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寶馬740換減震匹配方法
螺母要與螺孔對准,並且將螺母擰緊。根據調查寶馬官網顯示,其旗下的寶馬740更換減震時,螺母要與螺孔對准,並且將螺母擰緊。減震安裝出現失誤會對汽車的正常行駛帶來不可挽回的危害,寶馬740是德國BMW公司生產的一款高端豪華轎車。屬於「寶馬7系」。
2. 寶馬7系減震左右高低不一致是什麼原因
寶馬7系減震左右高低不一致的潛在原因可能包括:
1. 減震器損壞:如果減震器出現損壞,通常表現為一邊高一邊低。這時需要檢查減震器的彈簧是否老化或損壞,以及是否需要更換減震器。
2. 分配閥損壞:如果分配閥存在問題,可能會導致左右高度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對分配閥進行檢修或更換。
3. 安全氣囊密封圈損壞:寶馬7系的後減震器配備有安全氣囊,如果密封圈損壞,可能會導致減震器凹凸不平。因此,需要檢查減震器的安全氣囊密封圈是否完好,如有損壞應及時更換。
4. 減震器漏油:如果減震器出現漏油現象,並且位置較低,這通常是減震器漏油的故障。對於損壞的液壓減震器,無法修復,建議更換新的減震器以確保行車安全和舒適性。
綜上所述,當寶馬7系的減震左右高低不一致時,需要逐一排查以上原因,並採取相應的維修措施以恢復車輛的正常狀態。
3. 新一代寶馬7系:豪華配方可以變,但激情的魂不能丟
作者 | 趙試
又到敦煌,又見敦煌。
翻開敦煌這部「史詩級」巨著,我們彷彿看到張騫、玄奘、索靖、張議潮等無數歷史巨人從漫天的黃沙中向我們走來。斯人雖逝,但精神永存。
我們彷彿看到,無數工匠巨子頂著赤日懸壁而作,他們可能誰也沒想到,幾千年之後,莫高窟會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藝術寶窟。
我們彷彿聽到,不喜官場觥籌的王維獨飲清冷,用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道盡生而為人的真性情;彷彿看到烽火狼煙中,「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今征戰幾人回」的悲壯。
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說,歷史給我們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激情正是寶馬的精神底色,這大概是新一代寶馬7系選在敦煌試駕的原因。
寶馬7系,一個特別的符號
我一直認為,一個豪華品牌必須具備1+N的特質。1代表歷久彌香、永不褪色的內核,就像我們聽到寶馬品牌,首先想到的就是操控;N則是創新,是基於技術、科技、人文變化而選擇的與時俱進。
在百萬級轎車花名冊上,寶馬7系是一個特別的符號。上世紀70年代,D級轎車以寬大、舒適、豪華為主流導向,它們就像old money一樣穩重、內斂,但並不適合那些喜歡於hi-pop勝過《歌劇魅影》或《土耳其協奏曲》的新貴們,他們想要一台同時彰顯身價與自我的D級運動型轎車很久了——直到1977年,兼具一流操控與現代豪華的寶馬7系橫空出世,他們的願望總算落停了。而那一年,被喻為太空科幻片里程碑的《星球大戰》也正式上映。
▲第三代寶馬7系(*圖片來自網路)
隨後在四代、五代車型上,7系引入了大量的智能科技,比如車道偏離預警、數字化激光大燈、遠程泊車等。2015年誕生的六代7系具有特殊意義,因為這一代7系首次引入了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從此與新能源結緣。
如果說前六代7系是傳承式創新,那麼,第七代車型就必須做出顛覆性改變,無論是外觀還是內在——在智能與電動的新趨勢下,誰也不能在自己的舒適圈裡躺平。
新一代7系,豪華配方已調
我敢肯定,從新一代7系開始規劃到量產前,寶馬內部一定經歷過無數次神仙會,battle大概圍繞兩點,一是如何實現代際性的造型設計?二是如何體現百萬級旗艦該有的智能豪華?
關於新一代7系的外觀,最惹爭議的無非就是它那張大到史無前例的雙腎前臉,以及造型格外犀利的分體式大燈。但我想說,審美本就沒有標准答案——有人說「盧浮宮」是裝置在巴黎街頭的奇葩建築,但貝聿銘卻因此被稱為「現代主義設計師中最偉大的一位」;有人說高迪的設計突兀至極,但西班牙卻用一條「不和諧大街」來紀念他的偉大成就。
何況,造型重在一個「造」字,而造的第一注釋是「造訪」,這是一個自帶門第階層觀的釋義,「凡四方之賓,客造焉」(《周禮·司門》)、「明日造朝」(《河東柳集》)等表達的都是此類意思。
咱們也不必去揣度有錢人的門面觀,相比於好不好看,他們更看重設計所帶來的肉眼可見的尊崇感。事實上,從六代開始,寶馬7系的設計師就在刻意放大這種尊崇感,雙腎明顯加大且更加挺闊,「天使眼」的造型得以改變並加入了白色LED燈源。這套造型從亮相開始就伴隨著外界的質疑,但結果證明,「鍵盤俠」根本沒有能力去影響有錢人的審美趣味,購買「大嘴7系」的客戶平均年齡只有38歲,妥妥的年輕有為。
加繆說,「藝術作品既標志一種經驗的死亡,也表明這種經驗的繁衍,好似由世界組合好了的主題激情的重復」。關於新一代7系,我們只需要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這套「勞里勞氣」的設計語言足以帶來霸氣畢漏的視覺效果,足以營造出有錢人希望獲得的尊崇感。尤其是夜間,新7系這套巨幅環耀格柵點亮後相當有存在感。
科技當然是現代豪華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一代7系同樣在盡自己所能追趕新潮流:體現在外觀配置上,新7系配有隱藏式門把手及電吸門,提供包括感應式解鎖、遠程解鎖、中控解鎖等8種開門方式;體現在內部配置上,新7系配有尺寸超過27英寸的雙聯屏,14.9英寸的中控屏內置寶馬第8代智能網聯操作系統,標配4G網路(5G為選裝),另外,在增加QQ音樂、車載微信等功能後,其應用生態及車機整體的流暢度也達到了好用的水平。
得益於集成度更高的車機系統,新7系的內飾變得更加簡潔,中控下方換成觸屏設計,中央操作台則增加了諸多水晶質感的設計元素用以提升檔次感,比如水晶旋鈕,只是這套裝置的功能更簡單,你可以把它當成車機輔助操作來看。
尺寸達到31.3英寸的後排懸頂式8K高清娛樂屏是新一代7系最顯擺的配置,具有前後自動視距調節、顯示比例調節及收折功能。與之配套的右後老闆位也進行了功能加強,副駕前移後,老闆們可以享受更舒坦的躺姿。
有多舒坦?按同行那位朋友的說法,他壓根不想開車,只想舒舒服服地躺著,享受老闆級別的待遇——刷刷劇或者聽聽音樂,否則就浪費了這套帶18揚聲器的寶華韋劍音響系統。
新一代7系最不缺的就是屏,除了中控大聯屏、AR-HUD平視顯示系統、超大後排娛樂屏等外,後門兩側也分別加上了5.5英寸的操作屏,其集成的功能可多啦,諸如座椅角度調節、通風、加熱、按摩、遮陽簾、空調溫度、後排娛樂屏、車內燈光、電話、愛奇藝app等都可以通過小屏來完成。
豪華氛圍的營造上,新一代7系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一是它提供含悅動、舒緩、劇院、數字化藝術在內的7種主題MY MODES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中控及小屏來實現,也可以通過MY MODES按鍵來完成,不同的氛圍模式與顯示屏、氛圍燈、座椅等形成不同的連動,比如開啟」舒緩模式「後,氛圍燈會變得更加柔和,老闆座椅會自動調節到最舒服的模式,再比如開啟「劇院模式後,氛圍燈會逐漸變暗,遮陽簾會自動升起。
另一點則是內飾大量採用了麻、洋麻、亞麻等天然環保材質,尤其是這套高貴的羊絨座椅,講究的人都知道,羊絨素有「軟黃金」之稱,具有冬暖夏涼、透氣性好等無可比擬的優點。
激情,新一代7系堅守的底線
不否認,從第五代車型開始,寶馬7系開始加重舒適配方,這一點從它的底盤變化也能看出。但即便如此,它依然是一款不失駕控樂趣,具有運動屬性的D級轎車。
新一代7系同樣繼承了這一特質。新7系提供3.0T+8AT燃油動力及純電兩套動力系統。如果選7系燃油版,一定要選3.0T高功率版(也就是740Li),只有這台最大馬力381匹、最大扭矩520牛米的機子才能讓這台車身長度近5米4、軸距超過3米2,自重超過2.1噸的行政級轎車爆發出寶馬品牌該有的激情。至於油耗不存在,一來有錢人斷然不會計較那點油費,二來是因為它加入了48V輕混,百公里真實油耗也就7升多一點。
我本人更喜歡開純電車型,也就是新一代寶馬i7。先簡單說下它的基本情況,這是一台單電機後驅車,採用不含稀土元素的寶馬第五代電驅系統,電機最大功率335kW(相當於445匹馬力),最大扭矩達到650牛米,並配有一塊101.7度電的超大容量電池,CLTC標准續航為640公里。一台D級車能有這樣的續航水平,已經相當不錯了。
不只是參數漂亮,實際駕駛同樣更帶勁兒——輕點電門,車輛劍步如飛,駕駛激情伴隨著強烈的推背感一波接一波地襲來——這才是開寶馬該有的樣子。除此之外,這台車的轉向、制動與燃油版並沒有太明顯的差別,就連換擋撥片的設定也與燃油車一致。
作為一台百萬級的寶馬,懸架規格必須拉滿,無論是燃油版還是純電版,新7系都配有大幅提升舒適度的空氣懸架。不過,對底盤特別敏感的我很快就找到了兩款車在底盤上的區別,相比於燃油版,純電車型的底盤的質感更高級,在激烈駕駛時給予的信心更強烈,原因在於純電車型增加了電子防傾桿,這也是基於安全考量而增加的操控配置,因為純電車型的加速更快,其零百加速最快只有4.7秒。
簡單說說新一代7系的智駕輔助系統,從功能覆蓋及標定來說,這是一套帶有實用主義的L2級智駕系統,為什麼冠以實用之名,理由有二,一是該系統中所包含的自適應巡航、車道居中、自動泊車、循跡倒車等主流功能都很好用,二是這套系統稱不上高階,比如今年流行的撥桿變道等高階功能,該系統並不支持。
或許在寶馬的潛意識中,它依然認定智能駕駛只能是輔助,能滿足人的好奇心,也能夠提升效率,但它無法滿足人類最內在的激情需求。而這種激情,寶馬稱之為「操控」。
最後說說
試駕完新一代寶馬7系,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像寶馬這種有著深厚DNA傳承的品牌如何應對智能電動時代的巨變,在新7繫上,我似乎看出了它的兩面性,一面是對操控、對機械素質的堅守,另一面則是在向智能電動積極靠攏,盡管它對智能電動的認知體系仍處於摸索階段,人機交互邏輯及場景化編程也不可能做到引領的水平,但不管怎麼說,藉助7系等新一代車型,我們能看見寶馬在變。
至於新一代7系成功與否,這不是我們現在能討論的話題,參照卡爾雅貝斯的說法,「世界不可能組成一個統一體」,智能電動車也不可能以一個模子復刻出來,對寶馬這種自帶光環的品牌,沒准它的一小步進化就會產生神奇的市場效應。
版權聲明:圖文為線外邦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片由線外邦實拍,如需使用請聯系線外邦)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線外邦,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4. 寶馬7系後懸架是什麼材質
【太平洋汽車網】寶馬7系後懸架材質中,除了上控制臂是鋁合金之外,其他連桿都是沖壓鋼材。鋁合金懸架的優點:1、抓地力更強,鋁制懸架可以降低簧下質量,這樣可以提升避震器的反應速度;2、成本低。
寶馬7系底盤大致情況寶馬7系誕生於寶馬的CLAR平台,採用前置後驅或者四驅的驅動布局形式,前懸架是雙叉臂獨立懸架,後懸架是多連桿獨立懸架,減震全系均為氣動彈簧,最小離地間隙為120mm。
駕駛感受很顯然自適應氣動懸架給寶馬7系帶來了非常優秀的乘坐舒適性,試駕的車型還是裝配了所謂的「魔毯懸架」,對於路面的各種大小震動和不平都有非常好的吸收,而且在高速過彎的時候車身姿態還能保持非常好的平穩,感覺就真的像魔毯一樣漂浮在路面上。
寶馬7系底盤縱觀整個底盤,可以看到有大量完整的護板覆蓋保護,關鍵部位還是比較厚實的鋁合金護板。整個底盤一眼看過去非常平整,除了可以提高車輛的空氣動力學特性之外還能有效降低底盤產生的噪音,真不愧是豪華級別的轎車。
前懸架前懸架可以看到是一個雙叉臂的結構形式,而且各種連桿支臂轉向節橫拉桿都是鋁合金的材料,可以降低簧下質量提高車輛的操控性。
同時也能夠看到寶馬比較有名的雙球節結構,在懸架下部採用兩根連桿的分體結構,使得前輪的虛擬主銷下鉸點往外移動,增大了主銷內傾角,同樣是對車輛的操控性提升起到很好的作用。
前懸架的減震系統是空氣彈簧,在舒適模式之下會根據路況不斷進行調節,使得車身始終保持平穩。如果選裝了「魔毯懸架」,最明顯的體現就是抗側傾能力變得非常好。
後懸架寶馬7系的後懸架是多連桿獨立懸架,除了上控制臂是鋁合金之外,其他連桿都是沖壓鋼材。在最下面的一根連桿底部可以看到有一塊護板,這個護板的作用是為了提高底盤的空氣動力學特性的。
後懸架的減震機構同樣是空氣彈簧,而且如果是中高配車型,你還會獲得後輪轉向的功能,這樣即使7系的車身長度超過5米軸距超過3米也能很靈活。
後懸架的平衡桿上還有這么一個圓形的東西,這是一塊配重,起到的作用是抵消在復雜路況時平衡桿產生的噪音,從而提高車輛的NVH表現。
後副車架寶馬7系的後副車架是鋁合金的材質,可以看到上控制臂與副車架的連接點使用的是液壓襯套,它可以有效緩沖懸架產生的抖動,不但可以減少噪音還可以提高底盤的舒適性。
上一篇:采埃孚8AT又一車型,7系變速箱詳解下一篇:寶馬豪車領域的探索,就是7系歷史發展。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問答叫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