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賓士e300進口車和國產車的區別
國產E300L就是已經配置好的版本比如有時尚版和豪華版和運動版等等而進口E300可以自己選配這一點很強勢比國產的要有優勢。軸距方面國產的會加長一點所以帶了字母L。主要區別:1、車身設計:進口賓士的車身長寬高尺寸是4947*1860*1470mm車輛軸距是2939mm而國產賓士的車身長寬高尺寸是5065*1860*1490mm車輛軸距是3079mm。整車尺寸上是國產要比進口的大一些。2、汽車動力:賓士E級進口和國產都是有1.5T和2.0T渦輪增壓發動機給車主選擇不過進口的2.0T發動機是以轎跑車型為主而國產的是有豪華型時尚型運動型的車型選擇。3、車輛配置:進口賓士是比國產的多了排遮陽簾和側遮陽簾還有氙氣前燈以及車內閱讀燈。而國產則是擁有自動剎車系統和盲點監測以及全景攝像頭和全景天窗。
⑵ 國產賓士與進口的有什麼不同修車師傅:3年後你就能看出來
賓士這個 汽車 品牌我想不用我多做介紹,作為一線豪華品牌中的一員,在全球都有著很強的知名度,而國內 汽車 市場更是它的主要戰場,畢竟每年有1/3的銷量來源於國內,而在國內國產賓士和進口賓士的比例大概為2.3:1,那麼國產賓士與進口的有什麼不同?修車師傅:3年後你就能看出來。
首先就是進口賓士比國產賓士要貴,這一點我們可以理解,畢竟關稅擺在那裡,那還有什麼別的不同嗎?我會說當然有,個人覺得有兩個不同點可以挑出來說一說,第一個就是所有合資車都有的減配問題,其次就是質量問題,下面我們分別來講一講。
首先是減配問題:最為明顯的就是賓士E級進口版本幾乎是標配ACC自適應巡航,而國產後的賓士E級頂配版也沒有這個配置,還有就是車身的設計,進口賓士在車身上對全鋁合金的使用是國產賓士的3倍,這也就導致統一款車型國產車的重量要比進口版重不少,對減震器、輪胎都有很大的影響,我覺得這些問題北汽不是沒有想到,只是為了更多的利益,所以選擇了減配。
其次就是質量問題:進口賓士的零部件全是賓士總部采購過來的,而國產後的賓士則不一樣,有很多是從大家熟知的副廠件,可能剛開始感覺不到什麼問題,但是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根據不少車主的反映,通常在3年後,行駛了5萬公里的樣子,就會有各種問題頻繁出現。
原本以為國產化之後給消費者帶來的是實惠,不過因為利益的驅使,減配、質量等問題就比較嚴重了,個人還是希望合資車企能夠用心去造車,不要因為一時小利而留下不好的口碑,對此,各位有什麼看法?
⑶ 為什麼絕大部分年輕人願意買賓士寶馬的入門版也不願意買中高配置的國產車
為什麼絕大部分年輕人願意買寶馬賓士的入門版,也不願意買中高配的國產車?
其實,這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我們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基礎處於一窮二白,努力追趕西方國家。西方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基礎也造就了他們在科技、工業製造、工業設計、品牌等方面占據絕對優勢。
第三、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跟父母一代不一樣了,會適度消費,不再像父母那樣,量入為出,沒錢就不消費。現在的年輕人,消費觀念更積極,超前消費,不是負擔。再加上有些人父母也小有積蓄,可以支持一下,買台寶馬賓士的低端車,也是可以的。
只要能付得起月供,不會給生活帶來困擾,其實,買什麼車,都是自己的選擇,沒有對與錯,只是自己的個人選擇而已。
⑷ 賓士進口和國產車的區別在哪
賓士進口車與國產車在價格、配置及質量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進口車型由於運輸成本和關稅的攀升,售價普遍高於國產版本。此外,部分合資車型在配置上也並非完全復制進口車型,可能會對大排量進行削弱或刪減部分配置。盡管如此,賓士在進口車的配件選擇上極為嚴格,確保所有配件均來自供應商和產地,從而保證了車輛的高品質。
回溯汽車的歷史,這一裝備輕便動力、自行推進的輪式道路車輛,在誕生之初並非如今日之樣貌。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持續改進與創新,汽車凝聚了人類的智慧與匠心,並受益於石油、鋼鐵、鋁、化工、塑料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同時,汽車也成為推動電子技術與金融等行業進步的重要力量,演變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運輸工具。
自1970年以來,全球汽車數量幾乎每15年翻一番。至2013年,全球汽車產量已達到8738萬輛,這一數字不僅彰顯了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也預示著未來汽車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