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很大嗎
目前,汽車發展前景相當大,汽車行業逐漸從一線城市擴展到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作為汽車行業伴隨著我國城市發展的脈絡,因此汽車行業的發展空間及未來趨勢依舊非常大。首先,汽車金融的發展,我們都清楚認識到,從汽車革命到目前的金融時代,汽車發生了多元化,年輕的零零後一代們消費意識更加有潛力,相比中年人來說汽車消費意識是不可比的。再者,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目前我國早在前兩年都推行了電動汽車發展,畢竟電動汽車已經是以後未來的發展趨勢,單從環保方面,燒油汽車都比不了,很受年輕人所青睞。最後汽車行業的大數據發展前景,伴隨著我國大數據發展,已經形成智能化,科技化的突飛猛進,意味著歷史即將被我們這代人所改變,不過新的數據一定會面臨各種問題,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最後,汽車大數據發展前景,作為智能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我們這代人的努力,科技的進步背後往往需要汗水的填埋,真正的智能化,科技化的時代到來了,在無形中的大數據下,會使得汽車行業更加全面。
2. 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2020年,一汽-大眾累計新車銷量達到了2161888輛車(含進口車),相比去去年同期增長1.5%。回顧2020年,一汽-大眾全年累計新車產量達到了207萬輛,並成為2020年度國內唯一一家產銷量突破200萬輛的車企。
五家廠商銷量突破100萬輛,一汽大眾位列第一
2020年汽車廠商銷量,有五達到100萬輛,分別是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吉利汽車,東風日產。只有一汽大眾的銷量突破了200萬輛,市場份額達到了10.5%。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汽車銷售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3. 汽車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1.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居民消費升級拉動了汽車市場需求
隨著國民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落實,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將會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在此過程中,汽車消費的帶動作用依然存在,家庭以便攜出行、自駕旅遊為目的的購車,都會帶動汽車行業的發展。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4月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表示,目前,中國全國汽車保有量大約在2.6億輛左右,千人汽車保有量從原來不到10輛快速增長到180多輛,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目前發達國家千人汽車保有量總體在500-800輛的水平,考慮到人口規模、區域結構和資源環境的國別差異,中國未來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不斷升級,城市化逐步推進,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仍然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2.汽車升級換代周期縮短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汽車品質要求的提高以及整體需求的多元化,中國乘用車市場已經進入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階段。汽車生產商為保持其競爭優勢,適應客戶需求,不斷加快汽車更新換代的速度。全新車型開發周期已由原來的4年左右縮短為1-3年,改款車型由原來的6-24個月縮短至4-15個月。據統計,2019年中國汽車品牌廠商共注冊了2881個新車型,汽車車型更新換代速度加快以及新車上市後的持續升級改款需求,為汽車行業提供了市場空間。
3.「節能環保」政策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
隨著全球性能源短缺、氣候異常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各國加強了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視和扶持。新能源汽車既是解決能源環境制約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國家汽車產業競爭力的著力點。中國將新能源汽車產業列為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出台了全方位激勵政策,從研發環節的政府補助、生產環節的雙積分,到消費環節的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再到使用環節的不限牌不限購,運營側的充電優惠等,幾乎覆蓋新能源汽車整個生命周期。
4. 汽車發展趨勢及前景
汽車發展趨勢及前景包括市場重心改變、產業新革命、集群體系建設完善、智能汽車熱潮、電動化趨勢加快這五個方面。
1、汽車市場的重心將有所改變。
近年來,雖然世界經濟發展步伐有所放緩,但全球汽車產銷量依舊保持穩步增長態勢,且未來這一趨勢有望得以延續。
2、技術創新將帶來汽車產業新革命。
經過不斷豐富和補充,全球主要國家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新能源汽車購買補貼、推廣使用、配套設施建設和政策支持體系。
3、汽車產業集群體系建設將日趨完善。
國內汽車產業布局將基本完成。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汽車產業規劃布局已基本確定。
4、智能汽車將持續處於一個熱潮。
以不同時代的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感興趣的差別為例,90後感興趣和非常感興趣的人超過了30%,00後則更加關注。
5、電動化的趨勢比原來預想要快很多。
2014年稱之為察判「電動化元年」,之後幾年電動化汽車快速發展。這一輪的變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目前,是在一個高位。
汽車的分類
1、乘用車褲脊在其設計和技術特性上主要用於載運乘客及其隨身行李和(或)臨時物品,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乘用車最胡沒滲多不超過9個座位。
乘用車分為以下11種車型。主要有:普通乘用車、活頂乘用車、高級乘用車、小型乘用車、敞篷車、艙背乘用車、旅行車、多用途乘用車、短途乘用車、越野乘用車、專用乘用車。
2、商用車在設計和技術特性上用於運送人員和貨物,並且可以牽引掛車,但乘用車不包括在內。主要有:客車、半掛牽引車、貨車。
5. 汽車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動力鋰電池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動力鋰電池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寧德時代(300750)、比亞迪(002594)、孚能科技(688567)、億緯鋰能(300014)、國軒高科(002074)、澳洋順昌(002245)、鵬輝能源(300438)、欣旺達(300207)。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與裝機量、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中國加氫站數量
1、動力鋰電池呈現快速發展,但仍存在諸多痛點待解決
——疫情影響下,動力鋰電池需求保持增長
鋰離子電池是當前動力電池的研發重點,具有能量損失小、轉換效率高、加速快等顯著優勢。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市場供需規模較2019年大幅提升,2021年我國動力鋰電池裝機量為154.5
GWh,同比增長142.9%;出貨量為220 GWh,同比增長175%。
——續航短、充電慢、安全問題為主要痛點
電氣化是雙碳願景下交通動力的主要發展方向,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比內燃機汽車排放的廢氣更少,若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便是交通領域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
然而,鋰電池作為交通動力存在續航短的劣勢。相較於燃油汽車而言,純電動汽車存在的最大痛點便是續航里程,傳統燃油車加滿一箱油可以開到600公里乃至更多,但普通的純電動汽車只能跑200-400公里,而續航里程可達到500公里以上的高性能純電車則將面臨價格難以下調的困境。在雨天或低溫天氣,動力鋰電池受環境影響明顯,純電動汽車實際續航里程還會進一步下降。
其次,充能耗時較長也是動力鋰電池的一項短板。對比來說,傳統燃油車僅需幾分鍾便能將油箱加滿,而純電動汽車即使是快充,充電至滿格也需耗費一個小時左右,慢充耗時更是長達6-8小時。大幅上升的充能時間使得純電動汽車使用體驗感降低,是抑制動力鋰電池需求增長的一大阻礙。
此外,安全隱患使得消費者望而卻步。根據電動汽車用戶聯盟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一共發生過72起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至少涉及25個品牌車企,38款不同車型,包括乘用車、客車,貨車等多個不同用處車型。除了電池的自燃隱患外,電動汽車的智能化技術應用也存在諸多事故風險,例如「智能化」核心技術的自動駕駛系統失靈及輔助駕駛功能過度營銷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2、氫燃料電池技術難度大,與鋰電池互補為最佳發展方向
——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
氫燃料電池在動力鋰電池存在的續航短、充能耗時長、安全隱患等問題上均具有顯著優勢,而且氫燃料電池的回收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被認為是未來交通動力低碳化的一大發展方向。然而,氫燃料電池的商業化應用面臨著技術難度大、催化劑成本高昂等問題。
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氫能在交通領域落地的重要載體。從目前的銷量情況來看,截至2021年底,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僅有9246輛。可見,氫燃料電池汽車在中國市場剛剛起步,市場仍不成熟,處於幼稚期。據工信部於2021年初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預計,2025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萬輛左右。
——中國加氫站建設慢,規模化應用困難
2016-2021年,中國加氫站數量逐步增長,但整體建設規模仍然較小。截至2022年3月底,中國加氫站有180座在運營、18座已建成,85座正在建設,148座規劃建設。我國現有加氫站中多數投資規模超過1200萬元,上海驛藍金山加氫站甚至耗資高達5500萬元。高昂的建設運營成本和較長的投資回報期是我國加氫站規模化發展的最大障礙,現階段多數加氫站還處於虧損狀態,存在終端用戶用氫難、用氫貴的問題,終端需求增長乏力必然又反過來制約加氫站的建設與擴張。燃料電池被認為是未來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但其配套基礎設施規模化建設困難,也是氫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的一大障礙。
註:餅圖數據為截至2022年3月底最新數據。
——氫燃料電池在專用運輸領域具備優勢
分析發現,無論是動力鋰電池還是氫燃料電池都存在自身的比較優勢和痛點,如何解決或規避痛點、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成為新能源交通動力發展的關鍵。尋找各自最合適的應用場景便是優勢利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徑,從銷量結構來看,目前商用車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重點。2021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新增銷量1894輛,商用車為絕對主力,其中客車1042輛、重卡777輛。
與燃油相比,氫燃料電池具有零碳排放、轉化效率高等比較優勢;與鋰離子電池相比,氫燃料電池具有續航里程長、充能耗時短、安全隱患可控等比較優勢。這些比較優勢決定了氫燃料電池在長距離、連續工作時間長、載重大等應用場景的適用性較高。而針對加氫站建設成本高的問題,氫燃料電池發展可從應用場景清晰、行駛路線固定的專用車入手(例如物流車、環衛車等),利於加氫站的布置和建設。
——氫燃料電池在航空運輸領域大有可為
民用航空碳排放規模占交通運輸排放總量的10%左右,而且航空排放是在高海拔地區釋放氣體,對環境的影響是類似地源排放的2-4倍。可見,航空是交通動力降碳減排的重要抓手。
相較於鋰離子電池而言,航空運輸也是氫燃料電池的優勢領域之一。氫能源的質量能量密度遠超其他能源,且一個完整的氫燃料電池推進系統可以比同等質量的電池電力系統多儲存3-5倍的能量。要想提高電池系統的能量供應,除了通過技術研發提高能量密度外,一般還可通過擴大電池體積的方式實現,然而,飛機對動力系統的質量和體積均存在較大限制,動力電池在航空領域應用困難,而氫燃料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具有顯著優勢,可作為鋰電池的有利互補。
總體而言,未來氫燃料電池將在長距離運輸、專用車領域及航空領域發展較快,與鋰離子電池形成良性互補。
3、燃油份額將逐步減少,但在短時間內難以被完全取代
——「碳中和」目標下,燃油動力份額下降為必然趨勢
「雙碳」願景下,國家陸續出台了一系列「降碳減排」相關目標規劃,對新能源汽車在新增交通工具中的比例做出了明確的規劃,未來燃油作為交通動力的份額必然呈現下降趨勢。
——同款燃油車指導價普遍低於同款新能源車補貼價
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還存在諸多障礙,高生產成本帶來的高售價便是其中之一。目前來看,從低價低端到高價高端,無論是純電動汽車還是混動汽車,其補貼後的價格普遍高於燃油版同款車型的指導價。以長安逸動以及逸動新能源為例,燃油版逸動的指導價為7.29-10.39萬元,而逸動新能源(純電)的補貼後指導價為12.99-14.99萬元,即使政府對新能源車有補貼,新能源版的售價也比燃油版高出5.7萬元。
註:指導價查詢時間為2022年3月。
——煤電主導的大環境下,電車的真實環保效益有限
相較於燃油車而言,電動汽車的一大競爭優勢為「綠色環保」。雖然純電動汽車在排放上的絕對優勢毋庸置疑,但值得思考的是,電能生產過程中的排放不可視而不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電力格局仍以火力發電為主要途徑,其中煤電發電量佔比在六成以上。在煤電主導的大環境下,電動汽車的部分排放被轉移到了上游。
此外,電池的循環利用壽命較低,大量廢舊電池處理過程中也會對環境造成再度污染。根據綠色和平發布的《2030年新能源汽車電池循環經濟潛力研究報告》中數據顯示,2021-2030年,中國退役的動力電池將超過700
GWh,雖可通過有效地梯次利用減少部分碳排放,但電池回收端帶來的污染仍不可忽視。
可見,電動汽車的清潔環保更多的只是在使用階段,從整個生命周期來看,電車的真實環保效益有限。
——傳統汽車廠商仍然在內燃機技術研發上持續發力
與此同時,內燃機技術也在不斷地朝著高效化、低碳化方向進步,發動機熱效率提升是燃油車減少碳排放的主要路徑。目前,全世界主流發動機的熱效率在30%-38%的范圍內,少數發動機的量產熱效率突破了40%。比亞迪推出的驍雲-插混專用1.5L高效發動機的熱效率達到了43.04%,超越豐田、本田、馬自達成為當前全球熱效率最高的量產汽油發動機。熱效率提升助力燃油車節能減排,未來隨著內燃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燃油動力與新能源的環保效益差距有望縮小。相較而言發展更為成熟和穩定的內燃機技術,或許仍會更受商業應用的青睞。
綜上所述,未來傳統燃油車可能會逐漸減少,但基於燃油車的價格優勢和不斷進步的內燃機技術,真實環保效益存疑的鋰電動力在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燃油動力。
4、未來或將形成燃油、鋰電、氫燃料「三足鼎立」的格局
基於以上分析,前瞻碳中和戰略研究院認為,燃油動力基於其長久以來積淀的穩定需求及部分性能的不可替代性,短時間內不會被新能源動力完全取代。鋰離子電池和氫燃料電池在各自的比較優勢領域發展,可形成良性互補。未來幾十年,交通動力市場或將由燃油、鋰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三足鼎立」。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動力鋰電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6. 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很不錯。一、未來五到十年,將是中國汽車產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拿咐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關鍵時期。單純從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導出對行業發展前景和利潤水平的預期則顯著低估了發展潛力; 二、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加入WTO和國內經濟增速高位運行,汽車需求一直維持相當的熱度。隨著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提升,商用車穩健成長且市場競爭結構趨向合理;乘用車價格的大幅下降消明純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綜合作用,導致需求快速增長。 三、由於勞動力、資金、技術之間的比例關系明顯改善,中國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和價值鏈環節不斷擴大。對於汽車製造這樣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並且兼具勞動密集的高端製造業,中國已經初步具備承接產業轉移並有可能實現競爭力的快速槐桐提升。
7. 汽車行業在未來幾年內有發展前景嗎目前汽車行業發展前景怎樣
行業主要上市企業:比亞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團(600104)、廣汽集團(601238)、北汽藍谷(600733)、長安汽車(000625)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按用途劃分中國不同種類新能源汽車佔比
新能源產銷規模翻倍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額佔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額的40.70%,僅比歐洲少3.1個百分點。2020年我國本土汽車製造企業比亞迪在全球范圍內銷售新能源汽車17.92萬輛,排全球第三位。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步發展,2014年我國開始出現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由此也開啟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15年全國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年,我國也在這一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354.5萬輛,同比增長159.5%。
在銷量方面,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352.1萬輛,同比增長157.6%。連續七年銷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純電動汽車占據八成市場
按動力系統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進行劃分,純電動汽車是我國產銷最多的新能源汽車種類。2021年純電動汽車產量占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量的82.99%,銷量占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82.82%。
按用途劃分,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產銷均佔全國汽車總產銷的95%左右,是按用途劃分佔我國新能源汽車最多的類型。
在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氫能等產業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等。2020年11月份,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
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從目前市場現狀和未來政策方向來看,純電動車將長期占據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地位。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8. 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有一部分人想要了解關於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到底是怎麼樣的,那麼我們可以從現在的一些實際情況來判斷。相信大家現在都已經關注到了,社會上基本上是每家每戶都已經有汽車的存在了,而且汽車已經作為一個非常流行的代步工具替換掉了許多的小型車,像摩托車、電瓶車這樣的不能夠上高速的車。那麼很多人也會關注到汽車行業的發展已經是層出不窮的存在了,而且很多的汽車都在改朝換代。
大家都明白一件事情,就是被需要的東西永遠都擁有非常好的前景,汽車就是這樣,因為汽車現在被每家每戶所需要。所以很多的人,他們就會去陸續的接觸到汽車,也就會去購買汽車,那麼汽車行業的發展肯定是會越來越炙手可熱。
9. 當今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我國汽車工業的現狀和發展的趨勢 綜觀我國汽車工業的現狀喜憂參半,展望我國汽車工業的未來風險與機遇並存。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勢頭強勁。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去年1至7月,汽車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723.82億元,同比增長29.44%:產品銷售收入3598.88億元,同比增長31.05%:利潤總額221.90億元,同比增長51.14%。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都比較大,實現了增產增收。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去年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躍升至40個工業行業之首。以汽車製造業為主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已取代電子信息通信業,成為名副其實的領頭羊。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潛力也非常之大。據有關部門分析,近幾年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的消費結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載貨汽車的需求量仍將持續增長,特別是次發達地區,如西部地區對中重型貨車、多種專用汽車、礦用車和大中型客車的需求將明顯增加。農村汽車市場對輕、微型客貨車需求也會有較大增長。隨著國家有關鼓勵私人購車政策的出台,預計個人購車比例將逐年快速增長。特別是轎車、客車,尤其是微型客車的需求量會有較大增長,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高。為此,國家將積極發展售價八萬元左右的經濟型轎車,以滿足中國家庭的需要。此外,國家還將大力推進發展汽車工業的相關環境:至2005年,中國公路里程將增加至16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萬公里。各地還將加大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停車場地等交通配套設施。所有這些,都無疑會大大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汽車工業發展形勢喜人,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挑戰。特別是「入世」以後,國門完全打開,我國的轎車產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的汽車企業處於同一個大市場,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激烈的競爭與挑戰。我們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完整的轎車開發能力和自主的品牌,零部件製造體系相對薄弱,汽車產業的管理和服務體系仍十分落後,企業規模還難以與國外大公司抗衡。所有這些問題必須認真面對。 打通國際大市場,也給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使我們可以有機會在與強手的合作與競爭中學習他們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經驗,不斷完善自己。同時也逼迫我們把自己做大做強。為了應對國際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國家將致力於汽車工業的戰略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培育出兩到三家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同時,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入世」後對幼稚工業的「保護期」進一步加大力度,開放市場,加強對汽車產業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抓緊清理減少不合理稅費,鼓勵百姓的汽車消費。預計6年內我國轎車價格可與國際初步接軌,10年內可完全接軌。只要我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前景還是十分樂觀的。 有關人士預測,未來,我國汽車工業將呈現六大發展趨勢。 一、國有汽車生產企業將由市場」領導者」轉變為市場追隨者 二、汽車生產將由大批量方式轉變為大眾生產方式。 三、汽車企業將由整體性購並轉變為局部性購並 四、人力資源將由國內單一配置轉為全球流動配置。 五、汽車產品將由價格競爭轉變為綜合素質的競爭。 六、汽車消費由集團消費轉化為個人消費。
10. 汽車的環境風洞由什麼部分組成這些部分有什麼特點
風洞是能人工產生和控制氣流,以模擬飛行器或物體周圍氣體的流動,並可量度氣流對物體的作用以及觀察物理現象的一種管道狀實舉首驗設備,它是進行空氣動力實驗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風洞實驗是飛行器研製工作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工業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在交通運輸、房屋建築、風能利用和環境保護等部門中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上世紀70年代,全球首個全尺寸汽車風洞由賓士汽車建成,之後在整個汽車行業中逐漸普及,而如今位於辛徳芬根的賓士風洞試驗室,更是業蔽肢內的標桿所在。
提到空氣動力學,提到風洞試驗,就離不開風阻測試。
風阻檢測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在實驗室中模擬測試車輛行駛時空氣阻力對於車輛的影響。車輛行駛中,將近百分之六十的動力會消耗在對抗風阻上,如果能降低車輛的風阻,也就意味著正並數更多的動力能用於車輛前進。如何判斷一輛車的風阻是否出色?一般我們進行試驗時最能直觀感受的方法,便是採用煙流顯示法。經過霧化處理的白煙在經過車身時,會清晰的形成一條煙帶,煙帶經過車身時是否清晰、完整,在經過車身之後能否保持好的狀態,不出現煙流漩渦或者快速散開,便是判斷車輛風阻的最簡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