價,但基本信息都有,完全夠用,而中控屏則集成了導航、音樂等各種功能,搭配完全區別於常規車型的設計,寶馬i3整體給人的感覺依舊非常高級,但這種高級和賓士那種高級又不一樣,是一種未來感、科技感層面的高級。
還有則是一些細節部分的設計,會讓駕乘人員感覺很新奇,比如中控台頂部飾板巨大、中控屏旁邊的"小槽"甚至可以放三瓶水、頭頂"專屬小天窗"(天窗不是整體天窗,而是主駕頭頂各一個小天窗)等等,最為重要的,還有這個似懷擋又非懷擋的換擋方式。這類設計還有很多,趣味性滿滿的同時,確實有點顛覆這是一台寶馬的意思。
續航不是很高,但勝在穩定
本次試駕的寶馬i3是純電動版本,此前的增程式動力版本目前國內已經停售。這台2020款快充暢行款採用了與三星SDI合作開發的新電池組,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340公里,新車搭載的這台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為125千瓦(170馬力),峰值扭矩250牛·米。
相比目前市面上的其他熱門車型來說,340公里的綜合續航里程確實不高,好在從實際試駕體驗來看續航里程還算"實在",電池掉電比較平穩。另外,寶馬i3還配備了50kW直流快充介面,理想條件下需40分鍾即可充滿80%電量。
寶馬i3提供了三種制動回收模式供選擇,分別是COMFORT、ECO PRO和ECO PRO+,和其他電動車型不同的是,即使是在COMFORT模式下,仍能感受到細微的拖拽感,但好在有寶馬的調校,整車的拖拽感還是能夠接受的,而且ECO PRO+模式的拖拽感同樣不是很突兀,偏柔性的拖拽感可以為這台車的實際駕駛表現加不少分。
另外說兩個缺點,首先是方向盤轉彎半徑過大而且轉向偏硬,你要想在寶馬i3上完成"揉車",那怕是要費不少功夫。此外,整車的底盤調校偏硬,這就讓你在過顛簸路段時略顯難受,再加上開始我們提到的"窄輪圈",過井蓋等路面時甚至能感受到"跳輪"的現象。
寫在最後
同事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寶馬i3官方售價30.58萬元,這價格都能買個特斯拉了,買它幹啥。確實,如果按照30萬來看的話,這個價格完全沒有性價比,但就目前來看,經銷商給出的終端優惠已經接近8萬,如果是22萬購車的話,那確實有得一說。
就從本次寶馬i3的整體表現來看,它其實的屬性其實很明顯:代步以及玩樂。對開無框車門、差異化設計等等,這台車在年輕消費者心中還是值得一看的,再加上穩定的續航表現以及快充,這台車在市區代步也完全夠用。
當然別忘了,它還是寶馬。除去品牌因素外,對寶馬i3來說,它還算是寶馬家族最早的量產電動車型,在電動車發展進程中也是誕生較早的產物,更加成熟的調校和駕駛感都是加分項。總體而言,22萬買一台潮流、成熟的電動車代步產品,它可以算是選擇之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寶馬i3這款全新電動中級車,各方面表現如何
各方面表現的都很不錯,因為這款車的性能很好,動力很足,空間很關鍵,座位很舒適,而且性價比很高,耗電量也不是很快,開起來很平穩。
⑸ 都是新能源,為什麼增程式在國內不受待見
不是不受待見而是因為技術門檻高廠家不敢輕易上,主要是增程式的動力切換比較復雜,要做到在一定成本限制下穩定工作的技術門檻比較高,要達到優化運行難度就更大了 增程式電動汽車在續航里程上面來說,解決了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不夠的因素,增城市電動汽車顧名思義,就是增加汽車的續航里程,所以在18年的時候,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裡面,這樣增程式汽車劃歸為電動汽車的管理范疇,雖然被劃歸為電動汽車,但是為什麼增程式電動汽車在國內不受待見呢?說到這個,首先來看一下增程式電動汽車工作,其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該類型的電動汽車在電池電量充足的時候用動力電池來驅動電機提供政策動力驅動功率需求,當電池電量不夠的時候,或者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啟動增城器,也就是發動機來對動力電池進行充電,同時充電池也是驅動電機來提供車輛的正常行駛,增程式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的區別,就是給電池配上了一個發電機,在國內不受待見。首先要從廠家的原因說起,因為對於現在增程式電動汽車來說,這套系統的構成並不復雜,但是正是因為有了增程器,這個模塊的存在,所以會影響到政策的性能,甚至是包括電控效率等等,為了讓汽車行駛的時候能夠滿足車輛的平順和性能等技術要求,需要對現有的車型平台去進行開發,所以在出行平台開發的難度上面來講,就足以勸退很多車企的,因為車輛從設計,生產到實際投入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所以,在日益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裡面,消耗的都是時間和金錢,這和傳統的燃油車相比來說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投入產出比及政策角度都是不劃算的一件事情。其次,車輛在工作的時候增程器介入所產生的一些並發症問題,這個主要包括車輛的噪音發機,在介入充電的時候所產生的平順性的問題,同時也會導致大量的燃油出現浪費的情況,因為增程器只是用來做發電機來進行使用,所以會浪費一大部分的效率,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增程器即便有一些艱難的開發過程,國內也有一些車型在堅持做這一個,如寶馬,車和家等汽車的產品,即便有外部的因素在扶持,其實主流車企對於這種電動汽車的態度還是比較謹慎的,所以也就導致了這種汽車在國內的處境也是比較尷尬。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汽車有三種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及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前兩種汽車大家並不陌生,在大街上看到的新能源汽車大部分都是這兩種,但是對於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不好,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原因。 第1個因素就是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它的售價比同級別的純電動汽車會高一些。因為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是在原有電動汽車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燃油發電裝置,也就是一個發電發動機和一個油箱,所以這在無形中會給汽車的生產成本增加很多,所以售價也會影響。 第2個因素就是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它的油耗也並不低。有人做過這樣的一個對比,在城市行駛的話,純電動汽車是有絕對的優勢,而對於政策是混合動力汽車來說,如果沒有電的情況下,必須讓發動機啟動來進行充電,這個時候發動機雖然說不直接作用於啟動車輛,但是,它的發電效率不是很高,一般情況下綜合油耗在6個油左右,而對於跑高速的情況油耗會更高,一般情況下在10個油左右,所以對於這種混合動力汽車來說,沒有任何的優勢而言,在市區比不過純電動汽車,跑高速比不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所以說他目前所存在的形式也比較尷尬。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各個廠家的研究力度不同,對於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雖然說是新能源汽車的類型,但是它實際行駛時所考慮到功況比較多,以及技術壁壘沒有突破,和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來比,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暫時各廠家也不會投入太大資金去研究這樣的車,雖然說現在理想ONE已經上市,但是對於它的銷量,也是比較堪憂的。 以上就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不足之處,想通過這樣的難題也是比較困難的,與其花費大量的資金去研究這樣的汽車,還不如解決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與充電問題,這樣的話到達成功的途徑可能會短一些。 說實話在理想ONE沒有出來之前,我確實沒有關注過增程式混動汽車,直到理想ONE通過各種高調的宣傳以後,我才開始嘗試去了解增程式混動汽車。所謂的增程式混動汽車無非就是在純電動汽車的基礎上再加了個發動機用來發電而已,就相當於背了一個充電寶,對於里程焦慮的緩解確實有不錯的效果,那麼為什麼在國內不受待見呢?增程式汽車的純電續航里程一般不會很大,當電池電量下降到最低閾值後發動機就會開始發電。由於發動機不用來驅動車輛,所以可以一直在效率較高的狀態下工作。當發動機的發電功率超過車輛需求功率時多餘的電能會存入電池,當發動機發電功率不足時電池就會向外放電補充需求,這樣車輛不僅續航能力強,而且還很省油。只是這樣的想法有些理想化了,實際上發動機的排量大小、運行工況、控制策略、以及本身燃的油經濟性都會極大影響到實際的燃油經濟性。因為增程式汽車一般都是採用一台小排量發動機來實現發電,可能由於排量大小和運行工況、控制策略等情況不匹配而出現小馬拉大車的情況,實際的油耗並不經濟。其次就是增程式汽車的發電效率不足,在開啟增程模式以後發電量不能滿足車輛高負荷的工作需求,當車輛啟動增程模式後,車輛會被限制高速行駛、限制急加速,如果在市區這樣的情況確實沒有什麼影響,但如果是在長途行駛呢?會不會感覺很糟心?甚至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目前純電動汽車以及插電式混動汽車的技術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了,而增程式混動汽車畢竟還是一個不太成熟的產物,基本上也沒有車企繼續研究,所以在國內的市場自然也就無人問津了。 增程式不受待見不僅僅是在國內,在國外也同樣不受待見。從表面上看增程式汽車結構簡單、技術門檻低,電動轉換效率高,能簡單的方式解決純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何樂而不為呢?然而我們放眼全球,增程式車型屈指可數。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僅僅2-3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各大汽車廠商都在發力研發,推出這種遠比增程式技術難度大很多的車型。因為增程式汽車有自己尚無法突破的技術瓶頸,發電效率不足,不能滿足車輛滿負荷的工作需求。以寶馬i3為例,在純電駕駛模式下,該車是一輛加速7.5秒/百公里,動力十足的性能級純電動汽車。而當啟動增程模式後,該車會變身老年代步車,不能做急加速,也跑不了高速,對於車主來說,啟動增程式的痛苦並不小於里程焦慮。因而很多買了i3增程版的車主都會後悔當初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講,增程式電動車非但沒有減輕車主的里程焦慮,反而使得車主更加焦慮。使用過純電動汽車的車主都會知道,動力電池快充時有最大功率限制,目前只有特斯拉、比亞迪可以達到60千瓦以上的充電效率。而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純電動汽車最大功率都在80千瓦以上,這樣就好理解為什麼入不敷出了?並且動力電池要同時完成高功率充電和高功率輸出也是不現實的,因此廠商通常會在啟動增程模式下限制動力輸出,通常不會超過40千瓦的功率。寶馬i3的驅動電機功率是125千瓦,在增程模式下如果限制輸出功率在40千瓦,可想而知對於車主的用車體驗會是何樣的糟糕。 當前,我國在售的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增程式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是在電動汽車平台上,通過減少動力電池數量,加大發電機功率,並增加一台「增程器」(發動機)和一個油箱的新能源汽車。它的電池容量較大,可利用外接電源給電池充電,純電里程可達150公里以上。當電池電量耗盡時,發動機啟動帶動發電機給電機供電,繼續驅動車輛前進,並把富餘電量儲存進電池。由於它的發動機並不直接驅動車輛,所以排量較小,而且在市區工況下能處於一個較為合理的轉速區間運轉,因而節能效果尚可 。不過,增程式電動汽車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一直不好。2018年寶馬i3增程版在國內只賣了71台,別克VELITE5全年只賣出去2688輛;另外兩款增程式電動汽車傳祺GA5、雪佛蘭沃藍達已經停產。因此,無論是中汽協還是乘聯會,在公布新能源汽車銷量時,從來都隻字不提增程式電動汽車的銷量,因為和電動汽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月銷量幾萬的數據相比,增程式電動汽車的銷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增程式電動汽車銷量之所以很差,主要有以下原因。1.價格昂貴。像大家比較熟悉的寶馬i3,它的增程型售價41.48萬,而純電型只要34.98萬,如果仔細對比就能發現,它們的基礎配置基本一樣。增程型就因為多了個647ml排量的發動機和一個發電機,另加一個8L的油箱,就要貴6.5萬,非常不合算。2.效果不好。還是寶馬i3,它的純電版續駛里程是271公里,而增程型的電池容量是和純電型一樣的,但由於裝備質量增加,造成整車能耗下降,純電里程只有246公里。如果增程版把油全部用來發電後,獲得的總里程是330公里。也就是說,增程版使用8L油,只能增加84公里的路程增程效果非常差。3.經濟性差。在市區工況下,由於發動機能在最佳的工作區間運轉,增程式電動汽車還是比較省油的,像理想ONE,市區工況油耗只有5L。但在高速工況,由於發動機無法直接驅動車輛前進,為了能確保車輛高速行駛時所需要的大電流供電,發動機必須提高轉速,從而使油耗暴增,理想ONE自稱高速油耗達10L左右,看起來不高。不過,理想ONE的綜合續駛里程為700公里,純電里程是180公里,那麼油箱里的45L油可實現增程520公里。通過計算可知,其增程模式百公里綜合油耗是8.65L,每公里成本大致在0.6元上下,與燃油車差不多,比電動汽車差多了。另外,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定位比較尷尬。在市區使用吧,它不如電動汽車經濟;在長途使用吧,也沒有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合算。思來想去,增程式電動汽車還是比較適合在充電條件不好的情況下,作為市區代步使用,但對於市區而言,又有多少城市充電不便呢?更何況,增程式電動汽車是以解決電動汽車「里程焦慮」的目的而產生的,可在市區使用,電動汽車哪有「里程焦慮」?正因有了上述原因,所以,增程式電動汽車銷量不好,也不足為奇了。畢竟,實用性不強的車子沒幾人願意購買。 以下是最近幾年上市銷售的增程式電動汽車:除了廣汽GAS稍微便宜一點之外,其他兩款車型都要四五十萬,大家購買新能源汽車,絕大多人還是沖著新能源綠牌去的。6萬的微型純電動汽車就可以拿綠牌,為什麼要花將近50萬呢?如果看不上微型純電動汽車,買一個插電混動三廂轎車,20萬左右,也可以買到很好了。所以我覺得,性價比或者綜合產品力是最近上市的幾款增程式電動汽車賣不好的主要原因。說完性價比的問題,我們再來看看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工作原理。說簡單點,就是電動汽車的基礎之上背了一套發電機,而發電機的電則是有燃油發動機帶動,這兩者就可以組成一套增程器系統。這也就可以解釋了,為什麼增程式電動汽車的成本做不下來的原因了:電池組容量要高於插電混動車型,且增程式系統要明顯比燃油驅動系統要復雜。同時,增程式電動汽車,再怎麼節能,依然還是無法改變其燒油的本質。同時,由於有兩套系統,尤其是動力電池的容量並不低,直接導致的增程式電動汽車是要比同級別車型都要重很多的,同時又是直接電動機驅動,直接導致了咋高速工況下,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燃油經濟性是很差的。 小結:綜合性價比不理想,加上整體綜合的節能經濟性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出色,尤其是在高速工況下,以上的種種原因,導致了在國內增程式電動汽車的銷量並沒有很突出。希望此文可以回答樓主問題。 @2019
⑹ 增程式的電動汽車是哪種樣子的它都有什麼優點
增程式電動汽車是在純電動汽車基本上,武器裝備一個中小型的配套柴油發電機以便電池容量欠缺時為蓄電池充電,大家通稱這一中小型輔助柴油發電機為「增程器」。從而,《新能源汽車新聞》也想表明,在一些出台政策中「通電式油電混合(含增程式)」的描述不是精確的。
自然,這類方式也是有缺陷,因為汽車發動機和發電機組並不立即驅動車軲轆,導致了這一部分輸出功率的消耗,而且汽車發動機和發電機組產生的凈重並不緩解,因為只有一個電動機驅動,因此只有充分發揮出1+1=1的實際效果。比如一輛增程式純電動汽車帶上了總輸出功率200kW汽車發動機和電動機,可是能驅動車軲轆的電機額定功率僅有100kW。
增程式電動汽車在實時路況下,耗油量較高。由於實時路況下,假如汽車發動機立即驅動車軲轆,能夠一直工作中在最好工作模式,而增程式插電混合驅動力多了一個變換全過程,變換自身要耗費動能,導致耗油量反倒較高。
而這一類的意味著汽車有寶馬i3增程版,雪佛蘭沃藍達等。
⑺ 增程式混動和插電式混動的區別;增程式電動汽車有哪些車型
增程式混動和插電式混動的區別 增程式混動汽車的發動機不直接驅動車輪,這種汽車的發動機是用來驅動發電機發電的,發電機的電能可以儲存在電池內供電動機使用。插電混動汽車的電動機可以直接驅動車輪,發動機也可以直接驅動車輪。
插電混動汽車的動力電池需要使用外部電源充電。
國內的增程式混動汽車比較少見,但是理想推出的 理想ONE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就是一款增程式汽車。
理想one是一款中大型suv,這款車的長寬高分別是5020毫米,1960毫米,1760毫米,軸距為2935毫米。
理想one搭載了一款1.2升渦輪增壓三缸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96kw,最大功率轉速為5500轉每分鍾。這款發動機搭載了缸內直噴技術,並且使用了鋁合金缸蓋缸體。
理想one是一款雙電機車型,這款車的前橋和後橋都是有電動機的。
前橋的電動機最大功率為100kw,最大扭矩為240牛米,後橋的電動機最大功率為140kw,最大扭矩為290牛米。
理想one使用了三元鋰電池,大部分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都會使用三元鋰電池。
三元鋰電池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輕的重量。
這種電池的正極是使用三元材料製造的。
增程式電動汽車有哪些車型
增程式電動汽車代表車型有:寶馬i3(可選裝增程模塊),雪佛蘭沃藍達(有隱藏的直接驅動模式),Fisker卡瑪和奧迪A1 e-tron 。
一般來說這一類車型,嚴格來說仍然是電動車。車內只有一套電力驅動系統,包括電機、控制電路、電池。增程型插電混合動力車的電動機直接驅動車輪,發動機則用來於驅動發電機給電池進行充電。 (圖/文/攝: 問答叫獸) @2019
⑻ 增程式電動汽車,增程式是什麼意思
增程式電動 汽車 從概念上理解,可以解讀為增加了續航里程。但重點是增加的續航里程,是不是在同等能耗上能加了續航里程。要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分析一下目前的增程式電動 汽車 的工作原理。增程式電動 汽車 的驅動方式有兩種,一是靠車的自身電池驅動,二是用燃油發動機發電後通過電力驅動 汽車 。在這過程中也有所有純電 汽車 或者混動 汽車 具備的能量回收功能。不同的是增程式電動 汽車 的續航里程,是純電池驅動的行駛里程,加上燃油發電驅動的行駛里程這兩部分續航里程之和,也就是說增加的是在燃油發電基礎上增加了純電驅動的部分里程,然後美其名為增程。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增程式電動 汽車 的所謂增程,不過是個文字 游戲 ,而不是實際意義上增程,更不是同等油耗基礎上增加了續航里程。讀過初中物理的人,應該都懂得有個能量轉換定律,如果加上燃油發電過程中的能量損耗。同等油耗下的增程電動 汽車 的行駛里程,還不如純燃油車。增程式電動 汽車 的優勢只是作為一台純電池驅動的電動車,用插電充滿的那塊電池驅動。如果用燃油發電的話就毫無意義可言。
增程式電動 汽車 ,從字面解讀,說簡單點就是增加行駛里程的電動 汽車 ,車輛多了一套發電機和電瓶,這里說的發電機可不是很小的那種,是可以發出很大電流的電機,行駛中將一部分點儲存於電池組,當堵車或電量很多時,自動切換電動模式,沒電的時候可以用油。
字面意思。增加動力電池巡航里程的意思。
增加電動 汽車 ,旅程,跑的肯遠,叫增程式嗎?
增程式電動 汽車 的意思就是在純電續航里程極限下,可以再增加續航里程的電動 汽車 。理論上跟插電式PHEV和油電混合HEV差不多,只是有些配置不一樣。下面簡單地講講。
說到增程式電動 汽車 ,首先會想到理想ONE,因為理想ONE做的還是很成功的,現在還有東風嵐圖等增程式電動 汽車 。
增程式的電動 汽車 ,就是增加了一個増程器,這個増程器就是一個發動機,發動機工作後為車輛的動力電池提供充電電源,簡單地講就是利用發動機進行發電機,然後為動力電池充電,動力電池再為車輛輸出動力,增加車輛的續航里程,說白了就是用汽油換取里程。
這樣子確實不會有續航焦慮,因為只要有加油站就可以加油增加續航里程,以理想ONE為例,再使用増程器增加續航里程時,油耗可以達到10L/100km,搭載的是1.2T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市區上下班使用還是不錯的,跑長途的時候,如果不充電,利用増程器發電的話,還是有點不劃算的。
不過増程式電動 汽車 的好處就是可以上綠牌,而油電混合卻不能上綠牌,不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是可以上綠牌。
通過以上的描述,現在知道什麼是増程式電動 汽車 了吧!
增加動力和里程
增程式電動指能外接充電電源和車載充電,由電動機驅動的車輛。配置的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僅用於推動發電機發電。系統輸出動力等於電動機輸出動力。其中最出名的是雪佛蘭Voltec混合動力系統、寶馬i3。
用油發電增加續航
增程式比如理想one 就是利用發動機工作來發電給電池充電 電機驅動的一個原理
增程式電動 汽車 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增加里程式電動 汽車 。
首先驅動方式定義是電動 汽車 ,體驗跟傳統電動 汽車 沒有區別,都是電驅動,不需要發動機驅動,不需要變速箱,絲滑體驗和普通電動 汽車 一樣遠超傳統 汽車 。
其次是用於增加里程的發動機,這是這里的作用是發電機,燃油發電直接驅動電機而不是燃油發電充進電池在驅動電機。看似燃油發電在驅動 汽車 效率低下,但實際上由於發動機可以一直工作在最佳工況穩定發電,大多數情況下會比傳統燃油車更省油。就拿中大型SUV理想ONE來說,5米長的6座車純油情況下油耗才9升左右,如果換成傳統燃油 汽車 同樣尺寸重量百公里油耗至少11-13升。
而且這種增程式 汽車 一般純電續航都在150公里以上,市內通行情況基本不需要燒油,完全可以當純電車使用,遇到長途自駕游時候又可以直接當油車,放心的隨便遠行,可以說是目前家庭用車最佳的選擇了。
⑼ 怎麼區分純電動、混動、增程式電動汽車
如何區分 純電動 、 混合動力 和增程式 電動車 也是困擾用戶和朋友的問題。如何區分純電動、混合動力和 增程式電動 車,朋友們了解多少?下面車系將耐心地與朋友分享如何區分純電動、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車,希望對朋友有所幫助。
如何區分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增程式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ev)
增程式電動汽車(erev),通過燃料發電,給電池充電,電機驅動車輛行駛。
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基本上都是用電機來驅動車輪,不同的是增加了一個發動機,發動機驅動電機發電驅動車輛,給電池充電。它的優點是發動機參與充電,所以沒有出行焦慮;缺點是成本太高。
代表:寶馬i3增程版、廣汽傳祺ga5增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