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希臘屬於窮國還是屬於富國
一、中小企業在希臘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希臘共和國國土面積13萬平方公里,1100萬人口。航運業發達,經濟對外依賴度高,在歐盟國家中,希臘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工業主要有采礦、冶金、紡織、造船等。一般認為希臘是歐盟中的經濟欠發達國家之一。1994年以來,希臘經濟增長明顯,特別是近年來,抓住舉辦2004年奧運會的機會,通過加大奧運投資,擴大內需,加快私有化進程,改革稅制,增收節支,促進經濟發展,收效明顯。2004年,希臘國內生產總值1590億歐元,比上年增長3.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4萬歐元。
希臘現有中小企業77萬家,希臘政府和社會認為,中小企業在希臘的經濟發展、增加就業、保持社會穩定和促進地區發展方面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全希臘,超過98%的勞動者都在人數少於10人的微型企業中工作。在中小企業工作的人數中,僱主佔10.8%,在自己企業中工作的勞動者佔38.3%,無工資家庭勞動者佔12.2%,雇員38.7%。
二、希臘中小企業的基本狀況和存在問題
希臘人認為,中小企業具有特殊的優點和優勢。中小企業具有比大企業更大的靈活性,與周邊及歐洲其他國家保持著廣泛的經濟和社會聯系。隨著電子通信技術的發展,中小企業可以形成具有密切分工關系的商務網路。
他們也承認中小企業有明顯的劣勢和問題。最突出的問題是競爭力不強。具體的表現是進入國際市場的困難、融通資金的渠道受限、技術進步的實力不足、信息不夠暢通、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等。總體來看,希臘中小企業的產業結構比較單調,主要是紡織服裝、手工業、皮革製品等。還有就是農業和傳統服務業。這與希臘工業不夠發達,產業結構不齊全直接有關。所以,大多數的希臘中小企業存續壽命不長。很多中小企業必須依靠各種政策優惠和資金補貼。非工資勞動成本較高(僱主要交納較高的社會保險費)。勞動者的技能不夠高,只有1.2%的成年勞動者參加終身教育。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也不太高;過度管制和煩瑣程序增加了小企業的行政性負擔;稅收制度復雜而且不很公平,一些產業沒有形成公平競爭;有些行業(例如律師、會計、葯劑師等)不能自由進入。
一方面,許多希臘人傾向於自己創辦企業。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政府和歐盟的援助和補貼,而自身的內在經濟動力不夠強。而且,希臘社會的文化特點與中國相比商業進取意識和風險意識要相對弱一些。這就導致當經濟進一步走向全球化時,希臘中小企業在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的同時,面臨的挑戰也是嚴峻的。例如,據了解希臘工人的月工資大約800~900歐元(超過中國工人10倍以上)。而且,不少工人(包括外籍勞工)年齡偏大、技術水平有限。企業家的受教育水平不高,中小企業缺乏人力資源和技術的來源。由於希臘的工業結構不完整,許多生產設備和原材料都是從外國進口的。如果與中國的中小企業相比,希臘中小企業不僅缺乏成本競爭力,而且「經濟人」行為理性也相對較弱。
而且,希臘對中小企業具有很強的社會扶助和補貼意識,這當然具有社會合理性和可以發揮促進經濟社會公平發展的積極作用,但也可能產生弱化企業競爭意識和商業進取精神的副作用。
三、希臘政府關於中小企業創業和發展的政策
希臘政府(特別是其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制定和實行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據我們本次考察中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措施:
第一,簡化管理和稅收優惠。例如,簡化設立企業的程序,建立一站式辦事機構,減輕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等。
第二,金融和財政扶持政策。對創辦中小企業提供補貼,為中小企業經營和研發提供貸款或貸款擔保。
第三,積極爭取歐盟的中小企業援助政策。由於在歐盟中,希臘屬於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國家,特別是工業經濟不夠發達。所以,按照歐盟經濟一體化的政策目標,希臘中小企業有比較多的機會獲得來自歐盟的援助。希臘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特別是資金補貼和援助,有許多項目都是同歐盟的援助項目相結合或相配合的。
作者: 莎拉波娃軍團 2006-4-14 11:20 回復此發言
--------------------------------------------------------------------------------
2 希臘經濟特點
第四,信息支持政策。通過政府或政府參與支持的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產業和市場信息,特別是歐盟市場和國際市場信息。
第五,發展非營利性中介服務。希臘政府機構(例如中小企業局)支持或者直接投資建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機構,職能包括提供信息、經營示範、產品質量檢測認證、產品設計、人員培訓、技術援助等。
四、啟示和思考
1.中小企業的發展是國家的一個基本的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不僅對於生產的發展而且對解決社會就業和社會公平問題,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希臘政府和社會對於中小企業高度重視,將中小企業視為希臘經濟的支柱。真正具有持續競爭力的企業所需要的主要不是直接的資金援助,而是政府服務和公平競爭的秩序環境。我們所訪問的幾家經營比較成功的企業都表示,他們並沒有獲得政府的直接資金援助或補貼,盡管政府中小企業局向我們介紹希臘政府和歐盟建立了許多扶持中小企業創業和發展的基金,每年提供許多補貼和援助資金。當我們問到,獲得資金援助和補貼的企業是否就能發展得很好呢?得到的回答是很不確定的。甚至有些中小企業的存續壽命直接取決於政府或歐盟提供補貼資金的年限。如果只能靠政府的不斷補貼來維持,這樣的企業難以有長久的競爭力。所以,援助和補貼中小企業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其競爭力,而不是讓他們可以長期靠補貼生存。當然,對於一些弱勢群體,例如殘疾人,進行補貼則是另一個問題。
2.建立中小企業的社會對話和政策決策參與機制。希臘政府鼓勵中小企業參加國家和歐盟的各種機構,來表達意見和參與各種政策決策過程。比較重要的相關機構有: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國家競爭力委員會、國家競爭力和增長局、人力就業組織、就業和職業培訓基金、國家就業委員會、國家社會保護委員會、競爭委員會、資本市場委員會、國家出口委員會、國家土地計劃局、社會保障基金、國家職業指導中心、國家手工業生產中小企業組織等。除此之外,希臘還有許多依法設立的非營利組織。中小企業通過這些組織機構可以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表達自己的意見,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一現象很值得我們重視。如何使分散的中小企業進入社會組織網路,讓他們有更多的政策參與機會和意見表達渠道,對於提升其競爭力和構建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和社會政策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3.目前,中國產品和中國企業已開始越來越多地進入希臘。就目前中希兩國中小企業的狀態看,中國產品和企業具有明顯的市場競爭尤其是成本價格優勢。中國產品和企業大量進入希臘將對希臘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態產生重要影響。為了維護企業權益和實現企業間的合作,中國企業在希臘成立有自己的商會。在與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商會的接觸中,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中國商人(特別是溫州人)所具有的強烈的商業進取心。值得重視的是,國際競爭涉及企業經營方式和工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間的國別文化特質和文化差異,所以,中國產品和企業進入希臘同希臘中小企業的正面競爭,將形成一系列復雜關系和產生許多問題。對此,中國企業和政府應有更長遠的戰略考慮,以實現兩國企業競爭過程中的良性協調和合作。國際間的經濟競爭和競爭行為不僅僅是單純的效率競賽和價格比拼,而且涉及多元文化的溝通和共存,涉及競爭秩序、競爭規則和競爭政策的國際協調,對此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❷ 希臘的經濟
希臘屬歐盟經濟欠發達國家之一,經濟基礎較薄弱,工業製造業較落後。海運業發達,與旅遊、僑匯並列為希外匯收入三大支柱。農業較發達,工業主要以食品加工和輕工業為主。希政府積極推行經濟和社會福利改革,一方面加大打擊偷、漏稅力度,另一方面積極刺激消費,鼓勵外來投資,取得一定效果。希主要經濟指標不斷改善,經濟增長連年超出歐盟平均水平。
希臘擁有綜合了資本主義經濟以及佔GDP一半左右的公共版塊。旅遊業是支柱產業,占希臘GDP以及外匯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希臘是歐盟經濟援助的主要受惠國,受歐盟援助的資金大約占總GDP的3.3%,在過去幾年中希臘經濟穩步增長。急需解決的問題包括了降低失業率以及進一步的經濟重組,包括了幾個主要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只會增加官員盜賣國產之貪腐行為,無助國家正常化),社會保障體系、稅收體系的改革,以及減少官僚系統的缺失。2001年,希臘採用歐元作為貨幣。80年代末之後,希臘經濟發展緩慢,公共赤字和債務、通膨率居高不下。希政府推行嚴厲的緊縮政策,加大打擊偷漏稅的力度,減少公共支出,加快私有化進程,以求擺脫多年來的經濟困境。經過幾年的努力,希的主要經濟指標出現好轉。1996年的經濟增長率由前幾年的1%左右上升為2.1%,通膨率由多年來的兩位數下降到了8.3%。希臘在世界50名富裕國家中排名39。 2013年希臘具體經濟數字表國內生產總值1820.5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6457歐元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率-3.9%貨幣歐元通貨膨脹率-0.9%失業率27.5%(上表參考資料來源: ) 希臘屬丘陵地區,可耕種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30%,其中灌溉農業面積佔37%。64%的耕地面積種植糧食作物,其他為果樹、橄欖樹和蔬菜等。
希臘的農業在經濟中仍佔有重要地位。全國從業人口中,農業約佔37%,農產品出口值佔全國出口總值的36%。農業以中小農場為主要生產單位,平均每個農場的土地面積僅3.5公頃。種植業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占農業總產值的2/3,畜牧業佔1/3。小麥是希臘居民的主食。糧食不能自給。經濟和園藝作物主要有糖甜菜、煙草、棉花、橄欖、葡萄、柑橘和蔬菜。1980年產橄欖油28.1萬噸,其產量和出口量次於義大利和西班牙,均居歐洲第三位。棉花種植面積13.9萬公頃,1981年產皮棉11.7萬噸,為歐洲第二產棉國。蔬菜以西紅柿為主,種植面積近4萬公頃,年產167萬噸,占蔬菜和瓜類總產量的46%,其中60%$加工成罐頭出口。柑橘、檸檬和葡萄等種植廣泛,主要產區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克里特島和馬其頓等地。全國有長期牧場525.5萬公頃,占土地面積40%。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為主。家禽業因飼料短缺,發展較慢。漁業以近海捕撈為主,海綿是出口的唯一海產品。 概況
服務業是希臘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希臘服務業總產值為1497.82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2.3%,從業人口佔全國勞動力的70.5%。
貨幣
歐元(原貨幣:德拉克馬)希臘的歐元硬幣有三種不同的主題,並且在每個硬幣採用了獨特的圖案。1、2、5歐分是希臘的船隻。10、20、50歐分是希臘的名人。1、2歐元則是代表歐洲和貨幣的圖案。
財政金融
希臘共有各類金融機構60家,其中當地銀行22家,外國銀行或分行21家,15家合資銀行等。當地銀行有:國民銀行(ETHNIKI)、農業銀行(AGROTIKI)、阿爾法信貸銀行(ALPHA PISTEOS)、商業銀行(EMBORIKI)等。
從2009年起,希臘深陷債務危機。2012年12月,標准普爾將希臘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選擇性違約」上調至代表前景穩定的「B-」級,這表明標准普爾承認希臘已從破產邊緣逐漸恢復穩定。 2009年至2013年希臘財政狀況表(單位:億歐元)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財政赤字 363.06 241.93 200.04 193.7 231.09 佔GDP比例 15.4% 10.5% 9.3% 10% 12.7% 公共債務 2987.06 3285.88 3478.17 3039.15 3214.78 佔GDP比例 127.1% 142.8% 161.7% 156.9% 177.5% (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對外貿易
希臘同100多個國家有貿易關系,德國、義大利、英國、保加利、俄羅斯和中國為其主要貿易夥伴,歐盟成員國是其最大貿易夥伴。占其進出口總額的64%以上,其中德國約佔22%。主要出口商品為食品、烤煙、石油產品、紡織品、橄欖油、水泥等。主要進口商品為原材料、石油及石油產品、天然氣、日用品和交通運輸設備等。 2008年至2013年希臘進出口貿易額(單位:億美元)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出口額 291.37 213.42 209.62 315.81 283.1 366.71 進口額 939.14 642.09 466.04 605.42 535.3 620.71 外貿赤字 647.78 428.67 256.42 289.61 252.2 254.1 (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