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南西平縣屬於哪個市
西平縣不在山東,而是在河南省,屬於河南省駐馬店市下轄縣。
西平縣:河南省駐馬店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中南部,北接漯河市源匯區,南望駐馬店市,東臨上蔡縣,西部與平頂山市舞鋼市毗鄰。南距武漢300公里,北距新鄭國際機場130公里,位於鄭州及武漢兩大都市「一日經濟圈」內。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全境。屬於駐馬店市。
1991年被批准為對外開放縣,1994年被農業部定為「鄉鎮企業東中西部合作示範工程試點」縣,2002年被河南省評為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市先進縣。2009年「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2019年12月,入選「2019年國家園林縣城」,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B. 「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共建美麗鄉村
2013年,農業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意見》,這一舉措標志著我國美麗鄉村建設征程的開啟。同年,河南省依據中央政策,發布了《河南省財政廳關於發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作用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實施意見》和《河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申報指南》,這些政策文件是美麗鄉村建設自上而下落實的具體體現。同時,社會各階層也開始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自下而上的美麗鄉村建設也在積極探索中,使得我省鄉村面貌得到了顯著改善。
自上而下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我省通過建立「競爭立項、標准管理、環境整治、運行維護、績效考評」的機制,確立了小城鎮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發展特色產業、扶貧搬遷、傳統村落保護等多種美麗鄉村建設模式。項目制和試點制的方式有效激發了基層的活力,2013年至2016年間,共確定了562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通過省財政的引導,帶動了社會資金投入試點項目。2017年,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競爭立項工作,31個縣被確立為美麗鄉村示範縣。這些示範縣的建立,標志著我省的美麗鄉村建設進入了由點到面的新階段,鄉鎮政府所在村和重點中心村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鎮村人口集聚效能不斷增強。2017年,我省還出台了關於農業綜合開發高標准農田建設模式創新與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申報立項的通知,駐馬店遂平縣獲批開展相關試點工作。2018年以來,我省通過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一系列措施,明顯提升了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完成了637萬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3%,9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群眾滿意度保持在80%以上。
我省的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也得到了國家的認可。例如,「信陽市光山縣凈居寺名勝管理區揚帆村村莊規劃」入選了第一批全國村莊規劃示範名單;汝州市蟒川鎮、鞏義市竹林鎮等11個鎮被列入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在2017年的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名單中,我省有3個保障基本示範村、4個環境整治示範村和3個美麗鄉村示範村上榜;2020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名單中,商丘市永城市和信陽市光山縣被推薦;農業農村部推薦的特色休閑美麗鄉村中,我省有8個村入圍。
自上而下的美麗鄉村建設主要依靠國家及地方財政資金支持,以項目制競爭為主要手段,通過上級制定政策和下級落實執行,激發了基層組織的創業精神,激勵了村民挖掘特色產業和文化,以「以點帶面」的方式改善了農村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
而自下而上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則是這一進程的重要補充。它主要依託民間資本,以社會賢達參與為主,通過低成本、高標准、人性化的方式對鄉村環境進行美化,對鄉村人文進行凈化。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鄉村原住民的幸福感,也增加了城市居民的價值感,促進了城鄉之間的要素流通,是值得推廣的一種模式。下文將以幾種常見的模式為例進行分析。
首先,發展旅遊和民宿經濟帶動美麗鄉村建設。例如,孟州市莫溝村通過村民返鄉創業,挖掘當地山水資源和地坑窯洞,發展鄉村旅遊和民宿經濟,舉辦傳統文化大講堂,吸引了大量遊客,豐富了鄉村文化活動,給鄉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80%的年輕人返鄉創業,以獨特的自然環境、古老村落、民俗風情為村魂,使村莊融入大自然,使「田園變公園、農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入選了全國美麗宜居村莊。
其次,經營有機循環農場促進美麗鄉村建設。例如,新鄉市原陽縣小劉固村通過農場主李衛和日本專家川崎廣人的努力,改造原來的養豬場,發展有機循環農場。川崎在農場辦公室的窗戶上貼著「白天不喝白酒」「不抽煙不吐痰」「打掃廁所要勤快」等標語,通過躬身示範,使附近的村民養成了自覺打掃庭院,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的習慣。農場的貢獻有:通過培訓業務吸引外地人來小劉固參觀學習;蔬菜大棚依靠有機肥和人工養護,通過電商平台銷售產品,給村民提供就業機會;製作堆肥和液肥供村民免費使用,村民貢獻原料。小劉固農場目前掛牌「循環農業示範農場」,農場的循環農業逐漸改善了當地生態,這個黃河邊的貧困村莊也吸引了大雁、白鷺等動物的歸棲,貧困村變得人美、景美、產業美。
以上是社會人士通過動用資金,驅動產業發展的方式改善鄉村面貌的例子。產業發展也是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了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繼續推進自上而下的美麗鄉村建設,改善鄉村的人居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服務廣大農村居民。同時,鼓勵和動員各方力量自發地參與自下而上的美麗鄉村建設,改善那些政策覆蓋不到的鄉村區域,比如荒山、無人居住的古村落等,服務社會需求。
其次,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拓寬宅基地、耕地、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范圍,延長流轉周期,做好產權認證和保護,擴大市場范圍。鼓勵社會資本到農村開展有機種植、現代林業、現代畜牧業,搭建平台促進大型家庭農場和小型農場合作,在采購、種植、銷售等環節使用統一渠道,降低產業成本。制定措施扶持有機循環農業的發展,鼓勵資本在鄉村開展康養產業、旅遊休閑產業。同時,做好農村地區違法建設的監管,通過衛星數據等手段,杜絕資本大興土木、建設樓堂會館、違法建設別墅等。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見縫插針式地發展農村產業經濟,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
第三,引導科技賦能美麗鄉村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數字農業、數字鄉村建設,推進農業遙感、物聯網、5G、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應用,提高農業生產、鄉村治理、社會服務等信息化水平;參與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投資、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推進優質特色農產品網路銷售,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引導金融科技公司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第四,鼓勵官員、企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外出務工人員以「新鄉賢」的身份參與鄉村建設。新鄉賢是傳遞新舊文化的「轉換器」,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周邊的人,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國家政策和現代知識,凝聚人心;新鄉賢也是緩和社會沖突的「安全閥」,他們可以利用較高的群體地位化解村民之間及村民和政策之間的矛盾。因此,制定具體的政策鼓勵賢達人士歸隱鄉村,解決其在鄉村生活中的具體困難,這有助於美麗鄉村建設中「治理文明」的全面完成。
總之,美麗鄉村建設中要重視條件的差異性,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更多地注重村莊的特色與個性,因勢利導,推動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村莊形態與生態環境的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