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汽车的商业模式
一、和汽车驾驶相关的数字化创新将主要由汽车厂商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主导。
与娱乐互动的创新不同,和汽车驾驶相关的数字化创新,比如汽车安全信息展示/报警、巡航控制、泊车助理、夜视助理等,主要牵涉到汽车的核心性能,这些性能需要与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相连接,需要很强的汽车产品相关经验。另外,这类创新部分与安全性紧密相关,且会直接牵涉到法律责任。因此,汽车厂商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倾向于保持对这类创新的主导。
二、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在未来5-8年内将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虽然Google的无人驾驶系统在不断取得进展,但可靠性和法律法规会成为这项技术的重要障碍。自动汽车驾驶系统的可靠性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验证,比如大规模应用时,如何保证软件系统不受病毒感染,从而避免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法律上,全球的法律系统都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步伐。比如美国仍然要求车辆在驾驶时必须完全处于驾驶员的控制之下。同时如果这类车辆发生事故,责任如何鉴定?是驾驶员的责任,还是应该由汽车厂商、软件提供商负责?相关法律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将不会实现。
三、汽车厂商仍将对车载应用软件(Apps)保持谨慎的态度。
车载的娱乐应用,比如车载Twitter/微博、Facebook的更新等,由于可能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而造成车祸,汽车厂家对此类应用将持进一步谨慎态度。美国的交通部已经发出指导建议,希望各汽车厂商能够设置自动功能,当汽车处于运动状态时,自动停止社交媒体应用、短信、拨十位数字的电话等。各大厂商也在加强声控Apps的开发,这样将能保持驾驶者对路面的关注。可以预料声控技术将能在汽车上有较广阔的应用空间。中国上汽荣威的InkaNet(一款车载智能系统)做出了初步成功的尝试。
四、IT和电子消费品厂商将更加完善人机互动技术(HMI),这将提升消费者对汽车内HMI的预期。
奥迪汽车CEO鲁伯特·施泰德(RupertStadler)2012年曾说过:“汽车开发的步伐是没法跟上娱乐电子产品的。我们整车开发到上市共需要60个月左右,而此期间苹果可以推出五代iPhone了。”拿宝马来说,从2001年推出iDrive至今只更新过两次系统,为第三代iDrive。未来,一些电子产品的常用技术,如语音识别、文字信息朗读、直接操作、手势变化、人眼动作识别和跟踪将被消费者青睐。又比如,增强显示、抬头显示、三维显示和接近头盔显示器的解决方案也将被期望用到汽车显示上。
五、汽车行业的数量规模不到IT消费品行业的5%,在娱乐互动类技术创新上相对较弱,但汽车企业仍然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
汽车在数字化时代的另一个重大应用就是娱乐互动。由于IT电子类企业对消费者把握更加准确,同时由于电子产品数量规模庞大,能通过较大的规模分摊庞大的研发费用。比如智能手机2011年全球出货约5亿部,而装有汽车娱乐互动设备的汽车只有不到2500万辆。因此,IT消费品行业在娱乐互动软硬件产品上的创新能力领先于汽车及零部件行业。
六、消费者将不愿意为车内的数据信息和Apps额外付费。
未来,厂商如果试图通过提供更多的信息和Apps应用来收费,则比较困难。比如,OnStar在北美第二年付费的比例不到60%,第三年付费比例不到50%。主要因为一方面消费者认为通过手机等其它智能设备能得到相关信息和功能,而且费用还要便宜很多。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各种应用的价值还并未完全认可,而且月费制使消费者可以随时停用,而不会受到任何惩戒。
七、未来仅仅豪华品牌能支持完全独立的娱乐互动系统(飞行驾驶舱模式),但通常客户体验不是非常好;采用独立第三方软硬件商业模式是各非豪华品牌品牌主要策略。
汽车厂商的娱乐信息系统,共有三种业务策略。第一种我们称之为飞行驾驶舱模式,也就是汽车厂商完全是独立的研发,不依赖于第三方供应商。比如宝马的iDrive、奥迪的MMI等。第二种是共建平台模式,也就是汽车厂商在系统平台上,依赖于其它软件供应商。比如微软为福特提供的SYNC,为丰田提供的Entune技术。第三种就是常见的零散的产品功能植入,比如常见的蓝牙技术、MP3应用等。一般来说,豪华品牌乐于采用第一种模式,主要原因是为了与其它品牌形成差异化,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特点。但问题是,这些豪华品牌提供客户体验口碑并不是非常令人满意,比如宝马的iDrive学会怎么用要花不少时间,驾驶者有时需要转移目光去看屏幕才能操作。奥迪的MMI也有类似问题,操作菜单太复杂。而福特、丰田和日产等厂商则采用第二种模式,与专业公司合作。人机互动则相对较好,不过声控识别效果还有待提升。
八、汽车厂商将沿数字化的价值链上下游进一步延伸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业务类型。
宝马公司前不久设立了iVentures公司,主要从事风险投资业务。投资的对象则是汽车移动解决方案方面的创业公司,往价值链的上游进一步延伸触角;通用汽车正与以色列的Bezalel公司合作,关注如何在为后排乘客,尤其是儿童的娱乐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福特和WellDoc合作,推出E-HealthMonitoring服务;丰田和salesforce。com合作,针对丰田车主推出“ToyotaFriend”的社交网络,往价值链的下游迈出了新的一步。有理由相信,各汽车品牌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汽车企业将会进一步挖掘这些客户的商业价值,新的商业模式将会层出不穷。而从技术角度,车辆网、手机与汽车云链接等创新应用也可期待。
2. 汽车俱乐部的怎样以商业化获得最大的收益
汽车俱乐部的盈利点,其实有很多。但最大收益还要看你的定位。是想做成维修为主,还是救援为主,还是活动为主。每个方向的收益各不相同。
数年前业界就在讨论汽车经销商转型的话题,比如将盈利模式从销售新车转往售后和延伸业务,但受到主业的限制,单店的盈利是有封顶的。从各国汽车经销店盈利曲线对比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汽车经销商除了二手车、改装等少数业务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同行,其他业务利润水平已经基本一致。换句话说,精耕细作和挖掘潜力是必须的,但是常识教训我们,一块试验田再精耕细做也达不到“亩产两万斤”。
中国的汽车经销商投资者往往都缺乏经验,很多投资是冲着短线利益来的,过去既然80%的利润来自销售,那么经销商还把精力放在销售里面就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现在卖新车不挣钱了,甚至卖一台亏一台,自然会开始在售后服务上想办法。所以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利润来源和服务水准要变革,首先得是大环境发生变化。从目前的利润结构来看,销售利润依然能支撑起高昂的4S店的经营,但未来的趋势,或许将会围绕消费者的衣食住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也未必不可能。从目前一些高端豪华品牌来看,这种趋势正在发生。比如青岛的福日集团,在经营豪华车的同时,也经营游艇、海景房、飞机俱乐部等奢侈品,从而将单一的汽车产品链,打造成立体化的围绕消费者生活链进行的商业模式。
当然,从汽车厂家的利益角度考量,4S店模式是相对而言品牌和利益最大化的模式。因此,厂家苦心经营和推广4S店模式顺理成章。而如果沿着这一思路生发开去,我们也能理解,为何汽车厂商对直营模式如此热衷,诸如丰田通商、东风日产的东风南方、广本的广汽汽贸等直营子公司,除了能扩大厂商在渠道上的利润来源,还能有助于厂商了解渠道终端市场,必要时候,甚至能通过收购和兼并其他倒闭的经销商,达成厂商利益一体化的盈利模式。
3. 汽车保险公司怎么盈利模式
汽车保险公司盈利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营汽车保险盈利,一是资金归集后的投资收益。由于近几年资本投资市场不景气,所以保险公司都要求主业盈利,而造成大部分保险公司争抢优质客户和优质业务,未出险或出险较少的客户被认为是优质客户,而次数多或赔款较高的会被增加保费或拒保。交强险国家设定的前提是保险公司不盈不亏,所以主要调整都在商业险上。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4. 智能汽车催生盈利模式变革,软件付费解锁能否行得通
智能汽车催生盈利模式变革,软件付费解锁从长期来看是行得通的,但是短时间内也不能够一下就全面进入收费时代。
一、智能汽车催生盈利模式变革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其实这种盈利模式变革并且需要付费解锁软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有汽车厂商拥有足够高的利润,那么他们才能够在不断的竞争当中去革新自己的功能,同时完成该行业的转型升级。但是这种收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毕竟此前不少的汽车功能都是不需要付费的,现在却突然就需要付费,这引起了消费者的逆反心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可以在推行这种付费模式的时候寻求与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平衡点。
5. 卖车不挣钱,造车新势力高市值背后还有什么盈利方式
在资本市场,尤其是在西方主流价值观之下的投资者们,他们看好一家当下产销量规模很小的企业,一定是认为这家企业现阶段的维度级优势能够在可见未来的某个时刻迎来爆发,而不会看好当下体量很大但缺少长期高增长潜力的企业。
但是我们再来看另一组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净利润3.31亿美元,共交付139,593辆车,单车盈利2,371美元。按照这样的单车盈利能力,如果特斯拉能够实现年销500万辆,那么全年净利润将达到约120亿美元。
然而,120亿美元只是苹果目前一个季度的利润。
但在汽车产业硬件占比注定持续性下降的趋势下,以更低的成本达到同样的硬件性能水平,同时通过软件能力培育增强用户后付费的意愿,将是必由之路。
▎写在最后
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汽车进入了从无到有的1.0时代;亨利·福特发明了T型车,汽车进入了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2.0时代。不管是1.0还是2.0时代,汽车的本质都是制造。而能源革命、互联革命、智能革命将会主导汽车进入3.0时代,一个呈现生态化、多领域共同参与、制造+服务深度融合的全新产业。
这将是汽车产业的一次重新分工,是一个复杂程度远超想象的时代,也是为什么所有还在以制造为主线的超大体量车企市值上不被看好,而一众跨领域的搅局者反而获得高估值的原因。同时,这也正是中国把握汽车3.0时代主导权的最佳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 如何提高汽车美容店销售的方法
第一:改变营销策略。
第二:降低单位成本。
第三:改变销售策略。
第一种方法: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首先产品本身的开发,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独特的利益点,这是竞争的基础。
对于汽车美容行业来说,产品是通过服务来体现和增值的,要塑造强势的“产品+服务”模式;其次是口碑传播,可以归结到品牌和消费者沟通上,比如同样的汽车美容店面,同样的产品,车主的选择就只有在价格上选择,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是一样的,那样对于店面老板来讲也就没有什么利润可言,更多的却是价格的竞争。
再者说有特色的产品和好的服务模式,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的经营模式。再次是市场开发的模式,即采用何种渠道和管理模式。
第二种方法:
要从分销系统、生产系统和原材料来分析。这块和销售相对独立,不再详述。而且在短期之内也很难实现革新。
第三种方法:
就涉及到盈利模式、销售团队和推广(产品组合、促销推广组合),想快速提升销量而且能够高效实施的也就是要改变“销售策略”。
搞清了思路,下面小编就详细谈谈如何有效提升汽车美容销售店的销量?
一:提升美容店专业形象
形象是脸面。是企业或店面对顾客的第一印象,也是对顾客的一种承诺(一定要突出服务价值的增值)。
主要包括三个内容,首先,打造专卖店招牌。店外形象吸引消费者关注,是将消费者引入店中的关键所在,重视店外形象的巨大威力;通过建立新的店头形象,明确传递产品价值感;醒目的店头形象与竞争品牌建立差异化优势;其次,如果是加盟商一定要考察实力,选择优势的合作伙伴,简单的说就是要具备运营经验、网点辐射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和资金实力。再次,终端选址。无论怎么说,位置都将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体现在以下五大标准:交通便利性、充足的人流量、商圈性质良好、依靠好的“邻居”、造就高端形象。
二:产品及产品组合
要做到有效商品的构成,达到销售的目的,必须合理的配货及组合,“由形象产品、特色产品、利润产品、走量产品、阻击产品”形成一个合理的商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