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寶馬S1000RR百公里加速比日系四大公升級的車都快S1000RR百公里加速是不是可以和隼拼一下了
隼只不過是極速快 提速沒有寶馬1000R 快確實寶馬提速也一般般 和鈴木 川崎的提速差不多
② 2017寶馬s1000rr的馬力是多少
199匹馬力,相較於15款並沒有太大的改動
③ 寶馬S1000rr要多少 能開到多少 0_100要多少時間 發動機是怎樣的
正規進口的29萬5千,帶ABS的是31萬9千
最高車速在300以上
0-100,2.4秒左右
發動機直列四缸,1000CC
④ 寶馬s1000rr時速最少160公里嗎
有三種動力模式,最高時速應該在280公里到300公里左右,可以長時間運轉不怕跑長途,就是怕人受不了。寶馬S1000RR比K9 GSX750R快點。
⑤ 寶馬s1000rr
摘要 寶馬第三代S1000RR旗艦跑車,售價239,000元人民幣。第三代S1000RR取消了寶馬經典的「大小眼」設計,整個前臉更加圓潤呆萌,很多車友說沒了靈魂,但是作為寶馬摩托的旗艦,依然覺得很香。
⑥ 寶馬雙r1000cc最高能跑多少
寶馬S1000rr最高時速超過了300公里時。
寶馬S1000RR是一款超級摩托車,首款車型發布於2009年,它採用四沖程直列四缸水冷發動機,總排氣量達到999cc;車身設計也非常出色,採用鋁合金車架,汽油滿載時車身重量也僅為206,5kg。
⑦ Ninja H2勁敵寶馬S1000RR電動增壓馬力破300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型號為寶馬s1000rr摩托車100公里基本油耗是多少L
寶馬S1000rr摩托車的百公里的基本油耗九升。
百公里的基本油耗九升是根據寶馬S1000RR摩托車正常行駛的情況之下得到的數據,但是摩托車的實際百公里油耗和車輛的自身性能,實際復雜的道路情況以及載重的重量等等才能夠確定下來。所以寶馬S1000RR摩托車百公里實際油耗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如果能夠降低寶馬S1000RR摩托車的整體重量,車重與油耗的關系成正比,據說車重每下降百分之十左右,油耗也會相應下降若干個百分點。如果改進汽車造型,車身風阻小的話,油耗會顯著下降。
(8)寶馬大小眼s1000r多少破百擴展閱讀:
寶馬S1000RR摩托車的百公里油耗的介紹如下:
車輛在指定道路上按照規定的車速和時間行駛,用反復試驗所測定的值進行計算的燃油指標,也叫多功況道路循環油耗。在規范中,規定每個循環包含各種行駛的功況,並按每個循環中指定的換擋時刻、停車時間、行駛速度、加速、制動和減速等各種指標記錄行駛功況。
用這種方法的測定值比較接近實際值。美國汽車工程師學(SAE)制定了SAEJ10926道路循環試驗規范,被廣泛採用。這一規范包括四種不同的循環:市區、郊區、市際(55Mile/h)和州際(70Mile/h)。
⑨ 第三代強勢登陸 寶馬S1000RR國內上市 售價23.9萬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一萬多的寶馬s1000rr能跑多少邁
是中端的啊,義大利幾個牌子都很貴。比如杜卡迪的1199S,價格大概比同級別的S1000RR貴了50%。
寶馬摩托的價格其實就和本田摩托差不多,不要把它想像得太神秘了,只不過它基本不造小排量的,所以猛一看感覺它價格很高。
比如同級別的跑車,CBR1000RR最低,寶馬的S1000RR大概高出10%,杜卡迪的1199S又比S1000RR高出50%。
說明一下,為什麼1199S和1000RR是同級的,因為CBR1000RR和S1000RR都是四缸,而1199S是V型雙缸,這個在SBK大賽規則中是同級的,四缸車排量不得超過1000CC,雙缸車排量不得超過1200CC。同排量四缸車功率更大,雙缸車是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所需的轉速小。
而SBK允許雙缸車用1200CC參賽,其實雙缸車佔了大便宜,多出的200CC,彌補了雙缸車功率不足的弱點,和四缸1000CC相近,而扭矩大,同時達成最大扭矩所需的轉速小,特別是出彎以後的提速犀利無比。但是雙缸車聲音不好聽,高轉速時震動也比四缸大,所以現在車迷還是喜歡四缸的多些。
造成車價的差別,其實主要還是配置,S1000RR和CBR1000都是 200多公斤,1199S重量達到幾乎不可思議的170公斤左右,這個重量和一般400CC的車差不多。輕了30公斤,說明這款車上用了大量輕量化的材料,保證車體強度的前提上減輕了整車的重量。這個重量幾乎拆掉大燈和後視鏡就可以直接上場比賽了(這樣說稍微誇張了一點)。而那些200多公斤的車,想上場比賽得改一大堆東西。
也就是說1199S雖然貴,但是更加接近比賽車型,而S1000RR雖然便宜,但是沒改裝之前距離專業賽車差距不小。
PS:寶馬這幾年進步不小,S1000RR第一次參加SBK大賽墊底,第二年有進步,今年不知是打了雞血還是怎麼樣,目前比賽過半,暫時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