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印度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基礎設施不完善:
經濟發展緩慢:
環境問題:
政策與制度因素:
綜上所述,印度發展不起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產業結構、改善環境質量、完善政策制度等,才能推動印度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2. 印度工業特點是什麼
印度工業特點是:
1、印度的工業原來就有一定的基礎。獨立以後,工業,尤其是重工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1950~1965年,工業生產年平均遞增8%,1966~1980年,降為4.2%。雖然發展速度不算快,但卻比較穩定。
2、印度的工業的發展不但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而且也初步建立了一個包括多種基礎工業在內的40多個部門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其中原子能、電子、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也達到一定規模。過去,以紡織業為主的輕工業是工業的主體,現在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55%以上。
3、印度的工業品的自給能力也大大提高,近年來還能向國外輸出一些輕、重工業產品和一般性的工業技術。印度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能源匱乏,運輸緊張,資金和先進技術等對外依賴嚴重,人均工業品消費量仍然較低,等等。
4、印度工業的地區布局在獨立以後有很大變化。過去(1948年)以孟買為中心的馬哈拉施特拉邦、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西孟加拉邦和以阿默達巴德為中心的古吉拉特邦等三邦合計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70%。
5、孟買—浦那區,長期以棉紡織業占絕對優勢,孟買是靠周圍廣大地區的棉花生產發展起來的「棉花港」和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現在機械、化工兩大部門在國內地位也很突出。
3. 印度工業化失敗的原因
1. 政治不穩定:印度長期面臨政治上的不穩定,政黨間的競爭激烈,政府更迭頻繁。這種環境給工業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新政府往往需要時間來穩定局勢,導致工業發展計劃和政策難以持續執行。
2. 基礎設施不足: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交通、電力和通信等領域存在嚴重問題,這些基礎設施的不足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影響了投資者的興趣和現有企業的擴張。
3. 人力資源問題:印度的人力資源質量不盡人意,教育和培訓體系相對落後,導致勞動力素質較低,難以滿足工業化的需求。此外,語言和宗教的多樣性也給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帶來了挑戰。
4. 金融體系不健全:印度的金融體系相對落後,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不夠發達,這使得企業融資困難,資金缺乏成為制約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5. 產業結構不合理:印度的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以輕工業為主,缺乏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支持。這種產業結構導致印度工業發展缺乏後勁,難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6. 知識產權保護不足:印度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盜版和仿冒現象普遍,這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影響了創新和研發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