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廈門廈工2000年的地址在哪裡什麼時候從廈門島內搬到灌南廠區的。
集美灌南工業區。
2003年9月8日上午10點30分,作為廈門市島內國有企業易地搬遷的重點項目和9·8全市重點開工項目之一,廈工工業園首期工程落成暨廈門橋箱廠開工儀式在集美區灌南工業區隆重舉行。陳修茂、洪碧玲、蘇文金、潘世建、曾曉民、黃錦坤等市區領導與300多名海內外來賓參加了投產儀式。廈工集團作為廈門國企龍頭老大,遷址落戶於集美灌南工業區,總投資16.7億元,佔地134.5萬平方米,將建成以工程機械為主導、專業配套程度高、技術創新能力強、集綜合性和開放性的全國最大工程機械生產基地廈工工業園。預計完成搬遷後的廈工集團今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利稅3億元。到廈工工業園全部建成投產後,將具備年產15000台裝載機、2400台挖掘機、3000台叉車的生產能力,年銷售產值可達54億元。廈工橋箱廠做為廈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計劃總佔地面積8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總投資9300萬,建成後將擁有齒輪廠、股份公司的1、2、4金屬加工車間、部件裝配車間、熱處理車間等。現其所屬的廈門齒輪廠已建成並於9·8正式投產。
⑵ 灌南縣離江蘇哪個城市最近 灌南縣離江蘇哪個城市最近
灌南縣位於江蘇省,是江蘇連雲港市的南大門,瀕臨黃海。灌南縣總面積約1041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佔263平方公里,耕地89萬畝,下轄18個鄉鎮,245個村(居),總人口約72.7萬人。灌南縣歷史悠久,公元前90年建縣,有「海西故國」之稱。灌南縣內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林木資源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全國有名的優質棉基地縣、優質粳稻生產縣,同時也是江蘇省首批生態農林業試驗示範縣、國家級生態示範縣。
在工業方面,灌南縣初步形成了釀酒、木材、機械、棉紡等主導產業。湯溝酒、壓鑄機、天意消防器材等產品在省內外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2003年,灌南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9.7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30元,財政收入2.0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4.72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59億元。
2005年,灌南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60元,財政收入3.16億元。灌南縣位於江蘇省徐連經濟帶腹部,東臨黃海,西連沭陽,南接響水和漣水,北枕新沂河。灌南縣總面積1026平方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灌南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八五」期間,糧食、棉花總產分別以3.4%和4.5%的速度遞增。
灌南縣的特種水產養殖業發展成為多種經營生產的骨幹項目之一,縣內建有三座現代化水平較高的河蟹育苗場,擁有1萬立方米的育苗水體,年產蟹苗2500公斤以上。灌南縣的林業資源豐富,被譽為「桐楊木之鄉」。
灌南縣的工業企業蓬勃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水平逐步提高。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門類,如釀酒食品、機械製造、棉紡棉織、化工醫葯、木材建材、服裝加工、糧油飼料、繅絲絲織等。培育了一批名優產品和骨幹企業,如江蘇湯溝酒廠、縣壓鑄機廠、縣達春制葯廠、森森集團公司、龍華木業有限公司等。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灌南縣的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城鎮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投資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內河航運總里程達250公里,可達洪澤湖、大運河、淮河和長江。灌河是蘇北最大的、唯一的在幹流上沒有建閘的入海河道,被譽為「蘇北的黃浦江」。灌河口內的堆溝港具有得天獨厚的開發優勢。寧連一級公路、204國道、214省道縱貫南北,306和307省道橫穿東西,形成了覆蓋全縣的交通網路。
灌南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的發展。現有各類專業人員近8000人,其中高級職稱的1400餘人。全縣現有普、職教和各類中等技術學校260多所,教職工6000餘人。灌南縣還擁有被譽為中醫葯奇葩的「五妙水仙膏」,該葯能治療皮膚腫瘤、血管瘤、痣及各種皮膚外科病,臨床治療效果達99%,曾榮獲多項國家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