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它對世界歷史有什麼重大影響
前言
我們現在的生活無疑是十分的便利的,那你知道嗎,其實在二百多年之前,甚至連電都沒有,現代生活的便利主要得益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它對世界又產生了什麼深遠的影響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被稱為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和電氣革命,時間是從1870年到1914年。其中西方國家和美國以及日本等國家的工業在此期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為代表,點燈的發明為標志。
⑵ 四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分別是什麼時候
1、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
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3、第三次工業革命
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4、第四次工業革命
21世紀開始第四次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信息技術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2)第二次工業革命和洋務運動哪個早擴展閱讀: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它在生產領域和社會關繫上引起了根本性變化,18世紀60年代首先發生在英國,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到19世紀上半期,機器本身也用機器來生產,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之後,法、美等歐美各國也相繼進行了工業革命。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工業革命是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當時科學技術主要集中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新能源(電力,石油)的發展和利用。
(2) 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創制。
(3)新通訊的應用。標志,電力的發明和使用。特別是新能源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進入了: 「電氣時代」,電力的廣泛應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標志著的科學技術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上被稱為第三次技術革命。
標志著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 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有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而電子計算機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
四、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將到來)
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工業一體化為代表,以人工智慧,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發源地:美國,德國,中國等科技大國。
工業革命是由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⑴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⑵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一定的國內市場(英國圈地運動)。
⑶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巨額的貨幣資本(殖民掠奪)。
⑷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准備了技術條件。
⑶ 洋務運動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什麼關系時間都差不多啊
1.洋務運動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典型應用,只學西方科技,不改革社會制度。所以西方國家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中國引進了大量技術,但差距反而越來越大,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現了原形。
2.概念: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洋務運動,又稱晚清自救運動、自強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中日甲午戰爭中洋務派組織的軍隊慘敗,標准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⑷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候中國正處在 A 洋務運動中 B 鴉片戰爭中 C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 D 康乾盛世時
選A。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約為1870年至1900年。 A洋務運動時間是1861年(咸豐十年底開始)至1895年 B鴉片戰爭時間是1840年至1842年 C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 D康乾盛世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亂,止於嘉慶元年(1796年) 故選A
⑸ 清朝時期的洋務運動和工業革命有何區別
工業革命是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目標,而洋務運動僅僅是為了維護腐朽的統治政權為目的。通過以上分析和對比,洋務運動算不上是中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洋務運動又稱晚清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所謂用夷人之技治夷人也,被夷人打疼了,試圖搶過別人手中的刀槍反殺別人而已。洋務運動根本是怕死之際手忙腳亂的下意識動作。
而皇權之下的洋務運動,是一種永動機的設計,假設民眾在洋務運動的西化管理體系中,卻沒有公民待遇並像公民社會一樣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奴隸幻想自己是主人而拚命擼起袖子干。最終民眾卻擼起袖子打響了辛亥革命的反抗槍聲。 不管是工業革命、還是信息革命、抑或互聯網革命,需要億萬民眾用心盡力地、身心愉快地投入創新和發展。合理分配財富是基本的社會要求,公平競爭是起碼的游戲規則。
⑹ 洋務運動學習的是第幾次工業革命
洋務運動(1861~1895)
第一第二次都有~(西方1870年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
洋務運動中機器製造業屬於第一次工業革命、其次洋務運動期間還設立電報局等!(電報屬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
⑺ 新航路的開辟、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鴉片戰爭和洋務運動之間有什麼聯系
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開始對外擴張,掠奪資源為資本的原始積累奠定基礎,從而開始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第一次的延續,通過兩次工業革命歐洲強大,對外擴張,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戰後中國賠款割地,清朝的一些官員為維護清朝統治掀起洋務運動
⑻ 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1、特點:
①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作用,它與技術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果。
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大發明也主要在英國,其他國家的進程相對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資本主義國家,新技術的發明超出了一國范圍,其規模廣泛,發展也較為迅速。
③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日本等國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新的技術成果,便利了其經濟迅速發展。
2、影響:
①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代替了工場手工業,進入工業資本主義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壟斷組織出現,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②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美國內戰,德、意統一,俄廢奴改革等,使資本主義制度在這些國家確立.同時向世界范圍擴展,廣大亞非拉地區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畢,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3、相同點:
a.它們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b.它們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導致了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的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
c.它們都促使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廣大亞非拉地區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世界被瓜分完畢,世界殖地體系最終形成.
4、不同點:
a.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發明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濟,科學與技術尚未真正的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科學與技術結合取得了巨大成果.
b.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於英國,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相對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比較迅速.
c.對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其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
⑼ 洋務運動產生與哪次工業革命有關
洋務運動產生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有關。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洋務運動,又稱晚清自救運動、自強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