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非洲哪些國家發展化學工業
南非,其他如奈及利亞,象牙海岸和埃及北非各國勉強算工業國,基本上都是農業國
B. 小德國-瑞士到底擁有多少尖端技術及發達領域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之前曾經公布的全球創新指數,瑞士曾經連續第九年碰虧成為排名世界第一的創新國家。瑞士這個總人口只有840萬國家居然能力壓美國穩居世界第一創新強國。值得一提的是,瑞士在專利世吵畢申請、知識產權收入和高端技術產品生產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創新成果轉化效率極高。值得一提的是, 瑞士曾經是全球最高薪酬的國家。
在瑞士,不僅是大企業,即使是中小企業,也都有至少一項世界領先的創新技術。以無人機企業為例,瑞士目前有超過80家的無人機相關企業,這些企業規模不大,在過去六年迅速崛起,集聚形成瑞士的「無人機谷」。這些無人機企業無論在專業化還是商業化上都呈現出細分趨勢,每家無人機企業都專注於特定領域,不同企業研發的無人機滿足不同場景的應用需求。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大學和蘇黎世大學處於飛行機器人和無人機自動化系統研究的最前沿,
綜合性大學以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和洛桑聯邦理工大學為代表,負責基礎科研,這兩所高校在電子、工程學等領域的科研實力雄厚,為瑞士創新能力提升做出重要貢獻。很多初創企業便是誕生於這兩所大學的前沿研究團隊,蘇振中博士的初創企業Fixposition致力於為自動駕駛 汽車 提供高精度導航解決方案,其核心技術厘米級高精度定位RTK技術就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一:瑞士機器人
瑞士研製的由2000多個部件組成,精準程度可以達到百分之一毫米的「畫家」機器人可以繪出《路易十五頭像》、《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和夏洛特王後頭像》以及《愛搜芹神駕馭的蝴蝶》等作品。瑞士的這個機器人嫻熟的動作和專注的眼神惟妙惟肖,甚至還能時不時地輕輕吹掉紙上殘留的鉛筆灰。
瑞士的「音樂家」機器人是位身著洛可可式長裙的少女,它由2500多個部件組成,可以在一個有48根音管的風琴上演奏五首曲子。當手指在鍵盤上輕重疾徐時,她的身體也會隨之優雅地擺動,仔細觀察甚至可以看見她胸前一起一伏地呼吸。一曲彈罷,機器人還會向聽眾頷首致意。
再比如在故宮收藏的千姿百態的鍾表中,有一件鎮館之寶,號稱是乾隆的至愛,就是銅鍍金寫字人鍾,出自於瑞士名坊Jaquet-Droz工作坊。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的這位機器人是一個身著歐式華服的紳士,單膝跪地,表情謙恭,右手以標準的姿勢懸腕執筆。上弦之後,他會在面前的紙張上徐徐寫下「八方向化,九土來王」八個漢字。所寫漢字的字體是乾隆帝最愛的趙孟頫體楷書,字端秀流美,筆風神兼具,令人嘆為觀止。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連續七年,瑞士被康奈爾大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位於巴黎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共同評為世界最具創新精神的國家。一個人口僅為八百萬的國家,其同行評議科學出版物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培養出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21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蘇黎世聯邦理工(ETH)和洛桑理工(EPEL)是全球排名靠前和歐洲頂尖的理工類大學,尤其在機器人領域,可以說世界級的教授和大量高素質人才匯集於此。
瑞士的ABB工業機器人巨頭,屬於全球強悍的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其代表作YUMI。再比如瑞士的maxon電機,曾作為火星探測器使用的電機。maxon re40已經成為全球學界標配的外骨骼機器人的驅動制定電機。
瑞士的醫療康復機器人Hocoma,穩坐當今全球醫療康復界霸主之位,經典產品包括 Lokomat 全自動機器步態評估系統和 Armeo 上肢康復機器人。比如瑞士的四足機器人ANYmal,外型如波士頓大狗,能被用來協助搜索救援任務。
世界上最早的寫字機器人起源於瑞士。18世紀70年代,由瑞士鍾表大師Pierre Jaquet-Droz及其助手製造的三個機器人玩偶堪稱世紀經典,在現在看來也是水平極高。這幾個機器人雖有240多歲高齡,卻有著稚嫩如兒童的外表,一個能寫,一個擅畫,還有一個可以演奏風琴。
瑞士發明了室內檢測無人機。比如FLYABILITY公司的室內檢測無人機使用全球最先進的功能捕獲精確數據,替代人類在密閉的空間內迅速准確地完成檢測,廣泛用於化工、火力發電站、市政設施、消防安全等領域。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二:瑞士精密機床
瑞士機床在全球可謂是非常牛。長期以來,瑞士機床出口額位居世界前五位,人均機床出口創匯曾經近30年來穩居世界第一,世界上有150多個國家是瑞士機床產品的長期用戶。尤其是精密機床,更受全球人的青睞。
「瑞士機床」享譽全球。作為德語系國家之一,瑞士人沿襲了德語國家嚴謹認真地「工匠精神」,工藝上具有精益求精的執著。曾有人問過某瑞士老闆,「你就不怕我把你這公司,把你整個公司的產品拆開了做反向工程嗎?」他來了一句「try」,你試試。瑞士公司的機器全部手工打造,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仿製,裡面有十分關鍵的零部件、工藝,包括一些模具、關鍵地方的零配件,全部都是這個瑞士老闆手工一點一點打磨出來的。瑞士機床產業全球 第一梯隊,屬於超一流選手:瑞士米克朗(鍾表設備)、瑞士寶美(鍾表設備)、瑞士威力銘(鍾表設備)、瑞士斯特拉格、瑞士利吉特,瑞士機床無論從外觀內在,還是設計水平及創新性,抑或加工能力和加工精度,幾乎無可挑剔。精工細作,精益求精,機床加工精度極高,產量很低。
比較知名的瑞士機床品牌有:
Starrag、GF、Willemin-Macodel SA、Mikron Group、Tornos、Fehlmann、Reishauer、BUMOTEC、Liechti、Schaublin Machines SA、Faessler、ERNST-GROB、蘭博特瓦里、Studer、Affolter、Precitrame Machines SA、ESCO、REGO-FIX等。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三:機電設備
瑞士在先進製造領域依然享譽全球。瑞士享譽世界的工業巨頭ABB集團,是一個發電設備、高壓輸電設備,配電設備和電力機車生產商,在該領域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第二,在運動控制市場位居全球第一,同時它還是全球四大機器人製造商之一。
瑞士的世界第一大自動扶梯生產商、世界第二大電梯供應商迅達集團也出身瑞士,由羅伯特·辛德勒於1874年創立,至今已有150多年的 歷史 .該集團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90多個控股公司,根據不完全統計,每天全球有超過10億人次乘坐迅達的電梯及自動扶梯。
瑞士還擁有蘇拉集團及立達公司的紡織機械、法因圖爾的沖壓機床、阿奇夏米爾公司的電火花機床、布勒公司的食品加工機械等,可以說全部是全球同類產品的精品。
瑞士MEM行業(電氣和金屬行業)是瑞士重要的支柱行業。MEM行業大約有1.3萬家企業,98%是中小企業,總就業人數達32萬人,其中包括2萬名學徒,是提供就業崗位最多的行業。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四:精密醫療設備
瑞士在全球醫療設備的細分領域十分有名,小小的瑞士在全球擁有約740家企業,比如著名的Synthes(信思醫療設備),再比如Sonova(索諾瓦)等都享譽世界,它們生產的外科手術器材、假牙、心臟支架、人造關節、助聽器、實驗室儀器等非常多的產品都位居世界領先前列。比如瑞士艾倫醫用可吸收手術縫合線,曾經是世界衛生組織中標產品供應商。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五:生物技術
瑞士擁有全球聞名遐邇的生物技術巨頭:羅氏及諾華。羅氏制葯是瑞士第一大葯企,在抗腫瘤葯方面處於全球霸主地位。它的競爭對象是美國大名鼎鼎的輝瑞,兩家公司常年搶奪誰是世界第一大制葯企業的寶座。瑞士的諾華則是全球第二大制葯公司,成立於1996年。經歷了與Ciba-Geigy和Sandoz的合並,諾華與其前身公司的 歷史 可以追溯到250年前。諾華擁有創新葯、眼科保健、臨床應用廣泛的非專利葯,預防性疫苗及診斷器材,非處方葯及動物保健產品等多元化的業務組合。
瑞士還有其他許多世界一流水平的制葯公司,比如曾與美國安進和基因泰克並稱為世界生物制葯公司三巨頭的雪蘭諾,中小型制葯企業Acteli on、巴塞利亞葯業、Arpida和Addex公司等。可見,瑞士的生物技術水平是非常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若按人口比例計算,瑞士是世界上生物技術企業密度最大的國家。瑞士聯邦政府本月公布的一份名為《瑞士生物 科技 :行動計劃》的報告說,瑞士生物 科技 研究水平高於歐盟平均水平。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六: 健康 技術
瑞士是世界上應用最早的生物技術抗衰老技術。比如耳熟能詳的瑞士羊胎素等。值得一提的是,瑞士在醫療美容、整形手術、微創手術等方面的技術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尤其是體內排毒、細胞抗衰、醫療美容等方面,也都是瑞士的醫療優勢。瑞士曾是全球最宜居的國家之一、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曾經被譽為 「歐洲皇室抗衰老聖地」 ,空氣、水源等九項自然環境指標均躋身全球首位。瑞士的醫療技術也一直領先全球。使得瑞士成為了全球遊客最青睞的 健康 度假勝地之一。
Genolier Swiss Medical Network醫療機構(GSMN)是瑞士唯一一家上市的私立醫院集團。享有「全球最好的私人醫療機構」的美譽。 GSMN醫院在世界范圍內首創「人體免疫系統——致癌風險」的分析模型;GSMN醫院是世界上目前唯一 一家能運用IORT——術中放射療法的醫院;GSMN醫院的癌症治癒率高達92%,曾經排名世界第一;瑞士除科學研究以外,PSI還擁有瑞士唯 一的質子治療中心。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七:頂尖研究機構
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簡稱PSI)成立於1988年,位於瑞士北部的蘇黎世和巴塞爾之間的阿勒河畔,是瑞士最大的國家研究所,科學和技術的多學科研究中心。PSI以物質結構、能源與環境以及人類 健康 為主要研究領域,擁有多台大規模科研設備,其中某些設備不僅是在瑞士,甚至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八:化工技術
瑞士的化學工業非常發達,化學工業也是瑞士工業的重要支柱。除了約占化學工業產值的2/5的葯品,染料、農葯、香脂、香精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比如享譽世界的瑞士巴塞爾的精細化工生產商汽巴精化(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是著名的全球化工巨頭。
汽巴精化成立於1997年,它的前身為汽巴-嘉基(Ciba-Geigy)公司的精細化工部門。它在28個國家設有79個分支機構,雇員達19300人並且在12個國家設有24個精細化工相關的研究中心。據經濟研究所BAK Economics的《全球行業競爭力指數》報告,瑞士以119.5分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120.9分),在制葯領域總得分120.2分,而化學方面則有116.3分。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九:清潔技術
瑞士在清潔技術領域占據全球領先地位。瑞士是第一個頒布環境保護法的歐洲國家,已經制定了覆蓋面廣泛的環保法律和法規。瑞士有眾多的中小型清潔技術企業,清潔技術產業的就業人數曾經在之前的五年間增長了25%,占瑞士總勞動力5.5%,幾乎占瑞士GDP的5%。值得一提的是,瑞士在人均清潔技術專利方面排名世界第一。比如2020年,瑞士工程集團ABB也加入了歐洲清潔氫聯盟,將與各國政府和其他聯盟成員合作,擴大整個歐洲的氫價值鏈。
瑞士的能源電力部門主要依靠水力發電,因為阿爾卑斯山覆蓋了該國近三分之二的土地,提供了許多適合水力發電的大型山地湖泊和人工水庫。
早在2019年,瑞士終端用電量中約有75%產自可再生能源(2018年為74%),其中大型水力發電佔66%,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小型水電站發電以及生物質發電共佔8.4%左右,核能發電所佔比例為19%,廢棄物和化石能源發電所佔比例接近2%。尤其是隨著核電發電量的增加,瑞士已經從電力凈進口國轉為凈出口國。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十:無人機技術
瑞士無人機生態系統和智能飛行器領域的擁有諸多創新。根據各類全球排名指數,瑞士是世界上最創新、也是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瑞士具有世界領先技術的無人機初創企業和成熟企業,比如在感測與分析、工業巡檢、安全與交管、高空無人機、 娛樂 與人道主義救援等方面擁有世界領先的水平。
瑞士是無人機 科技 領域的先驅之一,並將自己定位為領先的研究與創新中心。瑞士曾經在過去六年間,瑞士「無人機谷」吸引了80多家初創企業,創造了2500多個就業崗位,其中許多企業均由頂級研究機構如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Z)和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等孵化而成。瑞士無人機應用於諸多領域,包括公共安全、農業和危機地區的人道主義援助等,瑞士還將無人機的使用與安全納入其航空和數據隱私之中。
再比如著名的神經元無人機是由瑞士參與研發,由法國領導,瑞典、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參與共同研發的隱形無人機,是一種集偵察、監視、攻擊於一身的多功能無人作戰平台,外型酷似B2幽靈轟炸機,在雷達屏幕上的神經元尺寸不超過一隻麻雀。神經元無人機可以在不接受任何指令的情況下獨立完成飛行,並在復雜飛行環境中進行自我校正。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十一:金融業
瑞士的銀行尤其是私人銀行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銀行。瑞士國土面積不大,人口也較少,無論是在資產管理或保險經營方面還是作為原料交易平台,瑞士均是世界領先的金融中心之一。瑞士的銀行業、保險業、證券市場、黃金市場是瑞士金融業的四大支柱,是瑞士經濟的重要引擎。
瑞士的金融業擁有先進的交易手段。1995年,瑞士證券交易所在全世界率先啟用在線電子交易系統,同時瑞士是世界最大煉金國,人均黃金儲備全球第一,全球40%的黃金交易在瑞士進行,蘇黎世是全世界第二大黃金交易市場。
瑞士作為貿易中心,瑞士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原材料貿易平台之一。一些原材料公司按銷售額屬於瑞士最大的公司之一,並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原材料交易曾經占據了瑞士過境貿易94%。這相當於大約3.5%的國內生產總值。交易的商品包括近60%的能源材料、20%的礦物原料和15%的農林產品。
瑞士擁有266家銀行機構,最重要的五大銀行是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瑞士信貸集團、萊夫艾森、蘇黎世州銀行、郵政金融銀行,其中三家大型銀行機構(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瑞士信貸集團和蘇黎世州銀行)的資產占據了所有各類銀行資負責表的半壁江山。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十二:鍾表業
瑞士是聞名遐邇的「鍾錶王國」。瑞士由於資源貧乏,瑞士特別重視生產用料少、價值大、精密度高、又容易出口的工業產品,如精密機械、鍾表等。尤其是鍾表,所用原料很少,但價格很高, 歷來被瑞士人看做是生財之道。在瑞士,鍾表廠幾乎遍布全國,首都伯爾尼和主要城市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都有發達的鍾表業, 幾乎每個家庭都與鍾表有關。 世界名牌表大部分出自瑞士,國家鍾表出口量素來居世界第一位。
早在1800年,世界鍾表總產量達到二千五百萬只,瑞士鍾表產量佔了三分之二而領先世界 。1978年,瑞士smh集團生產出一款只有2毫米厚的表樣原型,是當時世界上最薄的石英錶。斯沃琪集團是世界最大的鍾表集團。斯沃琪旗下有18個品牌,包括寶璣(breguet)、歐米茄、天梭、浪琴、雷達、卡文克萊calvin klein、雪鐵納(certina)、美度(mido)、皮巴曼(pierre balmain)、寶珀(blancpain)及斯沃琪。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十三: 無人駕駛賽車技術
瑞士的AMZ Racing曾經推出全球無人駕駛賽車功率具備超強的加速能力,重量比為0.86kW/kg,甚至超過了超級跑車。該產品還在2018年德國及義大利大學生方程式 汽車 大賽中獲得總冠軍。Fixposition公司發明高精度、高可靠性及多場景適應性的精準定位系統,精確的實時動態衛星定位和敏銳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強強互補,成就完美的多感測器融合,推動全新機器人應用和相關服務的開發。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十四:瑞士軍刀及小發明
"瑞士冠軍"曾被世界認為是功能最多、應用范圍最廣的型號。最適合野外考察、旅行探險、 旅遊 度假、宿營駐扎等情況。由於功能全面、設計精巧,一刀在手令您彷彿擁有一個真正的萬能工具箱,需要時象變魔術一樣組合出各種應用來,是理想的裝備。它還是瑞士軍刀的經典代表,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慕尼黑應用藝術博物館按"世界設計經典"收藏。
再比如瑞士小 科技 發明推出的 「Micro-Pro」煌 11合1 照明工具鉗在同類產品中是獨一無二的。精巧的設計將迷你工具鉗與LED的白光照明燈結合為一體,有效利用每個精密的環節,解決您在日常生活中的麻煩。方便實用,就是它的特色。只要夾在鑰匙圈上,就能隨身攜帶,無論是鎖緊螺絲峰、夾剪鐵線金屬,都能迎刃而解,本型號的主體是一個LED燈手電筒,在您遇到光線昏暗的場合,能提供非常大的助益。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 十五:瑞士教育業
瑞士是世界上在教育領域最捨得投資的國家之一,每年瑞士聯邦預算的10%投入到教育領域。提到瑞士教育,就不得不提到瑞士的高中教育,與我們當下的高中教育以理論和考試為主不同,瑞士的高級中學教育都是職業教育,但是,幾乎所有的學生以做學徒或繼續留在學校學習的方式完成這個教育階段。瑞士的學徒式教育包括特定職業的實地培訓,為期3-4年,每個領域的培訓時間有所不同。學徒在公司工作,同時也在與公司同一領域的專門學校學習理論(每周學習1至2天)。這種充足的理論知識與直接工作經驗的完美結合使得學徒成功結束培訓後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
正因如此,瑞士才發展起「小國家,大 科技 」的格局,成為世界上頂尖 科技 的創造基地。按人口計算,瑞士的人均諾貝爾得獎率與人均專利都居世界首位。
頂尖技術及領域之十四: 旅遊 業
在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推出的世界各國 旅遊 競爭力排名中,瑞士榮登榜首,被評為在 旅遊 業的發展上最有吸引力的國家。瑞士是 旅遊 發展的先驅 也是世界上著名的 旅遊 發達國家。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 旅遊 業已成為瑞士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幾年的 旅遊 收入均在200億瑞士法郎以上 超過了瑞士的鍾表業和銀行業。2004年 瑞士 旅遊 總收入為248億瑞士法郎 曾經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6%。瑞士 旅遊 業的發達 首先得益於獨特的 旅遊 資源。
瑞士是一個內陸國家 國土面積不大 但其獨特的 旅遊 資源和 旅遊 服務卻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遊客 每年到瑞士 旅遊 的過夜客人達6000多萬人次 已成為重要的國際 旅遊 目的地。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瑞士 旅遊 業的收益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2%,遠遠比德國 旅遊 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高得多。聯合國世界 旅遊 組織(UNWTO)的數據顯示,瑞士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是全世界20個最受青睞的 旅遊 勝地之一。在Ernst & Young咨詢公司的調查中,瑞士是歐洲對外國企業家最有吸引力的經營場所。
瑞士之所以得到世界第一的頭銜,與 健康 范疇、飲用水的衛生、鐵路的基礎設施和酒店管理學校得到的高分是分不開的。除此之外,瑞士也被評為最安全的國家,而且有6個景點被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瑞士的環境保護法也被評價為最嚴厲最有效。
C. 全世界八大工業國有哪些國家
八大工業國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及俄羅斯,簡稱八國集團。
八國集團始創於1975年的六國集團(簡稱「G6」),始創國有6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其後,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成為七國集團(簡稱「G7」)。俄羅斯於1997年,被接納成為成員國,G7正式成為G8。成員國:
1、美國,美國工業高度發達,生產規模巨大,部門結構完整,生產技術先進。
2、英國,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高度發達,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
3、德國,工業產品以做工精細而享譽世界,但成本較高。德國是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是不少著名汽車製造商總部所在地,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工業製成品出口國和第三大進口國。
4、法國,法國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電設備能力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5、日本,日本為亞洲著名的工業大國,汽車產量高,工業高度發達。日本的汽車、鋼鐵、機械、電器產量非常大,且享譽世界。日本還是高速鐵路技術較為成熟的少數國家之一。
6、義大利,義大利工業較為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享有「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義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居歐洲第二位。
7、加拿大,加拿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工業十分發達。加拿大是礦產、紙張、木材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其傢具、尖端葯物、軍火更是享譽世界。
8、俄羅斯,俄羅斯的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領先地位。
D. 世界上哪個國家化工最強
美國第一
按化工產品營業額德國化工產品營業額並答在絕簡慧世界上排名第四。以2006年為例,按國家咐旅計算,美國以5080億歐元的營業額遙遙領先,中國、日本、德國以較為相近的規模排名第二、三、四位。而在歐洲,德國化工品產值占歐洲總量的四分之一。其後是法國、英國和義大利。
E. 哪些國家的化學科研水平高,化學工業發展好
首先是美國,化學和化工都很厲害.勃克利,MIT等等...
德國,化學和化工也都厲害.一般學化學的第二外語都要學德語...你可以猜想...
日本,日本的生物化學發展得非常好,其他方向也都數一數二.京都,東京,早稻田...都不錯
現在國際上論文數量第四多的就是中國了.化學裡面北大,南開,南京大學,中科大,吉林大學,武漢...化工也還不錯,天津大學和清華大學.
法國和新加坡的化學和化工也都非常好.新加坡的國大生物化工已經排名世界前五名了...
F. 國際上化工工業最強的國家是哪個
化工工業也有好多種,通常用石油大化工和精細化工來區別上下游關系;
石油化工方面,美國毫無疑問最牛,這和他們控制了很多大油田有關,而且美國人的特點也是喜歡大,典型的如雪佛龍、埃克森等公司都是這個套路,杜邦和陶氏雖然也做精細化工,但也是對大化工興趣很濃,也投入了很多,重要的是,這些企業雖然和兩桶油的業務接近,但他們的技術要高得多;當然歐洲也不錯,像殼牌,英國石油、巴斯夫等等
精細化工不好說,美國也很強,但其實百年以來,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力量不容小視;德國的拜耳、德固賽等等,都很知名。所以比如聚氨酯、各類助劑基本上都是德國人在把持。
綜合而言,如果把歐洲看做一個整體,美國和歐盟平分秋色;獨立為各個國家,德國也不比美國差多少。
日本近二十年的發展神速,韓國也在近十年以來跟瘋了一樣,中國很萎(我指的是化工先進技術方面)
G. 二戰時期哪個國家的(化學)最厲害
化學工業就是德兆蠢國發展起來的。一直到二戰前夕都是德國的化學研究和化學工業最厲害。
當年德國開始搞工業革命時,也曾經想走英國發展反紡織業的老路。結果因為幾乎所有棉花場地都被英國控制,導致此路不通。
最後,德國人決定給英國的紡織業搞配套。你的紡織品紡織出來,就需要染色。那麼我德國就搞化學染料。德國著名的法本化工,法本就是德語Farben(顏色的復數)的音譯。很多德國企業都是從做化學染料起家的。最終德國以化學染料為基礎帶動了整個化學產業發展。
截至飢橡到一戰爆發前,雖然美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但是美國在化工上一直吵超不過德國。美國不得不依賴從德國進口化工產品和原料。結果一戰一爆發,德國被協約國封鎖,進口渠道中斷,讓美國非常難受。而長期依賴德國染料的英法兩國,甚至連軍裝的染色加工都一度出現困難了。
一一戰德國戰敗後,吃夠了苦頭的美國資本迅速進入戰敗後發生經濟危機的德國。背負了沉重的戰爭賠款負擔,飽受惡性通貨膨脹之苦的德國以轉讓專利,專利使用授權,甚至接受美資建立合資企業等各種方式換取美國的投資。美國在一戰後對德投資70%是投向了德國的化工領域,而美國對德國除了投資外,也以汽車技術來交換。正式在19世紀20年代,美國的化學技術和化工產業得到了一次大的飛躍發展。
即使是這樣,在二戰期間,德國在收到封鎖的情況下,還是利用自身化學的領先優勢,研發出了煤炭的氣化和液化,人工合成了汽油等燃料,甚至還合成了爛猜旁其他材料,比如人工合成纖維等。
二戰德國又一次戰敗,雖然美英的對德索賠不像蘇倆數額那麼大,但是基本是以德國的智能賠償和人工服務為主,直接的物質賠償基本都給了法國。這一次,美國再一次從德國獲得了很多化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人才。最終美國才在化學產業上徹底超過了德國。
但是在二戰期間,依然是德國的化學最厲害。
H. 世界工業強國排名
1.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工業是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基礎支柱。鋼鐵、機械、汽車、化工等傳統工業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東北部地區。軍工上,戰機、大型軍艦、航母都能自主生產,美國主要工業產品有汽車、航空設備、計算機、電子和通訊設備、鋼鐵、石油產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聞紙、機械等。
2.中國
中國的工業主要以有基礎工業部門為主。包括能源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等。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的大小工業門類,就是說所有工業產品都可以自給自足,一旦外部環境有變,在國內都可以找到替代品。隨著航空發動機等最後的短板被攻克,我國成為全球工業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工業國。
3.法國
法國是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鋼鐵、汽車、建築為其工業的三大支柱。法國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法國工業三大支柱。
4.英國
英國過去工業發達,航空發動機、艦船發動機都很強,是全球僅有的四個航空、艦船發動機製造強國。英國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化工、機械、電子、電子儀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英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行業。
5.德國
德國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工業發達,在汽車、機械、重化工等領域都很強。魯爾區是德國的傳統煤鋼工業區。慕尼黑(寶馬汽車總部所在地)、漢堡、斯圖加特(賓士和保時捷總部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總部所在地)也形成了強大的製造業集群。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則是德國東部的工業重鎮。新興工業集中在慕尼黑一帶。
6.日本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葯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主要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形成了京濱、阪神、中京、北九州4個主要的工業區。機械工業一直處於重化學工業的中心地位。
7. 俄羅斯
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羅斯IT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在軟體開發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涌現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著名的軟體製造商。
8.瑞士
工業是瑞士國民經濟的主體,鍾表業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業。作為世界最大的鍾表生產國之一,瑞士擁有眾多享譽世界的鍾表品牌,產品以腕錶為主,另有座鍾和擺鍾等。瑞士每年生產的手錶中有95%以上用於出口。機械製造業主要生產紡織機械和發電設備。機床、精密儀器、儀表、運輸機械、農業機械、化工機械、食品機械、印刷機械也很重要,近些年來,打字機、計算機、照相機和電影攝像機生產的發展十分迅速。
9.西班牙
西班牙,歐洲五大工業強國之一,也是少數幾個能製造大型艦船的國家之一,部分工業領域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汽車工業是西班牙支柱產業之一,世界上最大的6家汽車跨國集團都在西班牙設有工廠。
10.瑞典
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葯研究能力。在軟體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瑞典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機械製造業、森林及造紙工業、電力設備、汽車、化工、電信、食品加工等。大名鼎鼎的薩博、沃爾沃等公司都來自這個國家。
其他工業發達國家 荷蘭、韓國、以色列、義大利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路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
I. 為什麼說日本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自然資源:由於日本為島國,資源極度貧乏,是世界上進口資源,對外依賴程度最大的國家。
分布特點:臨海分布。
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帶狀工業地帶」主要有京濱(東京---橫濱),名古屋(名古屋為中心),阪神(大阪--神戶),瀨戶內(廣島為最大中心)和北九州五大工業中心。
其工業已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高技術化方向發展。
1、工業發展
日本工業在二戰中受到嚴重破壞。
戰後,日本先後從美國等工業國家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確立了本國的技術體系,工業迅速發展。
2、日本工業和石油危機
正當日本工業順利發展時,1973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石油價格上升,對以進口原料進行生產的日本工業造成了巨大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積極開發省燃料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終於度過了石油危機的難關。
3、製造業的海外生產
日本工業產品性能優良,在海外市場十分暢銷。
進入80年代,隨著日本工業產品大量銷往國外,日本的貿易順差不斷增長,和各國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
為減少貿易順差,日本企業開始進軍歐美市場,在當地成立公司,當地采購、當地生產。
1985年以後,日元急劇升值,日本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相對下降,出口廠家紛紛將工廠遷往人工費低廉的亞洲各國,降低生產成本,日本製造業的海外生產大幅增加。
但是,隨著工廠逐步向海外轉移,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即所謂的「產業空洞化」。
4、發達的工業
目前,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之一。
日本的重工業包括金屬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輕工業包括紡織工業、食品工業、制窯業、紙和紙漿及其他工業。
1997年機械工業占工業總生產的44.7%,金屬佔12.4%,食品佔10.9%,化學佔10.3%,紡織佔2.8%,其他佔18.9%。
日本的重工業
--------------------------------------------------------------------------------
一、金屬工業
金屬工業的中心為鋼鐵,是建築、汽車、船舶、電氣機械不可缺少的材料。
1997年日本粗鋼消費量8,600萬噸,人均685公斤。
1998年日本粗鋼生產量9,355萬噸,繼中國、美國之後列世界第3位,在特種鋼等高附加值鋼鐵產品方面,日本的技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80年代以後由於日元升值,日本鋼鐵原料進口增加。
1998年日本進口鐵礦石12,078萬噸,其中澳大利亞佔52.7%,巴西佔21.3%,印度佔13.2%,南非佔3.8%;進口原料煤6,063萬噸,其中澳大利亞佔50.4%,加拿大佔24.5%,美國佔7.2%,印度尼西亞佔5.9%。
截止1999年7月,日本主要鋼鐵企業有新日本制鐵、日本鋼管、川崎制鐵、住友金屬工業、日新制鐵、神戶制鋼所、北海制鐵等。
除鋼鐵外,日本還使用大量銅、鋅等金屬進行工業生產。
二、機械工業
機械工業是日本工業的中心。
1997年日本有13.5萬家機械工廠,從業人員398萬。
日本機械技術水平高,汽車等運輸機械、電視等電器電子機械、照相機和手錶等精密儀器、計算機等一般機械聞名於世。
近年,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性能優良的高科技產品和有利於環保的產品不斷增加。
日本的機械產品大量出口,1998年日本機械出口總額372,678億日元,進口111,953億日元。
1、汽車
1970年起日本汽車產業取代了鋼鐵產業,成為日本的第一大產業,對日本工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0年代日本汽車產量首次超過了1,000萬輛。
1990年達到1,349萬輛,創歷史最高,此後呈下降趨勢。
1996年,日本汽車製造領域就業人員達78萬人,汽車生產額達41萬億日元,占整個機械生產的29%。
1998年日本汽車生產1,005萬輛,佔世界汽車生產量的19.3%。
在1998年日本汽車對外出口中,對美汽車出口比例為29.0%、德國為7.0%、澳大利亞為6.8%、英國為4.2%。
由於日本汽車對外出口增長,貿易順差擴大,各國紛紛要求日本減少汽車出口,日本在海外生產汽車增加。
1998年日本在海外生產汽車586.7萬輛,其中在中國生產50.2萬輛。
截至1999年3月,日本的汽車工廠主要分布在愛知、靜岡、神奈川、北海道、群馬。
為控制汽車尾氣排放,防止大氣污染,日本正在加緊研製電動汽車,但電動汽車完全普及尚很遙遠。
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電力、內燃兩用汽車,在市內行駛用電動,在郊區行駛用內燃機,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削減一半,氮氧化合物排放可減少到1/10,這種兩用汽車從1997年末開始銷售,目前已普及10,000輛以上。
2、造船業
戰後,日本造船業迅速發展,1956年至今日本造船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
70年代日本造船業曾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產量下降,90年代得以恢復。
日本造船技術發達,能夠生產各種規格和要求的船舶。
1998年日本新接造船訂單1,098.0萬噸,比上年下降438萬噸,佔世界造船量的41.6%。
3、機床
機床顯示著一個國家的加工技術水平和工業發達程度。
日本的機床大部分採用數控裝置(nc),技術優良。
1998年日本機床生產額90.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00萬美元,但仍超過德國和美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出口額60.7億美元。
4、家用電器
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吸塵器、微波爐等家用電器在日本的家庭中十分普及。
日本的家用電器質量好,在海外很受歡迎。
特別是電視和攝像機等的72%對外出口。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日本不斷開發新家電產品。
5、半導體
半導體技術在機械和家電產品等所有領域幾乎均被廣泛運用。
日本半導體技術發達,特別是集成電路(ic)的研究和開發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
日本ic的特點是小、輕、優質。
其開發的大規模集成電路(lic)不僅廣泛應用於工業機械,而且大量用於超小型計算機、計算器、游戲機等日常用品。
1998年日本半導體生產額43,507億日元。
6、計算機
日本的計算機被廣泛應用於研究所、大學、公司、銀行等各個領域,其用途包括信息分析和管理、事務處理、通信等方方面面。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日本的計算機逐漸小型化,性能進一步提高,家用筆記本電腦十分普及,日本的家庭電腦普及率極高。
1998年日本計算機生產量990萬台,其中個人電腦964萬台,佔97.4%;計算機生產額31,295億日元,其中個人電腦生產額20,934億日元,佔66.9%。
日本的計算機大量出口,主要出口對象為美國、德國、荷蘭、新加坡等,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台灣、新加坡等。
1998年日本計算機出口總額35,030億日元,其中對華出口808億日元,佔2.3%;進口總額20,753億日元,其中自華進口1,370億日元,佔6.6%。
7、產業機器人
產業機器人是尖端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組合。
日本的機器人技術發達,是世界上使用產業機器人最多的國家,大小工廠均有使用。
日本生產的產業機器人主要用於焊接、塗裝、加工、組裝、檢查等領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1998年末,日本使用的產業機器人達41.2萬台。
1998年日本生產的產業機器人6.1萬台,金額4,654億日元。
三、化學工業
日本化學工業的發展主要依賴進口石油、天然氣等原料進行生產。
日本生產的化工產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肥料、硫酸、葯品、塗料、化妝品、膠卷等。
化學工業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水平要求高,因此科研在化學工業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日本在化學工業的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
化學工業的進步對汽車、信息和生物產業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997年日本化學工業的就業人員達42萬人,生產額達34萬億日元,其規模超過了鋼鐵業。
石油化學工業是日本化學工業的重點,化學工業生產的一半是由石油化學工業創造的。
日本的石化產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膠、化學纖維等。
日本的石化工業實行集約化生產,對石油等原料進行多次提煉、綜合利用、進行一條龍生產。
截至1998年末,日本的石化聯合企業主要有:日本石油化學、三菱化學、出光石油化學、三井化學、旭化成工業、住友化學工業、丸善石油化學、東燃化學等。
最近隨著國際石化產業競爭的加劇,為加強競爭力,日本石化工業不斷進行合並和合作,日本石油和三菱石油已合並成新的日石三菱公司。
1998年世界塑料產量為14,431萬噸,日本佔9.6%。
硫酸主要用來製造肥料,1997年日本生產硫酸683萬噸。
1996年化肥年度(當年7月至次年6月)日本的氮肥生產量為88萬噸,磷肥28萬噸,鉀肥807萬噸。
日本的輕工業
--------------------------------------------------------------------------------
一、紡織工業
紡織產業是戰後日本的主要產業,對日本經濟的振興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是,隨著日本工業中心向重化學工業轉移,加之海外紡織產品價格低廉,日本的紡織產品銷售不振,紡織工業的地位下降。
在1997年工業產品生產中,紡織產品的比重僅為2.8%,紡織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2.0%。
1998年日本的線產量118.4萬噸,其中棉線、毛線等天然纖維產量22.2萬噸,佔18.8%,化學纖維產量96.1萬噸,佔81.2%。
1998年日本織物產量323,200萬立方米。
1998年日本棉花進口33.5萬噸,主要進口地為美國、澳大利亞。
二、食品工業
1997年日本食品產業就業人員128萬,生產額35.4萬億日元。
在1997年食品生產額中,麵包、糕點等佔12.1%,水產食品佔11.6%,香煙佔7.0%,啤酒佔6.8%,乳製品佔6.5%,汽水類飲料佔6.4%,肉製品佔5.7%,調料佔5.2%,其他佔38.7%。
最近,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含熱量和鹽份少的健康食品盛行。
三、窯業
日本的窯業主要生產水泥、玻璃、陶瓷等。
日本的水泥和玻璃主要由大型企業進行生產。
1998年日本水泥產量8,133萬噸,出口761萬噸,截至99年4月1日,日本的水泥企業有19家,工廠44個,主要集中在關東和九州一帶。
1998年日本平板玻璃產量2,603萬箱,出口55萬箱,玻璃製品產量293萬箱。
1998年日本陶瓷銷售額4,330億日元,生產者主要為中小企業,其中愛知和岐阜2縣的生產佔50%以上。
四、造紙和紙漿業
日本紙張消費僅次於美國。
1998年日本紙生產量2,989萬噸,其中紙張佔60%,板紙佔40%;紙漿生產1,092萬噸,其中99%用於造紙。
1998年紙漿原料消費量3,612萬立方米,其中木屑佔96.6%,原木佔3.4%。
用於造紙的原料2,976萬噸,其中廢紙佔54.5%,紙漿佔45.4%。
最近,由於復印機和電腦普及,紙張消費增加。
為保護森林,節省能源,日本大力推行紙張再利用,廢紙的回收率和廢紙占造紙原料的比率均超過了50%。
五、其他輕工業
除上述工業外,輕工業還包括木材和木製品工業、傢具製造業、出版印刷業、皮革產品製造業和玩具工業等。
其中,出版印刷業的生產額已超過了制窯業和紙及紙漿業的生產額。
日本的工業地帶和工廠
--------------------------------------------------------------------------------
一、工業地帶
日本有京濱、中京、阪神三大工業地帶。
以前日本的大工業地帶還包括北九州工業地帶,稱為四大工業地帶,但是目前上述三大工業地帶已遠遠超過了北九州工業地帶的規模。
京濱工業地帶機械工業發達,出版、印刷業繁榮,川崎和橫濱有很多石油精煉所。
中京工業地帶主要以機械工業為主,特別是汽車工業發達。
陶瓷等制窯業也主要集中在該地帶。
阪神工業地帶金屬工業發達,紡織工業比率較高。
1997年日本工業生產額3,265,157億日元,其中三大工業地帶的生產額達1,275,961億日元。
在1997年全國工業生產中,京濱工業地帶的生產佔14.0%,中京佔13.9%,阪神佔11.3%。
日本的工業在戰後迅速崛起,形成了規模巨大的工業地帶,但是同時也產生了工廠過密、大氣污染、工廠用地和工業用水不足、交通堵塞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為解決這些問題,一些新工廠開始向工業地帶周邊、大工業地帶的間隙以及內陸地區轉移,形成了一些新工業地帶。
除三大工業地帶和北九州工業地帶以外,日本還有其他一些工業區,主要包括關東內陸工業區、京葉工業區、鹿島臨海工業區、東海工業區、北陸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等。
二、大工廠和中小工廠
1997年日本共有工廠61.3萬家,其中人數在300人以上的大工廠僅佔0.6%,剩下的99.4%均為中小工廠。
日本的製造業主要靠中小企業支撐。
日本工廠的分布特色是在大工廠的周圍,成立了很多中小工廠,主要向大工廠提供零部件,形成了許多工業區。
日本的中小企業技術水平較高,能夠生產出優質零部件和產品,其中還有許多中小企業獨立進行技術開發。
但是中小企業由於資金規模小,生產量少,加之許多中小企業靠接受大工廠的訂貨進行生產,受大工廠經營情況的影響較大,經營不夠穩定,如果大工廠景氣下滑,就會要求中小工廠降低產品價格,加之海外產品價格便宜,日本的許多大企業紛紛購買國外產品,一些大企業將工廠轉移到人工費較低的亞洲國家,直接進行零部件生產,日本中小企業的處境變得艱難。
近年日本經濟持續不振,中小企業破產增多。
日本的電力、核能和工業用水
--------------------------------------------------------------------------------
戰後,日本的發電主要以水力發電為主。
60年代隨著中東石油開發,日本火力發電大幅增長。
70年代發生2次石油危機,日本開始研製核能發電,日本核能發電大幅增長。
日本同時還在研究利用地熱、燃料電池、太陽能、風力等新能源發電,但是由於費用高、發電量小,進展不大。
1998年日本發電量1.05萬億千瓦,其中水力發電佔9.8%,火力發電佔58.1%,核能發電佔31.8%。
1998年12月末,日本共有原子爐52座,發電設備容量4,508萬千瓦,核能發電順利發展。
日本核能技術在世界上評價較好,但是茨城縣東海村發生的核原料泄漏事件使人們對核能發電的安全性產生懷疑。
水是工業生產不可缺少的資源。
特別是冷卻水占工業用水的77%左右。
化學、鋼鐵、紙和紙漿業用水消耗巨大。
日本的工業用水61%為回收再利用水,目的是為了節省水資源。
近年由於氣候時有異常,夏季雨水不足,工業用水下降,解決夏季用水不足問題已成為一大課題。
J. 化學造詣最高的國家是哪個
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精細化率最高!大概百分70左右!精細化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在化學造詣上美國、日本的實力都是名列前茅的,當然西歐各國也是很有實力的,特別是德國!在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所在的國家就可以大體判斷這個國家在化學方向的造詣!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