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五計劃時期我國集中力量發展的部門是什麼
一五計劃時期我國集中力量發展的部門是工業。
1.重工業「一五」計劃所確定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由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2.「一五計劃」,是1953—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其特點是優先發展重工業。第一個五年計劃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國的強烈願望。
㈡ 1953-1956年,我國重工業的分布在地理位置上的特點及原因
主要重工業分布在東北地區,華北和東南沿海也部分重工業基地,
原因:一是針對朝鮮戰爭爆發後的國際形勢和中國國防工業極端薄弱的情況,將國家安全放在緊迫的地位加以考慮;
二是舊中國重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已經成為工業化中的瓶頸部門;
三是既考慮到利用原來的工業基礎,又考慮到備戰和改善過去地區布局不平衡。
㈢ 由圖3可以看出"一五"期間我國重工業部門主要分布在東北,請簡要分析東北有哪些
請問有哪些部門還是有哪些條件?
㈣ 一五期間我國工業發展的分布特點並分析其原因
這是簡潔版了.你看可以嗎??有意見再提.
A,「一五」計劃時期,我國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基本完成。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B,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基本確定。在整個國民收入中,國營經濟、合作經濟和公私合營經濟所佔比重都有所提高.
C,主要圍繞重工業進行建設,建立鞍山鋼鐵公司有一個三大工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七號煉鐵爐;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機床廠。這是在在全國范圍還有寶成、鷹廈鐵路的建成,武漢長江大橋的通車,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原因有:一是針對朝鮮戰爭爆發後的國際形勢和中國國防工業極端薄弱的情況,將國家安全放在緊迫的地位加以考慮;二是舊中國重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已經成為工業化中的瓶頸部門;三是既考慮到利用原來的工業基礎,又考慮到備戰和改善過去地區布局不平衡。
㈤ 「一五」計劃中我國的重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理由是
在全國重工業相對落後的前提下,東北地區重工業基礎較好,在交通相對閉塞的環境下東北資源較豐富,接受蘇聯的扶持。
㈥ 一五計劃中重工業分布為什麼集中在東北
由於煤炭、鐵礦、石油這些最基本的重工業原料主要分布在北方,因而北方歷來都是我國最主要的重工業基地?地方政府投資重點也常常放在重工業領域,由此必然形成「南輕北重」的工業布局.但隨著我國鐵礦、石油等資源短缺狀況加劇和對外開放力度加大,我國已經並將繼續堅持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南方的沿海和沿長江地區出現了利用國外資源加快發展重工業的勢頭.同時,北方地區也在加緊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輕工業.因此,從未來發展看,「南輕北重」的工業格局會逐步發生變化..
㈦ 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何將工業化重點放在東北地區
新中國成立後,國內實行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在東北發展一批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第一批噴氣式戰斗機就是「一五」期間在沈陽飛機製造廠研製成功,實現量產。
(2019·鄂州)「一五」計劃:
(1)時間:1953年——1957年
(2)主要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3)主要成就: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武漢長江大橋、青藏公路
(2016·鄂州)為了便於記憶歷史知識,我們常用簡潔的詞語來總結某一時期的主要建設成就。「一橋」「二鐵」「三藏」「四廠」總結的是我國1953——1957年時期的建設成就。
(2011·咸寧)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建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
……
目前,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㈧ 一五計劃期間,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主要集中在____業和_____業
答案是:工業和交通運輸。
因為一五計劃主要是奠定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物質基礎,而中國的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和國防工業十分落後,加強重工業是一五計劃的一個。而舊中國的交通運輸十分落後。興建交通運輸干線,改變交通落後的面貌是第二個重點。
㈨ 一五計劃期間,重工業的分布有什麼特點從地理角度回答記起原因
集中在東三省地區。
東三省煤炭、鐵等礦產資源豐富,適宜發展重工業。
㈩ 簡述一五計劃期間重工業部門有哪些快速發展
"一五「計劃的主要成就
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57年,除個別產品外,「一五「計劃的各項指標大都大幅度超額實現,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
1953——1957年,汽車製造業、飛機製造業等一些現代工業部門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獨立的工業體系已初步建成,工業布局也有所改善。
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沈陽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中國第一個製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交通運輸業發展迅速,國家不但加強了原有的交通路線,而且開始了大量新線路的建設,大大促進了全國的物資交流和經濟發展。
到1957年底,全國鐵路通車里程近30000千米,比1952年增長約22%,新建了寶成、鷹夏等工程極為艱巨的鐵路線路。
「一五「期間,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地區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川藏公路從1950年4月開始,經過11萬軍民的艱苦奮戰,北線於1954年12月正式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極大地便利了長江南北地交通。
通過「一五」計劃,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地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基礎,也為以後地國家經濟建設積累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