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寧德時代是誰為什麼突然火了起來
寧德時代是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個位於三四線城市的小企業。
寧德時代創辦於2011年,僅用六年的時間就坐上全球新能源電池第一供應商的「龍頭椅」,七年後以獨角獸的身份沖進創業板,如今市值高達3775.05億元。由於有如此突出的成績,使寧德時代突然火了起來,人們紛紛議論了起來。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大爆發的時間點,一份補貼「白名單」把外資電池企業擋在門外,政策築起的高牆幫助寧德時代排除了海外競爭對手;
技術上,一直堅持「得三元得天下」的寧德時代更是高歌猛進。坐擁天時地利的寧德時代抓住了產業風口、能源環境問題、對手輕視、技術先行成為一名黑馬角色扮演者。
發展歷程:
2011年12月16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記成立。
2018年7月9日,寧德時代創始人兼董事長曾毓群與德國圖林根州經濟部部長沃夫岡·蒂芬澤簽署了在該州建造鋰電池工廠及智能製造技術研發中心的投資協議。
2019年11月,寧德時代與德國萊茵TÜV集團簽訂了全球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展開全方位合作,合作領域包括電池、儲能系統、相關生產設備及生產工藝等方面。
2020年2月26日,寧德時代主導的寧德鋰電新能源車里灣基地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同日,中國福建能源器件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舉行授牌儀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Ⅱ 連續三年問鼎行業後,寧德時代如何守擂丨億歐解案例
作者丨丁唯一
編輯丨張宇喆
寧德時代登上資本舞台的第二年,實力詮釋了什麼叫「豪橫」。
4月26日,寧德時代發布了2019年財報。在汽車市場銷量下滑的背景下,這家電池供應商營收增長了近55%,達457.8億元;利潤也大漲三成,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5.6億元。
過去一年中,中國的車市寒冬仍在持續。由於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也罕見地經歷了十年來首次負增長。
製表人/ 億歐汽車分析員 丁唯一
同期,寧德時代進一步擴大了市場份額。2019年,寧德時代出貨量達到32.5GWh,占據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的45.7%,遠超2018年度的38.3%。
誰說供應商只是「小角色」?
截至4月29日,寧德時代市值達到3070.12億元,甚至超過了兩大自主品牌吉利和比亞迪在二級市場上的市值總和。
但行業下行,挑戰已至。
01 連續三年位居行業第一
營收和凈利雙增長的背後,動力電池系統仍然是最強大的支撐。2019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銷售收入達到385.84億元,同比增長57.38%,占總營收的84.3%。
盡管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了十年來首次的下滑,但這樣的下滑絲毫沒有影響到寧德時代。2019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出貨量達到32.5GWh,同比上漲38.89%。同期,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增速為16.6%,還不到其二分之一。
另外,寧德時代實現全年產銷47.26GWh和40.25GWh,分別增長81.63%和90.04%,產能利用率達到了89.17%。
工信部公布的2019年新能源車型有效目錄中有4600餘款,其中配寧德時代電池的有1900餘款,佔比約41.5%。據SNE Research發布動力電池出貨量數據,寧德時代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第一位,排名其後為松下和LG化學。
製表人/ 億歐汽車分析員 丁唯一
之所以能坐穩第一的位置,技術水平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寧德時代仍然維持著高昂的研發費用。2019年,寧德時代研發費用達到29.92億元,同比增加50.28%,佔全年營收的6.54%。
02 喜中藏憂:毛利率下降
財報喜人的成績之下,有一個數字在下降:毛利率。
2019年,寧德時代三項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均出現了下滑,其中,動力電池系統雖然帶來了57.38%的營收增長,但是這項業務的毛利率卻下跌5.65%。
寧德時代財報中顯示,這主要是因為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
上游原材料中的鈷,是寧德時代主要技術路線中的三元鋰電池的關鍵材料。由於資源稀缺,導致其價格不斷上漲。
2019年8月9日,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宣布年底將暫停全球第一大鈷礦Mutanda的生產,鈷價再次大幅上漲。8月9日,長江有色市場的鈷價到達 27.3萬元/噸,較7月29日22.3萬元/噸的價格低點上漲22.42%。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估,到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將從2017年的370萬輛增長至1300萬輛,市場對於鈷、鋰、銅等金屬的需求可能會增長十倍,相關材料的成本預計也將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大幅退坡,整車廠商面臨著更大的降本增效壓力。而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中最大的成本項,電池廠商因此將承受更多的議價壓力,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而寧德時代也在財報里將「毛利率或將繼續下降」列入到了未來會面對的風險中。
03 挑戰增
如今,寧德時代的圍追堵截來自四面八方。
近年來,寧德時代靠著車企的大量訂單,已經與主流車企的利益深度綁定。2019年,寧德時代財報中的預收款項為61.61億元,同比增長23.3%。預收賬款代表客戶為了訂購產品的訂金。從預收賬款增加來看,寧德時代對車企的議價能力也在增強。
盡管寧德時代在2019年推出了能有效降低成本的CTP技術,但主機廠的合作意願卻不如以往強烈。廣汽傳祺,已經將動力電池的主供應商改為中航鋰電。間接入股寧德時代的長安汽車也已選擇加入比亞迪的朋友圈,與其成立動力電池生產以及銷售合資公司。
此外,隨著「白名單」的廢止,日韓電池企業入華的大門也正式開啟。外資電池企業已經開始了擴產。2019年6月,LG化學與吉利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從事動力電池相關的應用研發、製造、銷售、售後服務等業務。同年8月,韓國SK Innovation宣布將在常州建立動力電池廠,預計年產7.5GWh。
在外資電池湧入中國市場之後,主機廠也將有更多選擇。
此外,特斯拉的在華國產和銷量大漲,也讓寧德時代最大的對手鬆下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作為特斯拉長久以來的獨家電池供應商,松下靠著在圓柱形電池領域中的技術優勢一直手握話語權。盡管特斯拉和松下雙方掌門人沒少公開互懟,但從收益上來看,雙方的關系實則在升溫。2019年第四季度,松下和特斯拉的業務已開始盈利。
雖然特斯拉也已將寧德時代和LG化學納入了國產車型的供應鏈中,但「小規模合作」的表態已明確了其地位與松下的差異。
馬斯克和時任松下執行副總裁的山田佳彥/ 特斯拉官方
目前國產的Model 3中,分別有搭載了松下和LG化學的電池。2020年1月開始,諸多車主開始在社交媒體上表態:安裝松下電池的國產Model 3續航里程要比安裝LG化學電池的產品續航里程高出60km。
2019年,特斯拉共交付36.8萬台汽車,在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排行榜中一騎絕塵。未來如果松下還能緊緊綁定特斯拉,必定會威脅到寧德時代的市佔率。
寧德時代是否還能在市佔率第一的位置上坐穩?現在還很難給出確定的答案。
04 以攻為守
當外資動力電池企業開始湧入中國,寧德時代卻開始向外主動出擊。
今年2月,寧德時代如願以償地進入到了特斯拉的供應鏈。
寧德時代技術展示車/寧德時代官方
不久後,2月26日,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200億元,將全部用於產能擴建、前沿技術研發和補充流動資金。預計合計新增52GWh鋰離子電池產能,也就是相當於再造一個寧德時代。
4月13日晚間,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擬將境外發行債券的額度增加至不超過30億美元(含)或其他等值幣種。就在寧德時代2019年11月斬獲寶馬568億元的續訂大單之時,其對外發債的金額還只是8億美元。
半年內,寧德時代海外擴張的步伐越來越大。在4月17日回復深交所的問詢函中,寧德時代表示提升海外債券發行額度是為深化在海外市場的業務拓展。
2019年10月,寧德時代位於德國圖林根州的首個海外工廠正式破土開工。根據計劃,寧德時代歐洲工廠此次開工面積為23公頃,生產線包括電芯及模組產品,預計2022年可實現14GWh的電池產能。
同年12月,特斯拉宣布位於柏林的超級工廠將在2020年1月份開始建設。該工廠距離寧德時代的德國工廠僅300公里。雙方的合作是否會在未來從中國市場擴大至全球范圍,又增添了新的想像空間。
即便特斯拉未來決定自研電池,寧德時代也已綁定了寶馬、大眾等大型主機廠。
主動出擊、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寧德時代正在用更具侵略性的方式守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旗開得勝的寧德時代,又將如何居安思危
寧德時代,自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明朗之後,更顯穩步擴張態勢,「聯姻」吉利、寶馬、廣汽、東風等車企共建動力電池工廠,對外攜手戴姆勒、華晨寶馬、大眾,為其提供電池供應。寧德時代順勢而為之後,得來收獲。近期,寧德時代發布的《2019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預計上半年創造凈利潤20億-22.78億,同比增長120%-150%,一邊對內發展,一邊對外擴張,迎合當今環境,在市場中獨樹一幟,是時代造就了寧德時代。
寧德時代的旗開得勝,動力電池又是新能源車型的「心臟」,在應對新能源市場,面臨的續航問題、電池壽命、電池質量問題成為重要關鍵,車企如果想在新能源趨勢抬頭中獲得市場份額,解決這方面問題最為關鍵,所以尋找擁有強大技術支持的供應鏈最為重要,寧德時代就像「大腿」一般,相繼迎來各大車企的訂單。在2018年度國內汽車電池廠商排名中,擊敗比亞迪奪得桂冠。
新能源趨勢造就了寧德時代
2019年上半年度業績報告預計中,展現寧德時代發展的高峰,今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寧德時代的裝機量為5.5Gwh和8.1Gwh,國內電池裝機量為12.3Gwh和17.7Gwh,市佔率達到44.6%和46.0%,近乎占據了中國電池裝機量的半壁江山。
寧德時代的成績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新能源汽車銷量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在如今的汽車市場寒冬中,新能源發展將成為重要轉折點,所以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將日漸壯大,在未來取代燃油車的市場地位也是可能發生事件,現在呈現出的問題是,在眾多車企著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需求比去年同期需求更大,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大於供給的時候,就能展現出寧德時代的價值,並將為寧德時代迎來更有前景的未來。
繁榮的背後又將如何居安思危?
新能源趨勢確實影響了寧德時代,但是寧德時代也是抓住了機遇,在此利於自身發展的環境之中,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以開放的態勢積極應對,前期通過投入拉線產能釋放,保證了後期產銷量的供應,得益於寧德時代看到未來的發展前景,抓住了新能源脈搏。
對於企業自身來看,不得不說寧德時代是非常聰明的,今年的「龐大經銷商帝國」崩盤,很多人分析是傳統4S店零售與新零售時代的較量,其實更加內在的原因是,在從2011年龐大開始的擴張和收縮網點數量並不能收放自如的重要原因,是受到了高達80%的資產負債率的制約,企業長期沉重負債,缺少現金流支持企業發展,先後出現信用危機,銀行抽貸徹底崩盤,當然為同行業敲響了資產負債的警鍾,對於寧德時代來說,擴張是必要的目標,為什麼在上半年預告中同比增長幅度巨大,當然得益於加強費用管控,費用占收入的比例降低,而且從2014年開始高達90%的資產負債率降低到2018年50%以下,處於安全的區間。
但當下,將面臨的困難也是非常現實的,第三季度處於購車淡季,寧德時代產銷量將會有顯著下降,當然這只是表象,最明顯的還是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退坡,對於大多數經銷商和供應鏈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雖然並不能阻擋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但是在當下新能源發展處於探索時期,在續航、電池問題上還處於升級階段,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還存在不少疑慮,而補貼政策則是刺激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的關鍵因素,處在補貼環境中,車企和供應鏈會有時間探索出成熟的新能源發展之道,如今退坡可能就需要車企、供應鏈加速腳步緊跟市場趨勢。
更大的挑戰來臨,動力電池白名單的取消,也將處於溫室環境中的寧德時代暴露在國際電池廠商殘酷的競爭之中,對於外國廠商來說,迎來了公平、公正的發展機遇,而對於國內廠商來說,脫離的國家提供的舒適環境,如不具備市場競爭的能力,那麼就會面臨物競天擇的法則,如今並不是說寧德時代做出多少成績就證明未來一定前景廣闊,眾多老牌傳統企業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紛紛倒下,而寧德時代不能立足現今優勢技術上,促進產業創新升級緊跟市場步伐,那麼又將成為時代發展中的「曇花一現」。
Ⅳ 「出道即當寵」的寧德時代,為何這么牛
馬斯克用特斯拉,掀起了新能源的時代風雲,在新時代的風口上,寧德時代用動力電池,打拚自己的「獨孤天下」。
最近我在搜索國內知名投資機構的信息時,發現了一個名叫「寧德時代」的公司,頻繁出現在很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案例名單里。高瓴資本投了它,深投創投了它,君聯資本投了它,混沌投資也投了它,除此之外還有摩根、本田、UBS、國泰君安等一眾資本大佬······
這家名為「寧德時代」的新能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CATL),是中國率先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製造商,成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福建寧德。雖說它的名字可能不像阿里、華為這樣家喻戶曉,但玩股票,或者熱衷新能源的朋友們,對這位A股市場上的「神仙公司」,一定是眼紅心跳。
2018年,寧德時代登陸深交所,當時的發行價是30多,然而才時隔兩年,寧德時代股價狂漲,以日前為例,10月9日,A股十月開市第一日,寧德時代股價跳漲7.49%,收盤價224.87元,市值5238億元,創 歷史 新高。
支撐它股價暴漲的,當然是它在新能源尤其是動力電池領域亮眼的表現:作為特斯拉的重要電池供貨商,和國內排名第一的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以24%的市場份額占據全球電動 汽車 動力電池製造商的第二位,而排名第一的韓國LG化學佔比是25%。
從2011年12月成立至今,寧德時代僅用了不到9年多的時間,就具有了問鼎世界行業榜首的實力,這樣火箭般的發展速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1
出身「名門」
寧德時代全稱為寧德時代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簡稱「CATL」,它實際上是脫胎於ATL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簡稱「ATL」)的一個動力電池部門,它的大部分高管都來自ATL公司。
寧德時代的創始人曾毓群,早年曾在日本TDK集團全資子公司香港新科實業(SAE)擔任研發總監,該公司是一家很出名的新材料公司,主要生產硬碟、磁頭、數碼錄像機等,產品供應給三星、東芝、富士通、日立、西部數據等國際數碼巨頭。
1999年,曾毓群辭職創業,夥同他人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叫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的公司,也即是ATL。而這個ATL,因為在向貝爾實驗室購買了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專利授權後,成功攻破了鋰電池反復充電後容易脹氣鼓包的致命缺陷後,成功逆襲。自2001年開始,成為了蘋果的電池供應商。
隨著蘋果的逐漸發展壯大,ATL也成了全球消費鋰電池龍頭,ATL聚合物鋰電池從2012年起連續8年位列世界第一,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都是ATL的客戶。
然而早在2005你那,ATL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因為一場股東撤資事件,引發了ATL的股權變更。最終,三位創業者的老東家——日本TDK集團以一億美金收購了ATL的100%股權。
後來的寧德時代則是從ATL獨立拆分出來的動力電池事業部。
2
站在「風口」
2008年,中國政府開始政策支持新能源 汽車 產業,ATL管理層嗅到了機會,決定成立動力電池部門。但當時因法規限制,外商獨資企業無法生產動力電池,曾毓群便主張將研發部門獨立出來,於是2011年,由曾毓群牽頭成立了寧德時代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
2012年,華晨寶馬為了開發旗下的之諾純電動 汽車 ,在國內招標動力電池的供應商,而寧德時代憑借著「父輩」公司在電池領域的老資歷,進入華晨寶馬的視野,並且最終成功入選,成為當時國內首家把動力電池賣給合資企業的生產商,為寧德時代後續與車企合作埋下了經驗和基礎。
之後的幾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爆發式增長。一方面是國家為了化解能源危機,對新能源進行補貼和支持,比如「整車銷售補貼」等;另一方面,還直接給出了政策上的保護。
2010年5月,中國國家專利復審委員會對加拿大H-Q公司此前申請的磷酸鐵鋰核心專利作出無效決定,將中國的鋰電行業挽救於水火。
2011年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明確限制了外商獨資企業生產 汽車 動力電池。這為技術實力薄弱的中國鋰電行業,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
2016年6月,工信部發布的第四批「核准電池供應商目錄」,通過認證的32家鋰電公司均為中國公司。LG化學、三星SDI、韓國SKI則被排除在外,裝有韓國企業鋰電池的電動車得不到國家補貼。中國鋰電企業再次獲得了寶貴的發展時機。
一系列國家政府層面的強勢支持,保護了中國的鋰電池行業,尤其是寧德時代。而在同期,同樣作為競爭對手的比亞迪,因為在電池戰略選擇上的失誤:選擇了能量密度有限的磷酸鋰電池,而不是更高端的三元鋰電池,這又為寧德時代的成功勝出,創造了好機會。
就這樣寧德時代憑借優異的電池性能和穩定的品質控制,從一個新公司做到2018年中國市佔率41%,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市佔率才20%。
3
強大的「朋友圈」
馬太·福音中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在馬太效應的影響下,寧德時代很快成為了行業內可望而不可即的霸主。看一看寧德時代的朋友圈:全是頭部車企,如戴姆勒、現代、捷豹路虎、標致雪鐵龍、大眾和沃爾沃就全是公司的客戶,甚至還有最近風頭正盛的特斯拉。
今年2月3日,寧德時代宣布將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消息一出,寧德時代市值直沖3000億元。按照此次合約規定,寧德時代的電池供貨量不少於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期)規劃產能的40%。這將為寧德時代帶來出貨量20%的預期增長。
藉此,寧德時代飛速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其打造了包括上汽、廣汽、吉利、東風、一汽、蔚來、威馬等主流傳統車企和新造車企在內的「國內車企朋友圈」。
那這個強大的朋友圈是怎麼建立起來的?除了寧德自身實力的號召之外,跟它的努力密不可分。
2015年3月,工信部為刺激國內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發布了一份《 汽車 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並且列舉了一份「動力電池白名單」。其核心內容總結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動力電池以能量密度為王,以中國的動力電池生產商為主力陣容。
這一政策讓寧德時代迎來了它真正意義上的春天。寧德時代在兩年內就拿下了全球動力電池出貨榜第一的寶座,登頂榜首。
2019年,國家取消了保護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的「白名單」,為了應對政策紅利的消失,寧德時代一邊與各大車企成立合資公司,進行「捆綁式銷售」,另一邊還在大力加碼產業鏈上下游。
最早是與上汽合作,目前,一汽、廣汽、東風、吉利、上汽等多家車企採用與寧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進行合作。其中,寧德時代在與一汽、吉利成立的合資公司中,占股51%,擁有控股權。
今年8月11日,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圍繞主業,以證券投資方式對境內外產業鏈上下游優質上市企業進行投資,投資總額不超過190.67 億元。首單便是其最大的設備供應商先導智能。寧德時代試圖通過此次投資,補足產業鏈上配套設施不完善、關鍵資源供應不足等短板,加強產業鏈合作及協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自2011年成立以來,寧德時代用不到十年的時間超越一眾行業大佬企業,問鼎全球動力電池桂冠。它一路走來,借著新能源的飛速發展、政策的扶持,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一飛沖天,成長為千億市值的獨角獸企業。在中國車企廣闊的未來市場中,寧德時代的航海之旅,還將繼續創造新輝煌!
Ⅳ 寧德時代身世之迷
三篇文章看懂寧德時代,此為開篇。
談中國新能源 汽車 ,寧德時代是繞不過的話題。
這家公司有如石猴,橫空出世,短短幾年,從一個新成立的公司,做到全球市場份額第一,許多人第一次聽到寧德時代,已經市值千億。
1991年,索尼就發布了第一款商用的18650三元鋰離子電池。2008年特斯拉交付第一輛Roadster,用的是松下的NCA圓柱型三元鋰電池,高密度的NCA 圓柱型 電池至今中國仍無法量產,可見日本技術之領先。
韓國的三星SDI、LG、SKI,無論技術還是資金優勢,都實力雄厚。
即便中國的比亞迪,也不容小覷,否則如何贏得股神巴菲特之側身。
寧德時代如何在巨頭們的眼皮底下創造這個奇跡?其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世界第一的地位能否穩固?即將面臨哪些挑戰?寧德時代和日本有沒有關系?
頓牛將用三篇文章一一道來,先從身世開始。
1)ATL新能源 科技
日本TDK集團全資子公司香港新科實業(SAE)成立於1980年,是一家新材料公司,在東莞設立多個工廠,主要生產硬碟、磁頭、數碼錄像機等,產品供應給三星、東芝、富士通、日立、西部數據等國際數碼巨頭。中國數任國家領導人及兩任香港特首均曾到訪,新科的技術實力和行業地位可見一斑。
曾毓群、梁少康和陳棠華均曾是新科高管。
1999年,曾、梁、陳三人辭職創業,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叫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的公司,簡稱ATL,ATL第一個工廠設在東莞——東莞新能源電子 科技 有限公司。
滿腔熱血的曾毓群,帶著熱乎乎的現金飛到美國,向貝爾實驗實購買了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專利授權,此前,貝爾已經將這項專利授權給了20多家公司。然而,經過研究團隊測試發現,這種聚合物鋰電池有一個致命缺陷——反復充電後容易脹氣鼓包變形,產品有爆炸的可能。咨詢貝爾實驗室,對方表示這是產品特性決定的——無法解決。
此時,250萬美元創業資金所剩無幾,產品卻無法量產,擺在他們面前的選項只有一個——攻破這個難題。
曾毓群曾在SAE任研發總監,ATL是個技術創業團隊。經過不斷嘗試,問題被定位在電解液成分上。鋰電池能使用的溫度上限是85℃,而貝爾實驗室的電解液中有些成分沸點為93℃,非常接近鋰電池溫度上限。通過改進電解液配方,排除了低沸點的化學物質。兩周後,根據兩個新配方做出來的電池竟然真的不鼓氣了。在20多家購買貝爾實驗室授權的公司中,ATL是首家、也是目前唯一將該項技術成功產業化的公司。
在ATL量產之前,鋰離子電池都是以日韓為代表的 圓柱型 和方型硬殼電池,這種電池很難輕量化,形狀難以定製。軟包聚合物鋰電池則很容易做到這兩點,適合應用在各種小型化的電子產品中。這個差異化競爭策略,在ATL日後的成功中功不可沒。
之後的故事,就是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ATL於2001年累計出貨100萬顆電芯。
2004年美國一家消費電子企業找上門。他們也找過別的鋰電池公司,但要麼沒有靈活性,要麼解決不了電池鼓氣的難題。ATL為他們解決了當時鋰電池循環壽命過短的問題,成功的打入了這家企業。ATL沒有想到這家企業的量那麼大,第一次為某款MP3供貨,就一氣做了1800多萬個。
這家公司叫蘋果。
順理成章,ATL於2007年成為iPhone供應商,訂單如雪片飄來,星星之火,已然燎原。
ATL客戶名單越拉越長,包括了三星、華為、VIVO、大疆等,董長張毓捷某次采訪說:「全球一些數碼品牌幾乎都採用過ATL的產品」。2012-2016年,ATL連續5年聚合物電芯出貨量全球第一。
2016年,韓國政府不顧中方反對,執意把薩德部署在韓國星州基地。同樣是2016年,三星Galaxy Note7手機發布一個多月,便發生三十多起因電池爆炸和起火事故,三星公司確認沒有任何一例和ATL有關,由此名噪業界。
任何事情都不會只有一面,這兩件毫無關聯的事情,最終為中國鋰電池行業送了一份大禮,後文再敘。
業務風聲水起,擴張迫在眉睫,資本的故事粉墨登場。
1999年ATL進行A輪融資,風投機構是漢鼎亞太;2003年B輪融資,金主是美國凱雷投資和英國3i集團,2004年凱雷追投了C輪。
大概2004年,凱雷投資在ATL的一名董事去比克電池參觀,發現比克電池的成本比寧德時代更低,心生退意。於是。2005年三大股東提出要撤資,ATL不得不尋找新的投資人,最終,三位創業者的老東家——日本TDK集團以一億美金收購了ATL的100%股權。
由此,ATL從一個100%的中國企業,變成了一個100%日資企業。
為什麼ATL管理層會把自己手上的股權也出售給TDK,令人費解。三個創始人離職創業,好不容易實現贏利,成為蘋果核心供應商,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卻把股權全額賣給老東家,打工成癮還是另有隱情?他們之間是否還有其他交易?是一個謎。
讓頓牛猜的話,或許是三位創始人對於控股權的意見不一,乾脆賣掉,化解分歧。
股權更替,為曾毓群創造一個新的奇跡埋下伏筆。
2)CATL寧德時代
2008年,中國政府開始政策支持新能源 汽車 產業,ATL管理層嗅到了機會,決定成立動力電池部門。當時因法規限制,外商獨資企業無法生產動力電池,曾毓群主張將研發部門獨立出來,但ATL內部意見不一。
2011年,曾毓群與黃世霖(時任ATL研發副總,負責車載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研發)牽頭成立寧德時代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CATL)。ATL母公司日本TDK曾短暫持有寧德時代15%股份,後於2015年轉讓給另外一家中國公司寧波聯創。
ATL創始團隊把100%股權賣給日本TDK令人費解,日本TDK在2015賣出騰飛在即的寧德時代15%股權,也一樣不符合常理。
這中間有什麼故事,是另一個迷。
至此,寧德時代(CATL)成為一家100%中資公司,ATL則是一家100%日資公司。
兩個公司法律上完全獨立,總部都設在福建寧德,管理層都是中國人,業務上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相信未來兩個公司還會有新的故事。
2012年,華晨寶馬為其即將於次年發布的新能源 汽車 「之諾1E」尋找電池供應商。有著ATL技術背景的寧德時代吸引了寶馬的注意,寶馬提供了一份700多頁的德文動力電池生產標准,這讓寧德時代當時有些猶豫,擔心太過復雜。啃完寶馬700多頁的德文技術要求文檔並全部滿足後,寧德時代成為了寶馬的核心供應商。為了幫助寧德時代生產出寶馬想要的電池,寶馬一位高級別工程師在寧德待了兩年多。之諾1E雖最終未能取得成功,跟寶馬的合作提升了寧德時代的技術標准。
得寶馬之提攜,寧德時代在江湖上站穩了腳跟。「寶馬電池供應商」的旗號,讓寧德時代的客戶名單很快加上了北汽新能源、吉利、長安、長城、上汽、宇通等。
這一次合作,對寧德時代的意義,日後被寧德時代反復提及。
之後的幾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爆發式增長,寧德時代憑借優異的電池性能和穩定的品質控制,從一個新公司做到2018年中國市佔率41%,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市佔率才20%。
取得這些成就,只用了7年。一個鋰電池霸主的身影愈發清晰。
寧德時代的成功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這7年時間為何沒有受到日韓的電池巨頭的圍剿?
哪些因素在寧德時代的成功路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過去成功的基因能否延續?
請待下篇……
Ⅵ 獨家!一文讀懂特斯拉牽手寧德時代的前因後果
?到這里我們可以大膽猜想一下為什麼寧德時代的公告那麼含糊其辭。當然,首先作為供應商一定要有供應商的覺悟,不能太搶主機廠的風頭。其次,對於特斯拉而言,如果徹底拋棄掉原有的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就意味著,前期與松下合作建設的所有產能將徹底廢棄,而松下這個初期的戰略合作夥伴也將徹底被拋棄。
這個當然是堅決不允許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在特斯拉全面度過難關並開始全新篇章的時候。而與寧德時代的合作更多代表的是未來,或許兩年的合作期以及並不限制供應的規模以及數量,實際上是在為了技術快速迭代時不落下風做的充分准備,更為了能夠實現平穩過渡期做的妥協。
其實我們從ModelS等車型剛剛開始採用21700單體的動力電池包就能知道,從舊技術到新技術的過度,特斯拉在先期已經按照兩至三年的時間來計劃。
寫在最後:
或許與寧德時代的大規模全面合作還需要兩至三年的時間,但是不論需要多少時間的過度,對於電動汽車這個高速技術迭代的新生事物而言,「新陳代謝」總是不斷地、快速地發生著。
舊的終將被拋棄、新的終究會到來。對於我們而言,只需要去等待就好。(專欄作者系動力電池技術專家、新能源汽車產業資深分析人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