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華晨寶馬檔次很低嗎
華晨寶馬確實是一款好車,無論是品質還是價格,都可以算是名車。但為什麼華晨寶馬車主買車後就刪掉了華晨這個詞呢?相反,一汽奧迪車主不這樣做,為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寶馬和奧迪都是奢侈品牌,但應該有不同的人群購買它們。奧迪曾經是官方專用車,本身就是要低調穩重。買的人夠多,企業高管和公務員應該多一點。這些人想要的就是低調,怎麼能做出這種事?另一方面,很多人寶馬感覺就像一個暴發戶。
其次,買家應該是私營企業主或承包商。一些小老闆買不起進口車,只好選擇華晨寶馬。但為了滿足虛榮心,有一個標記事件。寶馬和奧迪,對於合資和進口的區別。奧迪合資和進口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
最後,兩家合資企業不同。一汽是長子,地位是華晨國企無法企及的。一汽奧迪,感覺更高級一點。而華晨,除了華晨寶馬,自主性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所以很多車主有去華晨的想法也就不足為奇了。華晨寶馬這四個字讓客戶感到不舒服。為了迎合你的消費心理,4S店的紐扣背後的字很專業。你可以用尼龍線把這些字去掉。你根本看不到它的任何痕跡。
無論你開到哪裡,車主都會知道你的寶馬是中國製造的,北京大興區亦庄的北京賓士也是。扣除北京賓士四個字是主流,中國一直進口寶馬車。有的人虛榮,把最後幾句話扣下來給對汽車不太了解的人看,但對寶馬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
寶馬沒有加長版的進口車,比如國產的530iL。事實上,買這些車的人,大部分都是為了面子和品牌。寶馬的精髓在於操控。由於與寶馬的合作時間較短,很多人認為寶馬是進口寶馬,華晨寶馬檔次較低。
除了華晨,華晨在華晨金杯麵包車中也很受歡迎,沒有其他大品牌,所以實力不如一汽。有的車主覺得華晨寶馬有點失落,必須拆掉華晨;有些車主為了讓自己的寶馬看起來像進口車,去掉了漢字,因為進口車不需要加華晨二字。
⑵ 「華晨寶馬」幾個字一般都會被車主扣掉,那廠家為何不直接省略呢
很多人不太喜歡國產車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國產車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生活中帶來諸多不便。相比之下他們還是更喜歡日系和德系的車子,例如寶馬。寶馬是德系的三大豪華品牌之一,能擁有一輛寶馬車是很多人的夢想。
很多成功的人士比較喜歡像奔弛、寶馬這樣的車子,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但是如今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寶馬大部分都印有「華晨寶馬」這四個字。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是寶馬集團和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仔細觀察寶馬三系和五系的這些車子,它們的尾部都會印有「華晨寶馬」這四個字,但是也有一些車子是沒有的。
雖然在大街上很少能看到「華晨寶馬」的中文尾標,但實際上國產寶馬出廠時尾部都帶著這四個字。那為何大街上卻很少見到尾部帶著「華晨寶馬」4個字標的寶馬汽車呢?
那是因為許多寶馬車主買車後,第一件事做的就是扣掉尾標,將「華晨寶馬」4個字扣去,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
華晨寶馬既然這么不待見,那麼同為德系三駕馬車在國內合資的北京賓士、一汽奧迪卻相比之下好得多。路上的A4L、A6L以及大部分的E級、GLK等都是國內生產的,但尾部的一汽奧迪以及北京賓士對比起華晨寶馬被摳的幾率都可以說小很多。難道同為大國企,華晨為何不如一汽、北京那麼受待見呢?小編不妨分析一下。
品牌影響力被低端車型影響
華晨汽車放在過去,最著名的莫過於華晨金杯汽車。華晨金杯MPV也就是俗稱的「麵包車」,在過去國內充斥著各個大街小巷,其熱度完全不輸如今的「神車」五菱宏光。這種「麵包車」由於其低廉的售價以及巨大的空間利用率,無論拉人拉貨都十分方便,深受百姓們歡迎,也成了低端車型的代言詞。
這樣也導致華晨汽車受到金杯品牌的影響,很多人一看到華晨就想到金杯,試問有多少人三四十萬買台5系豪華轎車卻和「麵包車」扯上關系?
旗下品牌沒落僅靠寶馬維生
曾經的華晨中華、華晨金杯都有著不俗的成績,但如今,這兩個品牌都已經沒落。在五菱、寶駿、東風這些自主MPV專業戶崛起之後,華晨金杯的市場越來越小,現在在街上已經很難看得到金杯的「麵包車」了,取而代之的是五菱宏光、寶駿730。而中華汽車就更不用說了,曾經有著寶馬血統的中華駿捷著實為國人爭了一口氣,可惜華晨中華並沒有繼續進步,而中華汽車也就流產了。如今的中華汽車銷量慘淡,只留下一個名字,著實浪費了「中華」兩字。
華晨汽車也曾經嘗試過突破,推出全新華頌品牌,造就了一個無比昂貴的華頌7出來。擁有著寶馬發動機的華頌7原本充滿自信力在高端MPV界殺出一條血路,無奈國人不認帳,華頌也成了華晨的一塊心病。現在的華晨汽車可以說只能靠寶馬來維生,也難怪車主們瞧不起。
那「華晨寶馬」4字的尾標如此不受寶馬車主待見,為什麼生產廠家還要非得保留呢?
因為這不是生產廠家能決定的,這是硬性規定。這是國家發改委為突出「中國製造」專門的強制性規定,汽車出廠後尾部的幾個漢字標必須保留。假設沒有相關規定,國產豪華品牌是不會貼尾標的,那進口的與國產的更難區分。
就因如此,很多4S店或裝潢店都多出了扣標業務,其實不留痕跡扣去尾標並不是什麼難事。不僅華晨寶馬,像「奇瑞路虎」、「沃爾沃亞太」、「長安諦艾仕」、「東風英菲尼迪」等都在扣標業務之內,選擇扣標的大都是國產的一些豪華品牌。
汽車尾部的中文標識是強制性規定,通過尾標可以識別汽車的生產企業及等級性能。汽車生產廠家在想好中文尾標的命名之後,需要工商注冊,並由工信部備案批准,之後就需要在出廠的每輛汽車尾部都貼上相關尾標,汽車尾標並不是生產廠家想不掛就不掛的問題,而扣標也只能屬於個人行為,這種行為也並不提倡。
⑶ 為什麼有的人買了寶馬車,還要把華晨兩個字拆掉
買了寶馬不是要把華晨兩個字摳掉,而是要把華晨寶馬四個字都摳掉,不光車主自己可可以扣,4S店也是提供摳標服務的。對於摳標是有一定講究的,不同的摳標方式也體現了不同的心態。
最後尾標最好不要亂改,保持願原樣就好,而摳的不好的話還可能傷汽車油漆。
⑷ 寶馬不與華晨合作了,也不叫長城寶馬,單幹了
寶馬為何不去與自己一直合作的華晨公司發展這一領域呢?對於寶馬來說,尋找一家國內最強大的汽車公司,並且在新能源領域起步較晚的企業才是最佳的選擇,長城近兩年在SUV領域的發展有目共睹,國內SUV的頭把交椅非它莫屬,在實行SUV全產品全覆蓋之後,對於新能源領域長城並沒有選擇貿然進軍,長城企業不冒進的做法得到了寶馬公司的認同,於是寶馬與長城在如此合適的時機形成了一對天作之合。
二者合作之後首要任務便是對新合資公司進行命名,本來可以順理成章的叫做長城寶馬,但是這一做法都直接被兩公司所摒棄了,雙方的想法是利用自身資源成立完全獨立的第三方企業進行發展,命名必須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同時名字中決不能存在長城與寶馬的字眼,於是光束汽車公司便成了二者往後發展的名字。二者以雙方各50%的股份進行合作,這樣公平持股公平合作的方式本來對於二者來說就是互利共惠的事情,但是對於長城來說並不一定全部是「好事」,反而長城與寶馬的合作改變了外資企業與中方合作的運營模式,運營成功二者皆大歡喜,運營失敗將成為典型被大家唾棄,說長城攀龍附鳳,最後還不是落得一個失敗的結果。
兩個企業的合作產品將被放在首位受大家關注,雙方走到一起,產品與技術就必須進行高度的融合,產品定位也必須進行折中,若是出現法拉利與五菱宏光般的極端差別,那麼最終也將會失敗,眾所周知長城旗下有三個子品牌,哈弗、WEY、歐拉,對於寶馬來說,歐拉的產品定位與發展戰略是最符合合資公司的理念的,二者便也因歐拉結緣,據稱,二者合作之後推出的首款產品定位為緊湊型SUV,同時續航里程將達到500KM,空間大、輕量化、耗電量小將是產品的最大優勢所在,同時第二款產品也將在2021年上半年以純電動MINI的形式與大家見面,首款產品會建立少量的光束汽車品牌形象店進行銷售,同時與長城的產品進行混網銷售,而電動MINI便會利用寶馬的現有渠道進行銷售,包括國內與國際市場。
寶馬選擇長城、長城選擇寶馬其實二者是在各取所需,寶馬看中長城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長城看中寶馬在新能源方面的潛力,中國市場作為寶馬公司在世界市場布局中最為關鍵的環節,長城對於新能源市場的布局可以讓寶馬今後在該領域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最高的新能源積分,即使二者是在積分五五開條件下,同時長城可以最大限度的打開寶馬在華的銷路,長城則可以通過寶馬在國際市場的聲望很好的提高自身品牌形象,同時長城在品牌方面今後也可以融入寶馬的基因,對於今後市場發展可提供更多的積極因素。目前二者已經在江蘇省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現金生產基地,擁有年產16萬輛的能力。長城與寶馬的合作將中國汽車市場帶入了「後合資時代」,同時也向大家證明「即便合資,中國車企也不弱」。
⑸ 為什麼「華晨寶馬」四個字不受很多車主待見
因為華晨寶馬雖然是寶馬這個系列的,但是它的性價比不是特別的高,而且一旦出現華晨寶馬4個字就表明他的價格不是特別高,沒有裝B的條件了。
⑹ 有人買的華晨寶馬 為什麼要把華晨扣掉
買了寶馬不是要把華晨兩個字摳掉,而是要把華晨寶馬四個字都摳掉,不光車主自己可以扣,4S店也是提供摳標服務的。對於摳標是有一定講究的,不同的摳標方式也體現了不同的心態。
注意事項:
車輛的種類雖然多,構造卻大同小異。這應該說是標准化的功勞,也是大型生產流水線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需求的變化。
一般來說,車輛的基本構造由車體、車底架、走行部、車鉤緩沖裝置和制動裝置五大部分組成。
車體是車輛上供裝載貨物或乘客的部分,又是安裝與連接車輛其他組成部分的基礎。早期車輛的車體多以木結構為主,輔以鋼板、弓形桿等來加強。近代的車體以鋼結構或輕金屬結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