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良鄉鎮的鄉鎮規模
良鄉地區辦事處位於區境南部,距區政府駐地 7 公里。東與長陽鎮交界,西與閻村鎮接壤,南與竇店鎮接壤,北與拱辰街道辦事處相毗鄰。良鄉地區辦事處轄16個村民委員會,共 0 個自然村。境域面積 33.9平方公里。境域內居住人口 7789戶,其中農業人口5339 戶,12116 人;非農業人口2450戶3104 人,民族有漢族、滿族、回族。該辦事處境內以平原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壤多為潮土,土質肥沃,水資源豐富。
良鄉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生長。根據地域特色,良鄉鎮以 「農業立鎮、工業強鎮、三產興鎮」作為發展戰略,把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作為主導產業。凱達恆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金北聯」紅小豆銷往日本、韓國。卓宸畜牧有限責任公司成為伊斯林國家指定屠宰基地,生產加工的排酸牛羊肉等十餘種產品直接出口印度、伊朗中東等多個國家。
鎮工業基地內已有夢幻三星塗裝設備有限公司、嘉和晟業水源熱泵空調有限公司、企星冶金機電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等11家千萬元以上企業入駐,初步形成了農業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工業化帶動經濟發展的良好格局。
全辦事處有耕地16625.1 畝,園地2944.2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08 年,糧食總產量677萬公斤。辦事處屬企業有永定鑄造材料有限公司、萬達工貿有限公司等20 家。村辦企業有6 家,共擁有職工5000 人。2008 年,工業總產值 57246 萬元,農業總產值8902 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02286.6萬元。辦事處內有中學 1 所,小學 1所,在校中小學生1015名;幼兒園 1 所,醫院 1 家。
良鄉因「人物俱良」而得名,是 「首都西南郊明珠。具有千年歷史的昊天塔、波光粼粼的刺蝟河目睹了良鄉鎮日新月異的變化,迅速崛起的工業,蓬勃發展的農業,奏響了新良鄉和諧發展的樂章。
良鄉鎮位於北京西南方向,距市區25公里,轄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下轄16個行政村、40餘個企事業單位、總人口1.77萬人。東與長陽鎮交界,西與閻村鎮接壤,南與竇店鎮接壤,北與拱辰街道辦事處相毗鄰。
良鄉鎮是良鄉衛星城的發展新區,直接受首都經濟圈輻射,這里交通便利、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六環路穿境而過、京廣鐵路、良常路、長周路縱貫全鎮南北,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網路。昊天塔、樂義墓、關帝閣等眾多歷史文物古跡演繹著良鄉鎮悠久的歷史文明。張謝村的高蹺、小營村的小車會等獨特的民俗表演、傳統的民間藝術,積淀了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
② 閆村鎮的閆村鎮簡介
明清時設馮光里,民國時稱清明鄉,建國後因政府駐閆村而得名,1961年為閆村公社,1984年改為閆村鄉,1998年撤鄉設建制鎮,2010年底撤鄉並鎮將原河西鄉劃分到閆村鎮,現轄27個行政村,121個村民小組,3萬餘人。全鎮共有黨總支1個,黨支部37個,其中農村支部27個,集鎮各企事業單位齊全,設支部10個,全鎮共有黨員1347人。
全鎮耕地26822畝,屬坡塬旱地,主產小麥、玉米、紅薯。西部幾個村依託西王水庫建成萬畝優質小麥示範基地;沿坡各村借退耕還林契機發展桃、杏、棗、花椒等經濟林帶3000畝、用材林3000畝;申郭、李庄建有自動化奶站,鎮奶牛存欄416頭;李庄建立了臨渭區全蠍養殖示範基地,全蠍養殖場年產全蠍140萬只;北韓村李亞軍在沋河水庫旁溝坡地建立千畝「華夏生態園」,集綠化、水土保持、溫室花卉為一體,和沋河水庫、沋河塔園連在一起,成為旅遊、觀賞、休閑的好去處。
全鎮有初中1所、小學11所,有私立小學2所。
2005年,閆村鎮工農業總產值8 240萬元,人均純收入1 283元。2005年元月,被中共陝西省委、有關部門評為「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先進集體」。
③ 滄州市滄縣有多少個鄉鎮盡量附帶村/鎮上的幾個村。謝啦分不多了 10分
截至2020年,滄縣轄4個鎮、15個鄉(其中有4個回族鄉):舊州鎮、興濟鎮、杜生鎮、崔爾庄鎮、薛官屯鄉、捷地回族鄉、張官屯鄉、李天木回族鄉、風化店鄉、姚官屯鄉、杜林回族鄉、汪家鋪鄉、劉家廟鄉、仵龍堂鄉、大官廳鄉、高川鄉、黃遞鋪鄉、大褚村回族鄉、紙房頭鄉。
1、舊州鎮
轄14個村委會:東關、北關、郭村、賈村、東龐河、西龐河、前曹庄、後曹庄、感化屯、王店子、楊店子、王槐庄、強莊子、李才高。
2、興濟鎮
轄4個社區居委會、23個村委會:建國街、南大街、北大街、民主街;余慶屯、東槐庄、趙莊子、宋官屯、陸官屯、順昌屯、廣昌屯、興旺店、大王官、小王官、後羅屯、前羅屯、東姜庄、西姜庄、小魯庄、小呂庄、小傅庄、北桃杏、南桃杏、寺庄、港西、町疃、南堤。
3、杜生鎮
轄東杜生、西杜生、劉會頭、王會頭、陳會頭、曹會頭、孫會頭、高蔡村、北邢村、大劉村、小劉村、袁蔡村、往生堂、西北庄、東北庄、董爾庄、辛庄、前侯、後侯、李屯、張屯、趙屯、劉屯、陳村、王村、後史樓、前史樓、張韓店、前八方、後八方、杜乜村、鄭乜村、盧乜村、杜小河、紀小河、周劉村、小垛庄、東中王大、西中王大、西張莊子40個行政村。
4、崔爾庄鎮
東崔爾庄村、西崔爾庄村、張崔爾庄村、楊崔爾庄村、陳崔爾庄村、老莊子村、周村、史韓店村、李韓店村、南棗林村、南白塔村、北村、姜屯村、蘭官屯村、大垛庄村、垛糧庄村、大崇家塢村、劉崇家塢村、孫崇家塢村、田村、王莊頭村;
曹庄頭村、鄒庄頭村、李庄頭村、魯安庄村、臧小庄村、閆村、相國庄村、牛褚寺村、 顓褚寺村、前屯村、景城村、前張邵村、鄭爾庄村、前均庄村、前喬庄村、後喬庄村、王莊子村、西南王大村、許村、西程莊子村、鐵甲營村、後均庄村、董褚寺村、後張邵村、南河頭村、劉褚寺村、東南王大村48個行政村。
(3)閻村工業園屬於哪個鄉擴展閱讀
1、滄縣位置境域
滄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冀中平原東部,北冀京津,東臨渤海,地理坐標在北緯38°5′至38°3′,東經116°27′至117°9′之間。
2、滄州市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滄州市轄2個市轄區(運河區、新華區)、4個縣級市(泊頭市、任丘市、黃驊市、河間市)、9個縣(滄縣、青縣、東光縣、海興縣、鹽山縣、肅寧縣、南皮縣、吳橋縣、獻縣)、1個自治縣(孟村回族自治縣)。共有鄉鎮167個,其中鎮73個,街道20個。市政府駐地運河區解放西路。
3、位置境域
滄州地跨北緯37°29′至38°57′,東經115°42′至117°50′,處於河北省東南部,東臨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東,京杭大運河貫穿市區,因東臨渤海而得名,意為滄海之州。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省會石家莊221公里。
④ 灞橋區郵編多少
西安市灞橋區人民政府地址:西安市灞橋區紡一路169號 郵編:710038
西安市灞橋區郵編從710023-710043,分別為:
710023 官亭新村。
710024 郭渠村, 孝義庄, 柳巷村, 南寺村, 安邸村, 汪新寨, 汪新寨村, 灞橋鎮,灞橋鎮北,灞橋鎮東,灞橋街道,灞橋正街, 灞橋西街, 灞橋北街,灞橋火車站,灞橋二路,灞橋堡村,東渠村,西渠村,香陽村,歇駕寺村,灞耿路,灞柳路,灞柳西路,灞河東路,核鍛路,白廟村,段家村,方家村,郝家村,康家村,平峪路,豁口,務西村,紡渭路,滻灞地區。
710025 硯灣村, 惠西村, 常王村, 西侯村, 陽坡村, 唐劉村, 趙西村, 田王街, 田王村,燎原村, 惠東村, 劉家底村,邵平店村,卞家村 ,洪慶工業園,洪慶鎮,田洪正街 。
710026 新築鎮, 新築鄉, 新築街道,新築鎮千村, 新築鎮楊庄, 新築鎮西庄, 新築鎮倉門村, 新築鎮新寇村, 新築鎮陸西村, 新築鎮新寺村, 新築鎮三里村,西航花園。
710027 新台鄉, 新合鎮東唐村, 新合鎮侯家村, 新合鎮黨家村, 新合鎮馬寨村, 新合鎮肖閻村, 新合鎮陶家村, 新合鎮呼家村, 新合鎮和平村, 新合鎮占家村,新合鎮李家村,新合鎮侯家村,新合鎮貴王村,新合鎮和平村,新合鎮肖閻村。
710028 水流鄉, 新合鎮西堡, 新合鎮東陽村, 新合鎮草店村, 新合鎮深渡村, 新合鎮南鄭村, 新合鎮三郎村, 新合鎮蘭家村, 新合鎮水流村, 新合鎮班家村, 草臨路西航花園,草臨路。
新合鎮興南村, 新合鎮蘭家村,新合鎮東陽村,新合鎮余家村,
710032 永嘉坊, 廣大門, 中興路, 劉南堡, 興慶路, 紅旗村, 老人倉, 景觀路, 六合窯, 康家村, 廣安路,酒十北路,尹家街村,長樂中路,周家坡。
710038 曹堡, 紡織城, 紡東街,香王村, 進步村, 紡一路,塘坪村, 紡建路, 紡五路, 半坡路, 南程村, 安家村,柳煙路,灞陵路東段,官廳草灘村,紅旗街道,興閻溫泉小區,狄寨路,新寺路,半坡路,水安路,電官小區,電廠西路,郭家灘村,東里,灞豐二路,迷鹿村。滻河東岸,安家村,半坡村, 半坡路,半引路,保旗寨村,北程村,北大康村,北殿村,卞家村,曹堡村,草灘村,柴村,柴馬村,滻河橋頭,常家灣村,陳家坡村,狄村,狄寨街,狄寨街村,狄寨鄉,狄寨鎮,鮑旗寨村,北大康村,狄村,狄寨村,東車村,杜陵村,江村,金星村,迷村,南大康村,南寨村,南枝白村,南枝魏村,牛角尖村,潘村,龐家村,塘村,伍一村,西車村,夏寨村,小康村,新華村,楊家溝村,姚家溝村,寨子村,張洪寨村,張李村,電廠東路,電廠西路,丁家斜村,東車村,東蔣村,東李村,東龐家村,東三環北段,東三環路,東張坡村,董家村,杜陵村,坊新街,紡八路,紡北路,紡東街,紡東街中段,紡東路,紡建路,紡建路北,紡建路南,紡建路什字東段,紡科路,紡六路,紡南路,紡南路東,紡南路東段,紡南路西,紡七路,紡三路,紡三路東段,紡四路,紡五路,紡五路街道北,紡五路街道南,紡西街,紡西街南頭,紡新街,紡一路,紡正街,紡織城,紡織城棗園劉村,紡織城棗園蘇村,紡織一路,高溝村,高橋村,溝泉村,官廳村,郭家灘村,何家街村,紅旗街辦,紅旗街辦灣子村,華清東路,江村,金星村,寇家村,栗家村,聯盟村,梁家街村,劉村街,劉家村,龍灣村,鹿塬街,馬村,馬渡王村,馬家溝村,馬什子村,馬灣村,毛東村,毛西村,毛西鄉,毛窯院村,迷村,莫靈廟村,木將王村,穆將王村,南程村,南大康村,南殿村,南江村,南寨村,南枝村,牛角尖村,潘村,任家坡村,三殿村,三楊坡村,山楊坡村,上庄村,申村,神鹿坊村,神峪寺溝村,石家道村, 石羊村,水安路,水安路前頭,水溝村,思源商業街,塘村,塘家坪村,塘坪村,唐家寨村,灣子村,王家坡村,王家斜村,魏家巷村,五一村,西車村,西蔣村,西李村,西龐家村,西張坡村,席安路,席王街,席王老村,席王新村,下庄村,夏寨村,香王村,. 向陽溝村,小康村,肖家村,肖家寨村,新寺路東段,新寺路西段,新醫路,楊家溝村, 楊圪塔村,姚溝村,永豐村,棗園劉村,棗園蘇村,寨子村,張洪寨村,張李村,趙家村,趙家巷村,趙巷村,趙庄村,中殿村,灞紡路,灞陵路,灞陵路東段。
710043 張楊灣, 西影路, 韓森路, 康樂路, 火炬路, 經二路, 建工路, 康寧路, 金康路, 愛民路,華清東路,長樂東路, 長樂坡,十里鋪街。
⑤ 房山共有多少鄉鎮,和每個鄉鎮有多少村的列表
2018年,房山區轄8個街道:城關街道、新鎮街道、向陽街道、東風街道、迎風街道、星城街道、西潞街道、拱辰街道。
14個鎮:良鄉鎮、周口店鎮、琉璃河鎮、閻村鎮、竇店鎮、石樓鎮、長陽鎮、河北鎮、長溝鎮、大石窩鎮、張坊鎮、十渡鎮、青龍湖鎮、韓村河鎮。
6個鄉:霞雲嶺鄉、南窖鄉、佛子庄鄉、大安山鄉、史家營鄉、蒲窪鄉。
共有154個社區、459個村。區人民政府駐良鄉通政路1號。
(5)閻村工業園屬於哪個鄉擴展閱讀:
房山區是北京南部地區的重要空間和門戶通道,區府所在地良鄉距北京市區僅20公里。房山區有京原、京九、京廣、京石等鐵路穿境而過,107國道、108國道、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長周路、京良路連接區內外,軌道交通房山線20分鍾直達市中心。
2018 年末,全區公路里程 3143.8 公里,比上年末增加 17.5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00.5 公里,與上年末持平。公路覆蓋密度 158 公里 / 百平方公里。
2015年末,房山區境內公交運營車輛達到497 輛,運營車輛客位2.9萬個,公交線路達到49條,公交客運總開行85.95萬車次,運送乘客5380萬人次;客運場站20個;公交候車亭564個;電動計程車400輛;軌道交通客運量3483.1萬人次。
⑥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大年陳鄉河頭閻村郵編是什麼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大年陳鄉河頭閻村郵編是251713
⑦ 閻村鎮的簡介
閻村鎮轄3個社區、22個村委會(南梨園糧庫社區、消防器材廠社區、橋梁廠社區、大紫草塢村、小紫草塢村、前沿村、後沿村、張庄村、公主墳村、北坊村、南坊村、吳庄村、焦庄村、大董村、小董村、西墳村、開古庄村、南梨園村、二合庄村、大十三里村、小十三里村、後十三里村、肖庄村、元武屯村、炒米店村)。
前沿村
明以前成村,明初為永豐里屯,永樂年間有涿州八戶閻姓人家來此定居,遂稱閻村(或為因村近沿溝而得名)。後村拆而為三,該村居南,因名前沿村。
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前沿村,轄域面積1.13平方公里,有165戶,562人,均為漢族,姓氏以閻、楊、高、王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北鄰後沿村,西北1公里為小紫草塢、張庄,東南1.5公里是炒米店。村處平原,村址海拔約49米。產小麥、玉米、雜糧,產桃、犁等果品。
後沿村
明以前成村,原與前沿村為一個村,後離析出來,因該村居北,故名後沿村。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後沿村,轄域面積0.79平方公里,有167戶,475人,均為漢族,姓氏以李、張、秦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南鄰前沿村,東鄰良鄉鎮東沿村,西北鄰張庄,西1公里為小紫草塢。村處平原,村址海拔約50米。產小麥、玉米、雜糧。
張庄村
清代成村,因清代道光間兩廣總督琦善死後葬此,護墳人姓馬,漸成村落,名馬家墳。後因張姓人家增多,更名為張庄。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張庄村,轄張庄、北地2個自然村。轄域面積1.94平方公里,有330戶,1116人,均為漢族,姓氏以張、崔、馬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地處平原,東鄰良鄉鎮南上崗村,西鄰公主墳村,南鄰小紫草塢村,北鄰青龍湖鎮大馬村。張庄村址海拔約53米。產玉米、小麥、雜糧,產桃、梨等果品。
小紫草塢村
明代成村,因其南里許早有紫草塢(務)一村,且因村小人口少,而稱小紫草塢(務)。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小紫草塢,轄域面積0.68平方公里,有152戶,396人,均為漢族,姓氏以劉、高、趙、楊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東北鄰張庄,東鄰前、後沿村,西北1.7公里是公主墳,西南2.7公里即吳庄。村處平原,村址海拔約50米。產小麥、玉米,產蘋果、杏、梨等果品。
大紫草塢村
遼已成村,初名紫草村,因地產中葯紫草而得名。後稱紫草務,亦作紫草塢(務是古代管理貿易和稅收的機構,宋遼時州縣多置「務」。塢乃土堡、小城,或指四面高中間低的谷地。故務、塢二字皆可為居民點之通名)。又為與其北小紫草塢相區別而有今稱。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大紫草塢村。轄域面積1.82平方公里,有416戶,1164人,均為漢族,姓氏以王、李、馮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北1公里為小紫草塢,南2公里是南梨園,西1.5公里即大董村,東北1.5公里有前閻村。村處平原,地有溝坎,村址海拔約54米。產玉米、小麥、雜糧,產桃、杏、梨、山楂等果品。
公主墳村
明代成村,因永樂帝永安公主葬此,故名。又因風水好,別名金水窪。1983年設村委會,駐地公主墳村,轄域面積2.37平方公里,有389戶,987人,均為漢族,姓氏以張、李、趙、劉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北1公里為青龍湖鎮西庄戶,南1.7公里是吳庄,西南1.5公里即南坊和北坊,東南1.7公里至小紫草塢。村處嶺崗向平原過渡地帶,周圍是崗丘,中是小盆地。村址海拔約66米。產玉米、小麥,產柿子、紅棗等果品。
南坊村
清初成村,因居北坊南,故名南坊。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南坊村,轄域面積1.26平方公里,有175戶,568人,有滿族、漢族,姓氏以張、陸、李、王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西北鄰北坊村,東南鄰吳庄村,東北1公里為公主墳,西南1公里是焦庄村。村處崗坡向平原過渡地帶,村址海拔約60米。產小麥、玉米,產蘋果、桃等果品。
北坊村
元以前成村。村名北坊,是與南坊相對而稱。為何以坊為村名,文獻無證。或因有工場作坊,或因的店鋪街市等等。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北坊村,轄域面積4.98平方公里,有509戶,1483人,均為漢族,姓氏以駱、張、李、王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地處崗嶺河畔,北鄰新鎮街道辦事處,西近大石河,東南鄰南坊,東北2公里是公主墳。村址海拔約56米。產玉米、小麥,產蘋果、桃、山楂等果品。
吳庄村
明初成村,據傳於明代洪武年間有山西吳家莊人逃荒至此落戶,村以故鄉之名命名,原山西吳家莊屬何縣轄,無據可查,今省稱吳庄。村內無吳姓人家。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吳庄村,轄域面積1.25平方公里,有240戶,780人,均為漢族,姓氏以董、鄭、殷、畢為主,先祖從山西遷此定居。位於房山區東部,西北鄰南坊,西南鄰焦庄,東南鄰小董村。村處平原,村址海拔約61米。產玉米、小麥。
焦庄村
明以前成村,因姓得名焦家莊,省稱焦庄。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焦庄村,轄焦庄和小水河2個自然村,轄域面積2.44平方公里,有400戶,1259人,均為漢族,姓氏以李、於、王、崔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東鄰吳庄,西鄰大石河,南鄰大董村,北鄰北坊。村處平原,西近大石河。村址海拔約65米。產小麥、玉米、雜糧。
大董村
唐已成村,名董村,因姓得名。後分化為兩村,分別稱大、小董村。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大董村,轄域面積3.69平方公里,有724戶,1980人,有滿族、漢族,姓氏以梁、皮、王、郭、賈、徐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西北1公里為焦庄,東北0.5公里為小董村,西南1公里即西墳,西至鄉界1.5公里。村處平原,大石河流經其西,崇青水庫西乾渠流經其東。村址海拔約59米。產玉米、小麥、雜糧,產桃、杏、山楂等果品。
小董村
明已成村,因村民系由大董村遷移而去,故相對而稱小董村。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小董村,轄域面積1.32平方公里,有310戶,1048人,以漢族為主,肖姓為滿族,姓氏以肖、趙、張、陳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北鄰吳庄,西鄰大董村,東鄰大紫草塢。村處平原,但多溝坎。村址海拔約58米。產玉米、小麥、雜糧,產蘋果、紅果、梨等果品。
西墳村
清代成村,據傳因地有古墓得名。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西墳村,轄域面積1.7平方公里,有170戶,570人,均為漢族,姓氏以李、周、孫、姜、潘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北隔京周公路與大董村為鄰,東南1公里開古庄,西0.5公里至鎮界。村處平原,村址海拔約60米。產玉米、小麥、雜糧。
開古庄村
金代成村,據傳因宋將孟良盜骨於此開棺驗屍而得名。「開棺庄」或「開骨庄」,後濫為今名。但根據史書記載清代作開各庄,開為姓氏,開古庄當因開各庄之訛。又該村俗稱李村,因李姓人家首先居此立村而得名。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開古庄村,轄域面積2.7平方公里,有527戶,1570人,有滿族、漢族,姓氏以李、劉、張、王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西北1公里為西墳,東北1.5公里是南梨園,東南2公里為二合庄,西現南至分界為1.5公里和1公里。村處平原,地多溝坎,村址海拔約55米。產玉米、小麥、雜糧。
南梨園村
元以前成村,因村南有梨園,故名。1983年設立村民委員會,駐地南梨園村,轄南梨園、蔣溝2個自然村。轄域面積4.29平方公里,有725戶,2131人,均為漢族,姓氏以劉、李、王、陳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地處平原,東鄰炒米店村,西鄰開古庄村,南鄰二合庄村,北鄰大紫草塢村,南梨園村址海拔約50米。產玉米、小麥、雜糧,產梨、桃、杏等果品。村內有一巨槐,干徑1.3米,中生一榆,干徑0.75米,人稱「槐抱榆」。另有一株樹齡有4009年之久的國槐。
二合庄村
明代成村,原名分水嶺,因地處房山、良鄉二縣分界處,且地勢較高而得名。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將分屬南梨園大隊和小十三里大隊的二個庄合並為一,故名二合庄。1983年設立村民委員會,駐地二合庄村,轄域面積1.06平方公里,有146戶,411人,均為漢族,姓氏以路、李、董、尹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北1.5公里是南梨園,西北2公里為開古庄,東南2公里即小十三里,西南1.5公里至竇店鎮下坡店。村處平原,村址海拔約51米。產玉米、小麥。
小十三里村
遼以前成村,因與大十三里鄰近,故稱小十三里村。1983年設立村民委員會,駐地小十三里村,轄小十三里村、小十三里村墩台2個自然村。轄域面積2.37平方公里。有340戶,1200口人,有滿族、漢族,姓氏以張、郭、范、盧、李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地處平原,東臨107國道,西臨二合庄村,南臨竇店鎮七里店,北臨復興苗圃廠。小十三里村址海拔41米。產玉米、小麥、紅小豆、黃豆、桃、葡萄等農產品。2002年榮獲首都文明村稱號。
大十三里村
遼以前成村,因在原良鄉鎮西南十三里大道上而得名。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大十三里村,轄域面積2.5平方公里,有568戶,1441人,均為漢族,姓氏以程、周、龍、陳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東北1.5公里是肖庄,西南1.5公里是小十三里,西隔京保公路與後十三里相鄰,東南隔京廣鐵路與劉丈相望。村處平原,夾居在京廣鐵路和京石公路之間。產玉米、小麥,產李子、杏等果品。
後十三里村
遼代成村,因原良鄉鎮至此為十三里路程,後為與大、小十三里村區別而名後十三里。1983年設立村民委員會,駐地後十三里村。轄域面積2.44平方公里,有321戶,960人,均為漢族,姓氏以侯、劉、張為主,先祖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北2.5公里為炒米店、元武屯,西南1.3公里是小十三里,西北2.5公里即南梨園,東與大十三里隔京石公路毗鄰。村處平原,但地多溝坎,村址海拔約42米。產玉米、小麥、雜糧,產桃、杏、李子、山楂等果品。
肖庄村
成村年代不晚於遼代。因姓得名蕭家莊,今省作肖庄。1983年設立村民委員會,駐地肖庄村,轄肖庄、肖庄墩台2個自然村。轄域面積3.43平方公里,有530戶,1660人,均為漢族,姓氏以劉、馬、王、宋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地處平原,東鄰官道,西鄰京保路,南鄰大十三里,北鄰良鄉衛星城,肖庄村址海拔約40米。產玉米、小麥。
元武屯村
明初於此建軍屯,名元武屯,村因以形成並得名。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元武屯村,轄域面積1.61平方公里,有260戶,813人,均為漢族,姓氏以劉、李、田、張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北至良陳鐵路300米,西鄰炒米店,東2公里是大南關,東南1.5公里即肖庄。村處平原,村址海拔約45米。產小麥、玉米,1988年糧食總產43萬公斤。該村有明萬曆年間修建的娘娘廟一座,內有大鍾1口。村民吳會年於解放戰爭時獲「爆破能手」的稱號,劉紹基於抗美援朝中「一級戰斗英雄」稱號。
炒米店村
明以前成村,因村有店鋪,以專賣米飯而知名,故稱炒米店,至今村民有吃炒米飯的習慣。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駐地炒米店村,轄炒米店街里、炒米店墩台、關道口和北地4個自然村,轄域面積2.72平方公里,有520戶,1435人,均為漢族,姓氏以閻、楊、陳、李、孫為主,先祖從何處遷此定居,無考。位於房山區東部,東鄰元武屯,西鄰南梨園,南鄰後十三里,北鄰京周公路。村處平原,村址海拔約49米。產小麥、玉米,產杏、桃、紅果等果品。
⑧ 房山區有多少鄉鎮
1999年轄15鎮、1地區辦事處、6個鄉,463個村:良鄉鎮、周口店鎮、城關街道[1]、琉璃河鎮、燕山地區、十渡鎮、大石窩鎮、長陽鎮、青龍湖鎮、閻村鎮、竇店鎮、河北鎮、長溝鎮、韓村河鎮、張坊鎮、石樓鎮、佛子庄鄉、大安山鄉、霞雲嶺鄉、史家營鄉、蒲窪鄉、南窖鄉。
2000年,房山區總人口814367人,各鄉鎮(街道)人口: 城關街道 80746 新鎮街道 9794 、燕山地區的粟園街道 3578 、向陽街道 12397 、東風街道 25786、 迎風街道 33406 、星城街道 21960 、良鄉鎮 93486 、周口店鎮 39877 、琉璃河鎮 37936、 閻村鎮30679、 交道鎮20280、 竇店鎮 25046、 石樓鎮 29468 、長陽鎮 28081、 坨里鎮22276、 河北鎮 25267、 長溝鎮 25452 、南尚樂鎮 37919 、張坊鎮 21043 、十渡鎮 12072、 韓村河鎮 16122 、青龍湖鎮 21771、 官道鎮17459 、東南召鎮 15844 、岳各庄鎮 22901 、葫蘆垡鄉 9457、 窯上鄉9056 、霞雲嶺鄉 10316 、南窖鄉 5922 、佛子庄鄉 13895 、大安山鄉 12843 、史家營鄉 17978、 蒲窪鄉 4254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房山區轄7個街道、4個地區、11個鎮、6個鄉:[1]、新鎮街道、栗園街道、向陽街道、東風街道、迎風街道、星城街道;燕山地區、良鄉地區、周口店地區、琉璃河地區;閻村鎮、竇店鎮、石樓鎮、長陽鎮、河北鎮、長溝鎮、大石窩鎮、張坊鎮、十渡鎮、青龍湖鎮、韓村河鎮;霞雲嶺鄉、南窖鄉、佛子庄鄉、大安山鄉、史家營鄉、蒲窪鄉。
2005年初,房山區轄6個街道(城關街道[1]、東風街道、向陽街道、迎風街道、新鎮街道、星城街道)、4個地區(燕山地區、良鄉地區、琉璃河地區、周口店地區)、11個鎮(長陽鎮、閻村鎮、竇店鎮、韓村河鎮、石樓鎮、長溝鎮、大石窩鎮、張坊鎮、十渡鎮、青龍湖鎮、河北鎮)、6個鄉(佛子庄鄉、大安山鄉、史家營鄉、南窖鄉、霞雲嶺鄉、蒲窪鄉)。
截止2012年4月,房山區轄8個街道,11個鎮,4個地區,6個鄉。分別為:拱辰街道、西潞街道、城關街道、新鎮街道、迎風街道、東風街道、向陽街道、星城街道(迎風、東風、向陽、星城四個街道由燕山辦事處管理),長陽鎮、閻村鎮、竇店鎮、石樓鎮、河北鎮、長溝鎮、韓村河鎮、大石窩鎮、張坊鎮、十渡鎮、青龍湖鎮,燕山地區、周口店地區、琉璃河地區、良鄉地區,霞雲嶺鄉、佛子庄鄉、大安山鄉、南窖鄉、史家營鄉、蒲窪鄉。
⑨ 閻村鎮的歷史沿革
閻村鎮歷史悠久,從古代至新中國建立,鎮域大部原屬良鄉縣地,僅西部數村屬原房山縣。據史書記載,50萬年以前,鎮西南10餘公里處的周口店龍骨山一帶已有人類棲居;周初開始設置行政建制,鎮東南5公里 的琉璃河所轄的董家林一帶成為燕國始封地的都城,古稱燕中都,此時閻村一帶隸屬之。元、明、清、中華民國直至新中國成立後的1958年3月期間房山、良鄉兩縣一直分置,閻村從屬良鄉。1949 年後兩縣均屬河北省通縣專區。1958年3月兩縣同時劃入北京市。同年,成立良鄉人民公社大紫草塢管理區,1961年改稱大紫草塢人民公社。1983年改大紫草塢人民公社為大紫草塢鄉。1995年撤銷大紫草塢鄉,成立閻村鎮。
鎮境大部原屬良鄉縣地,僅西部數村原屬房山區。1958年3月房山、良鄉二縣合並改名周口店區後統一區劃成鄉。同年成立良鄉人民公社為大紫塢管理區,1961年改稱大紫草塢人民公社。1960年1月撤銷周口店區,恢復房山縣建制後改屬房山縣。1983年改社稱鄉。1987年房山縣與燕山區合並建房山區,該鄉遂屬房山區。1995年撤銷大紫草塢鄉成立閻村鎮。2002年榮獲「首都文明鄉鎮」稱號。2005年閻村鎮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2006年被評為北京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鎮,2007年閻村鎮被評為全國雙擁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被確定為全國信息化示範鎮。
鎮域略呈東南——西北向的長方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處(公主墳西)海拔97.17米,最低點(肖庄)海拔41.39米。北部為低緩的嶺崗,中部多沖溝、土坎,西部為大石河河灘,多卵石,土層薄,東南部低平,溝谷交錯。崇青水庫西乾渠蜿蜒縱貫鎮域中部,大石河於鎮境西部自北南流,涉境河段10餘公里。年降雨量為600毫米,最高氣溫曾達43.5℃(1961年6月10日),最低氣溫-26℃(1966年2月22日),春多旱、多風。
平地宜發展農業,嶺崗適合發展林牧業。2007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22.48億元,人均收入11700元,財政稅收1.79億元。
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較快。1949年前僅有幾所私塾學校,現有中學2所,小學6所。成人學校1所,中心幼兒園1所,中心幼兒園分園1所,合作辦雙語幼兒園1所。有中心衛生院1所,社區醫療服務站13個,各村皆有衛生室。2003年建成佔地80畝的文化體育廣場。22個村3個社區皆有文化大院和群眾體育健身器材,農村數字影院11個,各種文體協會組織13個。實現「四位」一體信息共享工程村村通。
鎮內古跡較多。較有名的是公主墳村永安公主(明成祖第五女)墓,張庄村清道光年間兩廣總督琦善墓,小董¬村唐開元年間銀青光祿大夫、瀛州別駕刺史蔡雄墓以及張庄村的唐槐和南梨園幾株4百年以上的國槐(其中有一株槐抱榆)等。
閻村鎮交通十分方便。京保公路、京石高速公路、環京城六環路、京周公路、大件路、良坨公路由東北而西南依次穿過鎮境,與鄰鎮皆有公路相通。京廣鐵路及其支線良陳鐵路分別穿越鎮境東南部和北部。
⑩ 房山都有哪些鎮
房山區轄9個街道、3個地區、11個鎮、6個鄉:城關街道、新鎮街道、向陽街道、東風街道、迎風街道、星城街道、拱辰街道、西潞街道、良鄉地區、周口店地區、琉璃河地區、閻村鎮、竇店鎮、石樓鎮、長陽鎮、河北鎮、長溝鎮、大石窩鎮、張坊鎮、十渡鎮、青龍湖鎮、韓村河鎮、霞雲嶺鄉、南窖鄉、佛子庄鄉、大安山鄉、史家營鄉、蒲窪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