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奧迪官方微博為什麼被人留言罵啊怎麼了
這才是真實的呢。透明。
② 奧迪為什麼開始被討厭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討厭的不是某款車的產品本身,而是開車人的行為。
我們常常因為某些隱秘的原因而討厭一款車。我的哥們鍾皮很討厭騏達,他說「看它的車燈就像是皇軍的肩章」。他也很討厭卡羅拉,認為卡羅拉不結實,論壇上充斥著很多一隻雞把一輛車撞出一個洞的圖片,而那輛車多半就是豐田。2005年前後,鍾皮剛買大眾GOL,神車信仰附體,對車的評價自帶三分殺氣。
開車上路,最怕前車突然飛出個瓶子。
開車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③ 為何國人都說奧迪不如寶馬賓士
德國,這個擁有全世界最悠久的汽車文化底蘊和製造工藝及技術的國家,從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至今已經有130年多的汽車工業歷史了。而德國的元首座駕也是長時間被賓士占據的,後來也被寶馬佔了部分年份,而在近十年卻被奧迪占據了德國元首座駕的位置。其實不單單是現任總理的座駕是奧迪A8,其他德國政要的座駕同樣有不少奧迪A8,既然奧迪在德國消費者的眼中風格的地位跟賓士寶馬是一樣的,那為什麼在中國很多人會認為奧迪在品牌影響力上稍遜賓士寶馬呢?同等級的裡面,A6總被認為不如寶馬5系或者賓士E,其實明明是平級的,老司機也都說奧迪比不上賓士和寶馬,原因出乎意料,有點扎心,趕快往下看看吧。
結果好了,降價了,這一部分人中的一部分人又覺得太便宜掉價了,噴地更猛烈。我這么說可明白是什麼意思?奧迪在國內的成功源於國產化,廉價化,而奧迪敗也敗在這一點上。因為不夠高級啊,不夠高不可攀啊。國人買東西,只要有那個經濟實力,就願意買最貴的,而不是最適合自己的。再從奧迪本身工廠實力科技實力上來看,奧迪車本身的技術含量也是遠遠不如賓士寶馬的,關鍵的發動機變速箱還有豪車應有的可靠性,奧迪是遠遠不能跟賓士寶馬比。畢竟是大眾的一個高端品牌,大眾本身並不具備優質變速箱生產能力。最後,大眾老闆都認為奧迪比賓士寶馬低半個檔次,他們也是這么營銷的,市場騎車界每個人都任務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④ 曾經的狀元奧迪為什麼會被榜眼寶馬幹下去
奧迪作為一個豪華品牌,跟賓士,寶馬一樣,肯定有它過人的地方,奧迪的操控和舒適性以及安全性是有口皆碑的.
奧迪的口號是"突破科技,啟迪未來",它的確是這么做的,奧迪有業內首創的鋁制車身,無級變速器,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以及空氣懸架.我認為正是奧迪對科技的重視,造就了它豪華品牌的地位!!!
2018年3月28日,寶馬和戴姆勒把各自下屬的共享汽車品牌DriveNow和Car2Go等共享出行業務進行整合。協議內容包括將兩家公司的出行服務部門進行合並,涉及領域包括共享汽車、叫車、停車、電動車充電和多式聯運等。10月11日,根據中德協議,寶馬將於2020年與華晨中國在華製造首款純電動汽車。12月14日,寶馬在成都開始運營網約車業務,成為第一家在華拿到網約車牌照的外資車企。
⑤ 為什麼現在網上對奧迪車的評價都不是很好它到底好不好呢
網上說哪個品牌車不好的都有!有人說奧迪車不好,分以下幾種情況:競爭對手的水軍(一個很龐大的數量),一個是買不起奧迪然後心裡不平衡的,其次就是買到奧迪問題車的朋友(當然也有買到事故二手車的可能),因為汽車生產分批次,很可能幾個批次有問題,這屬於正常,像本田1.5T發動機機油增多問題就不屬於個例了,是設計問題!
國人自古以來,講究門面,所以這也給很多人一種虛榮心,就像一台別克頂配君越,一台簡配奧迪A3,停在一起,不懂車的只認車標的人,都覺得開奧迪A3的一定比開君越的更有錢,說回來,沒有哪個汽車品牌一點污垢都沒有,所以這也給很多人一種僥幸心理,我買到的車,不一定就是壞的,再者,先前開過奧迪的,也有一部分成為了忠實的奧迪粉,所以,路上開的奧迪,自然就越來越多,誰不想花同樣的錢,買到更好的品牌。
⑥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吹奧迪
汽車工程師聊點技術。我們平時也經常吹捧奧迪,因為奧迪有技術,隨便閑扯一點,免得一說起奧迪科技只說得出車燈。
在汽車底盤技術這塊懸架一直是被討論比較多的領域,畢竟它對整車的駕乘性能貢獻較大。就拿懸架來說,目前大多數家用車都是被動懸架,剛度(彈簧的力學屬性)與阻尼(減振器的力學屬性)在出廠後是固定的,不可以變化的,所以車輛的性能在出廠後基本就定型,廠家定成啥,用戶們開著就是啥。
有沒有比我們現在開的汽車更高級的底盤懸架呢?有,比被動懸架高級的是半主動懸架,比半主動高級的是主動懸架。半主動懸架與主動懸架的技術概念不再整述,快點切進主題。
目前說起主動懸架一般就是CDC+空氣彈簧,這種搭配很多高檔車都有,也都是成熟技術。有沒有比這個更先進的主動懸架技術呢?有,他來了他來了,兩大流派,分別是奧迪的A8旗艦款車型上配置的48V機電耦合主動懸架系統,以及賓士GLE車型上配置的E-ABC系統。這兩個大流氓開發出來的主動懸架完全不同於現在所有的底盤懸架結構,非常之超前,非常之先進,非常之迷人。
⑦ 奧迪為什麼總被說是二線豪車
提到德系豪車,你可能很容易想到賓士、寶馬、奧迪並駕齊驅的三駕馬車。而很多朋友認為奧迪在國外只能算得上一?潘科放疲?皇竊詮?誆瘧槐臧裎?叩島萊怠D敲詞率凳竊躚?哪兀堪碌纖悴凰閌嗆闌?放疲?/p>
與更具知名度的賓士、寶馬相比,奧迪在技術含量和豪華程度上並不遜色,只不過知名度沒有它倆高,其市場優勢在於更富吸引力的價格,使這款車大受青睞。縱觀奧迪在中國十幾年的生產歷史,任憑市場風雲變幻,奧迪始終在國內高級轎車市場上占據著60%以上的市場份額,演繹了一段不可復制的傳奇。在國外甚至全球雖然銷量不是第一,但也是屬於中上游的!
有的人認為奧迪沒什麼歷史,品牌影響力自然也比不上賓士寶馬。其實不然,奧迪擁有百年歷史及尊貴血統,奧迪誕生源於霍希,霍希在世紀處在德國完全是比肩勞斯萊斯和邁巴赫豪華品牌,而奧迪誕生則是因為霍希的創始人奧古斯特霍希和霍希品牌董事會有矛盾,他自己就根據自己名字拉丁文創造Audi 奧迪。所以奧迪的品牌歷史並不比賓士、寶馬遜色,只是大多人並不了解罷了。
對於奧迪算不算是豪華品牌的討論,筆者認為算。因為在奧迪公司歷經百年的進程中,其一直追求著產品的高品質、高檔次。當今火熱的奧迪A8、A6、A4、TT等車型,無不憑借其超凡領先的技術、頂級豪華的配置與精緻的工藝,不斷提升著高檔豪華汽車的標准。
奧迪產品的不斷創新和對技術領先的執著追求,實現了奧迪公司製造高品質產品的苛刻要求,使奧迪產品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奧迪品牌每一款產品從皮革到木材,從內飾到工藝、從整車設計到車內空間,以及從觸覺到氣味,對每一個細節的要求都體現了奧迪品牌獨有的風格和品味,都是為保證和提高顧客的生活品質而精心設計和製造的。奧迪不是高高在上的,致力於打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車型。
所以,筆者得出的結論是,奧迪在中國乃至全球,都與寶馬賓士並駕齊驅的。只不過不同人的消費習慣、不同地區消費地區對品牌的認知是有差異的,所以在有些地區不如其他兩個品牌的認知度高。
⑧ 上汽奧迪:為什麼我出長軸距車型就被罵
大眾集團之所以在中國市場可以如此成功,因為它是最早在國內開創南北大眾兩家合資企業的品牌,可以說占盡了天時地利。以至於後來豐田和本田紛紛效仿,也都嘗盡了甜頭,當然有一家相對例外,那就是馬自達了。這也充分說明一個品牌想要玩兒雙合資戰略,首先你得有足夠的產品分配給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俗話說多生孩子好打架,孩子都吃不飽,哪兒有力氣去幫你干架。
大眾品牌在國內的成功,首先要歸功於自己手裡的產品足夠多,並且多年以來,產品的布局相對合理,所以兩家合資企業才能齊心合力打天下,各自相安無事悶聲掙大錢。不過隨著近幾年汽車市場增量放緩,產銷大環境下滑,雖然大眾的兩家合資工廠依然占據著市場上的較大份額,但它們也感受到了肩上的壓力山大。
何況,這兩家企業早已不是當年初出茅廬的孩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早已羽翼豐滿的它們,內心都在打著各自的小算盤。
想當年,南北大眾的產品布局堪稱經典,南有桑塔納北有捷達完全是各自圈地,後來上汽引入了帕薩特、POLO,一汽則拿下寶來、高爾夫,兩家企業分工明確,定位差異化,齊心打天下。
但是上汽心裡一直耿耿於懷的,自然是奧迪這個大眾旗下唯一的、在國人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豪華品牌,與自己無關。為了安撫上汽,大眾決定把旗下的經濟型品牌,在國內也有不少群眾基礎的斯柯達引入上汽,同時上汽大眾還推出了首款本土化車型,那就是神車「德原朗」。再後來大眾又在上汽投產了與全球市場同步推出的SUV途觀,這讓當時正處於國內SUV市場爆發期的上汽大眾賺的盆滿缽滿,完全忘記了奧迪是誰,我們需要嗎?
而這一切,一汽-大眾只能眼巴巴看著,眼瞅著自己手裡的大眾CC、高爾夫嘉旅、GTI這些衍生車型,基本撐不起銷量,也只能默默忍受,拿捷達、速騰、邁騰扛起重任。直到大眾的模塊化戰略MQB平台引入,形式發生了轉變。
此時的大眾急需擴大SUV車型佔領市場份額,而一汽-大眾早已摩拳擦掌准備大幹一場,於是南北大眾紛紛開始布局SUV陣營。誰知探岳上市一年直接將途觀L拉下馬,隨後探歌、探影只要上汽大眾有的我一汽-大眾統統也上。並且隨著近些年購車者的消費升級,豪華品牌的銷量一路攀升。再加上上汽斯柯達引入多年,不但沒有成為上汽的賺錢機器,反而成了拖油瓶。
而最終的導火索,則是一汽又將捷達獨立成品牌主打低端市場,上汽大眾便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擁有真正的豪華品牌,到了該談判的時候了。
上汽大眾其實早就想往上發展了,2016年大眾宣布輝騰停產,上汽大眾隨後就推出了輝昂,這款車從名字到定位再到價格,都可以看出上汽大眾對於豪華車的嚮往。不過即便輝昂採用的是和奧迪相同的MLB平台,但是因為掛的是大眾標,依然逃不出被稱為大號帕薩特的命運,上汽也深知大眾品牌的天花板不會超過40萬,這更加堅定了上汽大眾要引入奧迪的決心。
接下來的事情我們就十分熟悉了,上汽和奧迪簽約的時候,一汽從上到下的抵觸,甚至奧迪經銷商發出抗議、拉橫幅、威脅奧迪退網的行為。這便有了後來的2017年5月19日的「519協議」,上汽奧迪產品在2022年1月之前不會進入市場銷售。
對於上汽來說,協議奧迪雖然簽了,但是並不影響我前期籌備,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上汽奧迪從2018年成立上汽大眾奧迪事業部,到2019年底奧迪A7L的招標公告,再到近期曝光的A7L路試的諜照,這速度哪兒是2022年上市的節奏,感覺上汽大眾已經是迫不及待了。
的確,對於上汽大眾來說,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對車市大環境帶來的影響,帕薩特、途觀L的中保研碰撞事件,已經幾乎把上汽大眾這些年積攢的口碑消耗殆盡了,銷量的下滑可以通過產品彌補,品牌形象的影響卻是長遠的。提升上汽大眾的品牌形象,是目前更需要解決的問題。
不過從目前輿論對上汽奧迪首款車型A7L的評價方向來看,可能並不像上汽想像的那樣美好。我們都知道奧迪可以說是最早在國內投資建廠的元老級豪華品牌,而一汽奧迪深耕市場這么多年,可以說是最熟悉國內消費者喜好的車企了,無論是在加長軸距車型的引入,還是車型布局和分布,可以說覆蓋面已經非常全面。
光SUV車型Q2L、Q3、Q5L就已經全都國產,e-tron也會在今年底實現國產,而Q7基本不會選擇國產。並且一汽奧迪也在加緊布局自己的細分車型市場,比如剛剛上市的國產Q3轎跑版。因此基本沒有可以讓上汽去投產的車型。
對於上汽奧迪來說,奧迪本身並不像賓士有那麼多的產品可以分給第二個合資廠,奧迪看似種類繁多的車型,更多的是其細分市場的衍生車型,所以選擇A7並加長,也是無奈之舉。明知道A5的銷量一定會更大,但A7的定位勢必更能提升品牌形象。因此將A7加長,作為一款全新中大型轎車,沒准可以打開一個新的市場,還填補了上汽大眾40萬以上價位的產品空白,也不會和A6L的客戶群體有太多重疊。
所以通過這次路試諜照的曝光,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台本土化改造的,獨一無二的奧迪A7L。雖然路試車還披著重度偽裝,但是不難看出,A7L轎跑車標志性的溜背沒有了,由於加長了後排空間,A7L後擋風玻璃和後備箱有了一定角度,所以大概率掀背式開啟的尾門也會變成和三廂車一樣的方式。這樣的操作基本可以參考標致508國產時變成508L的改變。不過從諜照圖來看無框式車門基本得到保留。
另外由於車尾長度變長,整台車的視覺中心前移,使A7L看起來倒是像極了一台趴在地上的大壁虎,奧迪quattro的標志形態就這么意外的形成了。所以這樣一台車長超過5米的,姿態稍顯特別的,長軸距轎跑車將會是上汽奧迪交出的首張答卷。
至於成績嘛,畢竟人家說2022年才上市。不過輿論對於上汽奧迪加長一款車身比例協調的豪華轎跑車的行為並不認可,將一個豪華品牌的全球車型這么硬生生改造成本土化車型,對於奧迪的品牌形象來說也是一次冒險的嘗試。畢竟這和賓士國產AMG A35L的行為還是有區別的。因為A35L針對的是極少數的性能控,降低了人們購買AMG車型的門檻,而A7L承擔的責任可不是降低門檻,而是想把個性化的細分車型變成走量車型。
也許這也是奧迪的想法,因為奧迪深知成立第二家合資公司的風險和前景。既想合作第二家車企擴大市場份額,又要形成差異化競爭避免自相殘殺。所以我們看到上汽奧迪又爆出其第二款車型極有可能是一款本土化的,級別堪比Q7的SUV車型。看來這么多年上汽真是被奧迪給憋壞了,甭管40萬以上的豪華市場水深不深,既然進來了,怎麼也得撲騰幾下,嗆幾口水也值了。
如果真是這樣,作為一名大眾資深粉絲,我覺得上汽和奧迪在任性的同時,也在消耗奧迪自身的品牌光環。畢竟,買豪華品牌的消費者,與其讓他們接受特供車的身份,他們更願意接受限量版這個名字。上汽奧迪作為豪華品牌在國內建立第二合資廠的首次嘗試,可以說不成功便成仁,畢竟這么多雙眼睛都在看著他們呢。未來的上汽奧迪敢問路在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⑨ 強如保時捷都在用雙離合,為啥一到奧迪身上就罵聲一片
可能是因為奧迪在這方面的影響力並不是很好,造成了不好的口碑
⑩ 為什麼奧迪被稱為偽豪車
因為很多人羨慕嫉妒恨,車本身就是工具,只有轎車,跑車,貨車,越野車。什麼時候聽說過窮人車,苦力車,富人車了?
奧迪好所以大家買奧迪,買不起奧迪的人開身邊人買了奧迪心裡難受就擠兌別人說買了偽豪車。
如果開Q7是偽豪車,那開寶馬3系的算什麼?
這個詞不會存在太久,等我們國家更加富強了,人人都開好車。以後就會有偽遊艇,偽飛機的名詞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