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江經濟帶的人文經濟發展區位條件
(1)主軸沿長江幹流分布;輔軸沿鐵路(或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分布。(4分) (2)有利條件:①水源充足;②地形平坦;③水陸交通便利;④勞動力豐富;⑤工農業基礎好;⑥技術力量雄厚;⑦工業協作條件好;⑧市場廣闊;⑨地理位置優越。(答出六點即可) 不利條件:能源,資源缺乏;污染嚴重;用地緊張。(答出兩點即可)(8分) (3)地處長江上游區域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交通樞紐處,有利於得到周圍廣大地區原材料、勞動力、農產品供應,有廣大市場;面積、人口、GDP規模最大,城市級別最高。(每要點2分,共6分)
Ⅱ 長江周邊城市是哪些城市
1、重慶
重慶,簡稱渝或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 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既以江城、霧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
2、宜昌
宜昌,古稱夷陵,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游分界處,建制歷史逾兩千年。「宜昌」之名始於東晉,市的建制始於解放初,於1992年設立地級市。全市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區面積達150平方公里,市區戶籍人口120萬人,全市現轄五區、三市、五縣,常住人口415萬人。
3、武漢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駐地。全市下轄13個市轄區,總面積8494.4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91.4萬人。
4、南京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1]。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km²,2017年建成區面積1398.69km²,常住人口833.5萬人,城鎮人口685.89萬人,城鎮化率82.3%,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
5、上海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G60科創走廊核心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Ⅲ 長江經濟帶11省市包括哪些
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餘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長江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3)長江經濟帶包哪些工業基地擴展閱讀
發展:
長江流經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組成長江經濟帶。該經濟帶是長江流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全國高密度的經濟走廊之一。
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改革開放以來,長江經濟帶已發展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於挖掘中上游廣闊腹地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促進經濟增長空間從沿海向沿江內陸拓展,形成上中下游優勢互補、協作互動格局,縮小東中西部發展差距。有利於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Ⅳ 國家開發長江經濟帶包括哪些省市區
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
長江經濟帶(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4%,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4)長江經濟帶包哪些工業基地擴展閱讀:
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Ⅳ 武漢有哪幾個大區
截至2018年末,武漢市下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等13個行政區。
武漢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北緯29°58′—31°22′,東經113°41′—115°05′。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漢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
(5)長江經濟帶包哪些工業基地擴展閱讀
部分區介紹:
一、江岸區
江岸區,隸屬於湖北省武漢市,位於長江北岸、武漢市的東北部,東鄰黃陂區,南隔長江與武昌區和洪山區相望,西沿江漢路、三眼橋路與江漢區接壤,北接東西湖區,是武漢七個中心城區之一。截至2018年,江岸區下轄16個街道、1個社區。江岸區人民政府駐六合路1號。
二、江漢區
江漢區,隸屬湖北省武漢市,南臨長江、漢江交匯處,分別與武昌區、漢陽區隔江相望;北抵張公堤,與東西湖區接壤;東、西兩面各與江岸區、硚口區相鄰,漢口地區中部、是武漢七個中心城區之一。截至2018年底,江漢區下轄13個街道和一個開發區、一個管委會區。
Ⅵ 長江經濟帶中9省2市包含了哪些城市
九省分別為:四川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雲南省、貴州省。
兩市分別為:上海市、重慶市。
Ⅶ 什麼是長江經濟帶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長河,幹流流經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九省二市,幹流全長6300km,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5。它自西向東橫貫我國中部, 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長江流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眾多。
Ⅷ 長江經濟帶建設可以依託長江哪些獨特的自然條件
長江經濟帶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轉型實施新區域開放開發戰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長江經濟帶是一個整體,是一條「龍船」,必須有全局意識、一體化安排。建設中面臨的矛盾和挑戰很多:組織協調沿江各省市區的規劃和項目,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是最大的難點。立體交通體系的建設,特別是高鐵、港口、碼頭的建設需要大量投入,可以考慮引入社會資金甚至海外資本。沿江老工業基地的改造,消除污染企業,調整產業結構,聚集高端人才等,都是難題。長江經濟帶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保糧任務重,經濟結構不合理、農村富餘勞動力亟待轉移、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低,農業問題突出是制約協調發展的最大症結。人多地少是制約協調發展的最現實問題,城鎮化水平低是制約協調發展的最突出矛盾。同時,作為黃金水道的長江,三峽船閘已經提前19年達到設計通過能力,目前年貨運量達1億多噸,處於飽和運行狀態,挖掘潛力空間有限。
Ⅸ 長江上游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包不包括接近商品棉基地
1.四川重慶段(川渝段,下同)位於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作為西部內陸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眾多的人口、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巨大的市場開發潛力使川渝段的工業發展和布局調整在整個長江經濟帶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國家政策扶助。西部大開發
3.長江上游水能資源豐富,可以以水力發電帶動一系列工業發展,並給工業發展注入大量資金。
五大商品棉基地:西北豫北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江淮平原、江漢平原、南疆棉區 .這個與工業發展關系不大,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