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世界八大工業國有哪些國家
八大工業國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及俄羅斯,簡稱八國集團。
八國集團始創於1975年的六國集團(簡稱「G6」),始創國有6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其後,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成為七國集團(簡稱「G7」)。俄羅斯於1997年,被接納成為成員國,G7正式成為G8。成員國:
1、美國,美國工業高度發達,生產規模巨大,部門結構完整,生產技術先進。
2、英國,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高度發達,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
3、德國,工業產品以做工精細而享譽世界,但成本較高。德國是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是不少著名汽車製造商總部所在地,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工業製成品出口國和第三大進口國。
4、法國,法國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電設備能力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5、日本,日本為亞洲著名的工業大國,汽車產量高,工業高度發達。日本的汽車、鋼鐵、機械、電器產量非常大,且享譽世界。日本還是高速鐵路技術較為成熟的少數國家之一。
6、義大利,義大利工業較為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享有「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義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居歐洲第二位。
7、加拿大,加拿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工業十分發達。加拿大是礦產、紙張、木材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其傢具、尖端葯物、軍火更是享譽世界。
8、俄羅斯,俄羅斯的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領先地位。
『貳』 g8國家名單
八國集團英語名為Group of Eight,簡稱G8,是現今世界八大工業領袖國聯盟。那麼G8國家是哪八個國家呢?八國集團成員國有哪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G8國家是哪八個國家
八國集團始創於1975年的六國集團(簡稱「G6」),始創國有6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其後,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成為七國集團(簡稱「G7」)。俄羅斯,於1991年起參與G7峰會的部分會議,至1997年,被接納成為成員國,G7正式成為G8。
G8國家1——美國
美國工業發達,生產規模巨大,部門結構完整,生產技術先進。
G8國家2——英國
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高度發達,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
G8國家3——德國
工業產品以做工細膩而享譽世界,但成本較高。德國是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是不少著名汽車製造商總部所在地。
G8國家4——法國
法國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電設備能力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G8國家5——日本
日本為亞洲著名的工業大國,汽車產量高,工業高度發達。日本的汽車、鋼鐵、機械、電器產量非常大,且享譽世界。日本還是高速鐵路技術較為成熟的少數國家之一。
G8國家6——義大利
義大利工業十分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享有「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義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居歐洲第二位。
G8國家7——加拿大
加拿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工業十分發達。加拿大是礦產、紙張、木材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其傢具、尖端葯物、軍火更是享譽世界。
G8國家8——俄羅斯
俄羅斯的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領先地位。
2014年3月24日,白宮宣布,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其他國家領導已經決定,暫停俄羅斯在八國集團成員國的地位。這一決定是西方國家聯合反對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動作。
八國集團並沒有任何實際的決策權,是一種特殊的國際組織形式,不具備法人資格,也沒有常設秘書處,不能採取任何強制性的措施,因此,八國集團不會與聯合國、世貿組織或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產生直接的競爭關系。
這是一個工業化國家的俱樂部,也有人稱之為「富國俱樂部」或者「G8峰會」。八國集團通過定期的會晤與磋商,協調成員國對國際政治和經濟問題的看法和立場。
以上就是關於G8國家是哪八個國家,八國集團成員國的詳細介紹,希望能幫助到您
『叄』 核能利用很高的國家,法國核電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呢
法國EDF,(Electricite De France),法國電力集團:
"法國電力作為世界最大電力生產廠家之一,於1997年實現了310億美元的營業額。它擁有100000兆瓦以上的裝機容量,在法國的生產能力為4580億千瓦時,為3000萬以上的用戶供電。 近年來,法國電力公司國際業務的發展明顯加快,在當今電力市場上起很大作用,尤其在歐洲、拉丁美洲和亞洲。"
自1986年以來,法國電力公司成為中國核工業領域的長期夥伴,也是世界核技術很領先的一家公司,在世界上一共有差不多30個核電廠和45多反應堆,大部分都是處於在法國境內,也在跟英國,中國和一些國家合作建造新的核電廠。
自從2010年,法國電力遇到了一些很大的問題:
次從政府在法國Loire河(法國最重要的一條河)裡面找到了從法國電力核電廠出來的鈈,讓EDF和Areva(處理核垃圾的一家公司)遭到了很大的罰款,和一系列集團管理不好所造成的問題。所以導致2015年的收入比2014年降了百分之60多。
現在法國電力就想要重新建造新的跟安全的核電廠,先要重新開始得到信用和賺錢(因為現在如果法國政府不再幫助他們的話早就已經破產了,都已近虧的不行了)
現在來講講Areva公司:
"AREVA (阿海琺) AREVA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 憑借其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的生產設施,以及在100多個國家的銷售網路,為客戶提供可靠的無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發電及輸配電解決方案。作為核能工業的世界領導者,AREVA集團是該領域內唯一一家能夠從事全部相關工業生產過程的公司。"
"阿海琺輸配電(AREVA T&D),該公司接手了原阿爾斯通輸配電的所有產品和服務。 阿海琺輸配電是世界三大輸配電公司之一。"
Areva最大的工廠在法國,世界上只有兩三個這種工廠:
專門負責處理把核電廠生產的核垃圾處理成MOX ( 混合氧化物核燃料 ) 和一種用來裝核彈頭的一種核物質。因為這家工廠是用來生產法國核彈頭的,所以在網上查不到很多東西,工廠旁邊幾公里附近都是有軍隊防護著的。
綠色和平組織不停的找到了一些Areva和EDF放出的核垃圾,有了總統的幫助,很多其他組織都在法國找到了一些核垃圾,連法國森林裡面的蘑菇都是有核輻射的,所以法國人玩核能簡直是拿來玩命
隨這不停的核能問題,現在歐盟,中國,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正在實驗一種新的核電廠,用的是核聚變,項目叫: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 (簡稱ITER) http://www.iter.org/
Iter的目的是想要用核聚變,等離子狀的氫氣來產生跟太陽裡面的核反應一樣,好處是這種發電法很便宜(燃料在海水裡非常多),用50MW的輸入可以得到差不多十倍多的輸出,也只產生最多幾秒到幾個月的核輻射(比起普通核電廠的幾十億年要好很多)。現在的核聚變反應堆只能產生0.01秒多的核聚變,Iter的目的就是要產生差不多>400秒的核聚變反應。Iter處於在法國南部,靠近尼斯附近。很奇怪,尼斯旁邊是有過很強烈的地震的,為什麼把那麼重要的項目建在那裡?
所以希望有一天人類成功的得到了核聚變的技術,再也不會有像切爾諾貝和福島那種核事故再次出生!
『肆』 核峰會為什麼在海牙開
荷蘭於2014年3月24-25日在海牙主辦核安全峰會
全球53個國家、4個國際組織、58位領導人,以及數千名代表和記者參加的「2014核安全峰會」
(以下稱NSS)將於2014年3月24日至25日在荷蘭海牙舉行。這一國際峰會旨在全球范圍內防止核恐怖主義。
核威脅發生幾率小,但影響巨大核原料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於醫療、民用供電等領域。幸運的是,恐怖主義分子利用核武器發動襲擊的幾率很小。可一旦發生,後果將是毀滅性的。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各國政府機構、商業組織和科學家共同致力於減少核原料的存在,更好的保護現存的核原料,並打擊核原料走私。全球合作NSS對於確保有效的國際合作並防止核恐怖主義至關重要。這一峰會由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發起,首次峰會於2010年在華盛頓特區召開。2012年,第二次峰會在首爾舉辦。隨後,荷蘭受邀請組織2014年第三次峰會。
本次NSS荷蘭選出的六個主題:
提高安全水平並減少對高濃縮鈾及高濃縮鈈的使用。我們希望看到在更少的國家、更少的地區發生更少的核裂變。使得更多國家認可《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這一重要的公約亟需足夠的國家認可從而生效。我們需要34個國家的認可。理想的情況是我們可以在本次峰會召開之前使這一公約獲得足夠國家的認可。提高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核查的徹底性和頻率。擁有核設施的國家可以自願邀請IAEA對其核設施進行檢查。目前,這一現象並未經常發生。為擁有核原料的國家進行登記,保護其高放射性的核設施,如醫療設備。即使是醫療設備的部件,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都有可能變成臟彈。讓核工業在保護核原料、制定規則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核工業一直處於前沿並面臨主要威脅。因此,核工業本身應該加入打擊核恐怖主義的行列。確保國家發揮自身作用,保護其核設施及資源不受到威脅。為什麼荷蘭會成為主辦地?荷蘭是全球公認的和平、公正與安全之國。舉例來說,和平宮、國際法院均位於荷蘭海牙-使其成為舉辦NSS的理想場所。我們視NSS為重要的國際會議還因為鹿特丹港、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的存在使得荷蘭作為核原料走私的交通樞紐的風險加大。此外,荷蘭本國的核企業要求更加嚴格的核安全措施。
通過組織並舉辦NSS,我們盡自己的力量使世界更加和平。
『伍』 核工業的國內
中國的核工業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創建和發展起來的。
⑴1950年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開始從事核科學技術研究工作。⑵1954年,中國地質工作者在綜合找礦中,在廣西發現了鈾礦資源。毛澤東在聽取地質部門匯報後指出,我們有豐富的礦物資源,我們國家也要發展原子能。
⑶1955年7月,國務院決定,在國家建設委員會設立建築技術局,負責原蘇聯援助的實驗性重水反應堆和迴旋加速器的籌建工作。
⑷1956年11月16日,國家建立了第三機械工業部(1958年改為第二機械工業部,1982年改為核工業部) ,在蘇聯援助下建設核工業。1958年,中國第一座重水型實驗用反應堆和迴旋加速器建成並投入運行。
⑸1960年,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協定,停止了援助,撤走在核工業系統工作的233名蘇聯專家和重要資料。然而,中國核科技研究和核工業建設並未就此止步,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繼續發展。1962年11月成立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直接領導研製生產原子彈的工作。
⑹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⑺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又爆炸試驗成功;
⑻1971年9月,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試航成功,表明中國的核工業已有較快的發展,建成了比較完整的核工業體系。70年代末,隨著國家工作重點轉向經濟建設,核工業由主要為軍用服務,轉向軍民結合,以核為主,多種經營,主要從事核能、核技術的和平利用,民用產品的開發。
⑼1983年6月,在浙江海鹽縣秦山,開始了中國自行設計的電功率為30萬千瓦的秦山核電站的建設;
⑽1984年4月,引進技術設備,在廣東深圳開始建設大亞灣核電站。
⑾1988年4月,核工業部撤銷,其政府職能劃入新建的能源部;同時組建了中國核工業總公司,負責對核工業企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
⑿90年代以來,核工業繼續貫徹「軍民結合,以核為主,多種經營,搞活經濟」的方針,得到了更快的發展。 中國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為870萬千瓦,預計到201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約為2000萬千瓦,2020年約為4000萬千瓦。到2050年,根據不同部門的估算,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可以分為高中低三種方案:高方案為3.6億千瓦(約佔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30%),中方案為2.4億千瓦(約佔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20%),低方案為1.2億千瓦(約佔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0%)。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正在制定中國核電發展民用工業規劃,准備到2020年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預計為9億千瓦時,核電的比重將占電力總容量的4%,即是中國核電在2020年時將為3600-4000萬千瓦。也就是說,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40座相當於大亞灣那樣的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
從核電發展總趨勢來看,中國核電發展的技術路線和戰略路線早已明確並正在執行,當前發展壓水堆,中期發展快中子堆,遠期發展聚變堆。具體地說就是,近期發展熱中子反應堆核電站;為了充分利用鈾資源,採用鈾鈈循環的技術路線,中期發展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遠期發展聚變堆核電站,從而基本上「永遠」解決能源需求的矛盾。 核工業部已作為國家能源部門之一,負責中國核電站的建設和營運。核工業部大力組織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產和同位素及輻射技術的推廣應用,1985年中國生產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製品已有700多種。
『陸』 世界五大核工業國指哪些國家
分別是:美國、英國、法國、中國、俄羅斯
有核國家就是指公開承認擁有核武器並被國際社會承認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被承認了有核國家地位的國家可以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攻擊他國且不違反國際法。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九條第三款規定:本條約所稱有核武器國家系指在1967年1月1日前製造並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的國家。
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只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才是被普遍承認有核國家地位的國家。
英國:1952年10月3日, 英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澳大利亞蒙特貝洛沿海的船上試爆成功, 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91年11月, 英國政府宣布暫停核試驗, 至此英國總共進行了45次核試驗。英國擁有225枚核彈頭, 其彈道導彈的射程為12 000公里。
美國: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 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離阿拉木郭多80千米的一片廣闊荒蕪地區成功進行了首次核試驗,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92年美國政府宣布暫停核試驗, 至此美國總共進行了1 032次核試驗。
『柒』 世界上擁有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是哪個國家
你要是說完整的核工業體系,哪么只有美國 俄羅斯 中國 法國 英國 日本。印度 和巴基斯坦還不具備這種能力,充其量只是有核武器而已,以色列就更不用說了,他在中東搞核武器已經是全球公開的秘密了。
『捌』 我現在在核電廠工作,做的是安裝。我想系統地了解一下核工業。
核能開發、利用的綜合性工業部門。主要任務是和平利用核能和研製、生產核武器。從事核燃料、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核反應堆和核動力裝置的研究、設計、建造和核能生產(發電和供熱)和核武器研製。
目錄
簡介
學科發展
體系
中國核工業概況
發展歷史未來趨勢核工業部
國外發展情況
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簡介
學科發展
體系
中國核工業概況
發展歷史未來趨勢核工業部
國外發展情況
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核工業是從事核燃料研究、生產、加工,核能開發、利用,核武器研製、生產的工業。是軍民結合型工業。主要產品有:核原料、核燃料、核動力裝置、核武器(包括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核電力和放射性同位素等。核工業在國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核武器比常規武器有更大的殺傷力和破壞力,能在戰爭中起到一般武器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且造成放射性污染,對生態環境有長期、嚴重的後果。所以,核武器已成為某些國家現代軍事戰略的基礎。同時,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核工業也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編輯本段學科發展
核工業是一門學科門類多、開拓領域廣、技術密集程度高的綜合性新興工業。它涉及到地質勘探、采礦、冶金、化工、電力、機械製造、建築、電機和精密儀表等工業部門和物理、化學、電子學、半導體、計算技術、自動控制、材料學、傳熱學、醫學和生物學等學科領域。一個國家的核工業發展水平,能集中地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整個工業基礎和科學技術水平。 1896年天然放射性的發現,揭開了現代科學技術嶄新的一頁。20世紀中葉以來,核科學技術和核工業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實現了從基礎理論研究到應用技術研究,從軍事利用到和平利用的重大轉變。核技術已滲透到各個領域,它在經濟建設、科學研究和社會生活中應用廣泛,效益明顯,是當代技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編輯本段體系
核工業體系主要包括核燃料的生產與加工(如天然鈾、濃縮鈾和釷燃料等)及氘、氚、鋰-6熱核材料的生產與加工;研究試驗堆、生產堆及動力堆的建造;輻照燃料的後處理(鈈-239及裂變產物、超鈾元素的提取);以及核武器的研究與製造等。為此,就需要建造一系列的工廠,如核武器製造廠、礦石加工廠、精製轉換廠、同位素分離工廠、燃料元件加工廠、後處理廠以及放射性廢物處理和處置設施等。編輯本段中國核工業概況
發展歷史
我國的核工業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創建和發展起來的。
發展初期
⑴1950年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開始從事核科學技術研究工作。 ⑵1954年,我國地質工作者在綜合找礦中,在廣西發現了鈾礦資源。毛澤東在聽取地質部門匯報後指出,我們有豐富的礦物資源,我們國家也要發展原子能。 ⑶1955年7月,國務院決定,在國家建設委員會設立建築技術局,負責原蘇聯援助的實驗性重水反應堆和迴旋加速器的籌建工作。 ⑷1956年11月16日,國家建立了第三機械工業部(1958年改為第二機械工業部,1982年改為核工業部) ,在蘇聯援助下建設核工業。1958年,我國第一座重水型實驗用反應堆和迴旋加速器建成並投入運行。 ⑸1960年,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協定,翌年撤走在核工業系統工作的233名專家,並帶走了重要的圖紙資料。然而,我國核科技研究和核工業建設並未就此止步,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繼續發展。1962年11月成立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直接領導研製生產原子彈的工作。 ⑹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⑺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進行了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 ⑻1971年9月,第一艘核潛艇試航成功,表明中國的核工業已有較快的發展,建成了比較完整的核工業體系。70年代末,隨著國家工作重點轉向經濟建設,核工業由主要為軍用服務,轉向軍民結合,以核為主,多種經營,主要從事核能、核技術的和平利用,民用產品的開發。 ⑼1983年6月,在浙江海鹽縣秦山,開始了中國自行設計的電功率為30萬千瓦的秦山核電站的建設; ⑽1984年4月,引進技術設備,在廣東深圳開始建設大亞灣核電站。 ⑾1988年4月,核工業部撤銷,其政府職能劃入新建的能源部;同時組建了中國核工業總公司,負責對核工業企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 ⑿90年代以來,核工業繼續貫徹「軍民結合,以核為主,多種經營,搞活經濟」的方針,得到了更快的發展。
未來趨勢
中國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為870萬千瓦,預計到201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約為2000萬千瓦,2020年約為4000萬千瓦。到2050年,根據不同部門的估算,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可以分為高中低三種方案:高方案為3.6億千瓦(約佔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30%),中方案為2.4億千瓦(約佔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20%),低方案為1.2億千瓦(約佔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0%)。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正在制定中國核電發展民用工業規劃,准備到2020年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預計為9億千瓦時,核電的比重將占電力總容量的4%,即是中國核電在2020年時將為3600-4000萬千瓦。也就是說,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40座相當於大亞灣那樣的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 從核電發展總趨勢來看,中國核電發展的技術路線和戰略路線早已明確並正在執行,當前發展壓水堆,中期發展快中子堆,遠期發展聚變堆。具體地說就是,近期發展熱中子反應堆核電站;為了充分利用鈾資源,採用鈾鈈循環的技術路線,中期發展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遠期發展聚變堆核電站,從而基本上「永遠」解決能源需求的矛盾。
核工業部
核工業部已作為國家能源部門之一,負責中國核電站的建設和營運。核工業部大力組織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產和同位素及輻射技術的推廣應用,1985年中國生產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製品已有700多種。編輯本段國外發展情況
核工業
核工業於20世紀40年代始建於美國,起因於軍事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猜測希特勒德國在研製核武器,決定趕在德國之前研製出核武器,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開展了空前規模的研究工作。1942年6月,當科學研究確定有可能造出用於戰爭的核武器時,開始了可望實現生產過程的初步工程的建設。為了保密,整個工程系統被稱為「曼哈頓工程區」,科研和建設以非常的戰時速度進行。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在1949年蘇聯第一次原子彈試驗成功,美國核壟斷被打破後,美國決定擴大易裂變物質的生產,在1951~1956年間,擴建了和新建了三座氣體擴散廠。與此同時,也擴大了鈈的生產。戰後,美國也致力於艦船用和民用核動力裝置的研究。為發展熱中子動力堆,經過各種堆型的試驗研究,決定主要發展輕水動力堆,包括船用動力堆和核電站用動力堆。到1982年擁有核動力船艦約128艘。到1985年,擁有核電站93座。 蘇聯於1943年決定研製原子武器。1946年鏈式反應試驗成功之後,著手建立核工業。1948年第一座生產鈈-239的反應堆投入運行,1952年第一座氣體擴散工廠投產。從40年代後期至50年代初,建立了易裂變物質生產工業。在核動力方面,蘇聯主要採用石墨水堆和壓水堆兩種堆型。至1982年,擁有核動力船艦約173艘。到1985年,擁有核電站51座。 英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自己的核工業。法國於50年代建設了鈈的生產工業,60~70年代初,建設了大規模的鈾同位素分離工廠。聯邦德國和日本引進美國的核電技術,於60年代建設了一批核電站,掌握了核電站設備製造和工程建設技術,建立了核燃料元件製造工業。加拿大有自己的核燃料工業和重水反應堆核電站。印度也建設了較小規模的核燃料生產企業和核電站。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引進或以引進為主建設了核電站,有的也在積極發展自己的核工業。編輯本段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①核工業能利用核能使之轉變為電能、熱能和機械動力,與有機燃料相比,核燃料具有異常高的熱值,單位質量核燃料產生的熱量為有機燃料的2.8兆倍。用它作為能源,成品燃料的保存和運輸費用很少,因而在選擇核電站廠址時不受燃料開采和加工地區的限制,適合於在缺乏有機燃料和水力資源的地區提供能源,也可作為持久航行的遠洋船艦的動力。核電站在正常運行情況下釋放的有害物質比火電站的少得多,有利於環境保護,是一種清潔的能源。核電技術已經成熟,在一些國家,核電已能在經濟上同火電相競爭。由於煤炭和石油儲量有限,能供開采利用的時間也是有限的,而利用水力發電,又受水利資源地域上的限制,因此,利用核能發電,已被公認為一種替代能源。到1985年底,在全世界26個國家和地區有374座核電站在運行,總裝機容量為249754MW(兆瓦),約佔世界電站總裝機容量的15%左右。大力發展核能已成為世界能源發展的總趨勢。但迄今廣泛發展的熱中子反應堆核電站,僅利用天然鈾中含量約0.7%的鈾-235。為滿足今後較長時間的能源需求,必須發展快中子堆核電站。在這種反應堆中,能以工業規模將鈾-238轉換為人工的易裂變核素鈈-239,使鈾資源的利用提高約60倍。法國和蘇聯已成功地建造和運行了快中子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到21世紀初,這種堆型將進入商用階段。快中子反應堆核電站及其燃料循環系統將是核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遠期則是發展利用氘氚核聚變產生能量的核聚變堆。 ②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多種放射性同位素產品、同位素儀器儀表以及輻射技術等核技術,在輻射加工、食品保鮮、輻射育種、滅菌消毒、醫療診斷、示蹤探測、分析測量和科技生產等方面發揮愈來愈大的作用。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術應用的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能耗低、公害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在國際上已迅速發展成為新興的工業,廣泛用於國民經濟工、農、醫、科技等各個領域。 ③核工業的發展需要冶金、化工、機械製造、電子等工業的支持,從而也促進了它們的發展。核工業所要求的耐輻射、耐高溫、抗腐蝕、超導體材料將開辟新材料的發展途徑。核技術中的活化分析、示蹤技術,提供了其他方法所不能解決的研究、分析手段。核工業的發展還促進許多新的科學領域,如輻射化學、放射化學、輻射劑量學、核醫學、核電子學等的發展。核工業與國民經濟各部門密切相關、相互促進。
『玖』 七大工業國包括哪些國家
「七大工業國」包括法國、美國、英國、西德、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即現今世界七大工業領袖國。
七大工業國也就是以前的七國集團(Group of 7,G7)。20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形勢一度惡化,接連發生的「美元危機」、「石油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嚴重經濟危機把西方國家弄得焦頭爛額。為共同解決世界經濟和貨幣危機,協調經濟政策,重振西方經濟,1975年7月初,法國首先倡議召開由法國、美國、日本、英國、西德和義大利六國參加的最高級首腦會議,1976年加拿大加入,稱為7國集團,1998年俄羅斯加入後又改成「八國集團」。八國集團成員國的國家元首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即八國集團首腦會議(簡稱「八國峰會」)。2014年俄羅斯的資格被暫停,又回到7國。
【成員國】:
美國:美國工業發達,生產規模巨大,部門結構完整,生產技術先進。
法國:法國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電設備能力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義大利:義大利工業十分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享有「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義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居歐洲第二位。
日本:日本為亞洲著名的工業大國,汽車產量世界第一,工業高度發達。日本的汽車、鋼鐵、機械、電子,電器產量非常大,且享譽世界。日本還是高速鐵路技術較為成熟的少數國家之一。
英國: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高度發達,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
加拿大:加拿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工業十分發達。加拿大是礦產、紙張、木材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其傢具、尖端葯物、軍火更是享譽世界。
德國:工業產品以做工細膩而享譽世界,但成本較高。德國是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是不少著名汽車製造商總部所在地。
俄羅斯:俄羅斯是當今世界工業國家之一,其重工業享譽世界。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