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產性毒物按其存在的形態可分為哪幾類
眾所周知,工作地點生產性粉塵濃度越高,對機體的危害程度也越大。因此,生產性粉塵濃度可作為一項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標。鑒於廠礦企業的粉塵濃度的實測值差異范圍很大,不便於表示。所以多採用粉塵濃度超標倍數表示。本標準是按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劃分為幾個界限進行評級的,測塵的具體要求是:在正常生產狀況下,在工作地點進行粉塵濃度測定,盡量做到有代表性。每個采樣點的樣品數不得少於5份,然後取其超標倍數的均值表示。本標准所使用的粉塵濃度均指質量濃度。全國接觸粉塵作業的工人中,約有90%以上是接觸矽塵作業的。而且在全部塵肺病人中,絕大部分是矽肺病人。可見,生產性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的高低,對矽肺的發生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⑵ 有什麼身邊常用物品可以配置低毒物
一、有毒化學品的一般概念
1、毒害品是指進入肌體後,累積達一定的量,能與體液和組織發生生物化學作用或生物物理學變化,擾亂或破壞肌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暫時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變,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2、具體指標
經口:LD50≤500 mg/kg(固體) LD50≤2000 mg/kg(液體) 經皮:LD50≤1000 mg/kg(24hr接觸)
吸入:LC50≤10 mg/L(粉塵、煙霧、蒸氣)
3、劇毒化學品是指具有非常劇烈毒性危害的化學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學品及其混合物(含農葯)和天然毒素。
4、劇毒化學品毒性判定界限
大鼠試驗,經口LD50≤50mg/kg,經皮LD50≤200mg/kg,吸入LC50≤500ppm(氣體)或2.0mg/L(蒸氣)或0.5mg/L(塵霧),經皮LD50試驗數據,可參考免試驗數據。 註:
半數致死量或濃度(LD50或LC50):引起一組受試動物中半數動物死亡的劑量或濃度。 絕對致死量或濃度(LD100或LC100):引起一組動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劑量或濃度。 最小致死量或濃度(MLD或MLC)引起一組動物中個別死亡的劑量或濃度。 最大耐受量或濃度(LD0或LC0)引起一組動物全部存活的最高劑量或濃度。
二、有毒化學品對人體的危害及途徑
1.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
毒物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進入體內,在工業生產中,毒物主要經呼吸道和皮膚進入體內,亦可經消化道進入,但比較次要。
1.1呼吸道
是工業生產中毒物進入體內的最重要的途徑。凡是以氣體、蒸氣、霧、煙、粉塵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經呼吸道侵入體內。人的肺臟由億萬個肺泡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毒物一旦進入肺臟,很快就會通過肺泡壁進入血液循環而被運送到全身。通過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其在空氣中的濃度,濃度越高,吸收越快。
⑶ 什麼是工業毒物的職業接觸限值
就是工業化是它是裡面是有有毒的可以注意的。
煤礦井下採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
井下採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應符合GBZ 2.2-2007表12的規定。
工作場所溫濕度的測定應用通風溫濕度計,風速的測定可應用熱球式或葉狀風速儀。
(3)表示工業毒物的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物理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 2.2-2007):
1、超高頻輻射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2、超高頻輻射:又稱超短波,指頻率為30MHz~300MHz或波長為10m~1m的電磁輻射,包括脈沖波和連續波。
3、工作場所超高頻輻射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1內容。
4、測量方法按GBZ/T 189.1規定的方法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