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像賓士 寶馬這樣的車不能參加WRC
不是不能,而是廠家不願意參加而已
賓士也參加很多比賽啊,勒芒、WTCC、F1……
2. 為什麼WRC是雪鐵龍C4老奪冠為什麼不是寶馬賓士法拉利等好車
WRC這種復雜路況的競賽,最主要的核心其實是底盤技術,在這個領域寶馬賓士法拉利在雪鐵龍面前均屬於晚輩,液壓升降底盤的鼻祖,後輪隨動轉向的專利...
出於產品定位和成本原因,世嘉的底盤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以上兩大特徵均不具備),只能說是質量不錯,但算不上出眾。
3. 參加wrc的車用的是原廠的發動機嗎
肯定不是。WRC的車只是外殼和量產車一樣,其他幾乎都改過。一般拉力賽車都是先有WRC然後才有像他的量產車,比如翼豹和藍瑟,量產車都要晚些才推出,而用的只是外殼和部分懸掛,同時其他部分還要考慮舒適和油耗,法規等。並且畢竟WRC賽車不用考慮發動機用20年跑10W公里,所以設計會不同。再打個比方,F1的發動機是V8自然吸氣式排氣量2.4L,轉速卻可以上到8-9K。但壽命缺只有幾百公里,用在量產上你願意接受嗎。所以量產車的發動機和WRC的發動機在用途上就有本質的區別。
4. 為什麼賓士寶馬法拉利保時捷馬莎蘭博不參加拉力賽
法拉利,蘭博基尼,保時捷沒有可以參賽的車型,而且法拉利跟保時捷在別的賽事投入很大,很難再去投身另一個賽事,賓士寶馬他們不差錢,也有合適的車型,他們不參賽也就他們自己才知道了
5. 為什麼wrc很少看到日系的車輛參賽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90年代的時候日本就選擇了退出吧,然後就一直沒參加過了,而且日本車車型也不適合拉力賽啊
6. 參加WRC為什麼就雪鐵龍福特
不進行任何修改拿市售車跑WRC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個和BMW、TOYOTA、Honda退出F1的理由是一樣的,在WRC里沒有蛋糕吃或者吃的蛋糕不夠大,自然這些商人是要閃的。
這一切都是各方利益權衡後作出的決定,並不意味著廠商沒有這個技術實力或者經濟實力去跑比賽,而是它覺得在這些比賽當中無法獲得自己預期的利益而已。
BMW Mini和VW的加入意願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它們覺得可以從中獲取自己想要的利益,所以就決定參加。這年頭賽車差不多就是純商業活動,剝掉體育運動的外衣,裡面就是純粹的商業利益。
7. WRC這項賽事裡面的車感覺都沒有什麼豪車啊為什麼還那麼有吸引力,為什麼不開牛車
你說的是超級跑車和豪華轎車吧……
那我告訴你為什麼這兩種車不能參加拉力賽。
豪華轎車,我想這個道理你懂得,沒有誰開著勞斯萊斯去跑比賽的,那種車類似於坦克肯定在賽場上被瘋狂套圈。
超跑,超跑是可以參加比賽的,但不是拉力賽而是場地賽。場地賽的地面很平整,而超跑往往是低底盤追求速度的,但是有個前提,路況要好。
拉力賽的舉辦地點一般都在野地,路況很差,基本上就是砂石或者泥土路面,在這種環境下,賽車的動力反而倒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賽車的操控性。在這種環境下,短軸距的小車往往是最受歡迎的。而跑車反正跑不起來,豪華轎車就算是把裝甲拿掉,那個軸距基本也是屬於轉不過彎來的。
歷數各屆拉力賽冠軍車,很少有軸距超過2700mm的。
當然有一個拉力賽除外,那個拉力賽已經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競速拉力賽了,那就是達喀爾。但是達喀爾裡面是有所謂的豪華車參賽的,大眾途銳就是。當然那是專門用於比賽的版本了。
8. 為什麼WRC是雪鐵龍C4老奪冠為什麼不是寶馬賓士法拉利等好車
你可以買輛法拉利,開到山區砂石路面跑兩圈試試,然後你就會明白!
9. 寶馬這么牛逼 什麼後輪驅動 前後1:1動力分配 操控一流 為什麼F1寶馬沒贏過幾次 WRC就沒聽說
寶馬不牛逼 買寶馬的呢都是年輕人喜歡開車的 寶馬的優點就是開著舒服 後驅車有很多 賓士 寶馬 奧迪 法拉利 蘭博基尼 布加迪 有的家用車可以選配後驅
10. 為什麼WRC比賽中幾乎見不到BBA車型標致雪鐵龍操控很厲害嗎
BBA中賓士主要還是更加專注在場地賽,寶馬雖然沒有官方參賽但很多組別里都有它的賽車,而奧迪Quattro曾經也是WRC冠軍。就算是標致雪鐵龍冠軍如麻,車迷心中最惦記的實際上還是斯巴魯翼豹WRX和三菱翼豪陸神,為何?你看看WRC賽場上奪冠的標致206,前後保險杠為了符合規則都進行了加長,車尾還有一個大尾翼,並且是四驅的。買不到大尾翼的標致就算了,那麼我們拿著錢能到就近的4S買到一部四驅的標致206嗎?根本不可能!同理你能買到四驅帶大尾翼的C4嗎?根本不可能!
一方面FIA在本世紀初期開始在WRC推行WRCar戰略,讓曾經在和量產車差距並不是很大的A組中表現很好的三菱和斯巴魯過的很難受。標致和雪鐵龍用短軸距的塞納和206就非常的有優勢,實際上標致和雪鐵龍運動部開發的這兩款車,看那大輪拱、前包圍、大尾翼,你就能知道這倆實際上跟街車沒幾毛錢關系,哪怕是福特的福克斯RS,它至少還是個四驅的。盡管如此2001年和2003年軸距更長更難開的斯巴魯仍然能夠戰勝這兩個貨,反而更讓人佩服。
再說一個事兒,本世紀初的時候現代就參加了WRC,採用雅紳特車款基本上就是廠商車隊的吊車尾,也就是混個積分,拿冠軍完全沒希望。而這兩年現代又開始跑WRC,成績還挺好,為什麼?因為現代現在參加WRC僱傭的那幫人是當時標致拿冠軍時用的班底,可以看出WRC成績好壞跟街車操控好壞關系屬實不大。
【WRC】·FIA國際汽聯四大賽事之一,僅以這一項賽事評價某個品牌的實力並沒有意義,賽場上拿到的成績也不代表量產車的實際水平。
FIA國際汽聯四大賽事分別為:
這四大賽事中能體現極限技術儲備的是F1,其次是勒芒,勒芒耐力賽是建議各大參賽廠商以近期研發並預計量產的技術為基礎進行競技,勒芒賽事中體現的技術會更快的應用到民用車上,當然這些技術也要取決以車型定位和製造商的態度。
至於WRC的賽車成績並沒有很大意義,基本屬於看個樂呵就得了;雖然WRC要求車輛必須以量產車為藍本,但是要知道每一台賽車都是經過嚴格的重新調校和懸架升級,費用誇張到發動機改造成本能買套別墅、一根減震器買台量產跑車、一套防滾架也的值幾台PSA的中低端車,這樣的車拿到好成績是應該的但並不能說明其他問題。
PSA標致雪鐵龍基本屬於叫好不叫座,叫好的群體也僅限於官水,這點從各大平台整齊劃一的評論區文案可以看得出來,只能說這是一個沒有下限的品牌。量產車中除某些高價中端轎車使用四輪獨立懸架,SUV全系車型包括入門級轎車均為後扭力梁,這種結構談的到操控嗎?
所以在賽場上即使是扭力梁懸架也能拿到不錯的成績,不過重點不在於車而在技術改裝團隊和車手。而同樣的結構在量產民用車上不會有如此理想的狀態,不論從材質剛度還是懸架支撐性、再到動力調教和變速箱的匹配,可以說代步PSA和WRC·PSA完全是兩個概念的產物,不過法系車總善於拿改裝車的測試成績去宣傳量產車,只是作為車主或意向消費者需要明白那些賽車和店裡的展車沒關系。
對於這種宣傳方式看一看就好不能當真,如果量產法系車真的比德系車性能強為什麼沒有銷量呢?
1.6T、1.8T兩台寶馬技術的發動機去和BBA競爭直接面對寶馬不尷尬嗎?這是徒弟和師傅的關系,fast4ward有法系車的身影嗎?前置前驅扭力梁對於前後五連桿後驅或四驅在公路上有懸念嗎?
PSA標致雪鐵龍需要的是技術更新,首先更新發動機升級2.0T發動機才有競爭轎車中高端的實力,其次換掉扭力梁推出四驅在SUV領域才有生存空間,否則1月份兩個品牌銷量共計只有1.22台的銷量在無法壓庫存之後會持續走低。
BBA現在是不屑於拉低身份去參加WRC的,WRC太過於平民化,與他們高大上的品牌形象不符。
不過他們旗下的比較親民的品牌就參與過WRC,例如大眾跟迷你。
雪鐵龍稱霸WRC屬於很正常的表現,一是技術實力,二是這么多年來持續的投入,想想雪鐵龍熬走了多少對手吧,以前的三菱,斯巴魯,現在的大眾,迷你……
除了WRC上出彩的表現,雪鐵龍的民用車地盤也是一流的,不論是平民車還是豪華車。
日系跟雪鐵龍比地盤質感?渣渣!
拿自己短處跟人家長處比一點意思都沒有。
首先WRC中文稱為世界越野錦標賽,是最接近真實世界的一種比賽。
BBA或者豪華品牌發展的是超級跑車,而WRC需要的是量產車。BBA和其他頂級豪華品牌法拉利、蘭博基尼什麼的一般參加勒芒、WTCC、F1……
WRC參賽車輛是以量產車種為基礎研發製作而成,不只是馬力解決的。最為常見的在粗造的碎石路面上PK,車輛將遭遇路面上大小碎石的撞擊,懸吊、車輪等相當容易遭到損壞;在平滑的碎石路面上速度飛快,而路面松軟的,如英國站等如遇到下雨的話,路面將會變得非常泥濘不堪,非常容易打滑。總而言之路況是極端嚴苛多變。
WRC這種復雜路況的比賽,最主要的核心是底盤技術,而在這個領域寶馬賓士法拉利在PSA面前均屬晚輩,液壓升降底盤的鼻祖,後輪隨動轉向的專利...出於產品定位和成本原因。用自己的短處去跟比人比賽確實不太明智。
其實BBA也是有不少車型參加過此項目,如奧迪quattro、寶馬M1/M3、MINI COOPER.....
WRC上雪鐵龍確實表現得很不錯,甚至可以說法系車整體都很強勢。而WRC上幾乎見不到BBA是因為人家已經過了玩的年紀,也不怎麼需要通過WRC來標榜品牌,都是忙著賺錢哩。不過能在WRC上蟬聯冠那麼標志和雪鐵龍的底盤及操控性肯定毋庸置疑,但是賽車畢竟是賽車和平民用車沒有太多可比性,平民車更注重實用和耐用性。
賽場上能取得好成績一方面看車輛性能另一方面車手的素質和技術也很關鍵,沒有好的車手就是再牛X的車也白搭,本人就喜歡看勒布和奧吉爾比賽。另外雪鐵龍在WRC摸爬滾打多年,持續的投入和豐富的賽場經驗本來就比那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對手有實力。如今不僅熬走了牛逼哄哄的三菱、斯巴魯,大眾、奧迪不玩了mini也走了,差不多有實力的對手一個個都忙著去賺錢了。
WRC上一輛賽車造價動不動就是幾百上千萬還不包括一些列的周邊成本,還得一大群人伺候著,這樣的開銷對於普通車企來說承受不起,對知名度高的車企來說有錢了去玩玩,不想浪費錢了也不怎麼看重這個聲譽。WRC就是各種砸錢用最好的材質,發動機在保證穩定運行的情況下盡可能壓榨更出色性能,總之就是不考慮維修、配件、保養和耐用性只要能跑完全程就行。而就算標雪有這個技術民用車也不敢用,只能說法系它有底盤和操控的基因傳承。
那麼賽車牛並不代表民用車就牛,這就如同創意T台秀一樣,老百姓平時誰會穿著那種花里胡哨的衣服上街。現在的WRC奪冠幾率幾乎是一邊倒的局面,也越來越缺乏競技性和 體育 精神,車企把競爭力和預算都投放到新一輪技術的研發上,畢竟未來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未來死了的企業才會留下「想當年的傳奇故事」,然後不禁讓人感嘆下……
其實也沒必要一直拿WRC來說法系車,國產後標志、雪鐵龍車型本來就不怎麼占優勢也和WRC不沾邊,說操控能有多好?為什麼賣不過思域、昂克賽拉、高爾夫?甚至連三缸福克斯都不如?說底盤國人就認准獨立懸掛比扭力梁高端,配置一般還高冷,家用車嘛還准備用板懸跑拉力賽?說到底還是因為綜合條件不如競品,在國內市場你玩不好,也不要說國人不懂車之類的。
麋鹿測試法系車也是虎的一比,但是這種偏極限性能的測試似乎被人們不怎麼看好,幾分之差似乎看起來不那麼顯眼,再者這些偏極限的駕駛都需要一個優秀的駕駛員,這樣似乎就容易規避車輛問題。看看去年法系表現,法系去年全球銷量約388萬,80%以上銷量集中在歐洲市場,國內銷量佔比不到8%跌幅達34%,為什麼不把WRC的開支用到提升自身硬實力上或者營銷上呢?
BBA玩的最嗨皮的是勒芒24小時耐力賽,廠方直接參與,大量投入精力和資金,熱衷於研發新的技術,並把技術成果應用到量產車,奧迪R8就是勒芒賽車的產物。而F1比賽,則是豪門品牌之間的土豪 游戲 ,各家賽車都是絕對的戰略發展方向,研發投資屬於高投入,但是不一定會帶來回報,相對於前兩者,房車大師賽的 科技 和研發投入最少,基本上就可以延用勒芒比賽積累的成熟技術了,而且這些技術和設備改裝都是可以轉賣給不同車隊的。長方參加國際比賽為的就是宣傳品牌和帶動技術進步,而二者的最終目的就是變現的經濟效益,有了F1和勒芒賽事積累的技術和零部件改裝經驗,完全可以在其他賽事上將其出售,達到利益變現,所以世界拉力賽也就不用參加了。而且參加世界拉力賽的品牌全是各大廠商大集團中的子品牌,F1和勒芒是各大品牌集團之間的豪門搏殺,拉力賽就是子品牌的變相的銷售廣告。
呵呵,其實這是一個偷換概念的題。沒有看別人的答案,就有知道挺派和罵派會有很多爭論。
首先明白一件事,民用的與比賽的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說比賽的東西,不會用到民用。賽車都是改裝。中國人不喜歡標志雪鐵龍的車,不能說人家東西不好。當年中國人還喜歡D&G呢,他們的都就真的好嗎?還想多說一句,大眾的車好,怎麼就好了?沒有中國人捧,他們真的不見得有今天的樣子。早就說過,大眾靠著全球10%的投資,拿回了全球70%的回報。可標志雪鐵龍就顯得情商有點低了,當年也是老三樣的生產商,為何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是太有性格,還是太不懂中國人?
有了這個鋪墊我們還是說賽車。 年初一的《飛馳人生》,韓寒給了雪鐵龍車做了一個廣告,確實一個黑廣告。那就是沈騰重新考駕照,一腳下去就給雪鐵龍的車踩爆缸了。 為何?韓寒深深忌憚這個品牌的賽車給他的贊助商,BBA中的「A(奧迪)」就他們大眾公司的產品。拉力錦標賽,底盤技術是很重要的一個衡量指標,標志雪鐵龍這方面是第一,這個別人沒有辦法辯駁,這是他們吃飯的傢伙。當然標志雪鐵龍其他的除了還有令你意想不到的設計外,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了。而這個設計恰恰是多數中國人接受不了的。同時BBA認為,做好了民用比賽車更有用,他們的投入也不如標志雪鐵龍多,這一點也事實。例如F1,還有頂級 汽車 品牌沒進來,為啥?不想干這個事情。駕駛過大眾,也開過雪鐵龍,在轉彎時,雪鐵龍過完確實平順,大眾比不了。關於標志雪鐵龍的扭力梁後懸掛,被國人罵慘。可是為何單獨罵他們?為了控製成本,有多少家是這么做的?標志雪鐵龍的問題是,在面對流言蜚語時,反應速度太慢。
其實同法系車的國情有關系,世界上最崎嶇的山路在歐洲,歐洲最崎嶇的山路在法國,再加上法國人骨子裡激情和浪漫的性格,法國車的底盤調教肯定是一流的。現在雪鐵龍是標致旗下的品牌,有機會去試一下標致車,記得一定要上高速感受一下,你會發現在相同級別的車里其他品牌基本都沒得比。
不是不參加,誰有粉不往臉上擦,實力不行而已,民用是賽車的延伸,相輔相成
mini其實是拉力賽的常客,包括現在也還有用mini作為賽車的車手。奧迪在上個世紀是B組的傳奇之一,quattro四驅系統到現在都還在不停發展,成為rs系列的標志性配置。不過現在確實已經過了豪華品牌的拉力情節段了,他們更注重強抓地力比賽,也許更軸距也有關系。現在的拉力賽車A組R組甚至N組車軸距都不長,更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