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國十年為何沒有發展重工業
民國的黃金十年是以犧牲重工業換來的?
『貳』 民國時期的重工業是如何從清末的水平退步的
清朝末年,清政府幾乎處處挨打,國家積貧積弱。大量的收入都用來賠款了。然而,即便如此,清政府還能夠發動洋務運動,開設了一大批的重工業工廠。鋼鐵、槍炮、軍艦等等都能夠獨自生產。
可是,轉眼到了民國時期,整個中國卻幾乎沒有什麼軍工生產能力。按理說,這清王朝是一個封建落後的王朝,民國是較為先近的政體。但是,先近的重工業能力比起落後的重工業能力,簡直不忍直視。這是什麼原因呢?
專家說,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清王朝時期,全世界的重工業發展都差不多。並沒有太多的核心技術,生產軍火也不需要太高的技術水平。就拿火炮來說吧,在清朝時期,全世界的火炮,幾乎用的都是用碳素鋼來製造的。這種鋼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基本上建個廠,找幾個工程師,就能生產出來。
可是,到了民國時期,世界各國的火炮,早就已經採用合金鋼了,而且是使用的無縫鋼管。這個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技術支持。而民國政府之前剛剛經歷了戰亂,完全沒有實力去建廠生產。
再加上,清政府雖然經常挨打,但是它始終還是一個統一的政權。能夠集中全國的資金來進行一系列的重工業建設。可是,民國政府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處在軍閥混戰的狀態。政府實際上壓根收不上來太多的稅。沒有錢,自然就不能去發展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