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級磷酸一銨主要用於ABC乾粉滅火劑原料,同時也是生產阻燃劑聚磷酸銨的主要原料,還是一種速溶性的高效復合滴灌肥料。目前工業級磷酸一銨的市場銷售價格在5800元/噸左右,且隨著不可再生的高品位磷礦資源的快速枯竭,和國際市場對該產品需求量的不斷擴大,產品價格呈不斷上漲趨勢,產品利潤空間較大。
『貳』 目前國內市場的磷肥價格是多少錢每噸
上周磷肥市場疲弱,但受潛在出口因素影響,市場報價較 為混亂。國內需求疲弱致使廠家不得不降價銷售,55%一 銨報價在1800-1900元/噸之間,但也有個別廠商的報價 到2000元/噸。64%二銨主流報價在2900-3200元/噸之 間。 12月份國內將有80萬噸價格在50美元/噸的硫磺到岸, 預計未來硫酸價格將維持在200元/噸左右的水平, 而近期合成氨的價格也在下滑,不利於磷銨價格回暖。同時國際磷銨低端報價到400美元/噸,盡管有廠家簽訂了出口合同,但短期內磷肥價格仍不容樂觀。
『叄』 甘肅化肥價格行情
今日一銨市場價格穩定,55%粉狀、顆粒一銨主流報價2750元/噸,部分企業上調到2800-2850 元/噸,58%粉狀一銨主流出廠2850元/噸,企業接單不多,大多地區多走前期貨源。二銨市場表現沉悶,基層啟動緩慢,生產企業在目前國際磷銨不斷上漲的吸引下開始尋單,並為出口發貨做繼剛准備。目前64%二銨國內出廠價格穩定在3200-3300元/噸,冬儲市場批發價3500-3650元/噸,新疆地區最高上調到3700元/噸。國際方面,鑒於2011年上半年美國和印度需求旺盛,全球供應緊張,而農作物期貨價格持續堅挺,預計磷銨市場價格將在6月之前都保持堅挺之勢。 磷銨李海鵬分析:下游消極采購,上游沖高擠壓,磷銨漲不動跌不了,市場比較揪心。好在企業庫存壓力不大,多是執行前期合同,尚能承受壓力穩定市場。預計 3月份的用肥及陸續進行的集港會緩解磷銨後期壓力,當前沉悶狀態仍須堅持到2月底。國內市場:今日復合肥市場行情高位堅挺,零星有廠家報價調漲,大型復合肥廠家預期調漲,但是由於下游市場不給力,近期上漲無力。黑龍江地區復合肥市場由於用肥季節相對較其他地區較晚,終端市場仍舊沒有太大動向。山東地區復合肥行情平穩,當地市場受天氣影響較大,市場啟動緩慢,廠家均有適量訂單在手,部分廠家仍未出台新價格主產前期訂單,主流報價45%氯基2450-2500元/噸左右,45%硫基 2650-2700元/噸。陝西地區復合肥市場行情相對低迷,旱情對當地影響較重,市場批發價格拉漲無力,企業方面主產訂單,商家普遍對後市不太看好,出廠價格主流,45%(15-15-15)硫基2650-2700元/噸左右,45%(15-15-15)氯基2400-2450元/噸。原料市場:今日國內尿素行情穩中有落,以魯西為例,報價下調40至1980元/噸。山東地區尿素行情小幅回落,主流報價到1970-2000元/噸,實際成交多在1950-1980元/噸。今日一銨市場價格穩定,55%粉狀、顆粒一銨主流報價2750元/噸,部分企業上調到2800-2850元/噸,58%粉狀一銨主流出廠2850元/噸,企業接單不多,大多地區多走前期貨源。二銨市場表現沉悶,基層啟動緩慢,生產企業在目前國際磷銨不斷上漲的吸引下開始尋單,並為出口發貨做繼剛准備。近期氯化鉀市場價格穩定上漲,給硫酸鉀整體市場到來,利好支撐;但是下游情況不佳。
『肆』 磷酸一銨和磷酸二銨一噸的差價有多少誰更貴啊
55%粉狀磷酸一銨主流的成交價位為3600-3650元/噸
64%磷酸二銨主流報價2550元-2600元/噸
所以磷酸一銨比磷酸二銨一噸高1000元左右
『伍』 55顆粒一銨主要用工業還是農業
農業。近期一銨情況已不太理想,工廠方面報價仍堅挺為主,目前湖北地區55%粉狀一銨主流出廠報價暫穩在2500-2600元(噸價,下同),工廠實際出廠在2450-2500元附近,據悉近期成交高端在2520元,貿易商手中低價貨源雖已銷售掉,目前55%粉銨銷售出廠多在2400元以上,但實際成交並不太理想。據了解,鮁魚圈港口的一銨價格較前幾周下調了100元附近,目前55%粉銨出庫價在2450-2470元,58%粉銨出庫在2560元附近。可見近期一銨有點明穩暗降,也就是實際在走逐漸下滑的路線。
『陸』 尋找價值投資「十倍」金股:中核鈦白
2021年1月底,中核鈦白一口氣公布擬建設四個項目,分別為:擬投資9.32億元建設年產20萬噸鈦白粉粗品項目;擬投資9.79億元建設年產30萬噸鈦白粉成品項目;擬投資9.93億元,建設水溶性磷酸一銨(水溶肥)資源循環項目;擬投資121.08億元,建設年產5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
簡單相加,四個項目合計投資高達150.12億元,而公司2019年營收才33.77億元,凈利潤4.3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總營收也就27.15億元,凈利潤3.56億元。
這是妥妥的放衛星啊,這點銷額,這點利潤,拿什麼去投資?
也正是基於這一認知和判斷,深交所火速下發問詢函,主要問兩個問題。
1、截至 2020 年三季報,公司總資產為 84.32 億元,貨幣資金余額為 26.91 億元,而上述四項目合計投資約 150 億元,要求公司說明上述投資項目投資金額核算依據,投資資金來源,可行性分析,預測盈利情況等內容
2、根據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統計,2020 年中國鋰電磷酸鐵鋰材料產量約 14.3 萬噸,要求公司說明 50 萬噸磷酸鐵鋰項目的操作實施性。
我的天,就這兩問,問問入心啊,也問出了市場對中核鈦白的諸多質疑!
有問就有答,中核鈦白在解釋了一翻合理性之後表示,此次系列投資項目以公司全資下屬子公司甘肅東方鈦業有限公司現有10萬噸鈦白粉粗品產能為基礎,主要圍繞「縱向提升、橫向循環」的理念,構建公司綠色循環產業布局。
簡單的概括就是目前尚處於項目啟動階段,人力、財力、技術無憂;我們是真心實意要打造「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
中核鈦白此次公布的四個擬建項目,最受市場關注的,無疑是新建項目「硫-磷-鐵-鈦-鋰」產業鏈一體化的兩個項目,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
1、計劃投資9.93億元建設的水溶性磷酸一銨(水溶肥)為高品質的磷酸一銨,俗稱「工業一銨」。
根據卓創資訊信息顯示,目前工業一銨均價為3500-3600元/噸,且近年來工業一銨市場整體供不應求,參考行業龍頭三泰控股35%的毛利率,50萬噸/年的水溶性磷酸一銨項目建成可貢獻約17億元營業收入和近6億元毛利潤。
2、計劃投資超過 120 億元建設年產 50 萬噸磷酸鐵鋰項目。
目前按磷酸鐵鋰LFP正極材料市場報價3.5-4.5萬元/噸計算的話,50萬噸LPF投產後可貢獻200億元營收、年利潤達52.8億元
這個120億的大項目是本次投資的重中之重。我們來了解一下磷酸鐵鋰。
磷酸鐵鋰是一種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化學式為LiFePO4,主要用於各種鋰離子電池。
磷酸鐵鋰目前主要的應用領域為:儲能設備、電動工具類、輕型電動車輛、小型設備、電器等
磷酸鐵鋰目前應用規模最大最多的是新能源 汽車 行業。
目前市面上的熱門車型中,特斯拉Model 3、五菱宏光Mini EV就是搭載的磷酸鐵鋰電池,後續還有紅旗E-QM5和奔騰E05兩款車加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准備外供的比亞迪刀片電池就是採用磷酸鐵鋰作為正極材料。
生產鈦白粉的中核鈦白又是怎樣和磷酸鐵鋰搭上關系的呢?
原來,鈦白粉在生產過程中有廢酸、廢水和硫酸亞鐵,正常情況下處理這些廢棄品需要較高的環保費用,但現在通過將廢酸加入外購的硫酸,勾兌後和外購的磷礦反應生成磷酸後,加上液氨就可以生產磷酸一銨。
磷酸一銨作為磷酸鐵的前驅體,再和鈦白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硫酸亞鐵反應,即可生成磷酸鐵。硫酸亞鐵中含有的雜質,是生產磷酸鐵鋰非常好的鐵原。
簡單概括,就是將生產鈦白粉的副產品變廢為寶,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磷酸鐵鋰產品。
2月23日,中國 汽車 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2021年1月份動力電池月度數據。今年1月份,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12.0GWh,同比上升317.2%。從同比增長速度看,磷酸鐵鋰電池繼續大於三元電池;三元電池產量6.8GWh,同比上升241.6%,環比下降19.4%;磷酸鐵鋰電池產量5.2GWh,同比上升493.6%,環比下降20.3%。
形勢一片大好!
目前跨界進入磷酸鐵鋰行業也非中核鈦白一家;行業老大龍蟒佰利在春節後高調宣布進入;安納達早在2013年就與中鋼集團安徽天源 科技 成立銅陵納源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磷酸鐵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老實說,不論是成本還是技術,中核鈦白這條「硫-磷-鐵-鈦-鋰」循環產業的路是走得通的;邏輯及技術實現和市場需求也是相互支撐的,一旦成型確實可以給公司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只是,目前市場詬病的是其50萬噸磷酸鐵鋰產能過於宏大,必定這個數量是2020年全行業產銷量的3.5倍。
對於中核鈦白來說,另一個強力支撐它走通這條路的是它的主業,鈦白粉前景光明,作為國內第二大鈦白粉生產企業(全世界第六大鈦白粉生產企業),中核鈦白近三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保持穩定增長。
從2020年7月至今,鈦白粉行業進入景氣周期,至今市場價格已連續第八個月上漲。
就在2月8日晚間,中核鈦白公告,將從即日起,在現有鈦白粉銷售價格基礎上,全面上調公司各型號鈦白粉銷售價格。其中國內客戶銷售價格上調1000元/噸,國際客戶出口價格上調150美元/噸
對於中核鈦白來說,理想應該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柒』 鋰電池產業鏈——工業級磷酸一銨
一、磷酸一銨需求及情況:
工業磷酸一銨,預計2022年需求增量(較2020)將達到29萬噸,2023~2025年,磷酸鐵鋰需求將快速增長至207萬噸,對應工業級磷酸/磷酸一銨總需求161萬噸。2025年至2030年,磷酸鐵鋰需求快速增長至千萬噸級,對應工業級磷酸/磷酸一銨總需求800萬噸左右。
說明: 目前國內工業級磷酸一銨總產能整體在110萬噸左右,按照2025的需求,目前市場缺口達到51萬噸左右,到2030年存在690萬噸的缺口,這對於整體擁有工業級磷酸一銨產能的來說具有較為明確的機會。
(1)雖然黃磷和磷肥可以生產高純磷酸和工業一銨,但需要1.5年以上的產能擴張周期。總磷加工能力受政策限制,目前磷化工產能的擴張受政策限制,磷加工屬於類牌照業務。
(2)不同產品的產能可以置換,如黃磷和磷肥可轉產為工業級磷酸/磷酸一銨,但轉產會導致黃磷和磷肥自身發生短缺,總磷加工能力大的企業將受益,進一步緩解短缺可能需要產業政策作出調整。
(3)磷礦石資源面臨短缺。此時增加磷礦石產量將面臨兩個壁壘,第一個是磷礦石開採的政策壁壘,第二個是磷資源稀缺壁壘。磷資源不可再生,中國現有的儲采比僅為35年左右,每噸磷酸鐵鋰消耗1.9噸的磷礦石,2025年,磷酸鐵鋰潛在需求將佔到2020年磷礦石產量的4%以上,2030年將有可能達到20%,這一需求將會導致磷礦石短缺。
(4)根據業內公司口徑,肥料級磷酸一銨每噸的生產大約需要1.5-2噸磷礦石,而一噸工業級磷酸需要磷資源(折純為五氧化二磷)就需要約3.7噸。如果凈化至電池用工業級磷酸一銨,對磷礦資源消耗量更大。隨著磷酸鐵鋰佔比不斷提升,需求由磷酸鐵鋰-磷酸鐵-高純磷酸/工業一銨-黃磷/磷肥-磷礦石產業鏈向上傳導,短缺環節產品價格將快速上漲。
二、工業級磷酸一銨企業(真正收益磷酸鐵鋰電池)
1、川發龍蟒: 全球產銷量最大同時也是國內出口量最大的工業級磷酸一銨生產企業,出口量超過國內出口總量的 50%;公司目前以全國市場份額第一的工業級磷酸一銨和飼料級磷酸氫鈣為核心產品, 擁有工業級磷酸一銨產能40萬噸/年 ,飼料級磷酸氫鈣產能合計55萬噸/年,磷石膏產能200萬噸/年;公司旗下襄陽基地白竹磷礦年產100萬噸磷礦石生產規模已基本建設完畢,正在進行礦山驗收,達產後富餘部分磷礦產品將對外銷售。具備年產365萬噸的磷礦生產能力,收購天瑞礦業擁有磷礦資源儲量超9000萬噸,同時公司原保有儲量4800餘萬噸,合計1.38億噸。
備注1: 2021年前三季度盈利8.4億,同比增長42.2%,創 歷史 新高,但是三季度與二季度相比下降64.5%,總股本17.63億,每股收益0.56元,目前總市值318億。
2、新洋豐: 公司現有 180 萬噸農業磷酸一銨產能,磷銨總產能居全國前列, 具有15萬噸/年工業級磷酸一銨產能、 磷酸為中間產能,規劃有40萬噸/年磷酸產能、磷礦石產能90萬噸/年、磷礦資產總儲量約為5億噸,其中部分礦山還未完全探明。
備注2: 2021年前三季度盈利10.51億,同比增長32.54%,創 歷史 新高,但是三季度與二季度相比下降3%,總股本13.05億,每股收益0.84元,目前總市值236.9億。
3、*st金正: 公司2020年磷酸一銨產量45萬噸,公司全資子公司貴州金正大有磷酸一銨, 其中工業級磷酸一銨20萬噸。 磷礦儲量8000萬噸,計劃年開采量200萬噸
備注3: 2021年前三季度盈利-0.23億,同比增長92.54%,第三季度虧損0.69億,總股本32.86億,每股收益-0.01元,目前總市值83.4億
4、六國化工: 尿素產能:30萬噸/年,磷酸一銨產能:45萬噸/年 (其中本公司有兩家控股子公司生產工業級磷酸一銨,湖北六國產能為5萬噸/年,鑫克化工產能為3萬噸/年
) 、磷酸二銨產能:64萬噸/年(本部濕法磷酸產能40萬噸P2O5/年,實際每產1噸磷酸,產生磷石膏4.5噸左右,每年實際副產磷石膏共160萬噸左右;磷石膏綜合利用率100%。 湖北六國濕法磷酸產能20萬噸/年,每年副產100萬噸左右磷石膏,目前磷石膏的綜合利用率為35-40% )、復合肥產能150萬噸/年、硫酸鉀產能6萬噸。
備注4: 2021年前三季度盈利2.4億,同比增長61.68%,第三季度盈利0.88億,總股本5.22億,同比二季度下降9.9%,每股收益0.46元,目前總市值44.91億。
5、雲圖控股: 6萬噸/年的黃磷產能、純鹼年產能60萬噸、農用磷酸一銨產能43萬噸/年、 工業級磷酸一銨產能10萬噸/年 、高品質食用鹽140萬噸、食用氯化鉀6萬噸、調味品8萬噸、氯化銨60萬噸、磷酸二氫鉀10萬噸、黃磷6萬噸、硝鈉和亞硝鈉10萬噸,復合肥510萬噸;已探明1.8億噸磷礦資源儲量、鹽礦2.5億噸、2億噸硫鐵礦:
備注5: 2021年前三季度盈利7.8億,同比增長110.68%,第三季度盈利3.77億,同比二季度增長69.2%。總股本10.1億,每股收益0.78元,目前總市值161.8億。
6、川恆股份: 公司控股子公司直接持有磷礦儲量為1.6億噸,參股公司天一礦業磷礦儲量為3.7億噸,按持股比例計算磷礦權益儲量為1.8億噸。兩項共計為3.4億噸。磷礦產能為250萬噸/年,擬投建年產能50萬噸磷酸鐵生產線、 14萬噸工業級磷酸一銨產能。
備注6: 2021年前三季度盈利2.11億,同比增長48.56%,第三季度盈利1.07億,同比二季度增長51.6%。總股本4.88億,每股收益0.43元,目前總市值200.7億。
總結:
以工業磷酸一銨產能排名: 川發龍蟒(40萬噸)、*st金正(20萬噸)、新洋豐(15萬噸)、川恆股份(14萬噸)、雲圖控股(10萬噸)、六國化工(8萬噸)
以磷礦儲量排名: 新洋豐(5億噸)、川恆股份(3.4億噸)、雲圖控股(1.8億噸)、川發龍蟒(1.38億噸)、*st金正(0.8億噸)、六國化工(無)
以市值排名: 川發龍蟒(318億)、新洋豐(236.9億)、川恆股份(200.7億)、雲圖控股(1.8億)、*st金正(83.4億)、六國化工(44.9億)
同比2020年三季度增速排名: 雲圖控股(110.68%)、*st金正(92.54%)、六國化工(61.68%)、川恆股份(48.56%)、川發龍蟒(42.2%)、新洋豐(32.54%)
以同比2021二季度年增速比較: 雲圖控股(69.2%)、川恆股份(51.6%)、新洋豐(-3%)、六國化工(-9.9%)、川發龍蟒(-64.5%)、*st金正(虧損)
綜合排名標的重點關注順序:新洋豐、雲圖控股、川恆股份、川發龍蟒
備註:還有個別企業沒有放上來(所以並不完全)
投資有風險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