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奧迪汽車 > 奧迪比賽里一共得過哪些獎項

奧迪比賽里一共得過哪些獎項

發布時間:2022-05-24 14:33:23

1. 在朋友微博看到奧迪quattro杯北京寰宇恆通站頒獎晚宴的照片好棒啊,有哪些獎項啊誰參加了中國區總決賽

7月18日,2014奧迪quattro杯高爾夫錦標賽的首場分站賽-北京寰宇恆通站在北京華科國際高爾夫俱樂部舉行。同時還有雲南聯迪站將同步開啟。這次首場分站賽的獎項設置和首站賽事一樣的,都是團體冠、亞、季軍獎,男子最遠距離獎,女子最遠距離獎,最近洞獎,還有總桿冠軍獎。另外今年每一場分站賽上都會有「一桿進洞」獎,如果能打中「一桿進洞」,直接可以獲得一輛奧迪A6L哦,現場直接開走啦。
這次北京分站的團體冠軍是樊帆和陳紅照,雲南分站的團體冠軍是呂治衡和付朝元,他們都會晉級中國區總決賽,和上海首站的團體冠軍一起角逐進軍世界總決賽的入場券。

2. 奧迪a3曾經獲得了哪些榮耀與獎項

你好,據我所知,奧迪a3或全球。五星級碰撞。安全等級第一,其他方面的話還有設計,其他動力性方面都獲得了很,多。榮御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祝你用車愉快!【汽車有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鍾解決。】

3. audi曾在哪個世界賽事登場過

銀箭」不僅是四環標志賽車的名稱,也是世界賽車史上一個傳奇時代的象徵。那是上世紀的30年代,汽車設計奇才費迪南德??波爾舍(Ferdinand Porsche,1875-1952)於1934年為汽車聯盟設計出了一款革命意義的賽車——Type A Rennwagen(A型賽車),它首次將16缸發動機安置在駕駛員後方(已成為當今F1賽車的安放標准),油箱安置在車身中部(無論油量多少都不影響車的重心位置),實現了1:1這一賽車的最佳車身前後比重。這款A型賽車由名將漢斯??斯塔克(Hans Stuck)駕駛,首次面世即在柏林的阿瓦斯(Avus)賽道上輕松打破了世界極速記錄,並接連囊括了歐洲GP汽車大獎賽(Grand Prix,即音譯的「格蘭彼治」大賽,F1比賽的前身)、德國公路賽以及山地賽(Hillclimb)冠軍。

自此,銀色的四環A型賽車與後來的B型賽車(Type Lucca Rennwagen)、C型賽車(Type C Rennwagen)如離弦之箭掠過賽道,所向披靡,為汽車聯盟的四環標志創造了賽場神話,被德國民眾譽為「Siberpfeile aus Zwickau」(「茨維考的銀箭」,薩克森州的茨維考市為汽車聯盟霍希和奧迪工廠的所在地)。

1936年,不朽的賽車手伯恩德??羅森邁爾(Bernd Rosemeyer)駕駛著四環B型和C型銀箭賽車包攬了當時的所有大獎,包括歐洲GP大獎賽冠軍、德國冠軍賽以及山地冠軍賽。到1937年年底,汽車聯盟的四環銀箭賽車在其參加的54場比賽中贏得32場賽事的冠軍,共刷新了15項世界記錄和23項同級別賽車記錄。

從1938年起,根據歐洲GP大獎賽的新規則,12缸發動機的四環D型銀箭賽車(V12 Type D Rennwagen)取代了16缸發動機的C型賽車,繼續席捲數項重大賽事的桂冠。作為羅森邁爾的後繼者,當時最偉大的車手塔齊奧??諾沃拉利(Tazio Nuvolari)駕駛D型賽車為汽車聯盟贏得了3個GP大獎賽冠軍,其中包括二戰前的最後一站GP大獎賽——貝爾格萊德站的冠軍。

在30年代,四環銀箭賽車與梅賽德斯-賓士銀箭賽車分享著歐洲和非洲各類大獎賽的勝利。特別是1935年到1938年之間,施圖克和羅森邁爾統率的汽車聯盟車隊與另一賽車名將卡拉喬拉領銜的梅賽德斯-賓士車隊之間的對決,其影響力堪與幾十年後塞納與普羅斯特、舒馬赫與哈基寧在F1賽道上的較量比肩。而在人們更加熟悉的山地賽中,四環銀箭賽車獲得的獎項更多。

30多年後的1977年,這輛5號標志的四環銀箭賽車在拉脫維亞(Latvia)被發現。由於它曾在一次比賽中嚴重受損,經過長達兩年之久的修復才得以恢復了原貌,成為世上僅存的三輛銀箭賽車之一。

2004年9月11日,在四環銀箭賽車面世70周年慶典上,這款5號標志的1936年四環銀箭C型賽車與2000年以來成就勒芒24小時汽車耐力賽三連冠神話奧迪R8(圖庫 論壇)賽車同場亮相,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

4. 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的歷屆回顧

基本信息
啟動時間:2010年6月6日
合作單位: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
旅遊衛視
評審團主席:靳尚誼
評審團構成:兩岸三地近百位藝術與設計巨匠和社會各界頂尖精英
獎項設置
30年成就獎:向30年中國當代藝術的最高成就致敬
年度貢獻獎:表彰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最傑出的創新成就者
年度設計大獎:表彰中國當代設計領域最傑出的創新成就者
年度新銳獎:鼓勵中國最具潛力和創新精神的藝術新銳
年度設計新銳獎:鼓勵中國最具潛力和創新精神的設計新銳
首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亮點
《藝文中國》系列節目
第一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啟動後,在近一年的時間中,主辦三方與各領域的傑出藝術家和設計師們共同傾力推出了52期《藝文中國》電視專題節目,通過對中國當代視覺藝術、建築、設計、音樂、舞蹈等領域的知名人物進行訪談,深度回顧30年來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的發展與變遷。
頒獎盛典
2011年3月17日,第一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頒獎盛典在北京751 D-park時尚創意廣場隆重舉行。包括藝術界泰斗靳尚誼、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等在內的數十位傑出的中國當代藝術家、設計師,以及包括國際著名影星張曼玉、著名企業家馮侖、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在內的近百位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參加了當晚的活動。為了深度展現奧迪品牌與中國當代藝術和設計的緊密合作,頒獎典禮舉辦場地79罐被披上富有科技感的鏡面不銹鋼外衣,化身為一朵祥雲,成為一件獨特的公共建築裝置。場地內安放著主題為「空間」的裝置藝術品,以全新奧迪A8L的ASF奧迪空間框架結構為創作主體,營造出一種漂浮在空中的藝術效果。全新奧迪A8L也為出席當晚頒獎典禮的嘉賓提供了貴賓用車服務。
獲獎者簡介:
徐冰:30年成就獎
徐冰:是中國當代最早蜚聲海外且至今仍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的成名作《天書》系列以圖象性、符號性等議題深刻探討中國文化的本質和思維方式,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經典。九十年代移居美國後陸續創作《新英文書法》《鬼打牆》《地書》等,均對國際藝壇產生巨大震動。1998年他榮膺美國文化界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2007年獲美國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197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邀請,做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現為獨立藝術家,生活工作於紐約。曾在美國華盛頓沙可樂國家美術館、紐約新美術館、布朗士美術館、西班牙米羅基金會美術館、捷克國家博物館等重要藝術機構舉辦個人藝術展。曾被邀請參加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芬蘭、義大利、德國、韓國等國的重要聯展。
譚盾:年度貢獻獎
譚盾是著名音樂家、作曲家和指揮家,中國先鋒音樂的重要代表人物。1999年,譚盾創作的歌劇《馬可·波羅》贏得格萊美最佳作曲獎。2001年,他為電影《卧虎藏龍》的作曲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日本實驗音樂大師武滿徹這樣評價他:「他集東西方的精髓於一體,創作了一個獨特的聲音世界。」
劉家琨:年度設計大獎
1995年,劉家琨為畫家何多苓設計工作室,成為他「藝術家工作室」系列中的代表作。劉家琨設計的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運用了卵石、青石等本地資源,在2006年獲得了美國《商業周刊》和《建築實錄》聯合頒發的「最佳公用建築」獎


寧浩:年度新銳獎
寧浩早期曾獲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他於2006年拍攝的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曾在兩岸三地引起轟動,並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在內的多個獎項。更憑借2009年上映的電影《瘋狂的賽車》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為中國炙手可熱的新銳導演之一,是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
劉治治:年度設計新銳獎
中國著名新生代創作人,劉治治的作品主要建立在視覺研究之上,曾獲日本「Rong」平面設計競賽最高獎等眾多獎項,也曾受邀參加包括2005年和2007年「大聲展」等國內外眾多平面設計展覽,並擔任2008年「東西兩塊-德國設計師邀請展」的策展人。

《藝術與設計大獎》部分藝術家陣容
張曉剛: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現生活工作在北京。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藝術展覽,作品被國內外多家美術館、畫廊、以及私人收藏。他的作品是當代藝術所蘊世故的中國情境的最佳體現。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他運用近現代中國流行藝術的風格表現革命時代的臉譜化肖像,傳達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這種對社會、集體以及家庭、血緣的典型呈現和模擬是一種再演繹,是從藝術、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發的,因而具有強烈的當代意義。曾於1997年榮獲英國coutts國際藝術基金會所頒發的亞洲當代藝術家。
崔健:中國搖滾樂開山之人,有「中國搖滾教父」之稱。成名曲為1986年的《一無所有》。

張洹:1965年出生的張洹是中國最傑出的行為藝術藝術家之一。他在家鄉河南學習油畫,也曾教過藝術史,此後轉向行為藝術這種更直接地與現實世界互動的方式。他的身體成為他的表達手段和藝術語言。
米丘: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系,職業藝術家,藝術與環境的結合形成了米丘獨特的空間概念,他在上海成立的工作室進行了30多項藝術交流項目,而將繪畫、雕塑、建築、多媒體融於一體的願望2000藝術計劃則被稱為創

造深圳新文化的開始。願望2000藝術計劃於2000年在美國紐約實施互動。
他的具有象徵意義的羽翼成為了他個人的藝術形象。 基本信息
啟動時間:2012年11月5日
頒獎時間:2013年5月9日20:00-22:00
頒獎地點: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
網路論壇時間:2013年5月9日14:00-15:30
網路論壇地點:Audi City Beijing
大獎主題:「融匯東西的未來創造」
協辦單位: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是由收藏家尤倫斯夫婦創立的一座公益目的綜合性藝術中心,UCCA通過廣泛的藝術和文化項目持續推動本土藝術環境的發展與國際交流,展現當下藝術、設計等領域中的先鋒力量。
紐約中國中心(CCNY)是首個中美高端經貿文化平台,位於9/11遺址重建的世貿大廈一號樓內。中國中心集合全球頂尖創意、設計、藝術力量,融合國際商貿、頂級文化藝術、高端生活方式於一身,將在國際政經和文化交流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主席團主席:靳尚誼
主席團成員:第一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獲獎者代表、國際知名藝術家與設計師、權威媒體代表、大獎主辦方代表、協辦方代表等共9人
評審團構成:
專業評審團-兩岸三地近百位藝術與設計專家及核心專業媒體主編
媒體評審團-國內外近30家知名藝術與設計專業媒體
公眾評審團-關注當代中國藝術與設計發展的社會公眾
獎項設置
傑出成就獎:長期獲得代表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最高水準的國際認可
年度藝術大獎:2011-2012年度代表中國當代藝術最高水平的成就
年度設計大獎:2011-2012年度代表中國當代設計最高水平的成就
年度藝術新銳獎:2011-2012年度最具潛力的創新藝術表現
年度設計新銳獎:2011-2012年度最具潛力的創新設計表現
核心候選人名單
傑出成就獎:蔡國強、崔健、顧德新、劉小東、張永和
年度藝術大獎:沈偉、宋冬、汪建偉、向京、張曉剛
年度設計大獎:陳幼堅、都市實踐、馬岩松、如恩設計研究室、朱錇
年度藝術新銳獎:胡曉媛、梁遠葦、馬秋莎、鳥頭、王光樂
年度設計新銳獎:多相工作室、廣煜、Masha Ma、張馳、Xander Zhou
評審規則
1.所有獎項均由專業評審團(權重50%)、媒體評審團(權重30%)、公眾評審團(權重20%)三方投票產生。
2.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採用在線投票方式。
3.每個獎項得分最高的候選人為獲獎者,如同一獎項得分最高的候選人超過一名,則評審團成員需要分別闡述評選原因,由大獎主席團進行最終裁定。
評審流程
2012年12月,候選人確定。大獎籌委會審定大獎候選人名單。
2013年01-02月,評選核心候選人。專業評審團從每個獎項30位候選人名單中評選出每個獎項5名核心候選人。
2013年03-04月,專業評審團投票(權重50%)。專業評審團在線對核心候選人進行投票,從每個獎項5名核心候選人中選出3名並標注名次,根據名次先後,其占總統計權重依次為30%,15%和5%。
2013年03-04月,媒體評審團投票(權重30%)。媒體評審團在線對核心候選人進行投票,從每個獎項5名核心候選人中選出1名。
2013年03-04月,公眾評審團投票(權重20%)。公眾評審團在線對核心候選人進行投票,從每個獎項5名核心候選人中選出1名。
2013年04月,統計加權。大獎籌委會對三方投票統計加權後確定獲獎人。
2013年04月,大獎主席團對獲獎人進行復議,最終確定大獎獲獎者。
2013年05月,頒獎盛典。公布獲獎者名單。
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亮點
與北京國際設計周合作
北京國際設計周創立於2009年,由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部門聯合主辦,立足於「創新國家、世界城市、設計之都」三個定位。每年於國慶「黃金周」舉辦的設計周匯聚了國際頂尖的設計作品,為中國創意設計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012年,一汽-大眾奧迪作為本屆設計周的官方合作夥伴及唯一指定貴賓用車,在設計周期間不僅為所有蒞臨設計周的藝術家們提供了全新一代奧迪A6L貴賓用車服務,還聯手藝術家費俊、李心路展示了融合奧迪A7 Sportback完美設計和奧迪connect先進技術的「奧迪互聯城市」作品,成為本屆設計周上最引人矚目的亮點。
以網路論壇形式啟動大獎
2012年11月5日晚8點,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史無前例地採用純互聯網發布的創新形式,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盛大啟動。本屆大獎啟動儀式通過網路視頻、網路社區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了藝術家、設計師、行業精英與廣大公眾之間的深度對話。當晚,超過20萬網友通過在線觀看的方式關注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近5千名新浪微博用戶參與了本次大獎啟動儀式「分享奧迪藝術瞬間」的活動,新浪微博發表、轉發數超過4千次。此外,更有超過1萬名在線網友通過大獎官方網站和新浪微博與現場嘉賓積極互動,通過網路形成了一個規模盛大的思想交流論壇。紐約中國中心藝術總監翁菱、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著名當代藝術家汪建偉、著名建築設計師朱錇、著名企業家馮侖、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公關總監盧敏捷與在線觀眾圍繞「融匯東西的未來創造」這一主題展開熱烈的討論,共同探討推動「中國創造」的現實與未來路徑。
公眾參與評選
3月26日,以「融匯東西的未來創造」為主題的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公眾評選正式啟動。秉承面向未來的「傳承·創新·引領」理念,共設立「傑出成就獎」、「年度藝術大獎」、「年度設計大獎」、「年度藝術新銳獎」和「年度設計新銳獎」五大獎項。25位核心候選人以各具特色的藝術與設計語言描繪中國人的時代記憶、揭示未來中國文化的潮流走向。 年度設計新銳獎:Masha Ma
2000年,MASHA MA前往英國留學,相繼在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獲得女裝設計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成為最近五年第一個進入在倫敦時裝周舉行的聖馬丁時裝設計碩士課程畢業媒體秀的中國(大陸)學生。她的碩士學位畢業作品吸引了眾多國際媒體的關注,與諸多國際設計獵頭公司如INDESIGN、INBETWEEN、SMITH & PYE簽約,作品被倫敦著名設計師多品牌精選店B STORE直接購入。

年度藝術新銳獎:梁遠葦
梁遠葦,1977年生於西安,199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她的攝影、繪畫等作品關注的是每日生活里語言符號學意義上的美好與壓抑的聯結點。作為N12的成員之一。還在學生時代的梁遠葦即開始舉辦展覽並且吸引了國際范圍的關注。她的大部分作品關注的主題是私密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個體自身的感受及其所帶來的感動。顯然藝術家認為正是這些感動,填滿了內心與日常生活的空白空間。

年度跨界推動獎:馮侖
馮侖.生於1959年,是文革後第二屆正式大學生。20歲的時候,馮侖成為中共的一員,接受過正統教育,自然深諳正統意識形態及其語言方式。自1991年開始,領導並參與了萬通集團的全過程創建及發展工作。1993年,領導創立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後,參與創建了中國民生銀行並出任該行的創業董事,策劃並領導了對陝西省證券公司、武漢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東北一間上市公司等企業的收購及重組。
馮侖於2009年12月8日晚在哥本哈根「中國商界氣候變化國際論壇」上闡述「立體城市」建設計劃,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改善城市的低密度分散化傾向,提升城市密集度,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在1平方公里內,打造建築面積600萬平方米,常住10-15萬人,城市中50%勞動人口本地就業,實現節地、節能、中密度、高強度投資、產業先導、自主就業的中國未來集約高效、生態宜居城市。

年度設計大獎:馬岩松
馬岩松,1975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獲建築學碩士以及Samuel J. Fogelson優秀設計畢業生獎。曾經在倫敦的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和紐約埃森曼建築事務所工作。馬岩松2004年回到中國並成立了北京MAD建築事務所,同時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
馬岩松的代表藝術裝置作品「魚缸」,「墨冰」曾分別在中國國家美術館和中華世紀壇展出。2006年,MAD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辦了「MAD in China」展覽,與威尼斯雙年展同步展出;同年在北京Tokyo Gallery舉行了名為」MAD Under Construction」 的建築設計個展。
The Absolute Towers是馬岩松2009年作品。該建築位於Hurontario街和Burnhamthope路十字路口的東北角。由於第一座MAD大樓的巨大成功,開發商決定建立第二座50層大樓。大樓外觀像是人類曼妙的身軀,所以當地人稱第一座 Absolute Tower 為瑪麗蓮夢露。

年度藝術大獎:沈偉
沈偉, 著名美籍華人編舞家、視覺藝術家和導演。他於2000年在美國紐約創辦「沈偉舞蹈藝術」並任藝術總監至今。沈偉獲得過多項國際榮譽,其中包括有舞蹈界「奧斯卡」之稱的「尼金斯基獎」(2004年)和美國創造性人才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2007年)等。2008年,他受邀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擔任創意策劃和《畫卷》篇編導。
傑出成就獎:崔健
崔健被譽為中國搖滾樂開山之人,有「中國搖滾教父」之稱。成名曲為1986年的《一無所有》。代表作有《一無所有》、《最後一槍》、《新長征路上搖滾》、《給你一點顏色》等等。自1990年代中期以後,崔健逐漸淡出中國歌壇,但是在2005年一張向崔健致敬的專輯《誰是崔健》,再次證明他在中國搖滾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主題網路論壇
簡介
2013年5月9日,由一汽-大眾奧迪舉辦的「融匯東西的未來創造: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主題網路論壇」在Audi City Beijing隆重舉行。圍繞「全球本土化」與「在地性」的話題,奧迪與著名藝術家、設計師、策展人、企業家,就「在地性」對中國當代社會、經濟、文化各領域創新發展的現實意義,以及如何推動「中國創造」未來發展的重要命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簡介
「在地性」指向每一個具體的區域不可比擬的地域性特徵。由於區域的原有價值系統與其它價值系統接觸(主動或被動),使得這種特徵每時每刻進行著自我重構,在沖突和協調間實現自我創新。這種現象也與正在面向世界的中國頗為相似,它普遍存在於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之中。對「在地性」的探討,了解它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將為未來的中國創新力提供思想動力。 簡介
「全球本土化」是應對「在地性」的核心。它既非傳統的全球化,也非簡單的本土化,而是在兩者之間找到一條彼此兼顧、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創新路徑。 「全球本土化」的終極解決方案是打造「本土創造性」。加強「中國創造」的軟硬體建設,強化「中國創造」與「全球創造」之間的雙向互動。 邵忠(現代資訊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邵忠,北京清華大學 EMBA 碩士、資深出版人、專欄作家。現任現代資訊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及總編輯,全面致力於將國內出版業走向國際化。一九九三年創辦現代傳播集團,旗下現有《周末畫報》、《新視線》、《東方企業家》、《生活》、《號外》、《汽車生活》、《Lohas》等國際化、時尚化、高品味的平面媒體,是引領中國高檔刊物潮流的代表之一。

翁菱(著名當代藝術策劃人、紐約中國中心藝術總監)
翁菱,1967年出生於重慶,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1989年以來先後任職於華南師范大學美術系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1996年始主持中央美術學院畫廊,策劃並舉辦了「趙無極六十年回顧展」等近40個海內外重要展覽及交流活動,獲得學術界高度關注。

朱哲琴(奧迪品牌環保大使、音樂藝術家,「世界看見」親善行動創始人)
朱哲琴,音樂藝術家,「世界看見」中國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創始人。中國新音樂代表人物,第一位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國樂壇奇才。 「世界看見」中國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創始人。祖籍湖南長沙,生於廣州,曾在北京、成都、上海學習音樂和聲樂。

劉治治(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專業評審、著名設計師)
劉治治,1999年至2003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平面設計系。2003年於YIFEI VISION工作室任平面設計部藝術指導。2004年任德國古納雅爾出版集團特邀藝術顧問。2005年參與創立米未平面設計工作室,曾參加上屆大聲展。

5. 車格丨從賽道狂魔到四驅圖騰-奧迪quattro如何車壇豪橫40年

縱觀百餘年汽車發展史,沒有什麼比賽車運動能夠更好檢驗並且詮釋汽車品牌的運動精神了,而奧迪自誕生以來,就將自我定位為高端細分市場中最具運動精神的車企。

「突破科技,啟迪未來」

在新能源時代,quattro也從40年前那套純粹的充滿了工程師精神的全機械結構,進化成了油電混合動力甚至是純電動四輪驅動技術。改變的是驅動四個車輪的動力來源,而不變的則是quattro徽標下不容小覷的極致運動性能,可以說quattro也一直在與時俱進,電氣化時代並沒有讓quattro失寵,相反,電氣化時代下的quattro將繼續在奧迪粉絲心目中,以運動精神圖騰的形象,代表著粉絲們對奧迪運動精神的共鳴和無限憧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奧迪quattro杯高爾夫錦標賽分站賽歷史上有沒有產生過一桿進洞獎

在奧迪quattro杯高爾夫錦標賽中國區賽事歷史上,曾出現過三個「一桿進洞」。2011年6月2日上海站的王毅成為了比賽歷史上第一個獲此獎項並且得到了一輛奧迪A4L;第二年的9月4日,還是上海分站賽,上海東聯站的夏夢又一次續寫幸運,開走大獎奧迪Q5。連續第三年,2013年的4月17日溫州站上,在東方仰義鄉村俱樂部的2號洞,鄭新路鐵桿精準,小白球應聲入洞,收獲了奧迪TT一輛。今年已經是「一桿進洞「有人連續3年獲獎之後的第4年了,希望這份幸運可以延續啊,不知道今年會不會在北方的分站賽上有人得獎,前面幾年都是南方的參賽者。

7. 奧迪所參加的所有的比賽和比賽的成績

北京時間6月18日23:00,法國當地時間6月18日17:00,第74屆勒芒耐力賽在經歷24小時的激烈爭奪後落下帷幕。當義大利車手皮爾諾(emanuele
pirro),駕駛他的7號r10
tdi賽車率先沖過終點線時,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誕生了——奧迪成為勒芒歷史上第一個使用採用動力車型奪冠的製造商。這同時也是奧迪在過去的7年來,第六次贏得勒芒p1組的冠軍。
皮爾諾是在離比賽結束還剩下4小時時,從隊友的手中接過賽車的,他們的8號賽車在24小時內完成了浩瀚的380圈,比去年奧迪r8的370圈又多了10圈,這充分說明了勒芒耐力賽每年的賽車速度都在提高,技術都在進步。按照勒芒的傳統,皮爾諾在最後一圈特意將車速放慢,手舞旗幟向現場的25萬車迷致意。
獲得亞軍的是由wrc雙冠王——勒布(sebastien
loeb)駕駛的17號佩斯卡羅c60賽車,這位主場作戰的法國飛人,去年在比賽接近尾聲時,由於隊友撞車遺憾退出;今年終於嘗到了勝利的果實。駕駛該車的另兩位功臣是前雷諾f1車手蒙塔吉尼和埃里克-西拉里(eric
helary)。
排在桿位發車的7號奧迪賽車,因為在比賽過程中遭遇若干次事故困擾,最終屈居第三。這同時也宣告勒芒七冠王克里斯騰森(tom
kristensen)本賽季沖擊第八冠的希望破滅。
p2組的冠軍屬於rml車隊的25號勞拉-ex264
aer(lola
ex264
aer)賽車,麥克-牛頓(mike
newton)在經歷去年的失敗後,終於和隊友鄂爾多斯(erdos)和華萊士(wallace)迎來了勝利。

8. 奧迪藝術的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

第一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由一汽-大眾奧迪攜手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及旅遊衛視共同傾力打造,是首個聚焦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的跨領域重量級獎項。 以「融匯東西的未來創造」為主題的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秉承面向未來的「傳承·創新·引領」理念,共設立「傑出成就獎」、「年度藝術大獎」、「年度設計大獎」、「年度藝術新銳獎」和「年度設計新銳獎」五大獎項。25位核心候選人共同標定了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在國際舞台上的高度,他們以各具特色的藝術與設計語言描繪中國人的時代記憶、揭示未來中國文化的潮流走向,並獲得無數國內外專業機構的嘉獎。

9. 有沒有關於奧迪藝術大獎獎杯的詳細介紹

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獎杯以純粹主義的藝術風格、獨具匠心的設計功能、富有深意的精選材質和至臻完美的製作工藝,彰顯了首個聚焦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的跨領域大獎所倡導的面向未來的「傳承•創新•引領」的理念。獎杯作為大獎的重要藝術載體,不僅充分詮釋了大獎的深厚內涵,同時生動展現了奧迪品牌獨有的設計哲學。大獎獎杯將用以向三十年中國當代藝術的最高成就致敬,表彰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領域最傑出的創新成就者,並鼓勵中國最具潛力和創新精神的藝術與設計新銳。

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獎杯在外觀設計上,用極富現代感的純粹主義設計語言詮釋了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底蘊,彰顯了三十年來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並引領社會文化脈搏的發展歷程。慷慨大方的獎杯表面處理展現出一種由明快所帶來的尊貴與高雅。整座獎杯不做多餘的修飾,所有線條簡潔明銳,這也都體現出奧迪品牌一貫的設計語言。

大獎獎杯底座為正方形,取義「天圓地方」之說,講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表現大獎得主傳承古老智慧,以堅實底蘊紮根向上。杯身線條自底座往上延伸,方形轉化為流變的造型,表達廣納四方、擇善創新的寓意,寄望大獎得主在傳承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兼容並蓄,不斷創新。獎杯的頂部以代表「勝利」的V字形延伸出兩座高峰,不僅代表「藝術」與「設計」的傑出成就,還表現了兩個領域之間靈感交融,相互輝映,進而表達了「一山還有一山高」的寓意,也期待大獎得主作為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界的榜樣,高瞻遠矚,激情進取,再攀高峰。

獎杯在頂部特別設計了一個可拆卸的指北針裝置。「指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全人類的發展與進步產生了重大影響。將指北針與獎杯合而為一,是期待大獎得主能超越領域和疆界,引領中國乃至世界文化正向發展。這一蘊含深意的裝置設計不僅使獎杯自下而上將「傳承•創新•引領」的大獎理念圓滿展現,同時也遵循了奧迪品牌講求合理功能性的設計准則。

獎杯底座上的奧迪四環標識代表奧迪品牌對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發展的鼎力支持。四環標識用激光精確雕刻而成,其尺寸也經過精心調試以確保與獎杯整體外形的和諧統一。

大獎獎杯材質採用了富有寓意的精鍛不銹鋼。不銹鋼堅忍剛強,恰如得獎者之於外界紛擾應有的堅毅風骨。不銹鋼表面處理為「毛絲自由曲線」紋路,象徵藝術家與設計師不受局限、充滿靈性的創造力。此外,整座獎杯通體採用鋁銀色,一方面從視覺色彩上傳遞了大獎所強調的創新精神;另一方面也彰顯了奧迪品牌為汽車工業設計所開啟的長盛不衰「銀色浪潮」(Silver boom)。

獎杯頂部獨特的指北針設計同樣對材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為了使指北針容易被磁化,獎杯必須選用正確的不銹鋼種類,而底座的含鐵量也必須非常稀少,甚至是完全不含鐵質,否則會干擾到頂部指北針的正常運作。

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獎杯的成形同樣依賴於細到分毫的完美製作工藝。為了使頂部指北針在最高峰旋轉時不與獎杯的次高峰發生碰撞,必須經過精密的數學運算與製作試驗來找出一個絕對平衡點,並在此位置上做出一個精確的圓錐凹面,同時保證指北針的磁力大於摩擦力。獎杯的實體製作由全球最著名的不銹鋼藝術品製作企業德國鋼之藝術(Steelworks)公司運用最精密先進的工藝來完成。

作為2011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最高獎項的「30年成就獎」獎杯還特別鑲嵌了10分大小的D級美鑽,象徵著十全十美、純粹無瑕。精準細膩的切工還賦予這顆鑽石對光線的高折射率,帶來璀璨晶瑩的外型,寓指獎杯得主將光芒惠及他人,具有澄凈無私的內蘊。此外,鑽石一詞源於古希臘文adámas,意思是「堅強不可摧」,被列為10級最高硬度的礦物,用於此則象徵了得獎者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堅持自我,勇於開拓的精神。鑽石鑲嵌處經過了精密計算,是整座獎杯的重心所在,寓意「30年成就獎」得主集百家之長,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取得完美平衡。

在鑽石鑲嵌工藝上,相異於常見的與鉑金和黃金搭配,在精鍛不銹鋼中鑲嵌鑽石,是對製作工藝的高難度挑戰。鑽石必須要依靠操作精度極高的機器才能准確完美的鑲嵌在堅硬的不銹鋼中。鑽石鑲嵌者著名珠寶工藝師昆特威爾梅克斯(Guenter Wermekes)更是全球第一位成功將鑽石鑲嵌在不銹鋼上的人。

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獎杯是中國當代傑出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與奧迪品牌百年不斷升華的設計語言之間相互交融的結晶,完美體現了奧迪品牌長期以來在全球藝術和設計領域的激情參與和支持。2011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的五座獎杯將於3月17日在大獎頒獎典禮上授予中國最優秀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其中包括:30年成就獎、年度貢獻獎、年度新銳獎、年度設計大獎和年度設計新銳獎。

10. 奧迪r8都獲過什麼獎

R8是一輛超跑,是蓋拉多LP560-4的近親。它獲得過24小時勒芒耐力賽冠軍。

閱讀全文

與奧迪比賽里一共得過哪些獎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掖三廠有哪些工業園 瀏覽:210
寶馬新款5系防盜螺絲在什麼位置 瀏覽:848
工業污染人有什麼感覺 瀏覽:527
賓士e300怎麼折價 瀏覽:149
汽車哪些保養不建議去做 瀏覽:103
汽車活性碳罐多久更換 瀏覽:82
新款奧迪a6顯示屏藍屏怎麼解決 瀏覽:268
寶馬跟賓士哪個車更好 瀏覽:655
寶馬530怎麼解除鎖車喇叭 瀏覽:613
汽車超市如何引流 瀏覽:760
賓士c260油壓方向機如何匹配 瀏覽:586
奧迪a8汽油濾芯更換多少錢 瀏覽:683
賓士新款s屏幕成本多少錢 瀏覽:750
奧迪A8引擎蓋多少錢 瀏覽:900
北理和同濟工業設計哪個好 瀏覽:882
工業電動引擎怎麼用 瀏覽:407
寶馬3系馬牌跟倍耐力哪個好 瀏覽:691
哪裡找工業邊角料處理地點 瀏覽:730
進口賓士出廠運到4s店需要多久 瀏覽:884
賓士什麼車的後大燈是箭頭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