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寶馬汽車 > 寶馬與華晨為什麼分手

寶馬與華晨為什麼分手

發布時間:2022-11-13 02:59:21

⑴ 為什麼寶馬要去掉華晨


這屬於客戶心理作用,華晨寶馬是合資車,就是說寶馬跟華晨公司合作在國內生產的寶馬,很多車主因為愛面子就把「華晨」去掉讓別人以為是進口寶馬,高一個檔次,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但是大多數人都是知道目前5系、3系除了M,或者GT系列的是進口的,其他都是國產的。

⑵ 華晨和寶馬終止合作是真的嗎華晨寶馬將退出歷史舞台

從車主嫌棄華晨寶馬low而扣車標,到寶馬與長城合作推出光束汽車,有不少媒體猜測華晨汽車集團與寶馬集團要「分手」。華晨和寶馬終止合作是真的嗎?當然不是,但寶馬與長城合作,有可能是為甩掉華晨集團做准備。

華晨實力太弱可能拖寶馬後腿
同樣都是晨/城,華晨集團遠沒有長城集團來得那麼壯大,甚至整個華晨集團還得靠寶馬的銷量分成來維持生計。有這樣的隊友,可能會讓寶馬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上無法及時擴充實力,與對手抗衡。
所以寶馬找到了長城這位更有實力的合作夥伴,成立了光束汽車,為未來寶馬在中國的新能源道路做鋪墊。畢竟現在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實力不容小覷,如果寶馬不選擇更強大的夥伴,很可能在未來就會比不過造車新勢力。


光束汽車不是汽車品牌
光束汽車並不是一個汽車品牌,而是一個汽車公司,通俗來講光束汽車是生產寶馬和長城的油改電車型,譬如說純電版的MINI,VV5、VV7新能源版等等。而根據長城寶馬合作最新消息,純電的MINI已經在美國上市,起售價30750美元,至於何時會登陸中國市場,目前還沒有任何消息。

而目前光束汽車位於張家港的生產基地,主要是生產WEY品牌旗下的燃油車;在未來,張家港基地會成為純電寶馬的中國生產基地,類似於特斯拉上海工廠那樣。不過與特斯拉工廠不同的是,很難再有城市像上海那樣給特斯拉開如此高的特權,所以與長城合作是純電寶馬在中國市場生根發展的最好辦法。

華晨寶馬將退出歷史舞台?
只要燃油車在中國不被禁,那麼華晨寶馬就不會消失,只是未來肯定是新能源主宰世界,到了某一時刻,再造傳統的燃油車已經沒有意義,所以華晨與寶馬有可能會結束合作,讓光束汽車公司負責生產純電的寶馬。
不過認為,寶馬與長城合作是想搞南北寶馬,在未來燃油車即將退市的時候,華晨寶馬的沈陽工廠會轉型為新能源工廠,負責生產供應北方的需求;而位於江蘇張家港的光束汽車,則負責生產供應南方的需求。所以說,寶馬與長城合作,可能是想先於賓士奧迪建立完整的新能源產鏈覆蓋,在新能源時代結束三國鼎立的狀態。

⑶ 華晨有沒有和寶馬解約

華晨沒有和寶馬解約。

其實華晨寶馬就是國產寶馬,所以買到這樣的寶馬就預示著不是進口的,因此每年很多車主心裡是很介意的,其實只要是寶馬,並且車子的質量是一樣的,沒有必要太在意,不而且在華晨和寶馬合作的時候也推出了很多好的車型。

寶馬和華晨分開以後,就和長城達成了一致的協議,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集體所有制汽車製造企業,成立於1984年,一直連續進入中國企業和機械500強,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而在他們合作之後,起了一個很霸氣的名字,「光束有限公司」,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感覺一絲曙光照亮了汽車市場,而且帶有新的生命力的意思,他們的股份各佔50%,所以在後續的合作中,應該會相處得很愉快。

內容簡介

只需汽油車在我國不遭禁,那麼華晨寶馬就不易消退,僅僅將來肯定是新能源技術文明崛起,到某一時時刻刻,重塑傳統式的汽油車早已沒有意義,因此 華晨與寶馬有可能會完畢合作,讓光束汽車企業承擔生產製造純電的寶馬。

⑷ 寶馬與華晨合作,為什麼不就地取材與華晨展開新一輪的企業轉型合作

要說當初為什麼寶馬選擇了和華晨合作,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1、首先,中國市場一直是國外車企眼饞的大蛋糕,這也是為何當初各大車企選擇在國內建立合資品牌的原因,想要更好的打入中國市場,合資品牌勢在必行。大家熟知的奧迪就選擇了和一汽合作,而另一大車企法國的雪鐵龍則選擇了二汽東風進行合作,寶馬想要在華取得一席之地,當然也需要尋找一家中企進行合作,這個時候,華晨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華晨95年同美國通用合資生產雪佛蘭開拓者越野車銷量口碑雙贏,98年自主品牌首款B級產品華晨中華轎車為給合資上海通用別克君威讓路,推遲兩年上市錯過最好銷售時機,之後的俊傑,中華酷寶,frv均創造自主品牌數個第一,時過境遷那時華晨的榮耀換來當時寶馬的青睞。

⑸ 華晨怎麼這么多爛尾

因為債券違約。
華晨汽車集團宣布破產重組,而造成破產的原因就是十億元的債券違約,因為這些債券,導致總資產近2000億元的大型國企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破產重整,就在前幾天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祁玉民也因為違紀問題被調查。可能大家看到華晨汽車集團是因為十億元的債券違約而破產,但是破產的主要原因,還是自身實力不足,寶馬跟華晨分手,然後跟長城合資,這點就是看不上華晨汽車集團,畢竟在國內市場里,長城在SUV領域里的地方,還是排在前列,其實看看華晨汽車集團自己的銷量,就可以知道它破產是屬於必然。

⑹ 華晨汽車集團宣布破產重組,破產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在中國汽車市場里,豪華品牌都是很吃香,比如賓士、寶馬、奧迪,這些汽車品牌要想銷量好,那麼必須進行國產,不然進口稅會讓它們失去很多市場,所以最終大家是可以看到,國內汽車市場里是有各種合資品牌,比如上汽大眾、東風日產、北京賓士、華晨寶馬等,有些合資品牌它在國內市場並不是很好,但是以上提到的合資品牌,它們都是很賺錢,但是屬於中國的一方汽車企業,很多都是沒有實力的,僅僅是靠國外的品牌在生存,就比如華晨汽車集團。

從這些數據來看,華晨汽車集團破產其實就是遲早的事情,寶馬憑借優秀的競爭力,獲得很多現金流,但是就因為寶馬在國內市場要銷售,所以跟華晨合作,結果就要分這么多錢給華晨,這點讓寶馬也不滿意,賺得錢讓華晨汽車這么虧損,結果還沒有什麼結果,其實除了華晨汽車,獵豹汽車也是如此,沒有三菱的支持,獵豹就也在破產的邊緣,從這些即將破產的汽車公司來看,就是因為產品競爭力不足,前期都是依靠合資品牌在生存。

⑺ 千億負債懸頂,員工放假輪休,「吸血」寶馬的華晨汽車為何沉淪

| 蕭田

「愛的反義詞不是恨,愛的反議詞是漠不關心。你不愛了,所以漠不關心了,所以大家的批評和表揚都是對我們的關注和關懷。」

9月17日,在北京車展前舉辦的媒體溝通會上,華晨集團集團副總裁、新聞發言人齊凱一臉尷尬的答復外界。

自從2018年4月博鰲論壇定調「五年後合資股比開放」。華晨寶馬就拉開了外方控制合資車企的序幕——寶馬於華晨寶馬 汽車 之股權將由華晨寶馬 汽車 注冊資本之50%增至75%。」

「75%股權」意味著華晨將徹底喪失合資板塊控制權,一時間,自主業務技術實力與銷量業績多年的衰落,在大型國有車企中排名墊底,「吸血」寶馬的華晨成了媒體「關愛」的對象。

自2020年7月開始,華晨 汽車 集團的多支存續債券大幅下跌,遭遇市場恐慌性拋售;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華晨 汽車 的負債總額高達1226.75億元;不僅如此,8月初華晨中華又陷入員工"放假輪休"的風波中......

紀伯倫說: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夢想之願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願做一個最偉大的無夢想、無願望的人。

華晨在自主淘汰賽中庸碌無為而沉淪,華晨寶馬也已經嬗變為「 華沉 · 保馬 」。 究其根源在於,時代的潮水中企業文化和掌門人的進取之心早已冷卻,由昔日披堅執銳、所向披靡的鬥士蛻變為甘於分利的「緩惰者」。

企業所有的問題,最終又變成了人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東北地區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作為老工業基地自然得到了中央計劃經濟毫無餘力的傾斜。

在這個計劃經濟體制建立最早、影響最深的地區,拖拉機廠、機床廠、鋼鐵廠的煙囪日夜不停。

根據老一輩回憶,「每天早上七點多鍾,穿著藍色工裝的自行車大軍能把整條馬路都占滿,工廠一打開門就像頓時擰開了水龍頭,工人魚貫而入。」

在此背景之下,1958年,原沈陽農機 汽車 工業局副局長趙希友在國營東北公路總局 汽車 修造廠的基礎上成立了沈陽 汽車 製造廠。當時,沈陽雖然是授意組建了該廠,但是當地已有兩家車企,第三家有了更好沒有也可以。

但趙希友沒有打退堂鼓,他帶著修理廠的員工和之前積累的經驗,硬是拼拼湊湊出五台「巨龍」牌載貨 汽車 ,在當地乃至全國都引起了巨大轟動。

車造起來和跑起來是兩碼事。大家嘴上不說都心知肚明。這中間不說隔著十萬八千里但也是隔著萬米長河。趙希友再次展現出他造車的決心。

80年代,國外考察回來的趙希友向領導建議,把沈陽市所有分散的各自為政的 汽車 廠家組織起來,把行政性工業局改造成 汽車 托拉斯企業;把生產總成和零部件廠按高度的專業化組織起來生產。

政府看他對造車這件事理解頗深,也就採納了他的建議,全市97家單兵作戰的 汽車 廠(配件廠)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實體公司——沈陽 汽車 工業公司,趙希友被任命為沈陽 汽車 工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上任後,他率先採用租賃經營,使企業效益大大提高,還被請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介紹企業租賃經營的經驗。

1979年,中國最早的十座麵包車在這家公司誕生。這輛名為金杯SY622的輕客一年之後年產就達到了1000台,成了全國的銷量冠軍。

「東北麵包」成了走哪兒都能聽到的金杯代名詞,這也成了華晨金杯與 汽車 整車工業的第一次交集。 自此,共和國長子生產製造 汽車 的篇章被揭開。

彼時,改革開放的中國每天都發生著劇變,用一句話形容當時的情景——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對於沈陽 汽車 公司而言,這種變化不僅來自於 汽車 行業,也來自企業的經營層面。

1988年5月,由沈陽 汽車 工業公司改制而來的金杯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終於結束了過去近40年計劃經濟時代的經營模式。

趙希友覺得,員工作為企業名義上的主人還不夠,如果職工購買了金杯股票成了企業經濟上的主人,這么一來既能給企業籌措資金還能極大的調動員工積極性。

於是兩個月後,金杯公司向全 社會 發行總價值1億元的優先股票,每股100元。要知道當時還沒有證監會,地方單獨成立股份公司發行股票是有風險和膽識的。

憑借這件事,趙希友甚至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封面標題是「中國首位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家」。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客觀來說,作為企業家的趙希友具有超前的眼光,他的這些舉措也完全符合市場發展規律,但他生錯了地方。

1990年末開始,國家開始向虧損的國有企業開刀,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東北首當其沖成為最早受到波及的地區,下崗、買斷,突然來襲的凄涼瘋狂籠罩在每一個東北人頭頂上空。

原本打算發布1億元股票,風風火火搞了一年多,才募集不到3萬元,就發展 汽車 而言,這點錢連銷售人員的路費都不夠。與此同時,危機正向金杯走來。

1991年,日元劇烈升值,而金杯主打車型海獅 汽車 99%的零件都是從日本進口,合同上都是日元導致零件成本一天一個價,金杯每個季度連進貨的錢都出不起,資金鏈隨時有可能斷裂。

走投無路之際,一個叫仰融的人拉了趙希友一把:「請你把剩下的股票都賣給我吧,我要讓金杯成為第一家在美國 上巿 的中國公司。」

關於仰融,這個中國 汽車 界「教父」般的人物, 推動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第一人 ,但出生神秘,經歷也神秘。

有傳言說他是退伍老兵,也有人說他是輟學打工仔,還有人說他是西南 財經 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甚至流傳過關於仰融名字造假的傳聞,眾說紛紜,可信可不信。

在後來的采訪中,仰融也一直諱莫如深:「華晨出身不好,在當時的條件下,有些事不得不迷。華晨經歷的一些事,不管別人怎樣迷惑,到今天我可能也沒有權力說清楚。」

不管怎樣,就是這位謎一樣的男子卻把金杯 汽車 帶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91年,仰融以每股1元的價格,一舉收購了金杯股票4600萬股。據說那時候是記帳式股票,仰融就把它們裝在幾十個紙箱里,用飛機運回上海,放在東湖賓館七號樓地庫。從上海財大找了一些學生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一張一張地填名過戶。

仰融覺得,國企改革肯定要引進大量的外資,光靠他自己「一個巴掌拍不響」。帶著這個想法,在趙希友的引薦下,仰融得到了沈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1992年7月24日,金杯 汽車 股票作為第一隻國企大盤異地股在上交所上市,仰融隨即將4600萬股股票套現,獲得了5億元的收益,掘到了第一桶金。

也許是第一桶金賺的太過容易,仰融心中一個更為大膽的設想正在勾畫和操作中——赴美上市。

早在1991年,仰融就通過其在香港設立的華博財務(華博),和沈陽市政府擁有的金杯 汽車 控股有限公司(金杯 汽車 ),在沈陽市成立了一家生產 汽車 的合資企業,沈陽金杯客車製造有限公司(金杯客車)。


經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換股 游戲 後,金杯客車的資產大半裝進了在百慕大注冊的華晨 汽車 控股,成了金杯 汽車 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融資工具。

就在即將上市的1992年9月底,國家體改委在北京召開會議,時任體改委副主任劉鴻儒突然在會上嚴肅發問,華晨在美國上市是怎麼回事?

國企赴美上市,監管層竟然還是從香港信報的一篇名為《首家中國公司上市美國》的報道得到的消息,此時高層立即作出了批示——

查!徹查!

然而即使這樣也沒阻擋上市的步伐,華晨 汽車 作為 社會 主義國家第一股,發行500萬股,當時首次公開募股達到了每股16美元,成功籌集了8000萬美元的資金。

在當時,這被認定為非常珍貴的外匯,所以證監會最後不僅沒有問責,第一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還特地表揚了華晨,說這次上市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之後幾年裡,華晨迎來了自己最輝煌的歲月。

1995年,華晨作為大股東正式接管金杯客車的管理權,仰融從財務、人員、經銷商體系三大塊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比如開除了一批吃閑飯的老員工、在廣告中打出車輛售價、將金融業的承兌匯票制度引入 汽車 業等等。

自1996年起,金杯客車步上金光大道,每年的銷售以50%速率增長,連續多年占據輕客市場銷量第一;2000年,金杯客車銷售額達70億元人民幣,利潤僅次於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仰融名聲大噪。

除了客車,華晨在家用轎車領域先後促成了金杯和通用的合資,接手了三江雷諾,尤其在與河北保定的田野 汽車 接觸中,做出了一項對日後華晨生死攸關的抉擇,與寶馬聯姻。

據稱當時寶馬的人在沈陽考察的時候,看到華晨廠清一色的德國機械,親切得不行。心想,寶馬國產非華晨莫屬!

2001年華晨和寶馬正式開始接洽,同年10月 華晨寶馬 汽車 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當時寶馬國產項目小組的領導人便是仰融。

這一年,一向神秘而低調的仰融,被授予沈陽市「榮譽市民」稱號,這年底,在《福布斯》雜志中國富豪排行榜中,仰融排名希望集團劉家兄弟和歐亞集團的楊斌之後,位列第三。

然而事業的壯大導致了仰融的過度膨脹,仰融變得越來越獨斷專行。已經聽不得不同意見,在企業搞了不少冒進的、缺乏科學性合理性的「大躍進」動作,一度將公司推到了危險的邊緣。

仰融此前經營的政商基礎均在「慕馬體系」之上,遭此劇變後對遼寧不免忌憚,開始尋求轉戰他鄉,而此時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通行使得他開始將投資戰略逐步轉向浙江寧波。

而華晨是遼寧龍頭企業,也是遼寧省經濟的一大支柱,遼寧自然不願放走華晨。在仰融與遼寧省政府的多次討價還價之後,雙方很難達成共識。 最後,遼寧方面很輕易地找到了仰融的脈門,將他「踢」了出去。

在後來的一次采訪中,兩鬢發白的仰融向媒體透漏,想去寧波投資是他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可惜世界上沒有後悔葯。

踢走了仰融的華晨元氣大傷,華晨 汽車 的命運也走到了下坡路。期間雖然也歷經兩代掌門楊寶善和藺曉剛,但都沒有太大起色。 直到2006年,這位大連副市長祁玉民的出現,華晨才真正從死亡線上回來。

回憶起剛到華晨的情況,祁玉民心情很悲壯。「來報到的時候,大連和沈陽風雪交加,大霧彌漫,我不能開車去,坐火車去的。」

在路上,他給他姐姐發了一個簡訊,「我在雨雪交加中,懷著難以名狀的復雜心情,去一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單位去從事陌生的工作!」

祁玉民的出場是非常富有感染力和強度的,剛到華晨任董事長的他第一次業績參加發布會就遭到了香港媒體刻薄的提問:「華晨領導一年變動一次,你准備呆多久?」祁玉民面不改色:我第一個二十三年在山西度過,第二個23年在大連度過,第三個23年在華晨度過。

新官上任,很快就燒起了「三把火」。

祁玉民一夜之間就把華晨公司院里仰融幾百萬造的山給炸了。面對仰融起訴,他隔空強硬地回應,「政府幹預華晨是正常的,為什麼不說一汽、二汽也受政府幹預呢?」

上任5天,他從銀行貸了7個億,一手挑起了中級車價格大戰,不僅將在售的中華尊馳售價下調達4萬元,還讓原定九月上市的新車型駿捷提前到2月下線,定價為10萬元以下。

2006年,華晨旗下 汽車 銷量逾20萬輛,同比增長71.4%,其中尊馳和駿捷銷售5.8萬輛,同比增長545%,華晨一舉成為 汽車 銷售增長冠軍。次年,華晨實現了 歷史 性的扭虧。

雖然自救的效果立竿見影,但華晨這種「自掘墳墓」的行為很快就迎來了連鎖反應。

隨著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也加入到價格戰中,由於駿捷當時是定位B級車,價格拉低至A級車范圍,直接封死了華晨推出A級、A0級車的定價空間,華晨的價格體系岌岌可危。

2009年,華晨 汽車 開始出現30-40%的大幅下滑。與此同時,曾經無限風光的金杯在此期間被忽視,2009年,微面和商用車市場爆發,金杯卻逆勢下行,虧損超過16億元。

在推翻仰融的所有「遺產」後,唯一隻留下的就是與寶馬的合資項目。 祁玉民被迫把希望寄託在會給集團帶來利潤的寶馬身上。

祁玉民曾公開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台車,底盤要是保時捷調教的,外形內飾是義大利設計的,發動機是用寶馬的,那它就是輛好車。

他不僅這樣說,也是這樣踐行的。為了通過寶馬來「反哺」自主品牌,換取寶馬 汽車 對合資公司全力支持,祁玉民對寶馬的要求盡量滿足。從2006年起,華晨寶馬的財務、行政、市場、公關等部門的實際控制權逐漸都掌握在了寶馬手中。

華晨此舉遭到公眾和媒體猛批,每次面對公眾都能口若懸河的祁玉民卻在這時選擇保持沉默。

祁玉民沒辦法給出交代——因為一切都與他的設想背道而馳。

他最初的打算是一方面希望通過華晨寶馬獲取投資收益,扭轉資金頹勢,另一方面則希望在合作過程中獲得寶馬的技術。

但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在中華駿捷之後,華晨錯過了 汽車 的黃金六年,至今未能在轎車市場翻身;而整體耗資26億打造的高端MPV車型華頌7,上市後也是收獲寥寥無幾等等。

這一切都是源自於過去十多年一直未建立起正向研發體系,反而一味乞求合作夥伴寶馬 汽車 集團的「施捨」,一旦沒有寶馬,華晨 汽車 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市場付出去了,技術一直沒有換來。

經過資本市場的閃展騰挪、合資企業委曲求全,多年與市場、與各方的博弈拉鋸,雖然也讓華晨造就了自己的第一個不可能——僅用8億元的注冊資金撬動發展了一個年銷售額1900億、年利稅300億的東北國企。

但是國產自主品牌已經進入技術立命的時代,什麼也沒有的華晨只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站上巨人肩膀上的華晨未打贏挺進自主第一陣營的硬仗,躺著賺錢的日子也已經進入倒計時。

與2005年底祁玉民從大連市副市長任上出掌華晨一樣,閻秉哲也是由政轉商。但與祁玉民不同的是,上任2年來,一把火都沒有燒起來。

在祁玉民時代,華晨開發了一款自主高端商務車華頌7,一經推出便飽受調侃這是一款「市面罕見,沒有手套箱和隱私玻璃,且與市場脫節」的商務車。即便如此,據說祁玉民也為華頌7開過107次會。

自2018年開始,整個燃油車市場在新能源 汽車 的沖擊之下都出現了負增長,所以2019年的廣州車展尤其意義非凡。作為中國排名前十的車企大集團的華晨 汽車 集團的缺席,被外界解讀成:沒臉參加。

不管是否存在誤讀,在公共場合或者官方宣傳中也確實很少聽到華晨 汽車 董事長閻秉哲的新聞,他彷彿真的「消失了」。

自2011年以來,華晨寶馬每年貢獻的凈利潤佔比便高達94.9%至119.6%,也就是說,自2012年開始華晨 汽車 其它板塊便處於虧損狀態。

以2019年為例,華晨 汽車 集團乘用車銷量72.18萬輛,商用車銷量7.86萬輛。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華晨寶馬銷量54.55萬輛,佔比高達75%。

數據顯示,華晨中華品牌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僅為4300輛,產品份額也是始終保持在0.3%以下,其中多款車型的銷量為0。

祁玉民留給閻秉哲的警示亦是以血寫就的:

倘若缺乏不破不立、推陳出新的勇氣,那麼依然無法脫離舊有的窠臼。

華晨寶馬越來越成功,是寶馬的成功,卻沒有成為華晨的成功。 這把火是不是也該燒燒了?

無論是當年首家在美股上市的國企,還是曾經輕型商用車銷量「六連冠」,全中國叫得最響亮、最具神話色彩和市場魅力的品牌,華晨的舊光環已碎是不爭的事實。

在一個可以破舊立新的機制中,祁玉民是最有可能打破一切僵局,重新建造華晨的人。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發生。 這可能是他的遺憾,也是華晨的遺憾。

如今,新晉掌門還有四年到退休年齡,股比之變也指向了華「沉」·「保」馬。囿於合資時代的華晨,是在沉默中爆發,還是在沉默中滅亡?這是一個問題。

當華晨寶馬十五周年慶典以熱烈的氛圍燃燒了全場,幾乎所有人都渾然不覺,在那個深秋時節沈陽和華晨都已經進入了冰點以下的徹骨嚴寒。

一切悲歡與起落的演進,都是 歷史 車輪向前碾過的痕印。自來孱弱皆湮滅,惟有強者長留名。華晨的命運,從第一輛華晨寶馬的車主扣掉車標開始,便已經註定了。

⑻ 為什麼寶馬要去掉華晨

這就是顧客的心理效應。華晨寶馬是合資汽車,也就是說寶馬與華晨公司合作,在國內生產寶馬。很多車主為了面子,把「華晨」拿出來讓別人以為是進口寶馬,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但大多數人都知道,目前除了M,或者GT系列,5系和3系都是進口的,其他都是國產的。

⑼ 寶馬不與華晨合作了,也不叫長城寶馬,單幹了

寶馬為何不去與自己一直合作的華晨公司發展這一領域呢?對於寶馬來說,尋找一家國內最強大的汽車公司,並且在新能源領域起步較晚的企業才是最佳的選擇,長城近兩年在SUV領域的發展有目共睹,國內SUV的頭把交椅非它莫屬,在實行SUV全產品全覆蓋之後,對於新能源領域長城並沒有選擇貿然進軍,長城企業不冒進的做法得到了寶馬公司的認同,於是寶馬與長城在如此合適的時機形成了一對天作之合。



二者合作之後首要任務便是對新合資公司進行命名,本來可以順理成章的叫做長城寶馬,但是這一做法都直接被兩公司所摒棄了,雙方的想法是利用自身資源成立完全獨立的第三方企業進行發展,命名必須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同時名字中決不能存在長城與寶馬的字眼,於是光束汽車公司便成了二者往後發展的名字。二者以雙方各50%的股份進行合作,這樣公平持股公平合作的方式本來對於二者來說就是互利共惠的事情,但是對於長城來說並不一定全部是「好事」,反而長城與寶馬的合作改變了外資企業與中方合作的運營模式,運營成功二者皆大歡喜,運營失敗將成為典型被大家唾棄,說長城攀龍附鳳,最後還不是落得一個失敗的結果。



兩個企業的合作產品將被放在首位受大家關注,雙方走到一起,產品與技術就必須進行高度的融合,產品定位也必須進行折中,若是出現法拉利與五菱宏光般的極端差別,那麼最終也將會失敗,眾所周知長城旗下有三個子品牌,哈弗、WEY、歐拉,對於寶馬來說,歐拉的產品定位與發展戰略是最符合合資公司的理念的,二者便也因歐拉結緣,據稱,二者合作之後推出的首款產品定位為緊湊型SUV,同時續航里程將達到500KM,空間大、輕量化、耗電量小將是產品的最大優勢所在,同時第二款產品也將在2021年上半年以純電動MINI的形式與大家見面,首款產品會建立少量的光束汽車品牌形象店進行銷售,同時與長城的產品進行混網銷售,而電動MINI便會利用寶馬的現有渠道進行銷售,包括國內與國際市場。



寶馬選擇長城、長城選擇寶馬其實二者是在各取所需,寶馬看中長城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長城看中寶馬在新能源方面的潛力,中國市場作為寶馬公司在世界市場布局中最為關鍵的環節,長城對於新能源市場的布局可以讓寶馬今後在該領域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最高的新能源積分,即使二者是在積分五五開條件下,同時長城可以最大限度的打開寶馬在華的銷路,長城則可以通過寶馬在國際市場的聲望很好的提高自身品牌形象,同時長城在品牌方面今後也可以融入寶馬的基因,對於今後市場發展可提供更多的積極因素。目前二者已經在江蘇省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現金生產基地,擁有年產16萬輛的能力。長城與寶馬的合作將中國汽車市場帶入了「後合資時代」,同時也向大家證明「即便合資,中國車企也不弱」。

⑽ 寶馬和華晨「分手」 又與長城汽車達成合作,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剛過去的2019年,盡管國內汽車市場下行依舊,但對豪華品牌尤其是寶馬來說卻絕對是一個大年,畢竟該品牌在過去一年裡憑借著72萬輛的年終銷量,成功擊敗了賓士、奧迪並在時隔三年後再次奪回了中國豪華品牌銷量第一的位置。由此可見,寶馬在未來市場上必定仍充滿著不斷沖高的趨勢。

再者反觀長城汽車的競爭力,作為國內自主品牌的佼佼者之一,其遠遠不是普通合資中方可以比擬的,可以說通過和寶馬汽車的強強合作,必定會是下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光束汽車」的強大基因鏈。

說到最後:

光束汽車的成功落地,無論對長城還是寶馬,都會獲得不可估量的推動力,再加上此次兩者之間的合作也不再是以往的外強中弱,為此對於未來而言兩者之間必定會開啟強強合作的時代,其中長城汽車必定會取得更好的技術沉澱和品牌渲染,而寶馬也會擁有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低的生產成本,他們將會掀開合資模式的全新一頁,無論是長城還是寶馬都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與寶馬與華晨為什麼分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定位防盜費在哪裡交 瀏覽:156
奧迪q5地板棉有異味怎麼處理 瀏覽:519
賓士唯雅諾空調膨脹閥在哪裡 瀏覽:950
汽車用品廠家哪裡有 瀏覽:75
寶馬3系專車什麼級別 瀏覽:631
工業互聯網如何提升應急能力 瀏覽:531
汽車流量一般收費多少 瀏覽:704
汽車線束檢測台是什麼原理 瀏覽:48
長樂工業園區一畝地多少錢 瀏覽:890
汽車油泵堵塞如何檢查 瀏覽:293
汽車在路上什麼 瀏覽:45
海口寶馬油耗多少 瀏覽:236
西北工業大學兩個校區哪個好 瀏覽:313
寶馬七系裸車價多少錢 瀏覽:438
沈陽工業大學與西工大哪個好 瀏覽:134
賓士cla和君越哪個有面子 瀏覽:319
奧迪剎車硬怎麼修 瀏覽:992
錄音定位安裝到汽車哪裡 瀏覽:984
工業水平儀哪個牌子質量好 瀏覽:449
寶馬是什麼時候做的 瀏覽:79
© Arrange www.stampinkub.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