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代十大文明國家有哪些
(一) 美國
在這個依託西方殖民發展起來的神奇國度,在近百年中以強大的科技造就了經濟和軍事奇跡,同樣的以健全的民主造就了政治和文化的繁盛;而強大的科技和健全的民主則來自於自由理念的果實。由此引導出一個結論:只有最自由的環境才能留住真正的人才,並成為所有精英人才趨之若鶩的理想的無限發揮自己潛力之地。
自由的影響力絕不僅僅是粗略描述的這幾個面,它涉及並激活了整個社會機體的每一個細胞組織,使文明得到更高級別如同新一輪生命大爆發一樣的高度進化。不管有人如何刻畫美國資本主義的可憎或帝國主義的可恥亦或是不同意識形態下的對立及沖突,都無法阻礙美國為人類文明進步所迸發出的巨大光芒!
一個國家的潛在危機不在於有多落後及貧弱,而在於進步理念的高度和深度;只要這台機器在同等運動中產生更多的動力且更持久,那就沒有追趕不上的對手,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人類一切夢想都是在無限自由遐想和勇於探索中收獲到豐碩果實,而最能造就這個夢工廠的只有美國這塊最自由發揮的土地。
當然,美國也絕非完美之地,他在發展中也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責,讓許許多多無辜之人做了文明進步的替罪羊,但他們也用文明果實做出了相應的彌補!而與那些沒有什麼文明成果也造成大量人民的無辜受難,甚至還在專門狂吠別人的不是,試問這些羞恥者:你們做出了什麼?
(二) 德國
在歐洲文明中,德國是後起之秀,但他的發展卻是迅猛的,以至於這種高速發展在不斷膨脹的專制思維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導發起者。歷次沉重代價足以讓今天的德國人更明白文明絕不僅僅是讓周邊臣服甚至跪拜,而是用更多的理智去解讀芸芸先賢深邃的哲學理念所隱含的理性進步。
但德國許多成就還是有目共睹的,不管工業、貿易、精密儀器、電子等科技成果以及對曾經罪責的反思和行為都看出他們不刻意做作,敢於直面一切不利於發展進步的任何瑕疵,今天的德國是嚴謹的、精細的、清廉公正的。他們在世界的聲音正在加強,因此也將傳的更遠。
能孕育出那麼多的哲學家、思想家,其本身就說明這不是一塊凡庸之地,不管是阿爾卑斯山還是萊茵河,似乎都更好的傳續了那種秀美環境而群賢繁出。
從柏林牆的倒塌看出德國人對意識和覺悟的掌控能力是多麼堅毅,不管各種教條主義如何洗禮,人民還是心明眼亮,自主明辨是非常需要的,這關乎自己未來的生活環境;對這個撥亂反正的自信和決心要給與肯定和贊許,也為世界各地的這種潛在進步變革做出了表率。
雖然現代年輕人思想也有一點點浮華躁動,但相信那隻是暫時性的一小部分。希望這片土地的未來如同他們的國名一樣:德——意志,讓世人多一些安心和憧憬,為世界發展做出更多實效的貢獻力!
(三) 法國
一個曾經最有自由理念的國度,一個極富浪漫並自譽為高貴品質的國度——法蘭西。這是個惟一體驗過短暫社會主義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而真正依託進步的動力卻是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是一個進步快速的國家,從陸上工業到海上繁榮,尤其半個多世紀來在航空航天、大型系統工程以及跨國合作等方面在世界上屈指可數。法國的地理位置似乎是文明西歐的中心,這利於接納和傳播先進文明。
法國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懿美傳奇,為奠定自由進步的美利堅做出了卓越貢獻,盡管美利堅和大英近乎同根同源,但為美國的自由和獨立送去了很多援助,包括自由女神像,這一舉動直接影響了美國以後的國家主體思想體系;充分展露了法蘭西這種高貴的民權意識,即便今天的法蘭西在世界舞台依然具有這種可貴理念。
從拿破崙王國到二戰,法國與其他歐洲國家一樣,誰想建專制王國,誰就會被打敗;誰想當一方霸主,誰就要背負罪責!從巴士底獄的解放再到巴黎公社牆的泣悲,歐洲的幽靈沒有打破區域環境,像流星劃破長空,轉瞬即逝。
可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沒能侵入法蘭西的心髓,也證明其雖然擁有自由浪漫的性格,但面對許多原則和正義良知時還是明辨曲直的,今天法國已不具有強國姿態,但從人性化社會和眾多科研上卻為世界做出了不俗的表現。
從現在到未來法國還將是一個非常獨立、非常重要的角色,為人類文明和公正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職責;世界渴望擁有一個進步的法蘭西,而不是法蘭西王國。
(四) 英國
這是第一個打破手工業時代的工業化開創者,他的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在延續幾百年的工業發展中不僅產品成果琳琅滿目,還造就了無法替代的國際化標准體系,在從無到有過程中,每個始創者的成熟標准數據都將會成為以後國際間這一行業的標准化範本。
許多理論上的逐步規范也讓英國在國際間贏得無數的影響力;所以直白的看英國的外在實力還顯得幼稚,其實他更多的潛在力量是軟實力,這在和平時期不容易顯現,,但絕不可小視,當關乎存亡時,這種隱形潛力將無可限量。
這個漂離歐洲大陸的島國成為工業時代的先驅的確令人贊嘆,細分析仍不難看出其政治的相對公正和社會平等的理念在當時還是非常先進的,所以人思想的解放寬松,必然產生了更多的奇思妙想,又隨著人的能動性(從頭腦中理論構思變成現實的實物),就是這些奇想逐步變成現實才最終把英國推到了工業時代引領者的寶座上。
雖然近百年來被周圍鄰國陸續趕超,但英國人的性格務實、簡捷、高效、沉穩還繼續為他們帶來許多榮耀和成就。一個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島國,用數百年時間推進了文明,而他們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也一並輸出,所以促成了英國語言成為世界通用的交流語言!
從資本初始到航海時代到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英國的文明成果是如此的絢麗奪目;當然天下沒有永遠不落的太陽,英國也一樣;但不管走到哪個時代,提及工業時代都無法淡化對英國的重彩勾勒,那個音符永遠是整個文明樂曲里的最重要節拍。
(五) 日本
日本真正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的,從那一刻,確立了西方文明成為他們未來的主要治國之本,這一思想體系的巨大變化也為日本未來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後在科技的大舉進步下,日本的軍事突飛猛進,並先後在庸腐的晚清身上榨取了無數的財富,用這些財富樹立起一個戰爭化工業體系,以至於在當時那種狂熱的無限膨脹的私慾下促成二戰時的法西斯主角,當一切帝國夢想破滅後,日本才開始進入全面的工業化高速發展,在國際市場上一步步擠壓歐美在世界各地的市場空間。
從先前的仿製到自製再到自主研發,日本在幾十年裡成就了自己,電器、汽車、電子、造船、精密器械等成為世界的寵兒。而一向精明的日本人本著自己國情,資源的相對匱乏,開創性的把節儉融入整個工業體系中,這一理念不僅為他們創造了豐厚的回報,對整個世界來說也是功不可沒,尤其在今天的氣候變暖下更顯可貴。
回溯二戰那段歷史,日本的前身是瘋狂的民族武士,但即便戰敗後他的行為仍舊是可圈可點;對一些往事的遮遮掩掩,不敢直面,總讓人心中感到無奈。但歷史是不容欺騙的,正義是不容蒙蔽的;因為人人心中有桿秤。日本當然也不笨,他們找尋著這個平衡點,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世界其他落後地區付出很大的職責,這多少也讓自己心態找回一點自信。
不過今天日本的教育程度相信許多人能夠分清文明的真諦。不至於再踏入前輩的空幻怪圈,理性看待文明歷程,任何窮兵黷武式的野蠻掠奪都不能保持強大,甚至招致全面落敗和滅身!
(六) 瑞典
當人們看到這一國家時會略有點驚異,但如果仔細看看這個國家的規模(只有幾百萬人口),再看看他的科技和社保規模時就嘆為觀止了。
一個僅相當於中國一個省份里的一個地區級的國家瑞典,創造了沃爾沃、愛立信等等世界級品牌,尤其他們在較早時還自主製造出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戰斗機,要知道世界能造出戰斗機的國家並不多,而小小的瑞典做到了,沒有龐大的科研實力做後盾是做不到這一切的。
雖然瑞典不具有社會主義的嚼頭美名,但其社會架構的人民意識卻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無法比擬的。其外在形象(發展經濟)是資本的運作,但比資本主義更平均;而福利又近似社會主義模式,但比社會主義更發展;准確說是汲取了兩個主義的優點。
除此,瑞典的社保也是世人津津樂道的,不管是醫療、教育還是其他許多社保,值得做為世界其他地區的楷模以做範本。能在社會高成本(高福利)和巨大進步性(高稅賦用來研發和製造)中找到准確的平衡點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個代表的是現實的福利,一個是現實的進步下創造未來更大的福利;而瑞典是最接近這一平衡點的國家之一,所以能取得今天巨大成果也並非偶然,而是群體智慧,力量凝聚的結晶。
好的國家就是這樣,沒有多少繁文雜節,一切都很實際、很充盈;不虛設任何華麗的形式外衣,遵守自然法則和普遍規律,好的社會結構並不難建立,只要尊重每個人的個人權益並讓其長久保持。我們要始終記住一點:世界是屬於所有人的,而絕不是一部分人的。
(七) 以色列
在一個承受百般迫害的民族,在一個彈丸之地的地中海沿岸,二戰後成長起一個智慧國家——以色列,並被世界公認為最聰明的民族之一。
這個被阿拉伯國家包裹中孕育的猶太國家以色列,曾數次為爭奪自己的生存之地而與周邊大打出手,幾次戰事讓這個稚嫩的國家逐步成熟起來,尤其他在歷次摔打中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和先進的科技才是國家的強盛基礎,並才能真正長久保存自己的棲息地家園。
在近些年來,以色列很快擁有了可觀的經濟基礎和相當數量的前沿科技,這為他們自己夯實了穩固的根基,世界絕少有哪個國家在如此狹小的疆域、如此惡劣的環境(不管是氣候還是地區民族爭端)以如此少的人力取得相當的成就。
在許多尤其是軍事科技上,以色列得到世界的認可和贊許,在很多領域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這種表現也讓以色列在未來具有很大潛力的現代化國家。
這個受過傷痛的民族國家也有好鬥的血性,為自己能有一席世代傳承的生存之地做著十二分的爭取;世界不會拋棄一個有無限上進的民族,能高效進步就理應是文明的寵兒,應該有其相適應的生存空間。
當然以色列也應從民族性中脫離出來,用現代文明意識打破那種民族對立,讓阿拉伯各國多一些依存,少一些仇恨。同時建立起與世界更廣泛的交流合作;戰爭或許暫時有點收獲(這需要優勢非常明顯情況下),但長久的收獲必然來自於更多的合作。沒有永遠對立的民族,而最終沒落的民族不是因為被屠殺,而是因為不自強、不進步!
(八) 澳大利亞
這是我所寫十大現代文明國惟一的南半球國家,雖然從屬英聯邦,但這一新興國家已經從平庸走入朝氣蓬勃的新環境。這是一塊地廣人稀的南國,資源豐富,大片土地尚未開發利用。雖擁有有限開發的沿海區,但經濟和正在成長壯大的科技卻顯得蒸蒸日上,並越來越多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也充分證明其自信、負責任的姿態。
做為後起發展的澳洲,在很多方面不會輸於歐洲一些發達國家,而且隨著自身能力的提升還會展示更多自己的實力和決心,在大洋洲起到主導性的中堅地位。
澳大利亞的一個重要經濟支柱是採掘為主,但他肯定不會一直依賴於此,他們會很明白,資源總是有限的,而創造才是無限的,要想在以後有一個長盛不衰的國家,不斷地創造開發是必需的。這也是澳正在努力的方向。
另外,澳的教育系統(包括私立教育)相信做的還好,除了能為自己的國家輸送大量的人才外,也能為許多的發展中國家培養急需的人才,盡到一份國際義務;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素質的窗口,做好這個窗口非常重要。
一個相對比較健全的國家制度總是能最大限度調動人的力量為整個社會服務,在多方面讓人們沒有後顧之憂,都努力做好自己的一面。就像整個社會是一台機器,而每個人都是一個小零件,大家各盡其職,又相互補充,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能量,就是對整體的一大貢獻。為此社會結構將更緊密、更銜接;有了這個穩固的社會構架才能讓這幢大廈蓋的更高且更結實。
澳本土沒有經受巨大破壞的戰爭洗禮,所以澳更應該具有一種包容,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如此澳的崛起還將會繼續,世界也將因有他而逐步收獲更多的文明果實。
(九) 前蘇聯(俄羅斯)
之所以有如此的稱呼,是因為真正創造巨大文明的那個時期是前蘇聯,但由於其過於追求一些急需的科技(幾乎都為軍事之用),而一再忽視人民的幸福,所以這種惡意打破自然法則的行為在幾十年的輝煌後一潰千里。而同時由俄羅斯接管後的整個社會科技又沒有太多的亮點,所以前蘇聯時期就永遠成為科技文明的一段歷史定格在那不足百年裡。
前蘇聯的人民是比較痛苦的,就像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一樣,為了國家的強盛付出了一切,尤其是整個國民的幸福和民權。但離開個人幸福的國家即便暫時強大了,也不會持久;原因很簡單,沒有富足人民後續不斷的強有力支持;也就是當國家拋棄了國民的幸福時,國民也最終會拋棄國家概念!這是必然的結果。
前蘇聯的創造力還是很豐富的,但多為的軍事服務,而軍事又極其保密,所以很難找到他們對世界文明很明顯的貢獻點;如果仔細分析,最大的貢獻恐怕就是航天事業了。
從第一顆人造衛星到第一個載人航天到第一個空間站等等,對於現代和未來這些科技成果似乎不算什麼,但那個年代,一切完全沒有先例下需要付出怎樣的心血和努力。還有在長期運轉的空間站和空間對接等方面研究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和知識,這為人類未來大批量走入太空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地球是人類起步成長的搖籃,但人類最終總是要離開這個搖籃去開辟新世界的。
當然除此之外,前蘇聯在機械和許多大型裝備等方面也做出了相當的成就,影響了幾大洲無數人民的文明進程。今天以及以後的俄羅斯會不會成為這個文明的合格接班人,尤其能不能制定的出比前蘇聯更加完善的社會體制,我們拭目以待,俄最終將以怎樣的姿態溶入文明世界?
(十) 韓國
說實話,人們看到韓國會認為其對文明的貢獻並不會很大,但我之所以把他位列其中,是因為他所具有的潛力有很大的發掘性。
韓國的文化受中日影響比較深,自從二戰及北南戰爭後,又不斷地吸收了歐美的民主意識和普遍價值觀;尤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政治民主化為韓國的經濟繁榮和科技進步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並在很短的時間內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而且膨脹仍在繼續,雖然強勁的增長率會帶來經濟波動,但只要這個基礎達到一定量,就無法阻礙整體的進步性,所以韓國崛起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從以前不起眼的一個小國(韓國領土不足十萬平方公里,只大約是中國的百分之一)到現在的中、日、韓的三角格局,其變數顯而易見。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韓國在世界上的展露會越發活躍,韓國的汽車、電子、造船等在世界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並不斷壯大。
一個國家就是這樣,當依託自主科技製造出來的產品普及到世界各地時,他的文化和影響就隨著產品一同輸出並潛移默化影響到產品接收國。而且影響力總是隨著不斷發展的科技產品而逐步增強,成為一種隱形的文明侵蝕,推動本國文化向其他區域滲透。
用進步驅使落後,讓更多的民眾感受現代社會的文明果實,而不是象某些虛假的國家意識,用空洞的虛偽的陳詞濫調來愚弄人民。希望這一文明趨勢能被世界更多人民所享用。
隨著韓國的繁榮發展,半島局勢的天平會隨著韓國的強勁發展而逐步向其傾斜;而他的政治環境也會在不斷地發展中逐步加以完善;更期待亞洲民主化隨著新文化的發展逐漸縮短與歐美民主的差距並趕上直至超越;同時希望韓國用新思想引導社會和國民對不同文化有更多更大的理解和吸納,因為只有敢於接受外來文明才能更加完善自我,進步自我。
僅僅寫這十個文明國家並不能概括現代文明,很多國家同樣也很優秀,不能一一概述,世界文明是一個整體,但這十個國家現代和未來很具有代表性,也希望這些文明國家能用自己的經驗和成果帶動世界其他地區人民,讓人類文明的觸角向更廣、更深的方向發展。
從網上復制的,個人認為中國也應該是之一。
B. 英國工業革命的工業革命的特點
(1)它是從棉紡織輕工業開始的。這是因為輕工業投資少,見效快,銷路廣,獲利大。加之,英國的棉紡織工業是新興工業,它受封建行會和習慣勢力的束縛較少,容易使用新技術和新機器,同時英國當時的棉紡織品質量不如印度和中國,為了競爭也迫切需要進行技術革新。
(2)它是以解決動力問題作為關鍵和重要標志的。從古代至近代,人類社會是以使用什麼樣性質的生具作為代表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如石器時期、銅器時期、鐵器時期等,可是到了近代機器出現以後,則往往是以使用什麼樣性質的動力作為代表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如蒸汽時代、電汽時代、原子時代等。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既是英國工業革命和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也是英國工業革命突破輕工業部門向縱深發展的關鍵。
(3)它是以機器的發明、使用和製造為中心。用機器操作代替手工勞動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主要標志,用機器製造機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的主要標志。也就是說,手工勞動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對象,機器生產是這次革命的結果,機械化是這次革命的中心。英國最早在18世紀60年代以發明紡紗機和蒸汽機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正式開始的標志,前後經歷了各種各樣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如棉紡織工業部門發明了上十種的機器;蒸汽機也不止一種,從單動式蒸汽機到聯動式蒸汽機,再到高壓蒸汽機等;在冶金工業和采礦工業上有鼓風機、輾壓機、抽水機、鑿井機、曳運機等;在交通運輸業上有蒸汽機車和汽船等;在機器製造工業上有「移動刀架」,各種蒸汽錘和金屬加工車床;最後到19世紀30—40年代完全能用機器製造機器,並且大量向國外輸出機器,作為工業革命完成的界標。當時,英國從工廠到
礦山、從陸地到海洋、到處是機器在轟鳴,到處是機器在轉動,到處是機器在賓士……它組成了英國工業革命勝利行進的協奏曲。機器霸佔了英國生產的歷史舞台,手搖紡車、人力車、馬車等都逐漸退出了生產的歷史舞台,放進了歷史博物館。
(4)它是以本國的發明創造為主,同時也盡量吸收了前人和別國的先進技術。英國是第一個進行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引進和利用的外國先進技術不多,只能靠本國的發明創造為主,所以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機器都是英國人自己發明製造的。但是,他也不是完全閉關自守、一律排外,外國的先進技術可以利用的他還是盡量吸收。如汽船、凈棉機等就是美國發明的,英國很快把這種先進技術引進來,加以應用和推廣;蒸汽機最早是法國物理學家巴本在1690年製成了實驗性的蒸汽機,後來英國技師薩費里在1698年製成蒸汽水泵和紐可內在1704年又加以改進製成礦井抽水機,最後瓦特總結了他們的經驗,加上新的研究和試驗,才在1769年製成單動式蒸汽機。 技術的發展是連續的,同時又顯現出某些階段性。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蒸汽—機器時代的技術體系已經形成。這一技術體系與以前的以農業為中心的技術體系不同,與19世紀中葉逐漸孕育並開始形成的以電氣的應用為中心的技術體系也不同。它的主要特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科學和技術的關繫上,工業革命初期的許多技術發明主要還是工匠們的經驗結果,科學只是起了輔助作用。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許多科學家逐漸對科學的應用產生了興趣,加速了科學和工業的結合,使得許多技術上的發明成了科學在工業上的應用。
(2)由工作機、傳動機、動力機所組成的機器系統的出現,是這一技術系統的另一個特徵。以工作機的發明為起點,解放了雙手;動力機以蒸汽機為動力源,通過復雜的傳動機構將動力傳給工作機。
(3)機器時代的重要特徵是用機器生產機器,它是在各種技術的體系化過程中出現的。在這種情況下,僅憑工匠個人的技能已經不能夠了。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技能的地位相對降低了,機械設備及勞動手段的作用提高了。在工業革命的進程中,機器勞動使得進一步分工成為必須,產生了工匠和工程師的分工。同時,也使得工人把技術看作是異己的力量。
蒸汽—機器時代的技術體系從工業革命開始孕育,經過了約100年的形成期,逐漸成熟起來,並日益發揮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C. 世界哪個國家的輕工業最發達(不是製造業)
?!咦 只要是材料加工業不是資源採集方面的,無論輕重工業都是屬於製造業啊;至於要問輕工業的發達狀況,不好說,一般發達國家的輕工業都比較發達,但是占工業比重很低;發展中國家一般輕工業比重很高,但是本身狀況不夠發達。
至於要問輕工業最發達的國家,選擇標准就是在發達國家中選輕工業方面的產品品牌影響力高低,輕工業規模的大小,輕工業的門類齊全度,以及在整個世界中所佔的份額。我認為不是日本,日本輕工業方面世界聞名的主要集中在電子方面,日本出口商品主要還是汽車,鋼鐵化工之類的重工業。本人認為應該是法國和義大利,這兩個國家在服裝紡織方面的產值佔到分別都佔到整個世界10%左右,法國的化妝品業世界第一,義大利的傢具產業佔世界三分之一的份額,法國和義大利在電子方面的總產值在歐洲也能佔到40%以上,另外生活奢侈品方面,全球十大品牌中,法國和義大利的品牌數分列前兩位。另外義大利的民用石材加工,法國的食品加工出口業都是各自領域的全球第一,等等輕工業各行業格局都可以顯示輕工業最發達的應該是這兩個國家。
D. 英國工業革命初期是以什麼產業為主
棉紡織業。
英國工業革命始於18世紀60年代,以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為始,以瓦特蒸汽機的改良和廣泛使用為樞紐,以19世紀30、40年代機器製造業機械化的實現為基本完成的標志。
工業革命興起的前提條件是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其次就是資本原始積累的完成。還有就是對外貿易的加重,殖民掠奪和生產技術成熟、自然科學的進步、新經濟學理論形成等。
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首先發明飛梭,提高織布效率一倍,英國工業革命的前奏曲開始了。工業革命的過程是發明促進發明,各工業部門發生連鎖反應。從輕工業到重工業,從工作機到發動機,互相促進、互相推動,最後形成一個機器生產的完整體系。英國工業革命,從18世紀中葉起到19世紀中葉止,大致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E. 英國的工業文明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程度的貢獻
(1)生產力的一次巨大飛躍
工業革命以機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機、內燃機和電動機等動力機械取代人力、獸力、水力和風力,克服了人力獸力的局限性和自然力的不可遇見性及難以控制性,提高了人類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生產力發生了巨大的飛躍。
(2)全球交通網及世界市場的形成
工業革命時期,蒸汽機與船運和陸地軌道運輸的結合,使社會進入汽船和鐵路運輸時代。交通運輸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地球上各地區彼此隔絕的狀態。
(3)先進技術的擴散
工業革命中產生的新技術是人類的共同財富。近代技術革命的中心首先是英國,然後迅速向歐洲大陸和北美蔓延,再進一步傳播到全世界。新技術的擴散主要通過先進國家對外出口機器、對外投資、工程技術人員的流動和技術走私等途徑。
(4)歐美國家工業革命對亞、非、拉國家的雙重影響
一方面,工業國家的機器製成品在大量傾銷到這些地區的時候,摧毀了當地傳統的手工業,使土著的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傳統的社會經濟結構遭到破壞。另一方面,西方工業強國在把亞非拉國家變成工業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把西方先進的工業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帶到那裡。
F. 英國工業革命的產物有哪些
第1次工業革命在英國棉紡織業興起產物代表有珍尼機..瓦特改進的蒸汽機...史蒂芬孫發明的蒸汽火車
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創造巨大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⒈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⒉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生產方式 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推動城市化進程。 ⒋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 5.機械化摧毀了不能投入其中的人們的生活,工人們在可怕的條件下勞動與生活。 世界格局:造成先進的西方和落後的東方,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加快亞、非、拉落後地區的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對中國的影響:⒈英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⒉中國成為列強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掠奪地,被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 ⒊出現了先進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的萌發
G. 英國的工業革命的過程是怎樣的是從輕工業到重工業嗎
英國工業革命應該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吧,不是從輕工業到重工業,是從工廠手工業到大機器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從輕工業到重工業,標志是電和內燃機使用。
H. 英國在兩次工業革命中的特點
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作為發源地依靠技術革新,殖民擴張,成為頭號資本強國。主要特徵是機械動力代替人力,工廠的興起,為英國帶來大量資本原始積累。但科學與技術並沒有結合。
第二次工業革命,英國困於舊技術的泥淖之中,美德兩國超前,革命中心出現變化。主要特徵是電力產生。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並且美德兩國實力劇增,也是一戰的歷史根源之一。
I. 分析英國成為僅代工業文明典範的原因
在這里就不多說了,簡單說一下重點,因為英國成功了,工業革命最早從英國開始,而英國成功成為世界頭號列強,開創了維多利亞時代,這與英國工業革命密不可分,如果沒有工業革命,就沒有英國的輝煌,而相比較其他工業革命的國家都沒有英國成功,所以英國是工業革命的典範
J. 英國的文明有哪些
第一,早在中國宋朝的時候,英國人就制定了《大憲章》(1215年),限制君王的權利,強調司法公正。
第二,英國的光榮革命(1688年),通過了《權利法案》,進一步限制君王權力,而走向君主立憲。法案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徵收賦稅等,等於從司法和經濟兩個層面限制君王,而把權力轉向國會。這是議會政治的開端。甚至在今天美國激烈爭論的槍支問題,英國《權利法案》就規定,個人擁有槍支權。這比美國憲法早了一百年!
第三,英國偉大的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在光榮革命期間,發表了對整個人類影響深遠的《政府論》,提出人有三大權利:生命的權利,自由的權利,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如果國家政府剝奪這些權利,人民有權起來反抗,反抗暴政不僅是權利,更是一種義務。(權利可以放棄,義務不能放棄)
約翰洛克
洛克的三大權利思想,深刻地影響了美國的建國先賢們。傑弗遜等起草的《獨立宣言》,照搬了洛克的三大權利說,只是把第三點改為「追求幸福的權利」。當然,如果沒有私有財產的保護,就沒有個人幸福而言。後來麥迪森等起草的美國憲法,又恢復了洛克原有的三大權利說,第三點仍為「保護個人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權利」。美國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的根本精神就是洛克的權利說,可用兩句話概括:保護個人權利,限制政府權力。
第四,整個西方的物質文明和繁榮,都跟英國當年的那場工業革命有直接的關系,正是英國率先啟動了工業革命,發明了蒸汽機等,開始了人類至今仍在發展的飛機,電話,手機,電腦、博客、臉書、微信、line等等新科技。而英國的工業革命,本質上是一場思想革命,解除禁忌,心靈解放,才有了人的想像力、創造力的飛躍!
英國有這樣悠久和偉大的傳統,所以英國人,尤其是普通民眾,才會有強大的心靈,強烈的個人權利意識,才有了今天這場即使冒著全世界(主要是左翼們)強烈反對的聲浪,也要自己做主,投出了讓整個世界跌破眼鏡的結果——脫離歐盟,脫離束縛,脫離集權,脫離烏托邦!
英國的這場公投,實際上是人民大眾戰勝了精英主義,常識戰勝了意識形態!
英國脫離歐盟,是歐盟這種烏托邦幻想開始破滅的開始,捷克是下一個也要公投的,結果可能也是脫離!歐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開始。
英國脫歐公投的勝利,是主權和自決權戰勝中央集權(centralization)和群體主義(collectivism)的勝利!是從英國的偉大思想家約翰洛克,大衛休謨,艾德蒙特伯克,亞當斯密等一路下來的支持資本主義,捍衛個人權利思想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