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走進工業世界:工業旅遊景點全攻略
1、工業旅遊景點的背景介紹
工業旅遊景點是指具有工業文化、工藝、工程、設備等特色的旅遊景點。這些景點是將工業文化、科技文化、文化創意產業融合到一起的實體景點。工業旅遊可以讓遊客感受到生產與製造的過程,了解相關的工藝和技術,進一步增加對工業文化的認知和了解。近年來,工業旅遊景點在各地呈現出蓬勃的發展趨勢,成為了旅遊市場的一大亮點。
工業旅遊景點與傳統旅遊景點不同,它更側重於文化和教育層面的體驗,一定程度上可以帶動本地經濟的發展。在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推動旅遊業的同時,它也為工業企業提供了一個展示企業實力和技術水平的平台,實現了旅遊文化和工業文化的良性互動。
2、國內典型工業旅遊景點
中國的工業旅遊景點豐富多樣,涵蓋了眾多行業,如石油、鋼鐵、航空、艦船、兵器、電子等。下面介紹幾個典型的工業旅遊景點:
2.1 丹寨煤礦主題公園
丹寨煤礦主題公園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國內首家以煤礦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景點。遊客可以參觀煤礦采區、工程機械展示區、瓷板畫館等,了解煤炭生產的歷史和發展,飽覽美麗的丹寨風光。
2.2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和施工的跨江公路、鐵路雙層橋梁,於1968年建成通車。作為一項重要的交通工程,長江大橋見證了中國建設的偉大歷程。現在,它已成為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遊客們可以在橋上享受美麗的長江河景,感受中國工程建設的偉大成就。
2.3 上海造船廠
上海造船廠創立於1865年,是中國第一家自行設計和建造現代化船舶的造船企業。現在,上海造船廠已成為上海的重要歷史文化遺址和工業景點。遊客可以參觀造船歷史展覽、船舶科技館等,了解上海造船業的發展歷程和船舶製造的技術、工藝等方面的知識。
3、工業旅遊的發展趨勢和前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遊市場的不斷擴大,工業旅遊逐漸成為了旅遊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的工業旅遊發展趨勢將呈現以下幾個方面:
3.1 文化和科技交融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開始將文化和科技進行深度融合。工業旅遊景點也將逐漸體現出文化和科技的交融。這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科技、文化的多元化需求,還可以提高旅遊業的發展水平。
3.2 地方特色和文化創意
地方特色和文化創意的內容在工業旅遊景點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地方特色可以成為工業旅遊景點的重要亮點,而文化創意則可以為遊客提供更多的參與和體驗,增加景點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3.3 體驗式旅遊和社交化旅遊
未來的工業旅遊將更加註重遊客體驗和社交化的層面。這意味著遊客將有更多的互動和參與機會,可以在遊玩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收獲。社交化的旅遊也更容易讓遊客感受到與眾不同的價值和意義。
4、總結
工業旅遊景點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模式,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還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未來,隨著工業旅遊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更多的人將能夠獲得旅遊的快樂和收獲。
同時,我們也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工業旅遊景點的開發和規劃,努力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創意的實體景點,不斷推動工業旅遊的創新和發展。
❷ 工業旅遊發展前景如何
近日,第二屆全國工業旅遊創新大會閉幕。據大會透露,近三年來,中國工業旅遊遊客接待量年均增長31%,旅遊收入年均增長24.5%。到2016年末,全國共有1157個工業旅遊景點,接待遊客1.4億人次,旅遊收入213億元,吸納就業42.8萬人,工業旅遊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成為中國旅遊發展的新亮點。
像伊利乳都科技示範園,就開發了草原乳文化博物館、液態奶生產基地、奶粉全球樣板工廠等多個旅遊景點,從廠區生產線展示走向園區綜合體驗學習。中國工業旅遊目前從局部探索向全地域鋪開。在廣大的西部地區,工業旅遊已開花結果。青海茶卡鹽湖是老工業基地,2012年接待遊客5000人次,現今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鹽湖文化展示體驗地,2016年接待遊客19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近億元。在西北邊陲,工業旅遊已經成為兵團旅遊市場的新亮點,釀酒、香料加工、毛紡織、果業深加工等工業旅遊發展尤為突出。在雪域高原,數家藏葯工業園已經成為國家A級旅遊景區。
❸ 遼寧工業旅遊發展
一、
遼寧工業旅遊的發展對策
工業旅遊的開發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統籌區域發展,統籌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統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1.樹立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遼寧工業旅遊的開發,必須將近期效益和長遠目標、數量與質量協調平衡,對遼寧工業旅遊資源綜合分析,制定整體規劃,對工業景點進行循序漸進地開發,充分發揮現有的工業基礎優勢,處理好發展與資源、環境、人口之間的關系。既能夠保證遊人充分領略和體會工業旅遊的底蘊,獲得心理滿足,又不能對工業企業的生產和環境產生消極的影響,生產旅遊兩不誤。所以說工業旅遊如若開發得當,將取得「雙贏」乃至「多贏」效應。
2.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提供優良的發展環境。由於工業旅遊在開發初期很難立即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需要政府出面加以引導,以推進工業旅遊的進展,所以首先要發揮政府的的宏觀統籌的作用。其次是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要在在競爭中處於一直有利的地位,就應該引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包括體制創新,觀念創新,技術創新,不斷為工業旅遊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3.挖掘工業旅遊資源特色, 打造遼寧高品位工業旅遊。在工業旅遊過程中,因地制宜、巧妙地引入一些參與性的內容,提高遊客的參與程度,滿足旅遊者寓求知於娛樂的需要,是當前工業旅遊開發的重點。遊客可以直接到生產車間,甚至直接參與生產,提高整個過程的娛樂性。如在大連造船廠,可以安排遊客在參觀過程中親手擰醫顆螺絲釘;在大連盛道玻璃製品廠,遊客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製造紀念品等,達到「參與其中,樂趣無窮」的效果。部分企業還可以在遊客中開展產品有獎調查、為學生開設講座等活動,豐富工業旅遊的內容,深刻挖掘企業傳統文化內涵, 成為企業對外傳播文化與友誼的窗口。
4.工業旅遊與常規旅遊相結合,實現雙贏效應。工業旅遊的產生,是工業和旅遊業互相結合、互相滲透的必然產物。遼寧省的旅遊業在2005年接待入境人數及旅遊外匯收入在全國的排名,也僅為第10位和第8位,借工業的優勢則可以擴大自己的市場,繼續登攀新的高峰。工業旅遊的發展不僅將成為旅遊環境容量分流及挖掘旅遊資源內涵的重要措施,而且可以促進工業旅遊經濟帶的快速形成, 又能使工業旅遊的發展與城市發展遙相呼應, 並為工業旅遊創造更為有利的環境條件,實現旅遊資源新的整合。將兩種產業互相結合、相得益彰,符合現代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二、
[摘要]工業旅遊對於發達國家的旅遊者已經越來越熟悉,但在我國,作為旅遊行業的一個新生事物,工業旅遊的發展剛剛起步。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擁有豐富的工業旅遊資源,充分挖掘發展潛力,把工業旅遊作為旅遊的一大特色加以開發和培育,對促進遼寧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遼寧 工業旅遊 優勢研究
工業旅遊是現代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產物, 是旅遊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所產生的一種新的旅遊方式。工業旅遊的發展,符合國際上旅遊市場從大眾到分眾的轉變趨勢,同時也符合知性旅遊的發展趨勢,是一種很值得工業企業、地方政府以及旅遊者普遍關注的創新事物和創新產業。
一、工業旅遊發展現狀分析
工業旅遊是指工業企業將對旅遊者有吸引力的資源優化組合、重新包裝,並對外開放。一方面可以滿足旅客的旅遊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和提高企業知名度的一種新型旅遊形式。工業旅遊的發祥地是法國。20世紀50代,雪鐵龍汽車公司就組織客人參觀生產流水線,那時起許多廠家效仿,一些廠家開始收費,逐步演化為業旅遊項目。在美國,大企業大機構都有向公眾開放的制度,許多著名企業如盛頓國家造幣廠、休斯敦宇航中心等因此成為工旅遊勝地。目前,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古巴,也開展了以煙草工業為主的工業旅遊。工業旅遊吸引了國際上越來越多的旅遊者。
我國工業旅遊起步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末才有少數實力較強或獨具特色的企業集團出於營銷目的推出一些參觀項目, 例如長虹於1997年開始開展工業旅遊, 海爾集團99年初推出「海爾工業游」項目,青島啤廠於1998年正式向國內公眾開放,推出了「玉液漿青島啤酒歡迎您」工業旅遊項目,首鋼集團2000年正式開展「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工業旅遊項目等,成為工業旅遊的雛形。
進入新世紀以後,工業旅遊正式走上了中國旅遊發展舞台。2001年,國家旅遊局開展了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候選單位推薦評選活動;2002年國家旅遊局把工業旅遊示範點啟動工作作為28工作要點之一,這標志著工業旅遊在我國已經突破了傳統的企業間參觀學習的模式,正式進入市場化運作。
二、遼寧工業旅遊發展現狀
遼寧工業旅遊最早開始於1999年1月鞍山鋼鐵集團的工業旅遊,相對山東、上海等工業旅遊發展較早的省市,起步較晚,但經過短短幾年,遼寧工業旅遊有了大幅度的發展。2001年年底,遼寧省入選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的9個工業旅遊項目,包括沈飛航空博覽園、大連明清傢具藝術品有限公司、遼寧五女山米蘭酒業有限公司、大連路明發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丹東太平灣發電廠、鞍山工業之旅、撫順礦業集團西露天礦、大連珍奧生命園、遼寧道光廿五集團滿族釀酒有限責任公司。鞍山鋼鐵集團的工業旅遊2000年接待到鞍鋼參觀的遊客只有2萬多人,門票收入微薄。2003年接待遊客達16.3萬人,實現旅遊收入2651萬元。在2004年上半年國家旅遊局考核驗收中,以上9個示範點全部合格。2004年遼寧工業旅遊在全國各個省份中僅次於安徽、山東,排名第三。2006年10月15日,遼寧省鐵嶺市又一個國家AA級景區——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創建「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項目順利通過國家檢查組驗收。
雖然工業旅遊在遼寧省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從遼寧工業旅遊資源豐富程度上看,發展幅度遠遠不夠,仍存在很大的發展潛力。
三、遼寧工業旅遊發展優勢分析
遼寧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在新中國50 年的工業史上, 曾經創造了100 個「第一」。工業旅遊資源豐富,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
1.工業基礎優勢。遼寧是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整、基礎雄厚的重工業基地。遼寧是中國近代製造業的基地,有全國最大的機器人研發中心、全國最大的船塢、生產全國1/2以上的內燃機車、生產核動力潛水艇,還有鋼鐵、煤炭、工作母機(各種機床)和各種軍工及民用產品,支撐著中國製造業和國防工業的半邊天。遼寧也是我國資源型城市較多的省份之一,共有15個資源型城市,資源涉及煤炭、冶金,有色金屬、油氣、非金屬、化工等行業。這些資源型城市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正在探索適合本地區實際的新型發展道路,而開發工業旅遊可以為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開辟出一條前景十分廣闊的新途徑。
2.地理區位優勢。遼寧地處東北亞,比鄰日本、韓國、俄羅斯和朝鮮,空中航線發達。作為東北地區通往關內的交通要道,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通向世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門戶和前沿地帶。遼寧作為東北地區惟一的沿海省份,充分發揮遼寧的港口優勢,不僅可以促進遼寧省自身經濟的發展,帶動東北地區的經濟聯合與協作,還可以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也為工業旅遊的開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
3.科技文化優勢。遼寧的科技教育水平比較高,早在十年前就基本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的要求,現在人均受教育的時間是十年。遼寧的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很快,普通高校在努力培養專門人才的同時,還不斷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開展科學研究和開發工作,大力興辦高新技術產業。比如大連理工大學「洪水預報調度系統」、沈陽工業大學「永磁電機」、沈陽農業大學「超級稻育種」和「工廠化高效農業」等一批項目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得到推廣。其中東北大學科技園已被列入首批國家重點建設的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高新技術的率先發展,將有力的帶動遼寧工業旅遊的廣泛興起。
4.政策環境優勢。黨中央和國務院制定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把東北振興和西部大開發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發揮東北地區旅遊資源豐富獨具特色的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擴大老工業基地的金融、保險、商貿、旅遊等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是東北振興的應有之義。東北有望繼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地區之後,成為中國經濟第四個增長極。藉此東風,遼寧老工業基地工業旅遊發展前景看好,蘊涵無限商機。
5.基礎設施優勢。遼寧省基礎設施相對比較完備。這主要得益於長期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一直重視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建設,後來又十分重視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多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斷增加投入。
這幾年來,遼寧確立了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脫困的目標。中央加大了對遼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力度,也增加了對遼寧技術改造支持的力度。在中央的領導下,遼寧完成了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工作。這項試點工作為遼寧工業旅遊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遼寧工業旅遊的發展對策
工業旅遊的開發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統籌區域發展,統籌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統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1.樹立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遼寧工業旅遊的開發,必須將近期效益和長遠目標、數量與質量協調平衡,對遼寧工業旅遊資源綜合分析,制定整體規劃,對工業景點進行循序漸進地開發,充分發揮現有的工業基礎優勢,處理好發展與資源、環境、人口之間的關系。既能夠保證遊人充分領略和體會工業旅遊的底蘊,獲得心理滿足,又不能對工業企業的生產和環境產生消極的影響,生產旅遊兩不誤。所以說工業旅遊如若開發得當,將取得「雙贏」乃至「多贏」效應。
2.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提供優良的發展環境。由於工業旅遊在開發初期很難立即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需要政府出面加以引導,以推進工業旅遊的進展,所以首先要發揮政府的的宏觀統籌的作用。其次是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要在在競爭中處於一直有利的地位,就應該引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包括體制創新,觀念創新,技術創新,不斷為工業旅遊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3.挖掘工業旅遊資源特色, 打造遼寧高品位工業旅遊。在工業旅遊過程中,因地制宜、巧妙地引入一些參與性的內容,提高遊客的參與程度,滿足旅遊者寓求知於娛樂的需要,是當前工業旅遊開發的重點。遊客可以直接到生產車間,甚至直接參與生產,提高整個過程的娛樂性。如在大連造船廠,可以安排遊客在參觀過程中親手擰醫顆螺絲釘;在大連盛道玻璃製品廠,遊客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製造紀念品等,達到「參與其中,樂趣無窮」的效果。部分企業還可以在遊客中開展產品有獎調查、為學生開設講座等活動,豐富工業旅遊的內容,深刻挖掘企業傳統文化內涵, 成為企業對外傳播文化與友誼的窗口。
4.工業旅遊與常規旅遊相結合,實現雙贏效應。工業旅遊的產生,是工業和旅遊業互相結合、互相滲透的必然產物。遼寧省的旅遊業在2005年接待入境人數及旅遊外匯收入在全國的排名,也僅為第10位和第8位,借工業的優勢則可以擴大自己的市場,繼續登攀新的高峰。工業旅遊的發展不僅將成為旅遊環境容量分流及挖掘旅遊資源內涵的重要措施,而且可以促進工業旅遊經濟帶的快速形成, 又能使工業旅遊的發展與城市發展遙相呼應, 並為工業旅遊創造更為有利的環境條件,實現旅遊資源新的整合。將兩種產業互相結合、相得益彰,符合現代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五、結語
2006年出台的《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把以優化調整結構為主線確定為遼寧省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然而目前遼寧省資源型城市單一的重型工業經濟結構的現狀,實現經濟轉型的任務非常艱巨。
在遼寧省產業結構轉型過程中,合理利用相關的工業資源,大力開展工業旅遊活動,是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發展工業旅遊不僅是工業企業涉足第三產業的投路石,同時也是城市經濟的一個推動器。遼寧工業旅遊在發展現有優勢的同時,應該注意克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劣勢,並努力挖掘潛在的優勢,進一步轉化成競爭優勢,積極促進遼寧工業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打造工業旅遊強省。
❹ 工業旅遊的特點
在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社會步入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工業旅遊已經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且工業旅遊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和其他旅遊形式無法復制的特點,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光明前景。
一.專業的知識性。工業旅遊的游覽項目是工業企業的廠區、生產線、產品等,先進的設備是科學技術的結晶,獨特的工藝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這些都從不同角度體現了科學、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用處以及社會科技發展的腳步。
二.工業旅遊觀賞性不同於其他觀光旅遊,其游覽對象決定了它帶給人的必然是獨特的觀賞性和感受。遠景設計院指出有些工業企業由於自身性質的原因,使得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很難有機會領略其生產過程,工業旅遊就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比如在國外,參觀造幣廠就十分受遊客歡迎。總之,工業旅遊較好的滿足了旅行者求知慾和探索欲,帶給旅遊者前所未有的感官享受。
三.帶動經濟效益。工業旅遊的開展,不僅賺取了參觀費、直銷產品利潤等收入,而且宣傳了企業品牌,提高了知名度,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也能夠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動向,適時推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對旅遊業來說,工業旅遊是我國旅遊產品體系完善過程中的必然結果,為旅遊產品的豐富與發展拓寬了思路,使工業企業、旅遊業、遊客和地方經濟多方受益,形成多贏的局面。
工業旅遊不是工業和旅遊的簡單疊加,它是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資源,以全新的形式呈現出新的旅遊產品。我們可以預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在旅遊中追求科技知識的慾望將會越來越強烈,工業旅遊也將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