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塘的基本情況:
位於增城區南部。在區境西南部。因駐地在宋代為東江一大河灣,後漸成河灘,明代在河灘上壘石圍塘,石堤漸為圩集,故名新塘圩。民國27年 (1938)增城縣治設於此。1950年稱新塘鎮,1955年改區。1958年成立新塘公社,1979年改鎮,1983年又改為區,1984年再建鎮。2004年增城市實行鎮級行政區劃調整,新塘鎮管轄原新塘、永和、仙村(除嚇崗村)、沙埔、寧西5鎮的行政區域范圍;2005年,永崗、禾豐、賢江、新莊4村劃入廣州市蘿崗區。新塘鎮現管轄16個居委會和71個村委會,總面積251.51平方公里,總人口40多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1萬人,外來人口19萬人 。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339.58億元;第三產業產值50.27億元;工商稅收入庫13.59億元。新塘鎮是廣州市增城區南部工業、商業重鎮,廣東省中心鎮。全鎮有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13家,上5000萬元的企業5家。2002年完成工業總產值66億元,利稅3.8億元,出口貿易額25.3億元,商業重鎮,廣東省中心鎮。其中被譽為中國牛仔城,其中被譽為中國牛仔城。另有湖南,浙江,廣東潮州同名鎮區 。
新塘鎮未來城鎮建設:隨著廣州「東進」加快,新塘將成為投資商家青睞的寶地。該鎮既面臨多方面的新挑戰,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在未來幾年,該鎮將以並鎮為契機,堅定不移抓好中心鎮建設,以抓好規劃和環境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動中心鎮建設,打好「廣州牌」,打響「新塘牌」;狠抓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做大做強「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配件製造業、牛仔休閑服裝」三大支柱產業,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抓好基礎設施和城區環境建設,加快提高該鎮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水平;著力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增強該鎮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後勁,努力創建廣州東部現代化新城區。
新塘鎮的行政規劃:轄 東街道、西街道、中街道、西寧、衛山、漁村、小逕、匯美、新康、省水電二局、新世界、永和、寧西、仙村一、仙村二、公平16個社區;久裕、南安、南埔、新墩、西洲、東洲、白江、坭紫、新街、黃沙頭、石下、瓜嶺、大墩、田心、白石、上邵、白水、塘美、官湖、瑤田、章陂、群星、新何、甘涌、東華、棉花場、烏石、九如、陂頭、長崗、崗豐、葉嶺、公安、翟洞、塔崗、禾豐、賢江、新莊、永崗、蔞園、簡村、馮村、中元、石逕、路邊、郭村、下元、百湖、湖東、斯庄、湖中、下境、仙聯、竹元、巷頭、十字窖、深涌、下基、沙角、西南、沙頭、上境、基崗、藍山、潮山、沙窖、碧潭、岳湖、塘邊、崗尾、官道、上嶺、巷口、長巷、三安、上基76個村委會。
據老一輩介紹,新塘在改革開放前,生態環境沒有受到破壞,空氣清新。人們在土地上種農作物,生活清貧。河水沒有受污染,以前的人們經常到東江長堤處游泳、洗菜,水性很好,而且東江水可以喝,是甜的。改革開放後,搞了工商業。中心鎮區搞商業;各村破壞、浪費掉農田,搞工業,並污染了環境。人民生活富裕安康了,但東江變臟、臭了,人民不再到東江游泳。水性好的上一代一般都到游泳池教下一代游泳。新塘的傳統習俗隨著老一代的人漸漸老去而瀕臨滅絕,親人少了和住得分散了,沒有了街坊的概念,路上的都是陌生人。老一輩的人勤奮勤勞,但下一代,大概是80後以後,比較懶惰。有不少學生近視了。可幸的是,跟廣州城區的學校比起來,新塘的學校學生的近視率還算不高。另外,農村學校的學生基本上沒有近視,身體素質也很好,鎮區的學校有部分學生近視。經濟不景氣,不少牛仔服裝工廠都倒閉了,許多工人失業,求助於政府。 新塘鎮是廣州市增城區南部工業、商業重鎮,廣東省中心鎮。至2010年,全鎮有年產值上億元的工業企業33家,上5000萬元的工業企業47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有6家。
2009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665.69億元,同比增長(下同)15.43%,其中,工業總產值652.88億元,增長15.66%,農業總產值12.81億元,增長5%;第三產業完成產值114.3億元,增長18.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4億元,增長10.3%;兩稅收入34.29億元,市本級稅收入庫14.5億元,增長5.5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01.56億元,增長11.98%。 新塘投資環境的改善,使第三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建起了以佔地13萬平 方米的新塘牛仔商貿城和佔地4萬多平方米的沙埔牛仔面輔料商貿城為產業龍頭的大商業格局。目前有大潤發,華潤萬家、嘉榮、新客隆,真美、家家樂等大型百貨進駐,發展了新興步行街、群星步行街等商業區,形成了鋼材、家電、摩托車、小商品等大型批發市場,促進了商業和物流業的發展。還有集旅遊、飲食、休閑、娛樂於一體的上檔次的碧桂園鳳凰城酒店、太陽城、新好景、凱旋門等酒店,使第三產業成為新塘的一大經濟亮點。碧桂園、錦銹香江等大型房地產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國際貿易中心、新塘牛仔電子商務產業園等一批上檔次的大型商業中心正在建設。第三產業已逐步由小商品、小批發向大商業過渡,有力拉動了新塘第三產業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