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下轄街道辦事處有哪些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下轄街道辦事處包括慎城鎮、謝橋鎮、南照鎮、楊湖鎮、江口鎮、潤河鎮、新集鎮、六十鋪鎮、耿棚鎮、半崗鎮、王崗鎮、夏橋鎮、江店孜鎮、陳橋鎮、黃橋鎮、八里河鎮、迪溝鎮、西三十鋪鎮、紅星鎮、十八里鋪鎮、魯口鎮、古城鎮、建潁鄉、五十鋪鄉、盛堂鄉、關屯鄉、垂崗鄉、賽澗回族鄉、劉集鄉、黃壩鄉。
B. 阜陽市 潁上工業園區 在哪在那投資怎麼樣了
安徽潁上工業園區是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為省級工業園區(皖政秘[2006]22號)。園區融工業、商貿、房地產和旅遊開發為一體,是潁上縣城市主要組成部分和工業基地,是安徽省重點工業園區和綜合實力較強的園區之一。 園區位於潁城東部,規劃面積7.48平方公里,控制面積21.8平方公里,占潁城區面積1/3。區內設置商服區、紡織工業區、食品工業區、農副產品加工區,服裝針織工業區、煤炭化工區、機械工業區、電子、高新技術等專業區。2003年以來園區累計投資1.83億元。其中縣財政投入10200萬元,先後新建了潁泰路1430米、潁泰南路1100米、管鮑路3100米、分金路800米,改造了102省道園區段2456米、224省道園區段1577米,新建及改造道路都已完成綠化與亮化工程。目前已完成園區的一期規劃3.5平方公里主框架道路和商業區工程建設,達到水、電、路、通訊等「五通一平」。入園企業28家,項目總投資額10.2億元。 工業園的投資優勢:一是區位優勢,潁上是阜陽市的東大門,工業園區內102和224省道、合淮阜立建以及淮河水運交叉聯通全國,北依阜淮鐵路、西接105國道和阜陽機場,是各地商家首選的理想投資場所。二是資源優勢,農副產品豐富,是全國產糧百強縣之一,我縣地下煤儲量達20億噸,具備建立煤化工、輕工、食品基地的理想的投資環境。三是有大量的勞動力資源。四是水資源豐富,發展工業有可靠的水源保證,因此,潁上工業園區其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已成為各地投資者看好的「黃金寶地」。園區優越的區位、優良的環境、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吸引了安徽金種子集團、銅陵六國集團、香港凱信服飾公司、浙江博陽製冷設備公司、蘭溪龍華紡織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業入駐,初步形成了製造加工業基地。經過近幾年的建設發展,現在綜合實力已上升到安徽省的上游水平。現有的在建項目投資總量和穩定發展提高進度在阜陽市名列前位。
C. 慎城鎮組織辦在哪
管仲大道。根據查詢網路地圖得知,位於潁上縣慎城鎮的組織辦是位於慎城鎮政府內的部門,其位於管仲大道。其主要負責基層領導班子的建設工作。
D. 安徽省潁上縣古城有誰了解呀,可以幫我說說嗎
潁上縣城現為慎城鎮,位於縣境中偏南部,居淮河北岸,瀕臨潁河右岸。 潁上縣城潁上歷史悠久,自建城至現在已有將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清光緒《潁上縣志》載: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改樓煩縣為潁上縣,縣治在故鄭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把縣治改建於縣北6公里之舊縣城(今十二里店東邊,俗名「高河沿」)。後來不知在何時,縣治又遷回鄭城舊址。元朝末年,潁上縣城只存有土基。明朝初,經守御所正千戶孫繼達、副千戶何泉開始修築磚城。東城外臨潁水。城周3807米,高8.3米,基廣10.7米,面廣5.53米,城牆垛口1867個。四門:東門名叫「通津」,城門樓為「觀潁」;南門名叫「壽春」,城門樓為「望淮」;西門名叫「潁陽」,城門樓為「通汴」;北門名叫「禾稔」,城門樓為「拱宸」。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潁州道蘇志皋始開潁上城隍,城與池始備。至萬曆六年(1578年),知縣屠隆修築東門外石堤。崇禎九年(1636年),因李自成義軍馳騁潁霍,知縣廖維義重修石堤,並在北城建築「靖氛樓」,在城東南、城西北兩角同時修建兩座防禦樓房。潁上縣人「左州知州」高天佑又在城東北角築一高台。順治八年(1651年),東南角城牆被水淹倒,知縣鮑宏仁捐獻自己的薪俸把它修好。順治十二年(1655年),知縣翟乃慎又維修了東門外石堤和橋,「建泰山廟以鎮水口」,並修理了城牆。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潁河水漲,只有東北角城牆未倒,其餘三面全毀。雍正三年(1725年),知縣張志亨用土修復了三面城牆。乾隆四年(1739年)漲黃水,城牆又被淹倒,知縣嚴彭年又重修磚城,城周553丈,共3里20步,城牆垛口1285個,高7米至8米不等,用城樓名作為城門名字。道光十年(1830年),城牆又有倒塌,知縣黃應鈞倡捐重修。至二十二年及咸豐、同治年間,城東南、西北、西南等處屢有塌陷,迭經知縣程鈺、廷瑞、金灝、黃祺年等先後修復。光緒十二年(1886年),四座城樓又毀,知縣陳慎容等籌款重修,維持到清朝結束。 民國5年、12年(1916年、1923年),四座城樓又兩次毀壞,縣知事方肇尋、童佐良等籌款維修。民國22年(1933年),城牆又有倒塌,安武軍李榮標(潁上人)募捐重修,並在城東北、西北、西南、東南四處建碉樓四座。「沿城高、寬均如前,城牆垛口為1272個。城外濠池寬8丈至3丈,深1丈至5尺,周6里余」。直到民國28年,國民政府命令拆去城牆高度的一半,將城磚修建學校,古城遂逐步毀去,今僅存城基,已與地平,只有在城河外圍,還能清楚地看到城牆磚基突出於河干之上。 潁上縣城自隋朝始,一直為潁上縣治所在地,居縣境中部偏南。民國時期設城東、城西兩鎮。1949年解放,設城關鎮,屢有擴建,2005年11月撤城關鎮,設慎城鎮。
E.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經濟開發區電子商務產業園在哪個鎮
慎城鎮沙北社區(潁上縣經濟開發區管鮑東路與港口路交口)
F. 有關安徽省潁上縣的簡介
潁上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北岸。西北與阜陽市區相連,東鄰鳳台縣,東南與壽縣交界,南接霍邱縣,西與阜南縣毗鄰。
G. 潁上縣有多少個鎮及鎮的名稱
截至2018年,潁上縣有22個鎮,分別是慎城鎮,謝橋鎮,南照鎮,楊湖鎮,江口鎮,潤河鎮,新集鎮,六十鋪鎮,耿棚鎮,半崗鎮,王崗鎮,夏橋鎮,江店孜鎮,陳橋鎮,黃橋鎮,八里河鎮,迪溝鎮,西三十鋪鎮,紅星鎮,十八里鋪鎮,魯口鎮,古城鎮。下面具體介紹其中5個鎮:
1、慎城鎮成立於2005年11月8日。由潁河鄉、城關鎮以及夏橋鎮的四個行政村(沙北、朱崗、楊台、江崗)組成。該鎮位於潁上縣委、縣政府所在地,也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樞紐。全鎮轄43個行政村,9個社區,15.2萬多人,6萬多畝耕地,總面積87.8平方公里。
2、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謝橋鎮位於潁上縣城北20公里,東臨鳳台,西接古城,南鄰黃橋鎮,北隔濟河與迪溝相望。阜淮鐵路橫貫東西,與大京九、津滬線相連,並設有三等貨站一個,224省道和潘謝公路穿境交匯,改造、新建道路16條,總長85公里。
3、南照鎮位於潁上縣西南隅105國道與淮河交匯處,2005年轄9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2007年,人口4.91萬,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4.2萬畝。鎮內有105國道、328省道和阜六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有兩座淮河大橋飛架南北,還有500噸級碼頭盤活長淮長下。
4、楊湖鎮是潁上縣標准建制鎮之一,位於潁上縣東南部,東與魯口鎮接界,南靠淮河,隔河與壽縣正陽關相望,西界潁河,隔河與王崗鎮、賽澗回族鄉為鄰,北鄰黃壩鄉、江店孜鎮。
5、江口鎮隸屬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位於潁上縣西北部,介於北緯32°76′至32°89′,東經116°14′至116°27′之間,北與利辛縣胡集鎮相鄰,西與潁東區楊樓鎮、新烏江鎮接壤,南與建潁鄉隔潁河相望,東與古城鎮、陳橋鎮相接,總面積79.5平方公里。
(7)潁上縣工業園區慎城鎮邊界到哪裡擴展閱讀:
潁上縣發展歷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1月,裁府留縣,民國三年(1914年)分道,屬淮泗道。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廢道設行政督察區,區下設縣,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劃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阜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7年,潁河以北的謝橋、龔集、江口、楊湖、夏橋一帶,屬共產黨新四軍領導的闞疃縣民主政府。
1948年2月,潁河以南屬豫皖蘇分局及豫皖蘇邊區第四分區,成立潁阜縣民主政府。
1948年4月,豫皖蘇邊區第六分區在潁河北岸設潁上縣民主政府。
1949年1月6日,潁上縣解放,恢復舊建置,成立潁上縣民主政府。
1949年3月,成立中共潁上縣委、潁上縣民主政府,同年4月21日,劃屬皖北行署阜陽專員公署。同年10月,潁上縣民主政府改稱潁上縣政府。1950年8月,改稱潁上縣人民政府。
1952年4月12日,皖南、皖北行政公署合並,成立安徽省,阜陽仍為專員公署,轄潁上縣。
1954年7月,成立潁上縣人民委員會。
1968年8月,「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為潁上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5月15日,復名潁上縣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