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现在。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现在。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
Ⅱ 简述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和内容
内容:
世界三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意义:
世界三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2)第三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什么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即是由于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需要的结果。
Ⅲ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
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
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7年美国,晶体管问世;
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0年美国,激光器出现;
1961年苏联,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环绕地球一周安全返回地面;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天;
1996年英国,克隆羊“多利”成功;
1999年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2000美、日、法、德、英、中公布人类基因工作草图。
(3)第三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什么扩展阅读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
从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来对比,蒸汽机的发明极大的提高了人类劳动生产率,电力的发明直接改变了人类几千年的生活习惯,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更加伟大,空间技术的开创,让人类探索太空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已经从自足自满的求生状态上升到了,探求自我及宇宙来源的精神追求层面上。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成果,更多的运用在了第三产业上,深刻影响了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体验方面,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因为技术壁垒,也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的贫富差距。但是可以预见的是,科技进步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利用科技进步造福全人类,拉进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也是科技界的共同愿景。
Ⅳ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现在。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所以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但蒸汽机不是瓦特发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相关信息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Ⅳ 第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蒸汽机,火车,轮船。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动力在古希腊化时代的古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甚至得到应用,但是,仅仅用于开关庙宇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汽车,飞机,有线电报,电话。
时间: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
1896年,古利埃尔莫·马可尼发明了一台不用导线就能发射和接收信息的机器。20世纪初,是设计出“流水线”。亨利·福特因为发明了能将汽车零件运送到装配工人所需要的地点的环形传送带,获得了名声和大量财产。
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原子能,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计算机。
时间: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航天科技的出现,欧美有称为21世纪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将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即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
(5)第三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什么扩展阅读: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厂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纺纱顿时,供不应求。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从此,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螺机、水力织布机等先进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机器生产越来越多,原有的动力如,蓄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业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工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原料,人们想方设计地改造交通工具。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页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Ⅵ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什么
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它们分别以蒸汽机、电力和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以下是三次工业革命的简介: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主要特征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源,广泛应用于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次工业革命还带来了铁路和轮船等新的交通工具,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欧洲和美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行业摆脱了对蒸汽动力的依赖,提高了生产效率。内燃机的发明带来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此外,第二次工业革命还促进了化学、石油、电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3.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和普及,使得信息处理和传递变得极为方便、快捷。此外,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涉及生物技术、新能源、航天科技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推动了科技的飞速发展,还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发展中不断加以解决。
Ⅶ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大约1760年至1850年)
特点:在这一时期,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织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动力源,推动了机器的广泛应用和工业生产方式的革命。这一时期,工厂系统得到确立,人类社会迎来了“蒸汽时代”。此外,1807年,富尔顿成功试航了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汽车;1825年,史蒂芬孙的蒸汽火车成功试车。这些事件均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变革。到了184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大约1870年至1900年)
特点: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展开。电力成为新的动力源泉,推动了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同时,电话和电报的普及极大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电气时代到来,电灯、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问世。内燃机的应用也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兴起。从1870年至1900年,石油产量从80万吨激增至2000万吨。
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
时间:20世纪50年代至今(大约1950年至今)
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材料和遗传工程等高科技领域的飞速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将全球每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工业生产中,机器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中国在1970年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在宇航领域取得了显着成就。电子计算机技术自1946年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问世以来,已发展到2010年代的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时间:尚在发展阶段,德国在2010年通过《高技术战略2020》提出工业自动化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特点:第四次工业革命以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为核心,目标是实现生产的高度自动化。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替代甚至完全取代人工,实现“无人工厂”。尽管自动化极大地解放了人力,但也引发了关于高度智能机器人可能对人类产生不利影响的担忧。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家电、人机交互、3D技术、网络通讯、物联网、资源整合、移动互联网、数字化制造、大数据革命、机器自组织、云计算和高度数字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