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工業好,輕工業不行的國家有哪些
最簡單最直接的就是俄羅斯(前蘇聯)
其他國家多數都是重工業跟不上
發達國家都是相對均衡的,或者是輕工業好,重工業不行(注重服務業發展)
發展中國家多數都是重工業不好
Ⅱ 如果英國沒有進行工業革命,日不落帝國還存在嗎
英國在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什麼工業大國。在古代英國還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各個方面都不如中共,當時的英國還派自己國家的負責人,來到中國學習文化,成為使者。如果沒有工業革命可能英國還沒有辦法成今天的強國之一,那麼有個問題,如果當年的英國沒有進行工業革命的話,今天的“日不落”帝國還會存在嘛?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如果當年沒有工業革命的話,英國現在也沒有這么發達。
Ⅲ 世界上最不發達的49個國家都是哪些
「最不發達國家」一詞最早出現在1967年「77國集團」通過的《阿爾及利亞憲章》中。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正式把最不發達國家作為國家類別的2678號決議,並制訂了衡量最不發達國家的3條經濟和社會標准: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100美元以下;2、在國內生產總值中製造業所佔比重低於百分之十;3、人口識字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下。根據這個標准,當時聯合國把24個成員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即所謂「最窮國」。
後來,聯合國對最不達國家的標准作了幾次修改和調整。
1981年,負責復審和評估這項工作的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下屬的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把第一條標准改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250美元以下,當時全世界有39個最不發達國家。
1991年3月,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又對最不發達國家的劃定作出新的規定。這一規定把最不發達國家定義為那些長期遭受發展障礙的低收入國家,特別是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低和有嚴重結構性缺陷的國家,並將其衡量標准調整為:(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600美元以下;(2)人口不超過7500萬;(3)擴大的實際生活質量指數(包括預期壽命、人均攝取熱量、入學率、識字率等)不超過47點;(4)經濟多種經營指數(包括製造業、工業就業比重等)不超過22點。
根據這4條現行標准,截至2002年,全世界經聯合國批準的最不發達國家已增至50個,亞洲9國: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寮國、馬爾地夫、緬甸、尼泊爾、葉門;非洲34國:安哥拉、貝南、布吉納法索、蒲隆地、維德角、中非、查德、葛摩、剛果(金)、吉布地、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甘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賴索托、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里、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尼日、盧安達、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里、蘇丹、多哥、烏干達、坦尚尼亞、尚比亞;大洋洲5國:薩摩亞、萬那杜、吐瓦魯、吉里巴斯、索羅門群島;拉丁美洲的海地。
據世界銀行統計,這些國家共有7.5億人口(其中34個國家位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涉及人口近7億),近半數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美元。文盲比例最高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二;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達百分之十六點二,居世界之最;人均壽命最短的39歲,僅及日本人均壽命78歲的一半。世界銀行最近還把最不發達國家中的10個國家列為全球最窮國家,他們是莫三比克、衣索比亞、坦尚尼亞、獅子山、蒲隆地、烏干達、查德、盧安達、尼泊爾和不丹。這些國家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200美元以下。世界最窮國是莫三比克,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0美元,平均每人每天0. 2美元,約為瑞士的五百分之一。瑞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36410美元,人均每天近100美元。 為幫助最不發達國家擺脫貧困,聯合國在1981年和1990年兩次在巴黎召開了關於最不發達國家問題的會議,分別通過了援助最不發達國家的《80年代新實質性行動綱領》和《90年代行動綱領》。這兩個《綱領》為最不發達國家確定了具體的發展目標,並在官方發展援助、商品貿易和減免債務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國際支援和幫助措施。但是,由於最不發達國家所面臨的外部經濟條件沒有明顯改善,國際社會,尤其是發達國家對最不發達國家的援助指標和減輕債務負擔的安排未能兌現,加之最不發達國家本身受國內政治動亂、武裝沖突等不利因素影響,最不發達國家的貧困狀況仍
Ⅳ 那些國家沒有完成工業化就成為發達國家
實際上發達國家的定義就是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有發達的工業,在現在就目前來說,世界上真正的工業國家就是八國集團的那幾個國家,但按照人均收入定義的發達國家有二十多個,那麼就是除了美,俄,德,法,英,日,意,加以外都是沒有進行工業化的國家,如這次次貸危機而導致破產的冰島就是一個發達國家,起開始最發達的就是捕魚業,現在憑借金融業而真正發家致富了,還有荷蘭啊,新加坡啊都是靠國際貿易實現經濟騰飛的,但是還有些國家很奇怪,我不能判斷,就是瑞典和以色列,它們的輕工業我不清楚,但他的軍事工業很發達,這是無疑的!
Ⅳ 世界上有多少個小國傢具體名稱叫什麼
No.10 馬爾他
馬爾他,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上,古稱馬萊特,意為避風之地。面積316平方千米,人口38萬。首都瓦萊塔。主要為馬爾他族,以馬爾他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天主教為國教。全境由5個島嶼組成,其中以馬爾他島最大。屬地中海氣候。國內缺乏淡水,無森林和永久性河流湖泊。旅遊業是其經濟支柱。
No.9 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是位於印度洋上的島國。意為花環群島、宮殿之島。面積298平方千米,是亞洲最小的國家。人口27萬,均為馬爾地夫族。官方語言為迪維希語。首都馬累。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全境由19組環礁以及2000多個珊瑚島組成。屬熱帶氣候。終年炎熱。漁業、旅遊業、航運業為三大經濟支柱。馬爾地夫風光旖旎,是聞名世界的旅遊勝地。
No.8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位於小安的列斯群島中的背風群島北部。主要由聖基茨、尼維斯、桑布雷羅島組成。面積267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十個國家中唯一的美洲國家。人口4萬,多為黑種人。英語為官方語言。首都巴斯特爾。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聖基茨島上多火山。國內氣候溫和多雨,利於甘蔗生長,谷製糖業是國民經濟主要支柱。
No.7 馬紹爾群島
馬紹爾群島,位於大洋洲西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最東部。面積181平方千米。人口5萬,多為密克羅尼西亞人。首都馬朱羅。馬紹爾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全境由12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各個島嶼內幾乎都有瀉湖,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經濟以漁業、種植業和旅遊業為支柱產業。比基尼島和埃尼威托克環礁上有美國早期的核試驗基地。
No.6 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德語意為發亮的石頭。地處歐洲中部。面積160平方千米。人口3.2萬。首都瓦杜茲。居民主要是日耳曼人。德語為官方語言。天主教為國教。全國運輸僅有公路。工業、郵票業、旅遊業發達。這里沒有大城市,政府小,沒有軍隊、海關和國防。列支敦斯登沒有自己的貨幣,通用瑞士法郎。有郵票王國的美譽。從1912年至今,已發行了紀念郵票8000多種。
No.5 聖馬利諾
聖馬利諾,位於亞平寧半島東北部,國土被義大利環抱。有國中國之稱。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2.6萬,主要為聖馬利諾人。首都聖馬利諾。義大利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多信奉天主教。以仙客來為國花。境內多山地、丘陵。屬地中海氣候。自然資源匱乏,工業和第三產業發達。聖馬利諾有「郵票王國」之稱。
No.4 吐瓦魯
吐瓦魯,是位於中太平洋南部,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由9個環形小珊瑚島組成的大洋洲國家。面積26平方千米,人口1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少但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首都富納富提。居民屬波利尼西亞人種,多信奉基督教。境內無河流,屬熱帶海洋性氣候。資源貧乏,農業落後,幾乎無工業。但漁業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No.3 諾魯
諾魯,面積21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也是大洋洲最小的國家。位於太平洋中西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南端。人口1.1萬,多為諾魯人,諾魯語為官方語言。行政管理中心亞倫。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境內沒有高山,地表是由鳥糞積累而成的磷酸鹽岩。屬熱帶榆雨林氣候。其磷酸鹽品位位居世界首位。有「磷酸鹽之國」的譽稱。憑借出口豐富的磷酸鹽,諾魯成為南太平洋最富有的珊瑚島國。為解決磷酸鹽資源消耗殆盡後的國民問題,諾魯政府在馬朱羅島和西薩摩亞經營旅館,並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修建了一座52層的諾魯大廈,到時便舉國搬遷至此。
No.2 摩納哥
摩納哥,位於法國東南,是一個建築在阿爾卑斯山脈伸入地中海懸崖上的國家。面積1.95平方千米,主要由摩納哥和蒙特卡洛兩個小城組成。人口3.5萬,以法國人為主。法語為官方語言。首都摩納哥。多信奉天主教,以石竹為國花。摩納哥是世界上豪門巨賈和旅遊者公認的天堂。蒙特卡洛擁有聞名天下的賭場。摩納哥的銀行以其良好的信譽和保密程度飲譽全球。
NO.1 梵蒂岡
梵蒂岡,位於羅馬城西北角,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面積0.44平方千米。人口1380人,主要為義大利人。以義大利語、拉丁語為官方語言。首都梵蒂岡城是世界天主教會領導中心。全國由聖彼得廣場、聖彼得教堂、梵蒂岡宮、博物館、公園和幾條街道組成 。在境外的羅馬城擁有卡斯特爾哥多爾福夏宮,是教皇的避暑地。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無工農業,財政收入主要依靠旅遊、郵票、不動產出租等,在國外有大量地產和投資。1929年,義大利和教皇簽訂協議,宣布梵蒂岡為政教合一的獨立國家。
Ⅵ 想不明白澳大利亞,加拿大就靠賣能源,還有啥沒有工業製造能力的農業國家,怎麼就那麼有錢呢
澳加地廣人稀,能源用不了,差啥不賣……
Ⅶ 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很發達,為何非洲許多國家卻還沒有走上工業化道路
因為非洲雖然在努力的往工業化這條路上發展,卻沒有很大的成效,很多方法不恰當甚至不適合,不能很好的融入國際,也不能很好的發展當地經濟,處於一個兩難的地步,不過在非洲的大力改革下,工業化對於非洲來說應該不是很困難。
還有就是,現在國際上的氛圍並不適合非洲國家的發展。這是因為很多國家對於不同的產品收的進口稅是不同的,而不同國家對於相同的產品收的稅也是不同的,這對於非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很多工業上發展的產品就不如農產品的進口,因為負擔不起稅,這樣工業的發現更加舉步艱難。
Ⅷ 哪些國家沒有基礎工業
梵蒂岡之類的超小國家,領土,人口達到一定比重的國家或地區都會有基礎工業,這與所處社會制度和社會發展程度無關,只有規模、覆蓋度和深度的問題
Ⅸ 沒有強大工業體系的澳大利亞,它究竟是如何躋身為發達國家的
澳大利亞,位於大洋洲,是一個存在感不高的國家。在我們身邊,我們幾乎看不到澳大利亞的品牌,除了袋鼠、鐵礦石和羊毛,我們對澳大利亞幾乎沒什麼印象。在很多人的腦海中,澳大利亞就是個農業資源國,連像樣的工業都沒有。確實,澳大利亞的工業不算強,工業產量還沒有很多歐洲小國多。
當然,雖然澳大利亞的工業很厲害,但工業在澳大利亞經濟中所佔的比例其實很小。澳大利亞真正的經濟支柱是服務業,服務業佔到澳大利亞國民生產總值的70%以上。澳大利亞的服務業產值超過1萬億美元,僅僅旅遊收入一項就高達數百億美元。除了服務業以外,澳大利亞的農業和采礦業也很厲害。澳大利亞自然資源極其豐富,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是世界第二大礦產資源出口國,被譽為“坐在礦車的國家”。澳大利亞每年僅鐵礦石出口就高達1900多億美元。同時,澳大利亞的農業也非常厲害。澳大利亞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出口國,澳大利亞的羊毛和肉類的出口分別佔世界的第一、二位,蔗糖出口世界第二,小麥出口世界第三。2018/2019財年,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總額達到創紀錄的507億澳元。
強大的服務業、發達的農業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加上發達的高端工業,撐起了富庶的澳大利亞,撐起了澳大利亞人富裕的生活。澳大利亞人均GDP高達53800美元,比美國人都高。加上澳大利亞優美的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制度、公平法治的社會環境,澳大利亞人可以說富得流油、幸福得冒泡。這也是澳大利亞能成為全球移民首要目標的主要原因。作為一個只有2400萬人的國家,澳大利亞人其實靠著賣鐵礦石和羊毛就能過的非常滋潤,但他們卻始終沒有滿足,他們發展起了服務業和製造業,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澳大利亞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國家,靠的不僅是得天獨厚優越的自然條件,也靠的是自己的勤勞和智慧。
Ⅹ 伊斯蘭國家現共計有57個國家,為何至今沒有產生一個工業化的強國
因為現在的伊斯蘭國家非常的有錢的,他們所佔地區是全世界石油最多的地方,所以只需要靠賣石油就會有數不清的財富,而且伊斯蘭國是屬於宗教國,根本就沒有要大力發展工業的意識,還有一個就是因為地理位置,常年沙地,也是不允許發展工業。
但是伊斯蘭世界就不一樣,本身這里農業很落後,飯都吃不飽,而且近代長期被西方殖民,壓迫,掠奪。工業基礎幾乎沒有,而且在近代一些伊斯蘭國家試圖發展工業,如埃及,但是最終被西方直接給扼殺掉了。
所以,從世界范圍內來看,伊斯蘭世界是除了非洲之外最沒有工業基礎的地區了,沒有任何基礎的伊斯蘭世界,自然發展那是十分緩慢的,起步也非常難。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伊斯蘭世界的教育制度,本身就不利於培養科技人才,發展教育,因此不但缺乏工業基礎,也缺乏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