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中國為什麼要發展重工業
1、為了保障國家政治獨立和國防安全。
新中國建立後,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 正常的國際經濟交往被切斷。朝鮮戰爭爆發後, 中國被迫捲入與美國的直接軍事對抗, 從而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威脅。這種嚴峻的國際環境, 迫切要求新中國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和作為軍事工業基礎的重工業。
2、原有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
舊中國經濟結構畸形, 1949 年輕工業產值占整個工業的70 %以上, 而重工業所佔比重則不到30 %。重工業門類殘缺不全, 多數是采礦業或生產初級原料的工廠, 除了一些從事修理和裝配的工廠外, 沒有自己獨立的機器製造業。這種畸形狀態, 不僅極大地影響了國家經濟獨立和國防鞏固, 也嚴重製約和妨礙著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3、蘇聯工業化道路成功的示範效應。
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都是從發展輕工業開始, 大致花50 年到100 年的時間才能實現工業化。而蘇聯在上個世紀20 年代後期開始採取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 只用十多年就實現了國家工業化。在此工業化基礎上,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功地打敗德日法西斯的侵略,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1955年以前, 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一直被視為成功典範, 備受廣大發展中國家關注和推崇,新中國也不例外。
(1)中國因為什麼工業發展起來擴展閱讀:
「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制定背景:
一五期間,中國身處社會主義陣營,對外採取「一邊倒」的外交策略。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進行政治孤立、經濟制裁與軍事封鎖,導致相比於戰後處於資本主義陣營的日本與西歐各國,中國無法充分利用資本主義陣營充足的資金與先進的技術進行經濟建設。另一方面,蘇聯與一些東歐國家以資金與技術援助的形式積極支持中國的經濟建設,來自蘇聯與東歐的經濟援助在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之外,一五計劃時期計劃經濟體制也得到了完全確立。有明顯蘇聯色彩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不僅是工業化高速推進的需要,也是冷戰時期社會主義國家的普遍特點。國家開始干預國民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市場的作用開始被削弱。
參考祥帆改資料:網路轎咐百謹判科-第一個五年計劃
B. 中國為什麼要發展重工業
中國在過去的歷史上,由於經濟發展的滯後,長期以來都是以農業為主導的國家。為了實現現代化和工業化的目標,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著重發展重工業。
發展重工業的主要原因包括:
國家安全:在當指逗時的國際背景下,中國面臨著來自外部的安全威脅。為了保證國家的安全,中國需要建立一定規模的軍工產業,發展自己的武器裝備和核能技術。
資源利用:中國在發展初期缺乏大量的外匯和技術支持,因此選擇發展本土的重工業,以依賴自己的資源和技術來滿足國家建設的需求。
經濟發展:重工業是工業仿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國家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在發展重工業的同時,中國還注重了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以實現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在發展重工業的過程中,中國面臨了很多的困難和挑戰,包括資源短缺、技備逗宏術不足、環境污染等。但是通過不斷地努力和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之一,並且在高端製造業和科技創新領域也有了重要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