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抒情詩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上帝說
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
海馬說
女兒是我腹中的精靈
你說
女兒是影子
因為你希望她活在溫暖、陽光下
不希望她處於黑暗之中
黑暗之中找不到影子
我說
女兒是你
因為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我曾經痛恨過你
童年的記憶中難找到你
我多麼期盼
你能為我開一次家長會
陪我去買一條小花裙
帶我到福塔頂樓敲鍾
曾經埋怨過你
求知的世界裡處處有你
你總告誡我要注意方法、效率
你總批評我浮躁厭學
你總讓我苦做讀書筆記
可我又是如此的愛你
愛你
對工作的執著
愛你
對父母的孝順
愛你
對弱者的施助
愛你
對女兒慈母嚴父般的教育方式
愛你
不足一米五的身高
醜陋的外表
偉大的心理
對,我20了
可你總說
我想讓你成長
可我放心不下讓你成長
你總是粗心大意
你總是沒長腦子
你總是不會做事
吾父
給我太多
吾父
陪我成長
吾父
我是你的小影子
你是我的大太陽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致吾父(古文仿寫之拙作)
上帝言兮,女父情人。
海馬言兮,女父腹靈。
慈爾言兮,女乃影子。
爾望女暖,爾望女明。
爾莫女暗,暗匪覓影。
小女言兮,吾乃爾兮。
俟女大兮,吾成爾兮。
吾嘗恨爾,垂髫無爾。
無心盼兮,爾至校會。
吾心待兮,爾買花裙。
吾心幻兮,爾敲塔鍾。
吾嘗怨兮,智海有爾。
爾嘗告誡,法效並重。
爾嘗責吾,言濁思混。
爾嘗願吾,清揚孔嘉。
吾兮父兮,吾甚愛兮。
吾愛吾父,奉工兢業。
吾愛吾父,孝悌並重。
吾愛吾父,施助弱孤。
吾愛吾父,慈父嚴母
吾愛吾父,不碩一五。
陋其表兮,淵其靈兮。
吾乃二十,吾父言兮。
「吾盼爾大,吾顧爾大。
爾嘗粗心,爾嘗無腦。
爾嘗無見,爾嘗無智。」
吾兮父兮,予吾甚多。
吾兮父兮,助吾大兮。
吾兮父兮,吾兮父兮。
吾乃爾影,爾乃吾陽。
俟女大兮,吾成爾兮。
借景抒情詩
1、《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2、《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5、《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7、《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0、《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1、《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瀲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
昨夜閑譚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譚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12、《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3、《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4、《秋夜曲》
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15、《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16、《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17、《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18、《中秋月》
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19、《蘇幕遮》
宋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20、《漁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火夏,
聽風吟蟬鳴。
靜坐於室內一禺,
垂眸低眉,
任思緒在
你是我今生不變的唯一」的樂曲里徘徊舞蹈。
撫額輕嘆,
抑不住的思念洶涌而至。
端杯入喉,
老生入定般恍惚了視線。
記憶的閘門突忽打開,
相愛的畫面翻江倒海般襲來,
一幕幕一幀幀清晰如昨。
『『來我的懷里,寂靜歡喜,
拋開塵世繁雜,
做那個如蓮女子。
淡雅總相宜,頑皮亦任性。
心心念念都是你的摯愛』』。
滿室生香,玫瑰花語,
蓮的心事,
流光溢彩泛濫成災。
提筆醮墨寫下
「生命不止,愛你不休。」
一如初遇,
傾聽著你的愛語,
在你的心湖裡泛舟。
晨曦微露容妖媚,光照日曬暗蹙眉。
夜風輕訴離別念,緣來呢喃心依偎!
每次的相逢,
我用稚嫩的文字記錄,
記那一日寫那一刻,
在憂傷泛起時翻閱,
安撫游移的靈魂。
黃昏里,
看窗外,心蠢蠢欲動,
我知隨著夜色的降落。
你會如期而至。
輕聲耳語
你是我的寶貝,
是我手心裡的溫柔,
陪我到老,
一起看夕陽賞落花,
聽雨聲聲訴離情。」
昨日黃花綠葉鑲,隨緣纏綿訴心殤。
碧水青山雲天外,相攜牽念情意長!
繾倦後的落寞,
那個自信淡然的女子,
被愁思占據了心窩。
指尖任意穿透紙張,
煩亂的心,苦苦的念,深深的愛。
揮筆落字:
誰執我與掌許一世繁華?
誰擋我風霜盈握塵沙?
誰捻香邀月用心築屋與我共度?
心雨飛灑相思淚,隨緣起舞渡春秋!
『『君為伊人擋風沙,君為情愛逐天涯。
君知雨意向霞晚,雙手捧心渡年華!』』
多愁善感的心,
總是在夜深人靜時焦躁難捱。
為你相思為你情醉芳心系。
醉在了你的愛海里,
你說我只為你一人寫情話。
心總是被你霸道的言語化開那濃濃的愁緒!
一朵向陽花開早,臨水而立露妖嬈。
面朝碧水心向岸,候緣相伴在夕朝!
融入到這片愛的碧水雲天,
擱淺了愁容,
笑意重染眉梢。
晨起又做回風輕雲淡的女子
只因,
無論何時何地都有緣愛伴心顏,
今生,
在思念里為你寫詩填詞,
一路走下去走到地久天長!
抒情詩
1、《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得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頂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雲霞、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生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2、《頌歌》
海涅
我是劍,我是火焰。
黑暗裡我照耀著你們,
戰斗開始時,
我奮勇當先
走在隊伍的最前列。
我周圍倒著
我的戰友的屍體,
可是我們得到了勝利。
我們得到了勝利,
可是周圍倒著
我的戰友的屍體。
在歡呼勝利的凱歌里
響著追悼會嚴肅的歌聲。
但我們沒有時間歡樂,
也沒有時間哀悼。
喇叭重新吹起,
又開始新的戰斗。
我是劍,我是火焰。
3、《自立歌》
陶行知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飯,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算是好漢!
4、《紀念碑》
普希金
我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
在人們走向那兒的路徑上,青草不再生長,
它抬起那顆不肯屈眼的頭顱,
高聳在亞歷山大的紀念石柱之上。
不,我不會完全死亡
我的靈魂在遺留下的詩歌當中,
將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長,和逃避了腐朽滅亡
我將永遠光榮不朽,直到還只有一個詩人
活在這月光下的世界上。
我的名聲將傳遍整個偉大的俄羅斯,
它現存的一切語言,都會講著我的名字。
無論是驕傲的斯拉夫人的子孫,是芬蘭人,
甚至現在還是野蠻的通古斯人,和草原上的朋友卡爾梅克人。
我所以永遠能和人民親近,
是因為我曾用詩歌,喚起人們善良的感情,
在我這殘酷的時代,我歌頌過自由,
並且還為那些倒下去的人門,祈求過寬恕同情。
哦,詩神繆斯,聽從上帝的旨意吧,
既不要畏懼侮辱,也不要希求桂冠,
贊美和誹謗,都心平靜氣地容忍,
更無須去和愚妄的人空作爭論。
5、《鄉愁》
餘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6、《紙船寄母親》
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7、《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8、《光明》
朱自清
風雨沉沉的夜裡,
前面一片荒郊。
走盡荒郊,
便是人們的道。
呀!黑暗裡歧路萬千,
叫我怎樣走好?
上帝!快給我些光明罷,
讓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著說,光明?
我沒處給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造!
9、《海韻》
徐志摩
(一)
女郎,單身的女郎,
你為什麼留戀
這黃昏的海邊?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回家我不回,
我愛這晚風吹:
在沙灘上,在暮靄里,
有一個散發的女郎
徘徊,徘徊。
(二)
女郎,散發的女郎,
你為什麼彷徨
在這冷清的海上?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聽我唱歌,
大海,我唱,你來和:
在星光下,在涼風里,
輕盪著少女的清音
高吟,低哦。
(三)
女郎,膽大的女郎!
那天邊扯起了黑幕,
這頃刻間有惡風波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看我凌空舞,
學一個海鷗沒海波:
在夜色里,在沙灘上,
急旋著一個苗條的身影
婆娑,婆娑。
(四)
聽呀,那大海的震怒,
女郎回家吧,女郎!
看呀,那猛獸似的海波,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海波他不來吞我,
我愛這大海的顛簸!
在潮聲里,在波光里,
啊,一個慌張的少女在海沫里,
蹉跎,蹉跎。
(五)
女郎,在哪裡,女郎?
在哪裡,你嘹亮的歌聲?
在哪裡,你窈窕的身影?
在哪裡,啊,勇敢的女郎?
黑夜吞沒了星輝,
這海邊再沒有光芒;
海潮吞沒了沙灘,
沙灘上再不見女郎,
再不見女郎!
10、《殘春》
徐志摩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著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邊掛;
今兒它們全低了頭,全變了相:
紅的白的屍體倒懸在青條上。
窗外的風雨報告殘春的運命,
喪鍾似的音響在黑夜裡叮嚀: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鮮花也
變了樣:艷麗的屍體,誰給收殮?
11、《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12、《遁逃者》
泰戈爾
鵝黃的葉芽,一片片
在希里斯花枝上翩躚。
草地上綠蔭悠晃,
落花逸散殘香。
上午,
艷陽下我養的麋鹿
蹀躞在散沫花樹籬旁邊。
它每天的遊伴
一隻小狗,來自山區,
一身斑斕的濃毛引人注目。
它們宛似異域的兩個孩子,
就讀於一所學校,一道嬉笑游戲。
每逢集日,過路的人站在樹籬外面,
好奇地觀看。
三月醒來顛狂的南風,
彷彿收到了彩色情書,藍天興奮得抖動,
林中繁花爭奇斗妍,
草葉輕顫。
不知何時麋鹿似乎
隱約聽見哀切的低訴,
黝黑的眼裡
浮現莫名的憂郁。
一見自己的身影,
愕然,許久不動。
下午光影斑駁的游戲
使阿姆格吉果樹煩躁不已,
芒果花香熏染的熱風忐忑不安。
麋鹿懷著迷朦的嚮往跳越一塊塊農田,
它前方生與死膠合成一體,
對莫測的凶險它無一絲恐懼。
我尋思:天降薄暮,
為獲得熟悉的愛撫,
麋鹿照例蹦蹦跳跳回到家裡。
小狗一次次
進屋繞膝轉悠,
發潮的眼眸
似在詢問:麋鹿哪裡去了?
為什麼花園里不見它騰躍?
不見朋友的面,
小狗放棄了豐盛的晚餐。
暮色漸濃,
屋裡亮了燈。
天上星星狡黠地眨眼,
靜夜降臨郁悶的田園。
一個憂愁的問號
掛在時進時出的小狗的眼角:
麋鹿外出找誰?
為什麼遲遲不歸?
此事著實蹊蹺,
召喚者是誰,麋鹿知道?
從蒼天從陽光,
從南風無定的流向,
從新葉的嫩綠,
一則紊亂無考的消息
大概透進了它的血液循環。
也許一支洞簫早已在它胸間
吹響渺遠歲月的春曲。
它求索的它與洞蕭的關系
密切的程度勝過它與它自己;
它一出生簫音便伴隨它的心魂,
伴隨它的飛奔,
繚繞在它機靈的顧盼里。
它不認識的,
霎時間竟中止
它所諳熟的游戲。
黑暗噙淚對它召喚,
光明無法留它在身邊。
13、《尋覓》
泰戈爾
我在你眼睫的綠蔭里
尋覓心語的花蕾;
誤入撲朔迷離的幻境,
方向迷失,不知在何時
我的視線詢問憂郁的秋波,
為何覓不到羞澀的秘密?
問罷沉入渾濁的淚潭,
像稚童跌進一團狐疑。
我一腔痴情可曾在
你的芳心投下柔影?
門上畫的一朵紅蓮
對你訴說了我的心聲?
躑躅在你的花園曲徑,
風中盪漾著我的哀傷。
難道你看不見我的情笛
在天幕草書的一段衷腸?
B. 煙台順時針塔鍾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煙台順時針塔鍾有限公司坐落於煙台市芝罘區卧龍高新工業園,是專門從事特種電鍾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安裝售後於一體的全方位的專業化公司。公司主營項目為:建築鍾、塔鍾、子母鍾、區域時鍾系統、花壇鍾、世界時鍾、數顯鍾、景觀鍾等各類特種用鍾。產品遍布全國近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還出口到東南亞、中東、歐洲、美洲等地的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和服務廣泛應用於教育、房地產、交通、醫療、軍事、工業、金融、通信、司法、航空、商業等各個領域,所承接並完成的各類工程,因計時精確、外觀精美而受到了業主的一致好評,在市場贏得良好的信譽,在業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公司依託煙台濃厚的特種電鍾文化底蘊,傳承於煙台特種電鍾的核心技術和製造工藝,自主創新,追求卓越,持續不斷地在高科技領域進行技術研發,先後研發出了國內領先的SSZ-T1型、SSZ-T3型、SSZ-T5型等二針塔鍾控制系統和SSZ-T7型、SSZ-T9型三針塔鍾控制系統,SSZ-X203、SSZ-X205、SSZ-X207、 SSZ-X209等各類二針塔鍾機芯和SSZ-X307、SSZ-X309等各類三針塔鍾機芯,在計時精度、運行降噪、節能降耗、提高產品壽命、鍾聯網等方面為鍾錶行業的技術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公司硬體配套設施齊全,機芯殼體為全金屬鑄造,殼體裝配孔在加工中心鏜孔,各種齒輪配件在數控機床加工,機芯裝配精度高,各部件咬合精密,運行精確無噪音;塔鍾控制器的主板採用目前更先進的SMT焊接工藝,集成化程度更高,性能更穩定,計時更精確。公司體制完整、部門齊全,對工程的設計、施工及後期服務有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嚴格科學的質量保障體系。工程部、材料部、質檢部、加工廠和綜合服務部等多個部門在工程施工中的多極化管理,有效的保證了工程的進度和質量要求。
精工匠造,質量第一,把每套產品做到最好是我們的承諾!「做一套產品,交一生朋友」,更代表了順時針塔鍾所有員工的無比自信和對業主的無限真誠。
嚴謹守信,選擇了我們,您放心。我們為能有機會向您提供優質、全面的服務而感到榮幸。我們會更加不懈的努力,提供更好的產品回報於您。
煙台順時針塔鍾有限公司全體員工祝您的工作順順利利、生活順心順意!
煙台順時針塔鍾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靳濤
成立時間:2015-02-05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60220018562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山東省煙台市芝罘區海特路9號
C. 上海手錶廠的主要產品
1.男表
1955年7月9日,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局與上海鍾表同業公會成立58人參加的手錶試制小組,由參加試制單位和人員分頭製造零件,大光明鍾廠工程師曲元德研製小鋼馬,中國鍾廠工程師阮順發承擔主夾板試制。是年9月26日,分散加工好的150多隻零部件全部集中到慎昌鍾錶店,共組裝出18隻長三針(17鑽)細馬、防水手錶,成為國產的第一批細馬手錶。1956年4月,手錶試制工作集中到江陰路(原齊心發條廠倉庫里)進行,試制人員逐步增加到150人,有簡陋設備50台,裝配、測試檢驗在一間用隔音板搭成的「密封式」小房間里進行,用洋傘骨、綉花針、自行車鋼絲等作材料,於當年9月研製出第二批細馬手錶100隻。商標為東方紅、和平牌兩種。但零件按實樣研製,精度不一,裝配成手錶正品只有12隻,次品58隻,廢品30隻,日走時誤差為120秒。1957年4月,試制小組用4個多月時間,訂出1070道工序、畫出150多個零件圖紙的生產加工工藝,成為我國自己制訂的第一套手錶生產的工藝文件。從1957年7月開始,按圖進行試制,先後共試制14批3076隻手錶。
1958年,A581型機械手錶正式在上海手錶廠投產,注冊商標為上海牌,當年生產手錶13600隻。
1962年2月,上海手錶廠設計出A623A型機械日歷手錶。從這一年起,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一直佩戴此種手錶,直到逝世後遺體火化時,人們才從他手上取下這塊表,由中國人民革命博物館收藏。
到1965年,上海手錶廠先後設計開發591型機械自動手錶、611型、631型、657型機械中型男表,以及A641型24鑽高級機械男表等。SSIA型手錶經改型走時由40小時增為45小時。1968年產量第一次突破100萬只,1970年又提高到228萬只,兩年翻一番。該廠在加快SSI型產品批量生產的同時,還先後設計開發SSI/1型機械中型男表,SS4H型、SS4H—K型19鑽機械男表,SS4B型19鑽機械日歷男表,SS2C型29鑽機械自動男表,SS4C型24鑽機械自動日歷男表,SS6P型機械自動日歷男表及SS2B型29鑽機械自動日歷男表等。1972年,該廠把SSI型慢擺手錶改進為SSIK型快擺手錶,擺軸頻率由每小時18000次增到21600次,使實走日誤差由45秒減少為30秒,達到輕工業部頒布的一級表水平。1969~1973年,上海手錶二廠、上海手錶三廠先後生產SSI型解放牌、滬光牌、海獅牌機械手錶。
1969年4月,我國首次採用偏中心結構的SMIA型鑽石牌機械手錶在上海秒錶廠問世。
1972年,以寶石花命名的第一批統一機芯ZSE型機械手錶在上海手錶二廠試製成功,走時精度日誤差不超過正負30秒,達到輕工業部頒布的一級表水平。1974年1月,ZSH型上海牌統一機芯機械男表在上海手錶廠投入批量生產,並先後設計開發出ZJH型機械中型表,19鑽ZSH/1型、ZJSH型機械日歷男表,25鑽ZCSH型機械自動男表等形成產品系列。
1982年1月,為適應國內外市場廣大消費者不同要求,上海市鍾表工業公司組織上海手錶廠、上海鑽石手錶廠、上海鍾表研究所聯合設計25.6毫米薄型表,機芯厚度為3.75毫米(統一機芯厚度為4.32毫米),日誤差正負25秒,填補了國內薄型表的空白。1986年,上海牌25.6毫米薄型表獲國家銀質獎。到1990年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統一機芯機械手錶6702萬只,25.6毫米薄型表337萬只。
2.女表
1959年,上海手錶廠用A581型機械男表機芯,組裝了第一批女表。1965年該廠自行設計上海牌機械女表,填補了國內空白。1974年,又設計SSA5型機械女表,日誤差正負45秒,表直徑為20.3毫米。1970年3月,上海手錶三廠轉產20.3毫米小女表,使用上海牌商標,當年即完成54000隻。翌年7月,該廠自行設計出X3IB型上海牌機械日歷女表。
1984年9月,上海手錶廠把19.4毫米NBSH型單機和日歷女表同步開發,擴大了花色品種。1984年10月,上海鑽石手錶廠設計出19.4毫米SB5Z型國內機芯最薄的機械女表。
隨著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對女表的裝飾要求也不斷提高。1982年5月,上海手錶二廠、三廠研製出國內第一隻機芯最小的17.2毫米ESE型寶石花牌和S3—2型、S3—2B型海達牌、上海牌機械日歷女表。1990年,生產女表達381.5267萬只,佔全行業機械表的36.11%。
到1990年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各種機械女表4066萬只。 電子手錶根據其結構形式與發明發展的先後,國際上一般分成「四代」。上海鍾錶行業先後研製過第一代擺輪游絲式電子表、第二代音叉式電子表、第三代指針式石英電子表、第四代數字顯示式石英電子表。第一代、第二代研製成功後隨著技術的進步均被第三代電子表所取代,第四代石英電子表雖初期走俏,隨後因不受消費者歡迎也漸趨淘汰,市場上經久不衰的僅是第三代電子表。
國內最早研製第三代電子表是上海鍾表元件廠。1972年初,試制出電子元器件和4節5號電池都裝在機芯外面的第一隻樣表。1974年底,研製出16級分頻電路疊加而成。到1984年共研製生產4177隻,注冊商標為金星牌。為使該廠能集中精力把電子表元器件的生產搞上去,是年12月,金星牌三代電子錶停止生產。
1977年9月,上海手錶二廠開始研製第三代電子表。1983年生產的DSE3型第三代電子表,機芯直徑為19.4毫米,輪列部分厚度為2.56毫米,達到薄型要求。1987年,該廠研製成功單片式日歷定位裝置的DBSE3型第三代電子表獲得專利申請。1987年1月,在上海鍾表元件二廠協助下,又研製成功DSE4型第三代電子表。該廠自行設計的12棱全黑男表、黑珍珠時裝女表、情侶對表上市後,十分走俏。1989年,該廠設計出高檔的K金錶和永不磨損型表殼,填補國內空白。到1990年,上海手錶二廠累計生產第三代指針式石英電子表353.9萬只。
1985年9月,上海手錶廠自行設計6×8單機日歷第三代電子表。1987年上市10萬只,翌年完成101.15萬只,是行業內第一個突破第三代電子表年產100萬只大關。該廠在加快批量生產的同時,還抓緊新品開發。1988年10月,研製成功DSH15型第三代電子表,成為國內第三代指針式石英電子表系列中最薄表機,1990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該廠研製開發DSH14A型第三代電子表,注重機芯設計與外觀設計一體化,新穎典雅,視薄性強,並在上海鍾表元件廠積極配合下,在國內首次採用直徑0.60×0.17×1.5毫米最薄型紅寶石軸承,達到德國DIN8326手錶標準的國際先進水平。
1979~1990年的12年間,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各類電子表1223.1885萬只。1990年全行業共生產各類電子表340萬只,占上海手錶生產總量的22.45%,佔全國電子表生產總量的33.5%,居全國之首。 1959年3月,金聲制鍾廠研製鑽石牌機械秒錶獲得成功,指標刻度為1/10秒。到1961年共生產20325隻。嗣後又研製開發指標刻度為1/100秒、1/50秒、1/5秒等10個系列品種。1964年,該廠為海軍提供軍用計時儀器配套的MS1S型、MS2S型雙針秒錶。1968年,該廠更名為上海秒錶廠,且繼續研製成用於國防科技的511—516型特殊秒錶。
1980年,上海秒錶廠又研製開發雙柄頭的機械秒錶,填補國內空白。此後,鑽石牌秒錶作為我國發射的通信衛星的時間指令儀器。到1990年,累計生產鑽石牌秒錶144.9291萬只。從1988年開始,產品向東南亞出口,1989年進入美國市場。到1990年共出口24.5535萬只。
1980年12月,上海手錶五廠研製金雀牌石英電子秒錶10000隻。1983年起,金雀牌秒錶先後被我國第五屆全運會,第一屆青少年運動會,以及第六屆全運會等作為計時工具。1986年10月,該廠研製成功能進行多段計時、具有記憶功能的JD-2型電子秒錶。並經中國田徑協會審查,同意在全國比賽中使用。1990年2月,上海手錶五廠研製的ID-3型電子秒錶獲得成功。經亞運會自行車賽終點計時裁判長試用,其功能、性能和計時精度均達到80年代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1958年4月,我國第一隻鑽石牌機械掛表在金聲制鍾廠(今鑽石手錶廠)問世。
1984年11月,上海秒錶廠(原大光明鍾廠)先後研製生產鑽石牌MG—1J型機械掛表和統一機芯掛表,以及鏤空機械掛表等。到1990年累計生產69140隻。
五、台鍾
民國2年(1913年),美華利鍾廠開始生產台鍾,年產88隻,民國13年達636隻。12年間累計生產6163隻。民國20年和民國21年,昌明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安時鍾製造廠先後生產昌明牌和雙箭牌台鍾。
民國29年1月,中國鍾廠首創15天台鍾。民國32年,昌明鍾廠推出三六牌走時18天台鍾。翌年1月,中國鍾廠阮順發又研製出走時21天的台鍾,後夾板刻有「阮式」標志。民國33年,阮還設計開發能按刻奏出《西敏寺》樂曲的高檔台鍾。50年代,中國鍾廠生產雙龍立式玻璃門座鍾,兩條龍盤柱而上,中間嵌一顆大明珠,深受農村消費者的鍾愛。1960年,全國統一機芯設計成功,零部件全部實行按圖生產,從而提高了零部件加工精度,使15天台鍾累計走時誤差由5分縮減到3分鍾。1964年1月,中國鍾廠研製成功連續走時31天擺鍾,日誤差僅在30秒以內。「文化大革命」期間,三五牌傳統的「龍」、「鳳」圖案受到批判,生產受到沖擊,產品質量下降。1980年,中國鍾廠用《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黃楊木雕工藝品裝飾,鍾殼底座增加鏤花工藝的840飛機型台鍾,獲國際博覽會優秀展品獎。傳統三五牌台鍾獲國家銀質獎。1982年三五牌台鍾年產達43.3293萬只,創歷史最高紀錄。後因傳統的三五牌台鍾款式陳舊,加上消費觀念轉變,不再是新婚房間必備之物,產品銷售由暢轉滯,1988年銷量降到68000隻,僅為上年的1/6。翌年1月,銷量降為2500隻。1990年只售出51隻。至此,傳統的三五牌台鍾內銷全部停止,專做外銷業務,是年5月,首批兩種新款式14300隻台鍾出口美國,創匯21.77萬美元。 民國27(1938年)年7月,金聲工業社成為上海第一家生產鬧鍾的企業。開始時日產為30~40隻,用鑽石牌商標,主要銷往東南亞等地。
民國28年,昌明鍾廠開始生產昌明牌單鈴鬧鍾。民國35~36年遠東鍾廠和時民鍾廠分別生產火車頭牌和馬蹄牌鬧鍾。到上海解放前夕,已有4家鬧鍾製造廠,職工200多人,年產量為30952隻。新中國成立後,鬧鍾成了農村、工廠、軍隊和家庭廣泛使用的計時工具,使鬧鍾廠生產得到迅速發展,1952年產量達70500隻。1952~1953年又新開設亨得利鍾廠、亨達利鍾廠、大光明鍾廠、東方鍾廠。1956年原生產台鍾的上海鍾廠並入遠東鍾廠生產鬧鍾。1957年,全行業鬧鍾產量猛增,首次突破100萬只大關,是年產量達到120.42萬只。
1958年,大光明鍾廠批量生產長三針背鈴鬧鍾,日產850隻。是年9月,遠東鍾廠研製出能奏「採茶撲蝶」曲調的長三針音樂鬧鍾。隨後上海鍾廠又設計出全國第一隻長三針NI型統一機芯鬧鍾,1960年,生產191.05萬只,占當年全市鬧鍾產量424.60萬只的44.99%。NI型統一機芯鬧鍾走時誤差每晝夜正負不超過1分鍾,質量達到6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1964年,又設計開發鬧時先有7秒輕柔的預鬧,其後是13秒的悅耳、清脆正鬧的「二重鬧」小鬧鍾,特別適宜於老人、病人使用。富有童趣的雞身活動體鬧鍾也由該廠首創,在紙質鍾面上印有雞身,再配以能活動的雞頭,運轉的機芯帶動雞頭每秒啄食一次,形象逼真,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隨後又開發了有雙動乒乓、熊貓、米老鼠、雜技、貓頭鷹、金魚等形象的鬧鍾,形成了活動體產品系列。1974年,上海鍾廠首創能顯示日歷的鬧鍾,1981年又推出能同時顯示日歷、周歷的鬧鍾,為國內鬧鍾行業填補了一項空白。1988年該產品獲國家銀質獎。
此外,比普通鬧鍾機芯更為精密的8天15鑽細馬機械鬧鍾,最早由大光明鍾廠於1959年研製成功。1964年倍高鍾廠又研製開發出8天15鑽日歷鬧鍾,之後又研製出1天15鑽旅行鬧鍾。1965年昌明鍾廠創制1天3鑽旅行鬧鍾。1979年,上海鍾廠研製開發7天走時累計誤差4分鍾的細馬鬧鍾。
1949~1990年的41年間,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各類機械鬧鍾14197.67萬只,占上海時鍾產量的78.85%。 民國19年,上海大華儀表廠從美國進口機芯組裝電鍾,是國內最早的電鍾生產廠。
民國24年,百老匯電機公司(後改名為中國標准電鍾廠)生產標准牌電鍾,機芯向日本訂購,後因八一三戰事,工廠停辦。民國25年,中國亞浦耳燈泡廠製造電鍾,遠銷南洋、澳洲等地。民國28年7月,金聲工業社生產鑽石牌電鍾,日產20隻,多數銷往國外。民國34年,復工後的中國標准電鍾廠用國產元器件研製成功國內第1台地球牌電鍾。1956年,中華科學儀器廠(原中國標准電鍾廠)改名為中華電鍾廠,是年生產電鍾1.6萬只,1960年達24萬只。1961年,國家壓縮集團購買力,電鍾滯銷,生產急劇下降。後又因國內電網周轉不穩,造成走時不準,其時國外石英電子鍾興起,電鍾銷售又陷入困境。1981年底,交流電鍾因內、外貿部門都拒絕訂貨而停止生產。
1952~1990年的38年間,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各類電鍾193.4839萬只。
2.半導體鍾
國內晶體管、半導體管鍾的研製始於60年代中期。1965年初,中國鍾廠研製成功半導體鍾,為國內鍾錶行業填補了一項空白,是年上市3000隻。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該廠半導體鍾生產陷於停頓。
1965年11月,上海第四鍾廠研製出晶體管鍾。1969年又研製生產單套(不帶鬧)游絲擺晶體管鍾。1974年以來,又先後研製生產馬蹄牌鍾控收音機鍾、兩波段收音機鬧鍾、JSN—1型交直流兩用收音機日歷鬧鍾以及B——841型攜帶型收音機鬧鍾等。
1965~1990年,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各類半導體、晶體管鍾861.50萬只。
3.石英電子鍾
石英電子鬧鍾的研製始於70年代末。1979年,上海第四鍾廠與上海鍾表研究所共同研製ZSZ型指針式石英電子鬧鍾獲得成功,日誤差為10秒。且還利用其機芯進一步開發出插屏、立式、台式鬧鍾等40多種花色。
1982年,中國鍾廠完成裝飾擺石英鍾設計,並進一步研製成音樂報時、報刻石英鍾。後又研製開發石英旅行鬧鍾。1983年上海鍾廠開發的GD、GC、GB型鑽石牌石英鍾系列,具有鬧、吊、扭擺、音樂報刻、報時多種功能。1984年2月,上海電鍾廠研製成功體現民族特色的唐代仕女座式GD-34同步整體石英擺鍾,走時精度為日誤差15秒。該廠研製生產的活舵輪指針式石英電子鍾,把實用與藝術融於一體,用紅木作舵輪,船錨為船用部件,鍾面裝飾為古代海船採用景泰藍,運用其裝飾件航輪撥鬧、鐵錨止鬧,設計新穎別致,獲國家專利。1990年又研製成功的多面石英鍾,利用圓錐台3個環形鍾面與3組時分針能多面指示時間,並有實用與觀賞的功能,屬國內首創,其造型獲國家專利。
80年代先後研製成功投產的還有上海電鍾廠生產的12英寸大圓石英掛鍾,屬國內首創的太陽能石英鍾和指針式世界鍾,以及上海電鍾廠、上海電子鍾二廠研製開發填補國內空白的959型大轉盤雙歷石英鍾,中國鍾廠研製生產的各類石英掛鍾,上海鍾廠研製的能自動翻年、月、日、星期、時間循環功能的QG9型萬年歷式指針、數字混合型5類壁鍾。
1968~1990年的23年間,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各類電子鍾1368.13萬只。 最早由美華利廠生產。民國3年生產7台,到民國12年累計生產24台。
1959年,中國鍾廠為人民大會堂北京廳、上海廳精製豪華型落地鍾2台。1974年12月,又為人民大會堂精製3台,鍾面數字用象牙鏤刻而成,主要零部件用鍍金,機芯採用自動上發條,自動音樂報時報刻,日誤差在2秒之內。1984年中國鍾廠生產高1.3米、1.8米E型、現代式普及型15天落地鍾,式樣典雅大方,頗受廣東地區消費者鍾愛,至1988年累計生產1000台。 1.大型塔鍾
國內車站、港口、建築物上用的大型塔鍾生產始於民國7年(1918年),美華利鍾廠曾為奉天諮議局、吳淞中國公學、奉天工藝局、上海集成圖書公司建造4台40~60英寸大鍾。到民國14年,又先後為杭州滬杭甬車站、浙江興武將軍署、上海電話局、北京中國飯店等104個單位製造336台。1959年,倍高鍾廠為新建的北京火車站製造大型塔鍾,1968年9月又由中國鍾廠製造的大型塔鍾更替,新塔鍾具有自動控制照明和報刻、定時播放音樂的功能。1974年12月,中國鍾廠正式形成TA型大型塔鍾產品系列,鍾面直徑為2~6米,塔鍾由母鍾帶動,日誤差小於1秒,鍾聲發音可聽范圍達5平方公里,塔鍾結構具有抗12級以上強台風和耐零下30度嚴寒等特點。1975年,中國鍾廠還為坦尚尼亞鐵路車站研製成功六迴路子母鍾安裝在坦贊鐵路沿線各車站。1978年10月,該廠根據周恩來總理生前指示,為北京電報大樓設計製成大型塔鍾,更替原來進口的塔鍾。1985年,上海鍾廠首創GA型塔鍾,具有定時、開啟、照明、斷電、自動跟蹤時間、音樂報刻、鍾聲報時等功能。1987年,該廠為上海新火車站建造塔鍾。1988年又為上海首屆舉行的「世界電視節」設計製造專用塔鍾,能定時播放「電視節」會歌。
2.子母鍾
50年代初,倍高鍾廠設計製造電磁儲能式母鍾和單脈沖控制子鍾。1968年10月,市場對子母鍾需求迫切,倍高鍾廠子母鍾生產轉交由中國鍾廠承擔。1964年初,中國鍾廠為北京地鐵車站設計的子母鍾投入試用。1971年,該廠與上海無線電十四廠合作,研製成走時為日誤差小於2秒的SM—1型石英子母鍾,安裝在國內第一艘萬噸級客貨輪「長征」號上。此後,又製造一批先後安裝在「風光」、「風雲」、「長山」、「長錦」、「長綉」號客輪上。1982年底,上海電鍾廠研製6台SM—10型石英母鍾,安裝在上海船廠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建造的4艘貨輪上,經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測試,60天走時誤差僅為1.5秒。
3.定時開關鍾
1956年12月,中國鍾廠阮順發創制航道自動開關鍾505台,全部安裝在長江航線上,從而改變了航道燈塔靠人工燃熄的落後操作。後來,定時開關鍾又替代了人工開關路燈。1956年,中華電鍾廠設計製造交流積時鍾,採用計度表來反映設備運行的小時數,機器設備得以可靠保養。為適應水利電力部門進行分時計費電度表和電力測定器的配套需要,1981~1988年,上海電鍾廠累計生產各種定時開關鍾47.68萬只。1987年5月,上海鍾表研究所自行設計製造CXZ-2A、CXZ—2B型可編程序時間控制器,採用先進的微處理技術,硬體數量少,成本低,具有報時報刻的功能。鑽石牌DXT2型5分鍾脫水定時器,1981年由上海鍾廠研製,投產後用於上海洗衣機總廠(水仙牌)、上海三靈電器廠的電動洗衣機配套,替代從日本進口的定時器。1982年又開發15分鍾洗滌定時器。1984年3月,上海手錶七廠為華生電扇廠配套研製成從1分鍾到180分鍾金菱牌系列定時器。
4.天文鍾
1957年,中國鍾廠與上海天文台合作,研製成2台高精度天文鍾、錫達鍾,在真空、恆溫、避震的條件下,走時精度達到0.001秒/日,為徐家匯天文台提供精確的報時訊號,填補了國內的空白。1965年10月,上海表帶一廠與上海手錶廠聯合研製出3台石英航海天文鍾。1973年,上海電鍾廠為上海天文台研製生產氫原子鍾,即「903」工程(其時間誤差為30年±1秒)的配套項目——時號控制器42台。同時又為軍工、科研系統提供536台。
5.航空時鍾
上海手錶廠1960年3月進行「301」航空時鍾的研製。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301」航空時鍾准確地指示了爆炸時間。1967年7月,該廠為我國飛機製造工業配套研製「307」計時器250O套。至1982年的32年間,上海手錶廠先後生產「105」快艇時鍾、鍾表式向爆引信和機械保險裝置、「317」計時器、「017」脈沖數字器等,為國防工業建設作出了貢獻。
此外,上海鍾錶行業還先後研製生產特殊用鍾:汽車鍾、多功能體育用鍾、國防科研用鍾、地震測量鍾、電台報時鍾等。
D. 上海三五鍾表芯怎麼樣
不錯。
民族工業產品知名品牌,國內老牌鍾表製造商,集設計、生產、經營、安裝三五牌系列塔鍾及相關產品的產業化企業上海豪賽樂達鍾表有限公司隸屬上海三五鍾表,是設計、生產、經營、安裝三五牌系列塔鍾及相關產品的專業製造公司。公司專業生產各類塔鍾產品,主要有:建築用鍾、子母鍾、LED(發光二極體)數字式世界時鍾、LED數字式萬年歷鍾、花壇鍾、街鍾、可編程定時鍾等等。按類型可分為石英晶體振盪塔鍾、分列元件分頻的塔鍾、CMOS集成電路塔鍾,計算機控制塔鍾和GPS塔鍾。公司堅持以人為本,以創新為動力,以質量為生命,以用戶滿意為宗旨的經營理念,秉承至誠至信的原則,以專業的技術、優質的產品,出眾的服務與大家一起,共創21世紀新的輝煌。
E. 煙台恆力塔鍾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煙台市恆力塔鍾有限公司總部設立在卧龍工業園內屬高新企業,現有職工321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的11人,中級技術職稱的63人。擁有固定資產一千二百多萬元。公司有雄厚的資金,先進的管理技術、精明的領導班子,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高素質的營銷人員,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並被煙台市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譽企業」,同時被煙台恆豐銀行評為「AAA級資質企業」。恆力人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壯大,企業已經成為融開發、設計、製造、安裝、售後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專業塔鍾公司,並在全國各地設有辦事處,能夠快捷方便服務於客戶。企業的營銷網路覆蓋全國各地(除台灣、西藏外),公司產品結合現代高科技技術,成功地將計算機技術運用到傳統鍾表中,以優良的設計、准確地走時、精美的外觀、可靠的質量贏得了廣大用戶的信賴。公司本著「誠信為本、與時俱進「的宗旨真誠地服務於社會,我們深信公司的發展與壯大離不開廣大客戶的信任與支持,我們永遠把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我們願與您攜手共進,精誠合作,恆力發展。
法定代表人:張新虎
成立時間:2004-01-15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60022809980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牟平區武寧鎮上武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