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東歐工業以什麼最發達
俄羅斯和烏克蘭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在莫斯科—聖彼得堡工業區和烏拉爾工業區,以及烏克蘭的頓涅茨—第聶伯河沿岸工業區,這些地區形成了一個以重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地帶。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工業體系非常完善,其中燃料動力、鋼鐵、機械和化工等產業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些產業不僅在國內市場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為全球市場提供了大量的產品。
捷克和波蘭同樣在東歐工業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們的輕工業和消費品製造業十分發達,生產出了大量的日常用品和消費品,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並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總體而言,東歐的工業體系展現了多樣化的特色。俄羅斯和烏克蘭以重工業為主,而捷克和波蘭則以輕工業和消費品製造業為主。這種工業結構的多樣性為東歐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工業區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增長,還為周邊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此外,它們還通過出口產品和技術,促進了區域內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東歐的工業體系也在不斷優化和發展。未來,這些工業區有望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Ⅱ 為何德國和美國工業化為何要大力發展重工業,而英國和日本則是輕工業為主
很簡單,重工業養活的人多(就業),資本投資大(資本流動穩定),靠科技先進可以控制他國市場(比如汽車)。
現在世界的三巨頭,美國——提供世界上近乎所有的科技產品,英國——提供世界上最全面的金融服務,德國——提供世界上80%的機械流水線。根本就沒日本什麼事。
輕工業產品固然好,但是成本和科技含量都過於低廉,太容易被人仿製和超越。日本後期生產的DVD俺們河南農民都能做,俺們這個還能讀盜版碟,他們行么。但是德國的全自動化生產線,別說俺們河南農民,就是俺們中科院都研究不出來。世界上電子、服裝、化妝品····幾乎所有的輕工業品牌都是數不過來的。但是汽車那幾個大品牌,十個手指頭夠了吧,這個就叫托拉斯帝國,壟斷產業,中國的所有汽車品牌全部都是外國注資的,他們可以超控中國多數員工的工薪、福利、保險,甚至他們的決策影響國家的經濟和產值,這是跟政府談判的資本。前一段海上、深圳要大幅上漲員工工資,美國幾個公司威脅撤出中國市場,政府立馬不敢了。
世界市場,利益不是最重要的,「權利」才是絕對的目的,美國什麼時候缺過錢。你可以不用美國的洗發水、手機,但是沒了汽車,那隻能騎馬了。國產汽車50%零件都是德國造,沒人家那東西根本開不起來。
輕工業是鑲著寶石的權杖,重工業才是戴在頭頂的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