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我國什麼時候完成工業化建設

我國什麼時候完成工業化建設

發布時間:2025-10-04 08:49:10

① 中國何時成為了工業國,教科書上有沒有說中國已經是工業國

中國從1995年到2015年,20年,從農業國家過渡到工業國家

② 中國工業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始於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年,這個東方大國在內戰的洗禮之後,已經儼然是紅色陣營中的代表。在新政府的規劃下,它對經濟的暗中發力已經准備了三年。

在蘇聯的幫助下,中蘇簽訂了156項工業建設工程,從國防,機械,電子和能源工業彌補了中國工業的空白,打響了中國工業的奠基之役。

1955年7月,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大型建設項目為中心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

(2)我國什麼時候完成工業化建設擴展閱讀:

早在1949年6月,劉少奇率領中共代表團訪蘇時,就提到了邀請蘇聯技術專家來華的相關事宜,並帶回了200餘名蘇聯專家。

然而對於全面鋪開的新中國經濟建設,編制「一五計劃」這樣的鴻篇巨制,這些專家顯然不夠。1952年8月,周恩來總理專程赴莫斯科與斯大林商談,要求增派專家800名。

此外,中方還希望蘇聯提供各種工業標准和技術資料,用於「一五計劃」的制訂和實施。於是,1950~1953年間,蘇聯專家帶來了大量科學文獻和技術資料,總重量達600噸。

在蘇聯幫助下,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使中國大地上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雛形。中國的五年計劃雖然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但它在中國崛起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③ 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什麼時候實現的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一個過程。是在社會主義性質的我國,使機器大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取得優勢地位,使社會主義國家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過程。目前我國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工業化,我國的工業化總體上處於中期階段,但已出現向後期階段過渡的明顯特徵,據專家預測,2020年左右基本實現工業化。
在時間節點上,從1953年開始,執行以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開展了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性質上轉變為社會主義的工業。
1957年,中國已經建立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在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工業國的道路上跨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隨後我國在前進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曲折,但1958~1978的20年間,經過全國人民的艱苦奮斗,仍然建成了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發展了鋼鐵、機械、化工、煤炭、電力、石油、輕紡等傳統工業,建立了汽車、飛機、電子、原子能、宇航、石油化工、合成材料、自動化儀表儀器等新興工業。
當前,我國工業化達到了較高水平,呈現出了新特徵.我國已經進入 工業化中期接近後期階段,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快速向世界平均水平邁進,工業經濟迅速發展、比重提高,已形成龐大與完整的工業體系, 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部分重大工業技術突破並居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工廠、製造業基地以及第一製造業出口大國。

④ 中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什麼時候

中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1958—1978的20年間。(預計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中國是一個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建國後,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直在為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建國頭三年,就迅速恢復了遭受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

從1953年開始,執行以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開展了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

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7年,超額完成了第一個五年國民經濟建設計劃。按可比價格計算,如以1952年為100,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增加到167.8,農業總產值增加到124.8,工業總產值增加到228.6,其中輕工業總產值增加到183.3,重工業總產值增加到310.7。

在這個期間,不僅經濟發展比較快,而且各重要經濟部門之間的比例也比較協調,經濟效益較好,市場繁榮,物價穩定,人民生活普遍得到顯著改善。

這表明,中國已經建立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在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工業國的道路上跨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4)我國什麼時候完成工業化建設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指變落後的農業國家為先進的社會主義工業國家。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取得革命勝利的國家,用機器大工業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使國家由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通常以現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優勢為其實現的標志。

由於具體條件不同,各國應走與本國情況相適應的工業化道路。

我國在1952年制定的過渡時期總路線中,把「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作為全黨和全國人民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努力奮斗的「總任務」之一,並在隨後的實踐中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參考資料: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網路

⑤ 新中國是如何實現向社會主義工業化

新中國的現代化,主要包括經濟上的工業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學化和理性化等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其核心是工業化問題。
新中國工業化的發展歷程:
1、過渡時期(1949—1956年):新中國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先合理調整後社會主義改造;超額完成一五計劃等措施使新中國的工業化全面起步。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基本建設投資近千億元,石油電力工業發展迅速,交通運輸業也有較大發展,但「大躍進」三年造成了我國工業的畸形發展。③文革時期(1966-1976年):受「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除交通運輸業外其他均處於倒退的局面,新中國工業出現了嚴重挫折。④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為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農村中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城市中企業管理體制和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沿海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辟,推動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從而大大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進程。

⑥ 我國工業化的深化時期到哪一年

隨著2020年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國工業化進程將進一步深化,從基本實現工業化向全面實現工業化推進。我們測算,2030年以後,我國的人均GDP、三次產業結構、製造業佔比、人口城鎮化率、非農就業佔比等指標都會處於後工業化階段;從省級區域看,絕大多數省份都會步入後工業化階段。按照「中國製造2025」規劃,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將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基於這幾方面分析,可以判斷中國將在2030年前後全面實現工業化。

閱讀全文

與我國什麼時候完成工業化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豆油有哪些工業用途 瀏覽:388
奧迪A3老款怎麼給手機充電 瀏覽:461
樂昌到韶關汽車要多久 瀏覽:128
汽車氣門芯怎麼用 瀏覽:426
寶馬全系車型怎麼解除p擋 瀏覽:906
寶馬rt1150為什麼沒有殼 瀏覽:299
奧迪a4l後座枕怎麼調 瀏覽:888
寶馬x6提示制動液是什麼 瀏覽:826
寶馬怎麼查自己的車是哪個店的 瀏覽:856
寶馬電控轉向怎麼安裝 瀏覽:320
奧迪國5和國4有什麼區別 瀏覽:526
進口寶馬油漆怎麼分辨 瀏覽:608
賓士梅賽德斯噴漆一個面多少錢 瀏覽:201
寶馬哪個型號最長 瀏覽:259
無錫市工業園區哪個地方工廠多 瀏覽:98
西工大威海工業大學哪個好 瀏覽:57
為什麼工業鍋爐不能硬水 瀏覽:791
泰州賓士商務車改裝大概多少錢 瀏覽:189
法系車的底盤和寶馬哪個好 瀏覽:144
寧波汽車廠集中在哪裡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