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全州福坪工業集中區在哪個位置

全州福坪工業集中區在哪個位置

發布時間:2025-08-11 12:06:16

⑴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位於哪個市哪個區

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
冷水灘區(漢語拼音:Leng Shui tan Qu)。
地理位置
冷水灘地理坐標為東經111°28′-111°47′,北緯26°15′-26°49′。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
湖南省
市級
永州市
冷水灘區轄6個街道、11個鎮、2個鄉、2個開發區:梅灣街道、菱角山街道、肖家園街道、楊家橋街道、梧桐街道、鳳凰街道、嵐角山鎮、上嶺橋鎮、蔡市鎮、伊塘鎮、仁灣鎮、黃陽司鎮、竹山橋鎮、牛角壩鎮、高溪市鎮、普利橋鎮、花橋街鎮 、楊村甸鄉、珊瑚鄉、鳳凰園工業園區、馬坪農業開發區。
冷水灘人性格:低調為主
政府
冷水灘區人民政府駐清橋路。區委書記鄧榮卿,區長楊軍元。
行政區域劃分:431103
郵政編碼:425000
冷水灘概況
冷水灘區地處湖南西南部湘江上游,毗鄰兩廣,永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古以來山水形勝,人傑地靈,總面積1222平方公里,總人口50萬人,城市人口20萬,既是湖南向沿海地區和港澳市場開放的前沿陣地,又是華中、華南兩大經濟區域結合部的一個重鎮,素有「湘西南門戶」和「瀟湘第一城」之稱。
冷水灘立體交通網路完善。冷水灘商業貿易發達。是湖南省八大商業經濟區之一,貿易繁榮,商賈雲集,是湘西南最大的物流、人流和資金流中心。
冷水灘物產豐富,工農業基礎雄厚。現已探明的礦產有100多種,香豬、肉鴨、竹魚等名優特產馳名全國。農業向產業化、基地化方向發展,初步形成了5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2萬畝草場基地、年出欄25萬頭瘦肉型牲豬基地及年產15萬噸柑桔等多品種的水果基地。工業基本形成了以汽車、輕紡、建材、造紙四大支柱產業為主體,兼有化工、冶煉、飼料等結構合理、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現有工商企業7000多家,其中大中型和骨幹企業60多家。主要產品有:越野汽車、民爆器材、盤式電機、水輪發動機、啤酒、罐頭、棉紗、水泥、電線、羽絨及其製品等50多種。
冷水灘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旅遊業發展廣闊。經近幾年的建設,冷水灘已形成了東、西、南、北、中五區連接,功能配套的工商城市。隨著永州大道、逸雲路、復興大道、瀟湘百里平湖、永州廣場的建成,令水灘將成為融山、水、洲、城於一體的現代生態園林城市。依託永州歷史淵源久遠的文化底蘊,大力發展旅遊產業,修繕李達故居、文昌閣,建設宋洲花園、西區公園、南區游園等人文景觀,可與南嶽衡山、浯溪碑林、九嶷風光及桂林山水形成一條旅遊帶,讓中外遊客飽覽奇山秀水,賞心怡神。
自然地理
冷水灘區地處越城嶺山脈、零祁丘崗盆地的北部,四明山下,北、東、西三面高,中、南部較低平,整個地勢近似背北朝南的"簸箕形",境內以楊村甸騰雲嶺為最高峰,海拔1044米,最低是香花壩鄉哲洲灘,海拔80.3米,最大高差963.7米,地貌特點以崗、平為主,山、丘、水兼有。其中山地85.13平方公里,佔7%,絕大部分布在區境北緣;丘陵232.82平方公里,佔19.1%;平原386.6平方公里,佔31.64%,水面113.22平方公里,佔9.27%;崗地401.37平方公里,佔32.95%;地貌類型齊全。
四明山
四明山,因這四明山與東安、祁陽、邵陽、冷水灘等相鄰,「 四望皆明 」 而得名。山勢陡峻,切割強烈,四明山海拔 1000米以上的山峰3座,境內以楊村甸騰雲嶺為最高峰,海拔1044米;800米以上的6座。登臨山中,遠觀山翠如黛,嶺斷雲連;秋看楓紅似火,黃葉翻飛。山中現存有珍貴樹種有白玉蘭、銀杏、楠木、搖錢樹、青錢柳、紫穗槐等 10 多種。常年活動著香貓、聾豬、穿山甲、猴鷹、夜鴉等珍禽異獸數十種。據傳明代建北京故宮、太和殿一根主梁就取自這里出產的珍貴楠木。
騰雲嶺
騰雲嶺位於楊村甸鄉黃茶園村煙鳳嶺組與衡陽市祁東縣交界處,為四明山主峰,海拔1052米,山勢陡峭。山名來源於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相傳明朝末年,騰雲嶺中有座寺院,寺里住了一位名叫騰雲祖師的道人。據說,那時寺院香火非常旺盛,燒香拜佛的人川流不息,但是山中用水卻很困難,有一天,騰雲祖師雲游歸來,視及情況,便用手一指寺院兩邊,當時就出了兩口水井,解決了寺院用水困難的問題,為紀念騰雲祖師,故取名「騰雲嶺」。
大彎嶺
大彎嶺位於牛角壩鎮牛角圩村,主峰在牛角圩組,海拔620米。因山形彎彎曲曲,故得名。
冷水灘區地處湘江上游,水資源豐富,水資源總量10.7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總量7.65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3.08億立方米,湘江沿南向北經過該區11個鄉鎮,主長80公里。境內有一級支流13條,二級支流11條,三級支流58條,合計流程213公里,還有雙牌水庫六條支渠流入境內,全長103公里,形成了以湘江為主幹的樹枝狀水系網。現有大型水利工程一處,中型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118座,大小山塘27664口,蓄、引提總水量達到2.61億立方米。全區有效灌溉面積29.93萬畝,旱澇保收面積21.45萬畝,分別佔耕地總面積的85.3%和61.13%。
湘江
湘江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海洋山,經興安、全州、東安於蔡市鎮陽竹塘入境。流經蔡市、嵐角山、仁灣、竹山橋、高溪市、上嶺橋、黃陽司等鄉鎮和冷水灘城區,從竹山橋鎮群通村入祁陽縣境。境內流程76公里。「湘」系湖南省的簡稱,因此水在省內四大水系中流域面積最大,水流量最大,故名。
石溪江
石溪江又叫老毛江,發源於四明山南麓,流經楊村甸、普利橋、楠木沖、在高溪市鎮易家橋雙江口注入湘江。流程51.1公里,流域面積321.8平方公里。因小溪流經地多石,故名。
蘆洪江
蘆洪江又名應水、水汲江。發源於邵東分水嶺黃花山麓,流經東安大盛橋、伍家橋、蘆洪市,沿途接納金江、伍江、南河,在水汲江入境,經高溪市西南注入湘江。境內流程14.2公里。以流經地主要集鎮東安縣蘆洪市取名。
煙江
煙江發源於伊塘鎮孟公山東面與祁陽交界的掛榜山西麓,流經香花壩,入注湘江。全長31公里,流域面積108.6公里,落差45.8米,坡降1.3%,多年平均徑流總量0.6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1立方米/秒。因江流沿岸多霧,似若煙霧彌漫,故名。
嵐江
嵐江系嶺口水庫支流。在夏籍甸村入牛角壩鎮境,在牛角壩鎮境內流行約20公里,流經新角壩村、新沙洲村、牛角壩村、湘山街居委會、石溪江村、竹溪村、長沖村、下凡村。以下遊河口自然地名為名。
楚江
楚江發源於嵐角山鎮的紅門嶺。始向南流,到高橋頭折向西流,經楚江圩、渣里口村,在曲河流入湘江,全長約10公里。因地名取名。
冷水灘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為低緯度海洋暖濕氣團盤踞,溫高濕重。冬季常為西伯利亞和蒙古干濕氣團控制,清冷乾燥。氣候溫和,光熱充足,雨熱基本同季;春溫多變,冷氣入侵頻繁;春夏多雨,夏秋多旱;冬冷期短,暑熱期長,無霜期長。全區年平均日照1623.1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109.6千卡/厘米2,年平均氣溫17.9℃,日平均穩定通過10℃的初日為3月23日,終日為11月29日,間隔期252天;大於或等於10℃活動積溫5670℃;無霜期287天;年均降雨量1271—1696mm,70%以上集中在4—9月。
生物資源
境內生物資源豐富,木本植物有116種,353屬,927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水杉等2種,屬二級保護的有金錢松、冷杉、銀杏、鵝掌楸、杜仲等17種,屬三級保護的有楨楠、香樺、山核桃、紅豆樹、五味子等24種。境內糧作品種120個,經作品種含蔬菜、油料、果雜、棉花、糖料及特用經作等7大類110個品種,其中以紅衣蔥和薄荷遠銷國外,有較高聲譽。
動物種類繁多:畜禽品種主要有豬、羊、牛、雞、鴨、鵝、蜂等10大類,計440個品種;水生動物230個品種,有天然魚類119種,其中鯉魚科75種,已知魚類品種佔全省的60%。
土地資源
冷水灘區境內成土母質和土壤種類多樣,成土母質分石灰岩、砂岩、第四紀紅色粘土、板頁岩、紫色砂頁岩、花崗岩和河流沖積物共7種。土壤分水稻土、紅壤、紫色土、潮土、黑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山地黃壤、黃棕壤、山間草甸土共9個土類,17個亞類,55個土屬、132個土種,以紅壤為主佔50%,其次是水稻土,佔26.56%。全區"四低"、"四荒"資源數量大、分布廣,按省定標准分別達到82.2萬畝、33.8萬畝,占總面積44.8%、18.44%。全區土地利用現狀大體呈"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園"的格局。
能源
(1)小水電:全區水能蘊藏量為19.74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12.33萬千瓦,已建成的水電站一座,裝機容量5.1萬千瓦,占可開發量的64.1%。年發電量2.11億度,水電開發潛力很大。
(2)煤炭:全區煤炭儲量1200萬噸,可開采量1100萬噸,年開來能力50萬噸,實際年開采35萬噸。
(3)薪材:薪材由原來居民生活當家能源轉為輔助能源,採薪量逐年下降,薪材蓄積9.35萬方。
(4)秸稈、草料等:全區農作物秸稈總量40萬噸,其中用作飼料佔36.10%,還田佔38.06%,草科180萬畝利用率低。
(5)沼氣:全區平均飼養生豬70萬頭,牛5萬頭,年產豬糞44.56萬噸,牛糞33萬噸,沼氣開發潛力巨大。
歷史沿革
據《零陵縣志》記載:因其地有灘、灘東有崖、嶺崖下泉流成溪,獨注湘江,因溪水冷涼曰冷溪,故名冷水灘。嘉慶時零陵縣丞徐大綸說:「冷溪者,俗所謂冷水灘也。」冷水灘在明清以前稱為冷水市,1932年以後開始用冷水灘一名。
1995年11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零陵地區設立地級永州市,同時撤銷冷水灘市,設立縣級冷水灘區,隸屬永州市。1996年3月18日正式宣布撤銷冷水灘市建制,設立永州市冷水灘區新建制。1998年10月,區委、區政府決定,將原冷水灘城西、城南2個開發區合並為冷水灘工業園區。2003年1月,因市轄鳳凰園經濟開發區體制的調整,其辦事處移交冷水灘區管轄,劃分為鳳凰園街道辦事處和梧桐街道辦事處。
風土人情
廟會又叫「趕社」、「趕大圩」。除冷水灘普利橋外,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節日。普里橋的「二八」廟會,起於清乾隆年間。相傳二月初八是壽佛爺生日,所以把這天作為祭祀之日。每到這天,四鄉朝拜者絡繹不絕。後來一些做生意的人借機進行貿易,從而自發形成二八廟會集市。現在,壽佛爺雖已無人朝拜,但這種集市形式仍被保留下來,成為一種節日性集市。
春分
春分日農村家家做糯米粑,置筷尖插於田頭、園邊。謂可以粘住鳥嘴,免其損害莊稼。
清明
新中國成立前,大小宗族均有清明會。五世內祖墳,一般每年掃墓(俗稱「掛青」)一次;五世外或大族遠祖,則五年或十年掃墓一次。男裔攜刀鋤、牲酒、香燭至墓前祭奠,修葺墳瑩,以柴竹竿掛紙錢插墳頂。沿途奏擊嗩吶、小鑼、小鈸。掃遠祖墳時,各支派舞龍耍獅,鼓樂喧闐,熱鬧至極。清明掃墓偶有因此釀成宗族械鬥。掃墓後吃清明會,每人分一份用桐樹葉或筍殼包裹蒸熱的米粉肉,俗叫「包子」。有違族規的不肖子孫,取消其吃清明會資格。新中國成立後,清明會不復存在,掃墓曾一度廢止。1961~1962年,部分地區復興,「文化大革命」期問再廢。70年代後期,掃墓又逐漸興盛,但多一家一戶行之
四月八
俗以農歷四月八日為牛王生日。是日,農村有用烏樹葉浸水煮飯呈紫色,稱為「烏飯」。俗謂吃了「烏飯」可以防蚊子咬牛。大廟口、塘夫一帶至今猶興。
端午節
俗以農歷五月初五日為小端午,十五為大端午節。以過小端午為主。親友互送禮品,家家包粽子,上街買扇子,中午家宴,喝雄黃酒並搽額上,門前掛艾葉草蒲,說可以解毒避蛇。五月子鴨肥嫩,端午節通常炒血鴨為佳餚。端午節賽龍舟,新中國成立後,曾一度以有誤生產而被禁止。80年代作為一項民間體育活動由有關部門組織龍舟競賽,勝者有獎,賽龍舟習俗漸盛。
嘗新
俗於農歷六月六嘗新。取新稻米或半稻穗蒸熟,擺酒餚敬天地,再喂狗,然後一家人嘗新(吃新米飯)。古以嘗新為一年大節之一,菜餚極豐,故有「窮人一年三個飽:生日、六月六、過年」的俗語。新中國成立後漸廢。相傳本地原無水稻,有狗在產稻區曬場內打了一滾,一身沾滿稻穀。回家路上過一道河,身上穀粒被水沖走。因狗尾上蹺高出水面,穀粒得以保全。遂帶回主人家作為稻種。故稻穗象狗尾。並說:如狗身上穀粒不被水沖走,稻株從根部至尾就會全部生長穀粒。為獎賞它傳入稻種之功,故嘗新時先須喂狗,且每餐也必先盛飯喂狗。
中元
元節俗稱七月半,為一年中祭祀祖宗亡魂的重大節日。農歷七月十二日,家主穿禮服、放鞭炮迎已故祖先及親人亡魂回家(嫁出的在外),三餐以豐盛菜餚酒飯敬奉。十四日晚,舉行送祖祭禮,供糯米齋粑、糕點,焚香燭、紙錢、紙金銀綻,有的還燒化紙屋、紙衣、紙箱等。同時還燒些紙錢「賑濟」孤魂野鬼。新中國成立後,暫廢。60年代初,一度興起。「文化大革命」中又被禁止。80年代,逐又興行。
中秋
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節前親友以月餅、酒等食品相饋贈。晚上家宴、吃月餅、賞月,相沿至今。新中國成立前,月出時各家於庭前供月餅、果品,燃香數十支插柚上,以竹竿頂柚香豎庭中,然後化紙錢鳴炮竹,合家拜月,俗名「燒柚香、祭月」。祭畢,分食月餅及果品。親朋好友在這一天一般都團圓聚餐。
重陽節
俗又稱重陽節為重九節。讀書人喜於是日登高游覽。老師帶領學生登臨附近名山勝景,作文賦詩以為樂事。部分地區定重陽節為圩集。
冬至
冬至日喜食羊肉,有「冬至羊肉當人參」的美諺。大族有冬至會,每年冬至日邀本族長輩縉紳於祠堂吃「冬至酒」,宣講族規,商議族中大事,對族人作姦犯科者給予處分。新中國成立後,冬至會已廢,吃羊肉之習仍存。
經濟概況
冷水灘區是永州市的經濟中心。解放前迪里只有鐵匠鋪、染印鋪等幾家手工作坊。解放後經過50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里的工業生產得到持續、高速發展。全區現有較大規模的工業企業350餘家,其中大中型骨幹企業50餘家。基本上形成了經罐頭、啤酒、麵粉、肉製品為主的食品工業;以汽車製造、水電設備、電線電纜為主的機械工業;以耐火材料、水泥為主的建材工業;民羽絨製品、造紙、製革、紡織為主的輕紡工業等四大支柱產業。共有主要工業產品50餘種。其中耐火材料、機制紙、造紙、造紙設備、水輪發電機組、輕型越時野汽車、糧油機械設備、特種水泥、水泵等,是國家和湖南省的定點產品。礦山水質充填材料、銅板紙、豬皮色里革、羽絨製品、電線電纜、水輪發電機組、瀟湘啤酒等行銷歐美和東南亞。
冷水灘耐火材料廠是國家大型二級企業,冶金部重點耐火材料企業,全國重點生產廠家。該廠研製成功的GT?5鋼結合金耐火成模具獲得國家專利,1990年在廣州召開的第二屆國際新產品博覽會上榮獲銀質獎。現具有9萬噸耐火材料生產能力,它所生產的各種耐火材料供應全國25個省市區、33個鋼鐵企業、28個有色冶金企業,並遠銷;羅馬尼亞、朝鮮等7個國家和地區。冷水灘造紙廠,屬國家大型二級企業,是一痤有著30年歷史的老牌造紙企業,其機械設備、造紙工藝均具國內先進水平,年產量達4萬余噸。
商業貿易發達,是湖南省八大商業經濟區之一。初步形成了以產業、供銷、物資、糧食、外貿、醫葯、輕紡、礦產品、肉食水產9大體系和16大商場、12大購物中心、5大專業批發市場、4大集貿市場為骨架的內外貿基地。各級各類商業店鋪遍布市區,共有大小網點4400多個,從業人員1.2萬餘人,每萬人擁有商業零售點95個,商賈雲集,每年接竺內外客商達1000多萬有次。
該區是湘西南及本市的物資集散地。由於冷水灘優越的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全省及湘南大部分地、市的商業物資和批發部門都設在這里。共建起糧食、肉食、棉麻、煙葉、食鹽、食糖、水果、種籽、醫葯、木材、建材、百貨、紡織、農機、石油、化工、五金、礦產、金屬、軍工等22大物資倉庫,總建築面積達63平方米,庫容總量達1000萬立方米,年貨物周轉量達2800多萬噸。永州所屬的大部分縣所需出售的農、工、副、土特產品,絕大部分要通過這里了運進入國內、國際市場;所需購進的生產資料和日用工業品。絕大部分也要通過這里運進再轉到各地,僅鐵路的年貨運吞吐量就達150多萬噸。冷水灘還是全市外經貿中心,它同歐亞美三大洲的30多個國家的地區建立發貿易往來關系每年進出口外貿總額達2848萬元,其中出口創匯達1420萬元。
行政區劃
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中上游。東鄰祁陽縣,南連芝山區,西接東安縣,北抵祁東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1°28′-111°47′,北緯26°15′-26°49′。
Lengshuitan Qu
431103
425000
區人民政府駐清橋路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冷水灘區轄6個街道、11個鎮、2個鄉。
梅灣街道
轄:清橋路、三多亭、梅灣路、翠竹園、前進路、逸雲路6個社區居委會。
菱角山街道
轄:車站、文昌閣、下河線、活龍井4個社區居委會。
肖家園街道
轄:紅旗路、通化街、又一村、石牌樓4個社區居委會。
楊家橋街道
轄:解放路、伍家院、獅子口、將軍嶺、宋家洲、長豐6個社區居委會。
梧桐街道
轄:紫荊路、白竹路、珊瑚路、梧桐路4個社區居委會。
鳳凰街道
轄:湖塘路、工業村、度假村、鳳凰路4個社區居委會。
花橋街鎮
轄:花橋街居委會;花橋、老街、岔路口、石塘、巒山嶺、石壩、燈塘、金山嶺、姚家壩、新鋪、江西甸、秀井頭、溫水塘、定塘、敏村、高龍、良木塘、楓木井、坪塘19個村委會。
普利橋鎮
轄:正東、正西2個居委會;杉木橋、魯頭碑、小江橋、下葉塘、板塘、荷塘、力塘、企塘沖、落刀塘、九龍、雙龍、竹家沖、雙合、石馬、寬公、定良、麻田、栗山、小水、應塘、雨塘、長沖、石子塘、小里橋、鹽目橋、定牌口、朱家洞、普利橋、臘子山、鐵塘、江子塘、許家、關草、岐山、吊樓、卉塘、拱橋、八井38個村委會。
牛角壩鎮
轄:湘山街居委會;澄塘、嚴塘、麥子園、杉樹園、三岔鋪、牛角圩、石溪坪、白塘、扁塘、雷溪坪、長沖、下凡、石溪江、牛角壩、新沙州、新角壩、夏籍甸、黑神廟、楊泗廟、柘剌塘、竹溪21個村委會。
高溪市鎮
轄:街道居委會;伍家坪、排山塘、七里坪、戈底凼、普口、馬塘、甄家沖、歐家、樟木凼、陽春廟、青山洞、易家橋、因山岩、王家沖、田洞、扶橋壩、王家排、香馥壩18個村委會。
黃陽司鎮
轄:黃陽司社區居委會;天里坪、萬福亭、大灣、坪湖塘、董安橋、嚴家、郝皮橋、蔸塘、專沖、五福亭、菱角塘、社灣、廟山口、五里坪、六牙市、陶家嶺、田壩塘、何家亭、沿沖、劉家排、周家巷、水口橋、新建、陶家洲、錢家洲、曾家灣、養馬坪、燕子塘、陳家沖、社塘、田心、馮干嶺、黃陽司、車站、八畝丘、同樂灘、獅子嶺37個村委會。
上嶺橋鎮
轄:曲河、小嶺、八寶嶺、馬路街、禮塘、龍塘、桐木井、竹塘、官沖、港子口、竹山、衛東、堰井、茯塘、剌木沖、上司亭、瓦子塘、楓木塘、芹菜塘、龍慶塘、石江橋、大坪塘、陽山觀、灣里、華里、東村、嶺塘、雙水、仁灣、三角塘30個村委會。
竹山橋鎮
轄:龍門寺居委會;明塘、大塘、瓦廠坪、大里、長沖、湘江、青山、沿河、群勇、香花壩、天子嶺、劉家、胡家、上嶺、渲溪、古塘、八角塘、三大橋、山口裡、大壩頭、龍門寺、樓子房、竹山橋23個村委會。
伊塘鎮
轄:紫竹街居委會;黃泥塘、荷葉鋪、新圩、堰塘、茶花、孟公山、花亭子、姚家、畔塘、東風、長木塘、山門口、白竹山、馬家、鼎里觀、龍井、楓木山、廟山、花果園、伊塘、曾家、白塘、小塘、井塘、麻塘、丁塘26個村委會。
嵐角山鎮
轄:文化路、建設路、鎮南、鎮北4個居委會;進賢、香山前、寅巳塘、宅芝甸、楊司江、梅塘口、周家、楚江圩、渣里口、飛躍、東塘廟、武塘、高橋頭、五口井、良木鋪、春光、陽甸、中間廟、新田前、油炸頭、瀟湘廟、蔡家埠、千世頭、巴州、長塘角、石木沖、嵐角山、保方寺、官祿塘、慶橋30個村委會。
蔡市鎮
轄:巴洲灘、鄧家鋪、九牛嶺、老埠頭、大園山、沙坪里、太洲、岐山頭、全福、油鋪里、燈牙塘、零東圩、三龍塘、池塘鋪、楊竹塘、蝦塘、桐子山、樟東廟、伍家嶺19個村委會。
仁灣鎮
轄:梓塘居委會;黃甸、東沖、張家、坪原、永西、里灣、胡家嶺、龍江橋、巒丘頭、棉花塘、橫沖、張家鋪、青草鋪、新田、木瓜埠、東山裡、羅建、石塘、渣沖、抬頭、金木塘、袁家、老鴨窩、陳家、劉家25個村委會。
珊瑚鄉
轄:凌雲居委會;忠烈、四丘田、湖塘、嶺頭上、水汲江、東零橋、桃李坪7個村委會。
楊村甸鄉
轄:貫子頭、沙子坳、大力元、保方、黃茶元、張家排、嶺口、西嶺、楊村甸、斗角頭、回龍、胡家橋、堆子頭、石子塘14個村委會。
馬坪農業開發區
轄:馬坪、龍家嶺、二皇廟3個村委會。
工業園區
轄:長沖、古塘2個居委會;高塘、珍珠塘2個村委會。
名勝古跡
冷水灘形成較早,前人涉足較多,留下不少名勝古跡。主要有:「瀟湘驛」,位於境南瀟湘二水匯合處,古人駐足歇息之地,如今尚有石牛、石馬、石刻等遺跡可尋;「磯唐叟釣」,位於境北黃陽司渡口,前朝文人楊成齋在此留有石刻;文昌閣,建於明嘉請年間,濱臨市區河西,凌崖聳立,高50餘米,俯視有騰家之感,仰望有觸天之勢。境內山川秀麗,不乏游覽勝景。境北四明山壁立萬仞,雲壑峻深,傳聞是舜帝南巡憩息之地;西側焦山峰巒奇特,飛石林立;南側五指山形似五指,風格獨韻;市區內湘江中的宋家洲,四面環水,猶如長沙「桔子洲頭」,是天然的水上公園。正在興建宋家洲電站和宋家洲樂園、西區公園、南區游園等人文景觀。特別是宋家洲電站建成後,將增添市區內朔湘江二十公里的「瀟湘攬勝」風景線,此系全國罕見的城市奇特景觀。
區內名人
冷水灘出了兩位名人,被收入《湖南歷代名人詞典》。
唐克(1903—1930),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二期,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北伐。大革命失敗後,在零陵、桂林、香港一帶從事地下活動。1930年參加廣西龍洲起義,任紅八軍軍事顧問,不幸於戰斗中被俘,慘遭殺害。年僅27歲。
李達(1890—1966),是最早在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之一,中國共產黨創史人之一,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1920年與陳獨秀、李漢俊等共同發起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並出席中共「一大」,當選為黨中央宣傳主任,主編我黨第一個黨刊棗《共產黨》月刊和黨的公開機關刊物《新青年》,創辦主持了黨的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主編了《新時代》雜志。1923年夏,因在國共合作問題上與陳獨秀有意見分歧,隨後離開了黨的組織,大革命失敗後,在武昌、北平、廣東、湖南等地長期擔任大學教授,堅持宣傳馬克思主義,撰寫了《社會進化史》、《經濟系大綱》、《中國產業革命概觀》、《民族問題》、《社會之基礎知識》等專著。新中國成立前夕,黨中央根據李達多年來的表現,由毛澤東、劉少奇、李維漢等同志作歷史證明人,劉少奇同志作介紹人,批准他重要新入黨。他系黨的八大代表,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曾先後擔任中央政法幹校副校長、湖南大學校長、武漢大學校長,被推選為中國科學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第一任中國哲學會會長。
2019年11月1日,冷水灘區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18年2月22日,冷水灘區上榜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⑵ 求常德,邵陽,岳陽,這三個市的區政府單位,地址,聯系電話,等詳細資料,越多越好,謝謝

永州市區(零陵區、冷水灘區)是湖南省四大歷史文化名城、十大旅遊勝地、二級鐵路樞紐、二級公路樞紐、三級航空樞紐、獵豹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是黃蓋、懷素、李達、秦光榮的故鄉;是柳宗元、歐陽修、陸游、徐霞客筆下描繪的神奇地方。

城區面積廣大,外來人口不多也不少,氣候宜人適合修養身心,環境優美受污染小,因位居廣西廣東交界門戶,經濟增長很快,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湖南省永州市(漢語拼音:Yongzhou Shì,英語:Yongzhou City )。原名 零陵地區,簡稱永州,雅稱「瀟湘」,別稱「竹城」。
[編輯本段]2地理位置:
湖南省永州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經西向東穿越零祁盆地,瀟水由南至北縱貫全境。永州市東接郴州市,東南抵廣東省清遠市,西南達廣西區賀州市,西連廣西區桂林市,西北挨邵陽市,東北靠衡陽市。 地理坐標為東經111°06′-112°21′、北緯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長245千米,東西相間最寬144千米。 總面積22441.43平方千米(即2.24萬平方千米),總人口580萬人(2009年);其中永州市轄區面積3200平方千米,市轄區總人口110萬(2009年),市轄區城市人口40多萬。

[編輯本段]3行政區劃:
永州市現轄永州市區(零陵區、冷水灘區)及祁陽縣、東安縣、雙牌縣、道縣、寧遠縣、新田縣、藍山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 共九縣二區。
永州市人民政府原位於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瀟水中路,現遷於永州市冷水灘區梅灣街道逸雲路1號。
永州市零陵區 面積1986平方千米,人口60萬。郵政編碼425100。區人民政府駐南津中路。
永州市冷水灘區 面積1222平方千米,人口50萬。郵政編碼425000。區人民政府駐梧桐路。
祁陽縣 面積2519平方千米,人口102萬。郵政編碼426100。縣人民政府駐浯溪鎮。
東安縣 面積2211平方千米,人口59萬。郵政編碼425900。縣人民政府駐白牙市鎮。
道 縣 面積2441平方千米,人口67萬。郵政編碼425300。縣人民政府駐道江鎮。
寧遠縣 面積2508平方千米,人口74萬。郵政編碼425600。縣人民政府駐舜陵鎮。
江永縣 面積1633平方千米,人口25萬。郵政編碼425400。縣人民政府駐瀟浦鎮。
藍山縣 面積1807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425800。縣人民政府駐塔峰鎮。
新田縣 面積1004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425700。縣人民政府駐龍泉鎮。
雙牌縣 面積1739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425200。縣人民政府駐瀧泊鎮。
江華瑤族自治縣 面積3216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4255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沱江鎮。
----------------------------------------------------------------------------------------------------------------------------------

永州市區行政區劃簡慨:
湖南省永州市區原名湖南省零陵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地區北部,東接祁陽縣,南靠雙牌縣,西抵廣西區全州縣及東安縣,北挨衡陽祁東縣. 永州市轄區總面積3200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50多平方千米;市轄區戶籍人口110萬(2009年),其中城區戶籍人口40多萬。 截至2009年9月9日,永州市區轄10個街道、19個鎮、6個鄉、2個開發園區;市區總共878個村(社區)。其中永州市零陵區轄4個街道、8個鎮、4個鄉;共545個村(社區)。永州市冷水灘區轄6個街道、11個鎮、2個鄉、2個開發園區;共333村(社區)。 分別是:徐家井街道辦事處\朝陽街道辦事處\南津渡街道辦事處\七里店街道辦事處\梅灣街道辦事處\菱角山街道辦事處\肖家園街道辦事處\楊家橋街道辦事處\梧桐街道辦事處\鳳凰街道辦事處\\郵亭圩鎮\接履橋鎮\菱角塘鎮\富家橋鎮\黃田鋪鎮\珠山鎮\石岩頭鎮\水口山鎮\仁灣鎮\花橋街鎮\普利橋鎮\牛角壩鎮\高溪市鎮\黃陽司鎮\上嶺橋鎮\竹山橋鎮\伊塘鎮\嵐角山鎮\蔡市鎮\\大慶坪鄉\石山腳鄉\凼底鄉\梳子鋪鄉\珊瑚鄉\楊村甸鄉\\馬坪農業開發區\冷水灘工業園區.
[編輯本段]4市情概況:
永州市是湖南省下屬的地級市,為湘西南口岸城市,位於中國黃金線中南段,東連郴州市,東南界廣東省清遠市,西南接廣西區賀州市,西挨廣西區桂林市,西北鄰邵陽市,東北達衡陽市,位於五嶺北麓,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永州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是湖南直達兩廣、兩南(海南、大西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207國道、322國道,永藍高速公路即二廣高速公路永州段(由省道1830線永連公路升級改造而成),衡昆高速公路,湘桂鐵路,洛湛鐵路都貫穿全境及九條省道在境內縱橫交錯。永州零陵機場已開通長沙、海口、廣州、深圳航線。衡昆高速公路、二廣高速、洛湛鐵路與湘桂鐵路在永州市區(零冷城區)形成新的鐵路樞紐。正在規劃中的貴(陽)福(州)鐵路將橫貫永州地區中部。
永州古稱零陵郡,因舜帝南巡崩於寧遠九嶷山而得名。隋初設置永州總管府。又因瀟水與湘江在城區匯合,永州自古雅稱「瀟湘」。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零陵地區,設立地級永州市。 永州自古便是華中、華東地區通往廣東、廣西、海南及西南地區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素有「南山通衢」之稱。「距水陸之沖,當楚粵之要,遙控百蠻,橫連五嶺,梅庚綿亘於其前,衡岳鎮臨於其後」,鎮東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廣西邊陲之咽喉,據東南握廣東海濱之通道,故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湖南唯一與兩廣接壤的地區,永州市區(即零冷城區)到廣州僅500多公里,南六縣距廣州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
永州是一本書,其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據權威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農業之源、中國陶瓷工業之源、中華文明道德之源。舜的開明治國、任人唯賢,柳宗元深刻的惜民愛民思想,周敦頤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女書」的神秘莫測和瑤文化的千姿百態,以及道縣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遠古文化的出現,無一不豐富中華文化的寶庫。永州山水,融「奇、絕、險、秀」與美麗傳說於一體,匯自然情趣與歷史文化於一身。柳子廟、永州文廟、浯溪碑林、九嶷山舜帝陵、祁陽文昌塔、三聖湖、陽明山、舜皇山、江華瑤城、湘源溫泉等已成為新的旅遊熱點。

[編輯本段]5歷史沿革:
零陵、永州是兩個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稱零陵。隋朝以後,永州、零陵成為一地二名,泛指今天的地級永州市,特指今天永州市區(即零陵區和冷水灘區)。
漢代 名零陵郡,泉陵侯國(東漢改名泉陵縣)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三國 名零陵郡,泉陵縣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晉代 名零陵郡,泉陵縣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隋文帝時期 名永州總管府,零陵縣為永州總管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隋煬帝時期 名零陵郡,零陵縣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唐代 名永州,零陵縣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五代十國時期 名永州,零陵縣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宋代 名永州,零陵縣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元代 名永州路,零陵縣為永州路路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明代 名永州府,零陵縣為永州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清代 名永州府,零陵縣為永州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民國 名湖南第九行政督察區、湖南第七行政督察區,零陵縣皆為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駐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共和國(1949年10月--1984年6月) 名永州專區、零陵專區、零陵地區,零陵縣皆為專區專員公署駐地和地區行政公署駐地,駐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共和國(1984年6月到1995年11月)名零陵地區,〈縣級〉永州市為零陵地區行政公署駐地,駐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共和國(1995年11月--2000年5月)名〈地級〉永州市,永州市芝山區為永州市人民政府駐地(1995年11月--2000年5月<實際為1997年8月>為市人民政府駐地),駐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共和國(2005年6月--至今)名〈地級〉永州市,永州市冷水灘區為永州市人民政府駐地(2000年5月<實際為1997年8月>至今),駐地在今永州市冷水灘區梅灣街道。
(1)先秦時期
原始社會末期,今永州地區屬三苗國的江南地。
夏商至西周時期,今永州地區屬荊州之域。
春秋戰國時期,今永州地區屬楚國南境。
(2)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實行郡縣制,設長沙郡,置零陵縣.即長沙郡零陵縣.
(3)漢代
西漢漢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壬子,即公元前124年農歷六月二十六日,封長沙王劉發之子劉賢為泉陵侯,置縣級泉陵侯國.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析長沙國置零陵郡。零陵郡轄7縣4侯國:7縣是:零陵縣(今廣西全州縣、興安縣、灌陽縣地)、營道縣(今寧遠縣南)、泠道縣(今寧遠縣、新田縣地)、始安縣(今廣西桂林市區、臨桂縣、陽朔縣、靈川縣、永福縣地)、營浦縣(今道縣及雙牌縣南部分地)、洮陽縣(今廣西全州縣、資源縣地)、鍾武縣(今衡陽縣地);4侯國是:泉陵侯國(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祁東縣、東安縣及雙牌縣部分地,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都梁侯國(今洞口縣、武岡市、綏寧縣、城步縣一帶)、夫夷侯國(今邵陽縣、新寧縣一帶)、舂陵侯國(今寧遠縣北、新田縣、祁陽縣部分地)。郡治零陵縣(治所在今廣西全州縣西南部的鹹水鄉)。元封五年(前106年),郡上設州,零陵郡屬荊州。 西漢零陵郡,郡治零陵縣(今廣西全州縣、興安縣、灌陽縣地,治所在今廣西全州鹹水),即荊州零陵郡零陵縣。
新莽王朝時,改泠道縣為泠陵縣,改營道縣為九疑亭。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轄地未變。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恢復泠道、營道縣名。復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國為泉陵縣,將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縣城.(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祁東縣、東安縣及雙牌縣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此時零陵郡轄區也有所擴大。除原來的7縣3侯國(西漢初元四年<前45年>,舂陵侯國並入泠道縣)外,還增加了湘鄉縣(今湘鄉市、雙峰縣等地)和昭陽侯國(今邵東縣地)、烝陽侯國(今邵東縣、衡陽縣地)2侯國,共計8縣5侯國。即: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祁東縣、東安縣及雙牌縣的一部分),零陵縣(今廣西全州縣、興安縣、灌陽縣地)、營道縣、泠道縣、始安縣、營浦縣、洮陽縣、湘鄉縣;重安侯國(原鍾武縣永建三年即公元128年改名重安侯國)、都梁侯國、夫夷侯國、昭陽侯國、烝陽侯國。 東漢零陵郡,郡治泉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即荊州零陵郡泉陵縣。 東漢末年,荊州牧 劉表 於建安三年(198年)攻佔零陵,零陵郡屬劉表勢力范圍。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劉備代劉表領荊州牧,零陵郡屬劉備勢力范圍。
(4)三國
三國時,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故,零陵郡地入東吳。孫吳時期,零陵郡地域開始減小。甘露元年(265年),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廣西桂林市轄區、臨桂縣、陽朔縣、興安縣、靈川縣、永福縣等縣地從零陵郡分出。吳寶鼎元年(266年)分零陵郡南部置營陽郡,郡治營浦縣(今道縣);分零陵郡北部都梁侯國、夫夷侯國、昭陽侯國置昭陵郡;同時將湘鄉縣、重安縣(原鍾武縣)、烝陽侯國 3個縣(侯國)劃入衡陽郡。 零陵郡轄6縣: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東安縣及雙牌縣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祁陽縣(今祁陽縣地)、永昌縣(今祁東縣地)、零陵縣(今廣西全州縣地)、洮陽縣(今廣西全州縣、資源縣地)、觀陽縣(今廣西灌陽縣地)。 三國東吳零陵郡,郡治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東安縣及雙牌縣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即荊州零陵郡泉陵縣。 營陽郡轄營浦縣、營道縣、舂陽縣(吳鳳凰元年(272年),析泠道縣置舂陽縣)、泠道縣4個縣。 三國東吳營陽郡,郡治營浦縣(今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道江鎮),即荊州營陽郡營浦縣。 所以三國孫吳時期零陵郡一分為五:零陵郡\營陽郡\始安郡\昭陵郡\衡陽郡.
(5)晉代(西晉 南北朝、東晉 十六國)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廢營陽郡入零陵郡。永熙元年(290年)置應陽縣(今東安縣,治所在今東安縣蘆洪市鎮).永嘉元年(307年)置湘州,零陵郡屬湘州。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年),析零陵郡復置營陽郡。改舂陽縣為舂陵縣。義熙十二年(417年),零陵、營陽二郡屬荊州。南北朝時期,梁 天監十四年(515年),改營陽郡為永陽郡;陳 改永陽郡為營州永陽郡。 即荊州零陵郡泉陵縣(郡治泉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和荊州永陽郡<營州永陽郡>營浦縣(郡治營浦縣,治所在今道縣西北).
(6)隋代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零陵郡和永陽郡,置永州總管府,府治泉陵縣,同年將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及雙牌縣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永昌縣(今祁東縣地)、祁陽縣(今祁陽縣地)、應陽縣(今東安縣)4個縣地合並,更名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永州總管府區域較零陵、永陽2郡有所擴大,謝沐縣(今江永縣)、馮乘縣(今江華縣、廣西富川縣地)2縣從臨賀郡劃入。隋永州總管府,府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即永州總管府零陵縣。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又改永州總管府為零陵郡,郡治零陵縣. 應陽縣(今東安縣)並入零陵縣. 至此,零陵郡轄5縣: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祁東縣、東安縣地及雙牌縣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湘源縣(今廣西全州縣、資源縣、灌陽縣地)、永陽縣<並營浦、謝沐二縣為永陽縣>(今道縣、江永縣地)、營道縣<隋開皇九年(589年),舂陵縣、泠道縣並入營道縣>(今寧遠縣、新田縣地及祁陽縣部分地)、馮乘縣(今江華縣、廣西富川縣地)。隋末大業十三年(617年),蕭銑改營道縣為梁興縣。 隋零陵郡,郡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即零陵郡零陵縣。
(7)唐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廢零陵郡,分置永州、營州。以零陵郡之梁興縣(原營道縣,今寧遠、新田地及祁陽部分地)和永陽縣(原營浦、謝沐二縣地)二縣置營州. 改永陽縣為營道縣; 改梁興縣為唐興縣<長壽二年(693年)改為武盛縣,神龍元年(705年)復為唐興縣。天寶元年(742年),改唐興縣為延唐縣(今寧遠縣、新田縣地及祁陽縣部分地)>; 析馮乘縣置江華縣. 武德五年,改營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634年),改南營州為道州。貞觀十七年,撤道州並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復置道州。開寶元年(742年),改永州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為道州江華郡,改營道縣為宏道縣.乾元元年(758年),廢郡名,復稱永州、道州。廣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觀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永州、道州屬之。到代宗大歷二年(767年),永州轄4縣: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東安縣和雙牌縣部分地)、祁陽縣(今祁陽縣、祁東縣地)、湘源縣(今廣西湘源縣地)、觀陽縣(析湘源縣置,今廣西灌陽縣地);唐永州,州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即湖南觀察使永州零陵縣。 道州轄5縣:宏道縣(原永陽縣地,今道縣地)、延唐縣(原唐興縣地,今寧遠縣大部、新田縣及祁陽縣部分地)、江華縣(今江華縣地,治所設在寒亭<今江華縣沱江鎮>)、永明縣(析永陽縣置,原謝沐縣地,今江永縣地)、大歷縣(大歷二年(767年)析延唐縣置大歷縣,今寧遠縣北部、新田縣地及祁陽部分地)。唐道州,州治宏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道江鎮),即湖南觀察使道州宏道縣。
(8)五代十國
五代時期,後唐天成二年(927年)馬殷建立楚國,永、道二州屬馬氏楚國勢力范圍。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南唐滅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後周世宗時,授周仁逢為武平軍節度使兼侍中,「盡領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屬周仁逢領地。後周時,分永州的洮陽縣(今廣西全州縣、資源縣地)、湘源縣(今廣西全州縣、資源縣、灌陽縣地)、灌陽縣3縣置全州。至此,永州僅轄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東安縣和雙牌縣部分地)、祁陽縣(今祁陽縣、祁東縣地)2縣。五代永州,州治仍然在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即永州零陵縣。道州仍轄5縣,即:宏道縣(今道縣地)、延熹縣(後晉天福七年(942年),改延唐縣為延熹縣,今寧遠縣大部、新田縣及祁陽縣部分地)、江華縣(今江華縣地)、永明縣(今江永縣地)、大歷縣(今寧遠縣、新田縣及祁陽縣部分地)。五代道州,州治還是在宏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道江鎮),即道州宏道縣。 永、道二州的區域大體相當於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祁東縣、東安縣、雙牌縣、道縣、寧遠縣、新田縣、江華縣、江永縣等地。
(9)宋代(北宋 遼 西夏、南宋 金 西夏)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分全國為13道,永、道二州屬江南西道。 淳化五年(994年),改屬荊湖路。至道三年(997年),改屬荊湖南路。兩州的轄地與縣名有所變動。建隆三年(962年),改宏道縣為營道縣.乾德元年(963年),改延熹縣改名寧遠縣。宋乾德三年(965年),撤銷大歷縣(今寧遠縣北部、新田縣地及祁陽部分地),並入寧遠縣(今寧遠縣、新田縣地及祁陽部分地)。雍熙元年(984年)升東安場(原應陽縣地)為東安縣。至此,永州轄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今祁陽縣和祁東縣地)、東安縣(今東安縣地)3個縣,宋永州,州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即荊湖南路永州零陵縣;道州轄營道縣(今道縣地)、寧遠縣(今寧遠縣地)、永明縣(今江永縣地)、江華縣(今江華縣地)4個縣。宋道州,州治營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道江鎮),即荊湖南路道州營道縣。
(10)元代
元朝確立行省制度,省下設路(州)、縣。原永州、道州分別改稱永州路、道州路,隸屬湖廣行省湖南道。
元永州路,路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即湖廣行省湖南道永州路; 元道州路,路治營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道江鎮),即湖廣行省湖南道道州路.
(11)明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為府。永州路、道州路分別改稱永州府(府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和道州府(府治營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道江鎮),隸屬湖廣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將道州府降為道州<府治營道縣從此廢除省入>,隸屬永州府。同年,改湖廣行省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屬之。崇禎十二年(1639年),析寧遠縣的新田堡置新田縣。至此,永州府轄7縣1州。即:零陵縣、祁陽縣(今祁陽縣和祁東縣)、東安縣、寧遠縣、永明縣(今江永縣)、江華縣、新田縣、道州(今道縣和雙牌縣南部)。明永州府,府治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及雙牌北部,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 ,即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零陵縣。
(12)清代
清順治元年(1644年),分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為湖廣左承宣布政使司和湖廣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屬湖廣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改湖廣右承宣布政使司為湖南省,永州府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 永州府轄7縣1州: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及雙牌北部)、祁陽縣(今祁陽縣和祁東縣)、東安縣、寧遠縣、新田縣、江華縣、永明縣(今江永縣)及道州(今道縣和雙牌縣南部). 清永州府,府治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及雙牌北部,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 ,即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永州府零陵縣。

看到了未來!晴天霹靂、

⑶ 鍾山縣簡介及詳細資料

鍾山概況

鍾山縣地理位置

鍾山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大縣和林業大縣,是廣西商品糧基地、春烤菸基地、錫鎢主產地和最大的大理石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全國秸稈氨化養牛基地,名優特產種類繁多。農產品主要有大米、春烤菸、大肉梅、沙田柚、紅瓜子、香米、黃牛等;全縣森林覆蓋率52.4%,水能蘊藏量5.6萬千瓦,水電裝機容量2.1萬千瓦;縣內礦產已探明有大理石、花崗岩、錫、鎢、煤等20多種,尤其是鍾山錫錠和「鍾山白」(廣西白)大理石,更是以易於開采,質量上乘而斐聲海內外。

行政區劃

鍾山縣位於廣西東部偏北,處於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東鄰賀州市,南界昭平,西接平樂、恭城,北靠富川與湖南省江華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大西南東進粵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鍾山縣

鍾山縣下轄鍾山、城廂、望高、西灣、回龍、石龍、鳳翔、珊瑚、羊頭、同古、公安、燕塘、英家、清塘、紅花15個鎮,花山、兩安2個瑤族鄉。縣委、縣 *** 所在地——鍾山鎮,面積45平方公里,距廣州市356公里、梧州市200公里、桂林市176公里。

2002年,將西灣鎮劃歸賀州市八步區管轄。

2005年,鍾山縣撤銷2個鎮。撤銷城廂鎮,整建制並入鍾山鎮,鎮 *** 駐原城廂鎮河東路;撤銷英家鎮,整建制並入清塘鎮,鎮 *** 駐地不變。

縣城規劃

鍾山縣投入3500萬元建設,集集會、商業、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新世紀廣場全景

鍾山縣城規劃期限和發展規模為:近期1995~2005年,人口發展至6.7萬人,用地10平方公里以上;遠期2005~2015年,人口發展至15萬人,用地20平方公里以上;到2015年,全縣總人口控制在56萬人以下,城鎮化水平達到40%,即非農業的其他產業人口22.4萬人以上。縣城功能分區劃分為:城東工業區、建材工業區、輕工業區、 倉儲區、北路商住區、龜石路生活區、河東生活區,目前縣城的功能分區已經形成,且日趨完善。另外,縣城交通規劃實施較為順利。近幾年共建設了高等級硬化砼路面街道34條、總長24926米,面積達534786平方米,縣城基本實現水泥砼化路面;縣城環衛清潔區清掃路面達30萬平方米;其它公共設施設定基本齊全。

歷史淵源

鍾山縣境域,漢朝地屬南海郡,隋、唐隸桂州臨賀郡、嶺南道桂州,宋、元屬廣南路、廣南西路賀州、昭州地,明、清屬賀州、平樂府。民國時期,設鍾山縣,隸廣西省桂林道。建國後仍稱鍾山縣,屬廣西省平樂專區。1953年4月,經政務院批准,撤銷富川、鍾山2個縣,合並置富鍾縣,屬平樂專區。1958年7月,改屬梧州專區。1961年7月,富川與鍾山分治。1962年3月,國務院決定,恢復設定鍾山縣,屬梧州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3月,屬賀州地區行政公署。

經濟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鍾山經濟建設成績顯著。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增長,鄉鎮企業穩步發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兩個文明建設碩果累累。1994、1995、1997年被評為全區「雙文明」建設先進縣,1994、1996、1998年、2000年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區「雙擁」模範縣,1995年被授予全國科技先進縣稱號,1997年獲得全區農村社會文化先進縣稱號。1998年獲得自治區第二屆城市市容市貌環境綜合整治「南珠杯」競賽先進城市獎,並被國家建設部授予全國城市市容環境綜合整頓優秀城市稱號;2001年還獲得自治區第三屆城市市容市貌環境綜合整治「南珠杯」競賽優秀城市獎。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經營氛圍,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

工業農業

近年來,鍾山縣按照「鞏固加強第一產業,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戰略方針進行調整,從而保證全縣國民經濟快速、持續發展。2001年全縣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所佔比重為34.03:38.45:27.52,產業結構進一步趨向合理。目前,鍾山縣社會經濟所有制結構已從改革開放前的百分之百的公有制,逐步轉化為國有、集體、民營、個體私營和股份、合資、聯營、租賃、承包等,形成了多元化投資營運格局。

鍾山縣

近年來,鍾山縣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從科技、資金、農用物資、勞力等方面增加對農業的投入,改善農田基本設施,扶持農民發展以烤菸、水果、畜牧水產為主導產業的生產。2001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6.41億元,比上年增長6.54%。

鍾山縣大力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推行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積極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兩高一優」農業,建立了優質米、烤菸、無公害蔬菜、林果、畜牧等生產基地。莎蓮娜、福牌四季葡萄等龍頭企 業已成為拉動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進入八十年代,鍾山縣通過調整最佳化產業和產品結構,依靠科技進步,加大技改力度,依託地方資源優勢,加快工業發展,形成了以捲菸、建材、有色金屬冶煉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工業企業主要產品有捲菸、水泥、大理石和花崗岩板材、原煤、錫錠、結晶矽、松香、日用陶瓷、汽車配件等,產品遠銷全國,部分出口。2001年,全縣工業總產值34.59億元,比上年增長7.02%。

商業貿易

鍾山縣把搞活商貿流通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發展貿易往來,逐步形成多投資主

鍾山縣

體、多所有制結構共同發展的商業新格局。2001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9億元,比上年增長8.7%;城鄉集貿市場成交額3.81億元。

生活水平

近年來,鍾山縣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條件有了進一步改善。2001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738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1714元;單位從業人員平均貨幣工資7700元。

改革開放以來,鍾山縣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近兩年來,鍾山縣按照總體規劃要求,按照現代化新城區建設標准,積極開展市政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縣城的基礎設施建設,使縣城的基礎設施更為完善。道路寬闊,供電、供水、排污以及文化、體育、衛生、金融、保險、商貿等設施齊全發達。目前,鍾山已建立了優質米、烤菸、林果、蔬菜、畜牧水產養殖等生基地,逐步建設建成了以捲菸(輔助材料)、石材、冶煉、水泥、瓷業、農葯、寶石加工等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同時,鍾山已成為桂東北的一塊投資風水寶地,引來了許多國內外的投資者來鍾山經商辦企業。

旅遊景點

鍾山縣山川毓秀,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且獨具特色,其類型主要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大類,十三亞類共5

鍾山縣

3個景點,有碧水岩、荷塘風光、大田和蓮花古戲台、花山水庫、狀元峰、石龍石橋等許多迷人的風光和名勝古跡,極具市場競爭力和開發價值,是廣大遊客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碧水岩:全長4000多米,是經廣西旅遊規劃設計院現場測定的國內罕見的特大溶洞。洞中最高處100米,最寬處90米,曲徑通,千姿百態,有巨大的洞廳、高大的石柱、寬闊的沙灘和大暗河等四大奇觀,被海內外遊客譽為「天下第一洞」。 荷塘風景區 :位於縣城西邊18公里,國道323線旁,公安鎮內,方圓6平方公里的荷塘自然景區目前未作開發,一切源於自然。景區內無數石峰拔地而起,峰巒疊翠,千姿百態。群山中有數個荷塘,每逢盛夏初秋,池塘中嫵媚的荷花競放與威武的民眾峰相互映襯,繪出一輻天然的絢麗多彩的山水畫。景區延綿十數里,風景如畫,亦別稱為「荷塘十里畫廊」,其中景區中心更有一座國內罕見的人像形石——公婆山,兩座似鬼斧神工、栩栩如生的石峰相依相偎,佇立在群山的環抱中格外奪目。

花山水庫風景區 :位於縣西北33公里,花山瑤族鄉境內,攔截思勤江支流大花江而成,集雨面積76平方公里,總庫容量為4450立方米,建於1984年,形成寬闊的水面島嶼景觀,與放水閘塔樓、大渡漕、大觀樓相互映襯,形成山水一色,亭影綽約的景觀。水庫冬季有侯鳥棲息,水面時常浮滿白鶴等珍稀水禽,更添佳境。花山水庫與周圍的龍口溫泉、蓮花古戲台、二帝宮、牛廟蛇場等景點組成了花山景區,從1990年起對外接待並形成享譽海內外的品牌——花山尋夢之旅。

素有「小桂林」之稱的鍾山縣荷塘十里畫廊秀麗迷人風光。

鍾山旅遊線路簡介

一、鍾山風情一日游

瀏覽譽稱為「天下第一洞」的碧水岩,觀瑤族風情表演,乘牛車觀賞荷塘十里畫廊,參觀花山水庫,牛廟蛇場。

二、賀州一晚兩天游

D1:游浮山、姑婆山、路花溫泉

D2:游碧水岩、荷塘十里畫廊

三、賀州二晚三天游

D1:游浮山、姑婆山、路花溫泉、

D2:游秀水風光、風雨橋、碧水岩

D3:游黃姚古鎮、荷塘十里畫廊

文物景觀

鍾山地處南嶺山脈中段,萌渚嶺與都龐嶺兩大山脈之西南,古有臨水(富江河)南通廣信(梧州)達南海(廣州),有思勤江西接灕水(灕江)經靈渠通湘水(湘江)與中原相連,隨著秦始皇南守五嶺,修入嶠道(新道),而成為中原入古越之門戶,而隨著漢武帝開拓九郡,平定南越,鍾山開始成為西漢王朝的郡縣制縣治所在,身臨其境,不但可以使你窺視到秦皇漢武揮舞的長鞭和長驅的鐵蹄,還可以搜尋到更新時期野生動物的行跡和新石器人類的蹤跡及戰國時期人類生活的軌跡,遙遙數千年成就了鍾山今日豐富的人文,各類古遺址、各式古石橋、古水井、古建築、古民居群,摩崖石刻,帶著一定時代的烙印為我們展示一定時代的風貌,使我們在對其拜謁中,感受到遠古的氣息,並得到啟迪。

古鎮英家位於古道思勤江西岸,宋末明初開始有街,清康乾時期為鼎盛時期,目前仍保存有石板街近千米,

鍾山縣

由門樓水巷分為七甲;有原始店鋪近兩百間,其中大檔鋪就有好幾間。古鎮三面靠山,一面臨水,山中洞多林茂,在後山東麓有新石器人類遺址一洞天岩,有明萬曆時期石刻「百蠻遵道」碑。該鎮街前是近百畝連片池塘,不遠處是思勤江河,河的兩岸是人民公社時期築起的河堤,上游是水泥橋,橋頭有英家起義紀念亭,下游有近百米長的古老木板橋。 在英家七甲街背有始建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英家起義地址——粵東會館,該會館為上七下七四合院結構,整個建築以麻石硫璃瓦為主要建材,會館門前檐柱、梁枋、斗拱間浮雕壁畫琳浪滿目,門前兩側是淺浮雕雙龍戲珠額枋,其上是通體透雕瑞獸麒麟,枋下為倆倆相伴的石雕八仙人,疊梁及雀替上則是姿態各異,妙趣橫生的戲劇故事人物木浮雕,而瓦檐下斗拱間則蜷曲著回首俯視的木雕龍,大門兩旁是一付極為俊秀隸書體陰刻石對聯,大門石匾額是「粵東會館」四個陽刻楷書,字型非常厚重,石匾額上是畫工精細的大幅山水人物彩畫,人物的神態與情景栩栩如生,體現了這一清代嶺南社會文化熔於建築美學藝術風貌。英家粵東會館在民國時期曾是國民黨的糧倉,1947年6月,由廣西區工委領導的英家起義,在這里開倉濟貧,數千擔穀子一夜之間成為方圓百姓鼎中之食,因此英家粵東會館成為英家起義重要地址,2000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 *** 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會館曾是《酒是故鄉醇》電視劇張府的景地。

玉坡村地處鍾山縣城25公里的燕塘鎮,座落於喀斯特地貌的群山之中,該村依山傍水,村前小溪環繞,村後綠翠欲滴,周圍的筆架山、龍頭山、三台山維妙維肖,景緻十分可人,歷史上因進士、舉人多,做官人多,有錢

鍾山縣

人更多,為方圓百里有名的富貴窩和官宦之鄉,且該村院深樓高,村固如堡,而被譽以「小南京」之美稱。 玉坡村始建於宋,為其祖廖正一(宋元豐進士,江西撫州府金雞縣人),因官於昭之舊縣龍平而選勝山之秀,水之媚,玉蘊坡崗,冬溫夏涼的坡麓——玉坡坊為其子孫世代安居之所。到了元末,由於瑤壯民起義所擾,而遷居桂陽,明朝中,而重回故疆。

廖正一元佑入試蘇文公軾,曾出知常州,得名後,入黨籍,自號竹林居士,有白雲雲溪二集留世。

玉坡村自古是一注重教育的一個村莊,特別是在學而優則士的封建時代,讀書習武,更成為該村一大風氣。據史料記載,光明清時期該村就有舉人、進士近二十人,且大多入士後都外出為官,有官至雲南別駕,文林郎,梧州總兵、副總兵、參戎及河南光山,廣西桂林、龍坪,靈川、柳城、全州等府縣知縣、知事、教諭、訓導、儒學。該村田地遠波恭城、荔浦,大有買盡世間田之勢。特別是該村的玉溪,田地特多,解放前85%以上的人家都有較多的田地,實為有名的富貴窩。目前玉坡村仍保存著數十間舊式青磚大屋及數十公分厚的護村石牆和一些古井、門樓、石板巷道、石橋、古祠廟、石牌坊等。其恩榮石牌坊是該村最具特色的古建築,也是廣西有名的古建築之一。該牌坊位於該村廖氏宗祠前,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該村進士廖世德為紀其祖所建,牌坊佔地10.30平方米,四柱、三間、五樓、廡殿頂,寬6.18米,進深1.66米,通高7.32米,通體青石建造,牌坊滿布圓雕、高浮雕和浮雕,用料宏大厚實,石柱立在石基座上,柱前後均設抱鼓石,起護桿作用,其中中柱正面抱鼓石上鏤雕 石獅,明間正樓廡殿正脊兩端飾反尾上翹魚鴟吻,正中為寶葫蘆頂,四斗拱間為透雕花窗,橫枋下正中石匾豎刻楷書「思榮」二字,花抬枋及枋間的石板為高浮雕和透雕鏤空的「雙龍戲珠」、「雙獅戲球」、「麟吐玉書」、「丹鳳朝陽」、「八仙賀壽」、「魚躍門龍」等十多組玲瓏剔透寓意深刻的題材,總之該牌坊雕工精細,刀法嫻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2000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道村位於鍾山縣城南面,距縣城約15公里,該村初建於宋,依嶺而建,前塘後嶺,很有氣勢,該村古宅連遍,炮樓聳立,拾階而入,如探古堡。

該村有兩大特點,一是連遍古宅,戶戶相通相連,家家青磚青瓦,巷道撿階而上如山城,高樓聳立似城堡。很有一些地方特點。其二,該村戶戶為石庫門,家家戶戶均用麻石作門框,並刻以門對(對聯)。分陰刻陽刻兩種,對聯對仗工整,內容積極向上,有的還飾以浮雕圖紋,相傳很久以前,該村出了一位舉人,考取功名後,放棄仕途,回歸故里,興辦私學,干起了教書育人的事業,過著清貧孤寂的日子。這在學而優則士的封建社會里是很難為村裡人所理解的,年復一年又一年,舉人老了,可村中後輩卻成長起來了,他一生的努力,使村裡出了一批秀才,村裡人開始認識該舉人良苦用心,為紀其德,同時也顯示自家是崇尚文化的詩禮之家,從而有了這道獨特風景。

該村房屋一般依地勢分兩層,第一層為前進,二層為後進,前進前為走廊,後兩旁為豬牛圈,中間為天井,

鍾山縣

天井旁是上後進(二層)的土梯,後進主屋為普通三間,中為主廳,兩旁為房,後進與前進相隔一條走廊,走廊除為主廳門前外,且通向兩頭廚房,進入主屋兩旁房間。一般前進走廊與主屋兩房間或廚房都與外相通相連,是很有特點的鄉村建築。 荷塘村位於鍾山荷塘風景區中,為該景區主要村莊,距縣城約15公里。該村四面環山,荷據中央,村繞塘轉,屋建池旁,且青石鋪路,綠樹掩映。古道老屋,實為一處古老鄉村的原始標本。20世紀70年代文物考古、普查時,在該村的山中發現了大量的野生動物的遺存,並採集了大量的大熊貓、犀牛、亞洲象、野豬、鹿等野生動物的骨化石,到目前為止,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博物館所成列的大熊貓化石標本仍是在該村後山岩洞所採集的。

大田戲台位於鍾山縣城西面公安鎮大田村,距縣城約十公里,此戲台建於清光緒四年(即1878年),為磚、石、木結構,呈凸字形,通高10餘米,由前台和後台組成,前檯面寬6.37米,深5.5米;後台寬10.12米,深3.6米;基高1.8米。整座戲台青石青磚,雕工極為精美圓潤,八柱樑構架,八角藻井復頂,鼓石墊柱,青磚砌牆,青石為基,基旁雕以八仙賀壽,鑿雙龍以戲珠,台上鏤兩虎以扶角,嵌二獅以呈瑞,後屏風飾以山川樓閣,彩鳳仙鶴等木雕,工藝精湛,構圖和諧。戲台除古樸典雅、雄偉壯觀,且符合力學、聲學原理,整座戲台屬水口廟附屬建築,隱映於古樹秀竹之中,清澈的溪流環繞其中,整個環境優雅別致,清靜恬適,為廣西不可多見的古戲台之

鍾山縣

一。1981年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戲台所處村莊大田村也是一個很有特點的村莊,老屋、古榕、古樟在池塘的映襯下顯得特有韻味。

石龍橋位於石龍鎮鎮 *** 門前,橫跨於石龍河南北兩岸,始建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於光緒年間,全長40米,寬5.2米,高12米,正拱跨度14米,副拱跨度7米,整座橋全用青石拱建而成,未用丁點灰漿連結,充分顯示我國橋梁建設的高超技術和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石龍橋橋堍兩端各置石獅一對,兩石獅怒目圓瞪,虎虎生威,橋面兩側石欄、望柱、華蓋內側飾滿浮雕圖案,望柱外側分別陰刻「龍蟠東水」、「石鎖珠江」八個雄健橫聯大字,兩石欄上分別雕刻著「雙龍戲珠」、「雙鳳朝陽」、「八仙賀壽」,「灃磯訪賢」、「三顧茅廬」、「巧借東風」、「西湖借傘」、「十八相送」等刻工細膩、形象生動的神話傳說和戲文掌故,給大橋以溢彩流金熠熠生輝,不但體現清代浮雕藝術的精湛,也體現清代戲曲藝術的興盛,說明了清代文化藝術之繁榮。

鍾山縣

總之,石龍橋是一座融建築、雕刻、造形、戲曲藝術於一體的古石橋,在建築及雕刻上都有較高的造詣,為廣西古石橋所罕見。該石橋2000年已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 *** 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石龍橋同時興建的另有一座古戲台,座落於離石橋不遠的石龍街,其造形基本與大田戲台相似,也還有一定的保護價值。

蓮花戲台位於鍾山兩安瑤族鄉的蓮花村,距縣城約20公里,該戲台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戲台南向與其相向50米是龍王庵,戲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口寬7.85米,深5.44米,後台橫長12米,進深4.45米;整個建築面積為96.2平方米,台基高1.73米,前檐高13米,青石砌基,磚木結構。重檐翹角歇山式項,正脊飾鱉魚及寶珠,二層瓦面上飾二龍戲珠,台口上方八角藻井,其天花板均繪八寶圖案;前台兩側斗拱間是木雕獅子,後台正中屏 風上飾歌女手抱琵琶起舞圖畫,上方是「河青海宴」四字大拱額,台基上有龍鳳花卉及人物的石浮雕,其下嵌建造戲台由來的碑文,後台兩側築山字形風火牆,前台與後台相通的兩個門上有「龍飛」、「鳳舞」木雕橫匾,屋頂正脊是雙魚托珠,可以說整個戲台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不管是布局、結構、擴音、雕刻都達到較完美的結合,體現了瑤鄉獨特的風貌和瑤民的聰明才智。2000年該戲台已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⑷ 廣西全州最大的鞋廠

賜佳鞋業有限公司。
賜佳鞋業,成立於2020年01月15日,是大型台資製鞋企業賜昌集團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公司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全州鎮福坪集中工業區。為實現企業規范管理,在全州縣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公司擬在全州縣工業區B區選址新建標准化生產基地並加緊建設中。

閱讀全文

與全州福坪工業集中區在哪個位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設備鎖怎麼解除 瀏覽:986
國六汽車質量如何 瀏覽:805
奧迪a6擋風玻璃多少錢最貴 瀏覽:342
汽車機油尺到什麼位置算是缺機油 瀏覽:587
羅湖區工業離子水在哪裡買 瀏覽:698
哪個牌子的汽車音響最好聽 瀏覽:141
08年奧迪a6副駕門飾板怎麼拆 瀏覽:547
寶馬夜晚燈光怎麼改 瀏覽:437
奧迪改裝渦輪表怎麼接線 瀏覽:651
3m工業半面口罩怎麼辨別真假 瀏覽:250
wey長城汽車質量如何 瀏覽:454
賓士gla中控屏幕突然就不亮怎麼處理 瀏覽:729
目前工業化養殖什麼 瀏覽:556
寶馬更改頭像後多久更新 瀏覽:592
奧迪a8直播不進人怎麼回事 瀏覽:800
如何用熒光粉進行汽車空調檢漏 瀏覽:671
無錫工業機器人電纜包括哪些 瀏覽:213
南站汽車站在哪裡 瀏覽:721
全州福坪工業集中區在哪個位置 瀏覽:988
俄羅斯什麼工業比較好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