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资讯 > 汽车品牌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汽车品牌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0-01 04:18:11

Ⅰ 这些外国汽车品牌和车型,为什么消失了

今年已经是2020年,不知不觉间,十年又过去了,而就在2010-2020年这十年间,由2008年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低迷依旧没有完全散去,很多汽车厂家的经营和盈利状况依旧不容乐观。

而对于大品牌来说,让企业扭亏为盈活下来或是提高利润,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关闭或出售那些不赚钱的品牌、停产小众车型,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并把资源更多投入到更赚钱的品牌和车型上。因此在过去的上一个十年,很多经典汽车品牌和车型都不得不离我们而去。

悍马

消失时间:2010年

宝马3系GT做个收尾吧,这款车停产退市的原因更简单,一个字——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观点)。丑就没人买,没人买就停产,不要嫌我写文章虎头蛇尾,就这么简单。

写在最后

从这些消失或是被抛售的汽车品牌,以及停产退市的车型身上我们大体可以总结一个道理,那就是情怀和市场之间,往往是矛盾的,无论是厂家还是消费者,二者只能选其一。厂家作为盈利性组织,就算之前把某些品牌或车型经营得再烂,但在商言商,砍掉也是为了企业当下和未来的生存,无可厚非;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如果真的喜欢这些经典车,那么淘一台二手车会是不错的选择,千万不要想着让这些品牌复兴,毕竟复兴也没几个玩得好的,大家看看最近电梯间里卖广告卖得很火的某“好贵”假洋鬼子品牌就知道了,就不点名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Ⅱ 品牌危机的品牌危机的定义

品牌危机(Brand Crisis)
在瞬息万变的产品竞技场上,产品是不是名牌决定着一个产品甚至是一家企业的兴衰成败。在老百姓眼里,名牌产品必定名至实归。因此,千方百计创名牌,千方百计实施名牌战略。然而,市场的变幻莫测又决定了任何一个名牌都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个正在走俏的名牌突然被市场吞噬、毁掉已不是一件新闻;有百年历史的名牌一下子跌入谷地甚至销声匿迹也已不再是耸人听闻的新鲜事……市场就是这样的残酷。 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然而并非每个企业都会这样,因为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而引发危机的企业是存在的。它的主要表现有:
1、 缺乏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企业管理必备的良药。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没有监控系统的企业就如一个不知饥饱的人,这个人一见到能吃的东西就拿起往自己肚里塞,而不知吃饱了没有,更不知肚子能否撑得下,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此人被撑死,一是此人得病。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制度的实施、员工的工作、领导的决策都须监控,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有效的监控体系,制度没得到合理、正常的实施,员工、领导的工作偏离轨道,他们都不会发觉,即使是危机到来,他们也不会对此事先警觉,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2、 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
危机管理制度是危机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保护伞,它的健全于否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如果它不健全,企业就不会对危机进行预防,也不会对此有效控制,更不会对具体危机具体应对。就是因为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台湾华航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大空难,损失颇大。 企业缺乏名牌危机意识的表现主要有:
1、 骄傲自大
(1)以为自己坐上了名牌宝座,其他产品就无法抗衡。有一些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是名牌,就前不怕狼,后不怕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时不时便以老大自居:我是名牌,我怕谁?对危机的掉以轻心使得它们一接触到危机或闻到危机的血腥味就弱不禁风。
(2)对“名牌”不负责任,盲目追求“大”和“全”,郑州亚细亚的衰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过分盲目地追求“大”为了显示“不俗”,刻意制造声势,哪怕是一个小型公关活动,或是一个小型会议,都要用很大数目的活动经费,致使许多资金都被没有必要的浪费掉。
(3)不考虑自己的整体经济效益。有的企业,它有自己的名牌产品,这在外人看来,应该有许多的资金,殊不知,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的情况是它很空,贷款很多,欠债也很多,仅剩一副空壳。
(4)国家政策的优惠、政府的保护等,冲毁了一些名牌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头脑,他们思想膨胀,恃才自傲,忘乎所以,没有危机感:连政策都让我三分,何况你们这些烂绿豆小芝麻?还不时以为自己已功德圆满,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危机正在酿生。
(5)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把“名牌”抛在了脑后,从思想上丢掉了“名牌”的意识有的企业在名牌创出后,便认为大任已经完成,只顾追求经济效益而忘记了长远利益,把名牌抛在了脑后,对危机放松了警惕,致使企业名牌的位子还没坐热就已大势东去。
2、 缺乏预警机制和监督机制
由于对危机丧失了警惕,企业在对名牌产品进行营销时,一般都不会建立预警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对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督,当危机悄然降临,企业猛醒时,危机已经发生。
3、缺少应变措施
有些企业一遇上突发危机,就方寸大乱,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危机的突发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更没有制定相应的应变方案,全然忘记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 名牌产品因其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具有较高的信誉倍受消费者青睐,理所当然地成为造假者、制冒者首当其冲的造假对象,大到“奥迪”汽车,小到剃须刀、电熨斗、方便面,各路假、冒货肆意充斥市场,践踏着大街小巷的每一处角落,严重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假冒货的身影无处不在,一些假冒的名牌产品招摇过境,给国家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最近几年,出口到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东南亚甚至欧美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假冒产品,不仅使当地消费者深受其害,同时,国家的形象和声誉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有些国家,“中国货”已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值得一提的是,制造假冒名牌产品招摇撞骗的并不仅仅是国人,国际上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我国的产品。据统计,假冒我国名牌产品的数量已经超过“正宗产品”的出口量,国外进口商进口到劣质产品后返过头找我国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算帐的事时有发生。
假冒货冲击带来的后果是沉重的。笔者结合市场上的一些情况,认为导致假、冒货充斥“名品”市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也没有有效的防伪技术,很容易被假冒
2、产品销售过程中,企业与消费者缺乏沟通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消费者都不知道如何辨别产品的真伪,不知道所购产品的各项指标和含量,不知道产品的产地等等,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不了解或认识不够。
3、监察机制不健全,没对假、冒货及市场进行有效的监察 名品自身出现了质量问题是名品产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导致产生这个原因的主要因素就是企业领导及员工缺乏质量意识,对产品的质量不重视。对于名品本身的质量问题,笔者认为它主要有四种表现,即: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偷梁换柱,企业为获取利润销售积压、过时、变质的产品。下面,我们就对此一一给以说明:
1、领导及员工缺乏质量意识
在现实中,有许多名牌厂家面对雪片般飞来的订货单、急火火找上门的用户,不由得产生一种功成名就之感,昔日那种抓管理的狠劲、咬紧牙关上质量的拼劲逐渐淡化,名牌的防线崩溃,管理松弛,质量下降,更没有了向更高目标追求的理想。
2、以次充好
某些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把质量不好的产品,甚至是低劣的二等品、三等品乃至等外品拿出来充数出售,致使企业原先的红火场面慢慢冷清,毁了名牌。“秦池”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3、缺斤少两
某些企业为追求眼前利益,产品质量不够,缺斤少两,把平等交换的信条弃之不理,致使产品乃至企业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信誉度降低,门前冷清。
4、偷梁换柱
拿梁把柱换掉,质变了,味当然也就不同了,由于柱被换成梁的原因,许多楼房经不起折腾纷纷倒塌。现今有许多企业和商家都在玩这种把戏,某矿泉水厂家经过营销人员冒夏阳炎炎的营销,以及大量广告费的投入,产品终于在郑州市场有了自己的一片领地,在消费者心中也有了一定的口碑,然而好景不长。这种场面没过多久,消费者逐渐觉得水的味道与以前不一样了,一个有心的消费者拿了一些水样到有关部门做了化验,结果让这位消费者大吃一惊,拿去送检的水居然是自来水!消息一传出,许多消费者纷纷要求退钱,拒绝再用此品牌矿泉水。消费者的倒转矛戈使这家企业在半个月后宣布倒闭,退出了郑州的矿泉水市场。
5、销售积压、过时、变质的产品
有的企业或商家不理会消费者的利益,将积压、过时甚至是变质的名牌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哄骗消费者,欺瞒消费者,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死亡。 商标是商品的记号,是名牌产品的根本标志和主要资本。因企业商标不到位而使名牌产生危机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有:
1、 不及时注册商标
忽视名牌产品的及时注册,是大量名牌商标被抢注的直接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竞争已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失去一个品牌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大笔无形资产;失去一个知名商标,等于失去了一个大市场;失去一个品牌可以使企业从此夭折。正因为此,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品牌抢注愈来愈激烈。
我国的许多产品都有自己的商标,经过各方面的宣传和努力,产品乃至企业在大众心目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但就是因为商标没有及时注册,而被抢注,成为众矢之的。
2、 不及时续展商标或不续展商标
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有效期为10年,到期前六个月内应申请续展商标,在此期间内未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限期,超过宽限期限未申请续展注册的,即丧失商标专用权。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名牌意识不强,法制观念薄弱,某些企业忽视名牌产品商标的续展工作,没有及时申请延续注册,甚至不去申请续展,结果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名牌被别的企业或外国企业抢先注册,转瞬即逝,落到进退维谷的悲残境地。
3、国内市场,合资企业,中方为蝇头小利忽略了外国的商标战略
国内厂商一时之贪,禁不起外商低价格的诱惑,另辟生产线,将产品改头换面,当产品发展成为名牌后,外商突然撤资,让国内厂商措手不及,陷入危机。
4、名牌产“孪生子”--类似商标的侵蚀
但就有那么一群胆大聪明的造假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用攀龙附凤的招数公开造假。
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此类商标,是同类产品的某着名品牌的商标图案或文字稍加修饰、演变、改动而成的,它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错觉,在宣传效果上以假乱真。
5、 随意许可转让商标
商标的转让须有一定的程序、步骤,并按这些程序、步骤一一进行和实施,另外,商标的转让还应有一定的转让条件和年限限制,千万不可随意转让商标,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市场在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要求企业的名牌产品也要不断变化,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群体的变化,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不断创新的名品才是真正的名品,反之,一味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和潮流的名品终有一天会被人们抛弃,被市场所淘汰。导致产品缺乏创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管理观念落后
企业决策者有没有创新产品的观念至关重要。它关系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兴衰存亡。由于管理观念的制约,产品得不到创新而影响企业发展的事时有发生。“我的产品是名牌,根本就不用去下那么大的工夫搞创新”,“名牌产品还用去搞这个?创新是销量不好、名气不大的小企业的事,我们不用这个,浪费金钱不说,还浪费时间”。事实是这样的吗?否。
2、缺乏市场调查
有没有市场调查是是否创新产品的前提条件之一。由于没有去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对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的要求没有系统的认识,企业是不会去搞产品创新的。跟不上消费者、市场、国际大环境的产品和企业迟早要挨打。
3、缺乏技术产品开发人才
产品的创新需要技术型人才的开发和努力,技术型人才的贫乏直接关系着企业是否对产品进行创新。
4、资金投入不到位(有的企业耗巨资在广告宣传上,而不注重改进产品、创新产品--比如秦池) 品牌的正确延伸是品牌得到合理运用,是企业更好地利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进行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每个名牌产品都能正确地延伸品牌。某些企业由于过分看重品牌的价值,盲目地延伸品牌,结果给自己带来了危机。企业品牌延伸不当的现象有:
1、牛马不相及
一个生产农药的企业能去生产矿泉水吗?如果有人这样提问你,你肯定会说不能,因为你改变上不会去喝生产农药的厂家生产的矿泉水。
2、品牌盲目定位
品牌的定位是否准确关系着企业的实际利益,盲目定位品牌,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3、 产品与品牌不分
不同产品使用同一品牌可以降低企业宣传产品的费用开支,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它也有一定的不足。这些产品中一旦有某一种产品出现问题,其他相关的产品也会跟着出问题,比如销路不畅,遭受冷遇等,给企业带来危机。
不顾实际情况急于创名牌--空中楼阁,形同虚设
有些企业为了创名牌,忽视了自身的情况,如底蕴不足、条件不够等。企业花了大量的广告费终于将产品推上了“名牌”的宝座,但时间不长,就会让自己的原因使自己退位,摔得焦头烂额。
品牌危机的作用企业需要树立品牌危机管理意识,制订危机风险管理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全面掌控。当危机出现时,尽可能把危机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值,甚至把危机转换成企业正面宣传的契机。

Ⅲ 美国汽车制造业为什么5万多工人罢工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和制造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的汽车制造业也比较发达。美国汽车在中国也很有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发展多年。现在它也是世界顶级品牌。美国最大的汽车品牌陷入危机?近5万名工人罢工,每天损失或超过28亿人。

但很多人表示,通用汽车不应该害怕,因为他们现在都把精力放在了国内。小编认为,美国制造业正在逐渐衰退,这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很大关系。如果这次不能纠正好,那就很麻烦了。通用汽车愿意在亚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它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和更大的市场等待着他们的扩张。

Ⅳ 车市降价蔓延,零部件涨价已显,车企如何承受盈利之痛

进入4月以来,全国车市再掀降价狂潮,上汽斯柯达率先发力,众车企纷纷跟进,汽车终端销售价格再度上演集体跳水秀,降幅最高达2万元左右。而在新能源车型中,因为补贴政策被限制在30万内的影响,以特斯拉Model3为代表的市场主销车型也纷纷进行了调价。
事实上,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汽车降价早已不是什么大的新闻。生产商和销售商施尽浑身解数,竭力吆喝,汽车降价之声不绝于耳,车市几乎一天一个价。但在后疫情时代如此大幅度跳水,还是值得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大幅度降价主要是受库存压力以及消费者对未来汽车降价预期增强的影响。疫情期间,整个车市一片哀鸿,车企和经销商都积压了大量库存,造成资金偏紧,希望通过降价促销,加快资金周转,缓解资金压力。对于绝大多数厂商来说,未来一段时间,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增加产品销量是解决危机和问题的必要过程,而在中国汽车市场,通过降价来获取销量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从效果上看,降价确实带来了销量的回升,却还远没刺激到车市恢复的程度。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产量210.2万辆,同比增长2.3%;4月汽车销量为207万辆,同比增长4.4%,涨幅仍然不太乐观。“汽车销量的小幅增长,主要是购买潜能的释放,但今年上半年汽车整体价格水平出现大幅度下降,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的降价预期,持币观望心态浓厚,这可能会成为短期内制约车市恢复的因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显然,以降价争市场,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可让车企更头疼的是,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引发了汽车零部件的涨价潮已上演,基于各种原因,或持续半年至一年时间。
近期,有主机厂向媒体透露,许多企业近期遇到了零部件涨价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主机厂产量减少,另外由于疫情造成的影响,进口件有运费增加方面的诉求,“涨幅在1%-3%左右,因零件而异”。
据汽车有智慧了解,汽车供应链上的企业大范围停工,产能下降,很多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供需失衡,一批零部件企业因此上调产品售价,轮胎、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多家企业已相继宣布零部件涨价,涨幅最高达到2倍以上。
据相关机构预测,一些进口比例较高的汽车零部件,包括变速箱、电喷系统、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等也可能因为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提价。
某主机厂表示,零部件涨价会导致主机厂经营困难,因为主机厂生存也很困难,主机厂又要加强质量控制成本,又要提升产能竞争力,付出的成本是肉眼可见的。
唉,要销量,要生存,要市场,更要盈利。车企的难,可想而知。
近期,国内各大车企相继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意料之中,车企一季度业绩表现几乎“全线飘绿”,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成为“主旋律”。
处于行业头部地位的上汽集团,其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059.47亿元,同比下滑47.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下滑86.4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91亿元,同比下降90.91%。
而近期销量跑赢大盘的广汽集团,财报显示,一季度广汽集团营收107.65亿元,同比下跌24.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滑95.73%。
这已是中国车企的整体缩影。
“盈利一直是困扰中国车企的问题,只是在疫情下更加暴露出来而已。”业内专家如是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能源汽车受到疫情的影响更大。因为多品种、小批量,研发前期的投入太大,但是市场的规模还没有起来,再加上传统燃油车普遍降价,带给新能源产业更大的冲击,让一些新能源车企的盈利更加困难。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悖论,一方面车企需要降价刺激销量,一方面需要盈利维持生存,怎么办?
当前,部分车企已开启自救,下调年度目标、花式产品营销、裁员或降薪等一系列举措层出不穷。但在汽车有智慧看来,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之计,车企唯一的路径还是要提高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
不客气地说,一个没有溢价能力的品牌算不上是真正的品牌,因为没有内涵的品牌不可能挣品牌的钱,也不可能用同样的成本比别人多挣钱,更谈不上形成忠诚的用户群体。
汽车行业正面临技术上前所未有的变革,呈现电气化、网联化、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四大趋势。在这样颠覆性的变革中,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在一些现有中高端品牌沦为代工厂甚至面临消亡威胁的同时,另一些全新的中高端品牌将有机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市场成功,尤其对于亟需“向上”的中国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而言将是绝佳的机遇。
中国品牌可以利用这次危机改变中高端汽车品牌的溢价能力,进而重塑行业格局。
汽车品牌价值的驱动要素正在面临以新技术为核心的全新要素的影响,比如软件、交互性、线上、体验性、预测性和数字化,这些新要素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力正在不同程度上超越甚至取代传统要素。
特别是继80后成为购车主力军之后,90后也登上舞台,而根据相关机构的调研,90后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更加注重个性化,对中外汽车品牌没有绝对的概念。
这不仅对中国自主品牌是个利好,也为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带来机会。造车新势力从默默无闻,到车主调研中高达4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新的互联网汽车品牌,显示了其“后生可畏”的颠覆力。精通数字化客户体验的造车新势力在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来提升其创新实力的进程中,会严重冲击一些一度备受尊敬的传统中高端品牌的根基。
试想一下,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多以特斯拉为目标,难道只是因为其销量吗?根本原因还是这个只有十几年历史、年销量只有十万辆的特斯拉,其品牌价值已超过或直逼众多百年历史的汽车品牌。
行业发展环境的变迁是检验车企实力的重要标尺,只是在汽车行业模式的革新下,就看谁能变革中率先发力。(采写?| 汽车有智慧 王得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长城汽车或将停产,其导致停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长城汽车市场销售行情不好,汽车的维护成本高,长期入不敷出,导致最终停产。商家的产品必须符合市场的主流,不然的话很难在市场上推销开来,如果推销不好就会造成产品的积压,长期以往的话商家的资金链会断缺,更没有能力再推销产品。

一、商家要想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推销的很火,必须保证产品符合大众的需求,只有满足了大众的需求,消费者才有消费的欲望,商家也才会带来丰厚的财富。消费者如果对商家不信赖,不愿意购买商家的产品,那么对商家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长期以往的亏损也会使商家面临停业的危险。

所以说,商家生产的产品一定要符合大众化的需求,在推销的同时加大广告的宣传力度,这样就会让消费者能够很快的知道商家以及商家的产品,同时商家也才能在市场中获得财富。

Ⅵ 大众汽车面临停产风险,如此大的汽车品牌为何会面临停产

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市场特别早,最早的桑塔纳称得上是国民轿车。最早的桑塔纳动力强劲,而且皮实耐用,后续养护费用也不高,所以受到了中国广大汽车消费者的认可。但是有媒体爆出现在的大众集团却面临着停产的风险,那么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而且从我们当地的大众4s得知情况,现在的迈腾和帕萨特已经不允许预定新车,仅仅是在售卖店里边儿的库存车。可见大众汽车集团也是面临着一定的困境的。

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新冠肺炎一定会得到抑制,西方各国的汽车芯片产业也会逐渐的得到恢复。相信随着汽车芯片产业的恢复,预计在2020年第一季度,汽车芯片短缺的情况将会得到解决,消费者们也可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汽车。

Ⅶ 福特汽车10年亏20亿美元,造成亏损的原因是什么

福特汽车用10年的时间亏损20亿美元,其实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在此前的财务报告当中早已经体现出来,福特汽车的销量已经逐渐的下滑,甚至现在已经进入不到前10的榜单当中,而对于这样一个消息,很多投资金融机构也是非常的敏感,立刻导致福特公司的股票下滑了很多。今天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造成这样亏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三,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动。

福特公司的亏损也就意味着有其他的汽车公司从市场当中挣到了钱,毕竟从每一年的汽车拥有量就可以看出,我国的汽车规模正在逐渐的扩大当中,作为全球最主要的一个销售市场,福特公司在国内出现亏损,也就意味着它的市场被别人给瓜分的市场份额来看的话,这对于我们社会是一件好的事情。

Ⅷ 50%自主汽车品牌将不复存在!车市“中年危机”启示录

经过三十年的沉淀,走过曾经的辉煌岁月,车市“中年危机”悄然来袭。
2019年,中国车市难,一整年的销量寒冬,冷了厂家的心,更瘪了厂家的钱包。2020年,疫情“黑天鹅”来袭,不啻雪上加霜。
8月,我国汽车销售数据显示,销量出现下滑企业的达到41家,月销量在三位数以下的达到25家,18家车企销量已经归零,优胜劣汰的趋势正在加速。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今年曾多次表示,自主品牌阵营内部的两极分化已经十分明显。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亦曾公开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预计50%的自主汽车品牌或将不复存在。多家尾部汽车企业面临着随时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在时代的路口上,生死时速正在上演。
1
车圈最震惊:力帆股份破产重组
一夜之间,曾经雄霸中国的“摩托车之王”轰然倒塌。
8月7日晚间,力帆股份突然发布公告: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力帆控股")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
力帆股份的倒下,应该是今年中国车圈的最大意外。
力帆股份成立于1992年,以摩托车起家,凭借在摩托车发动机上自主研发的技术优势,摩托车产销量曾跃上全国第一,号称“摩托车之王”。2003年,力帆股份开始涉足汽车制造,是最早进入汽车行业的民营公司。
力帆创始人尹明善曾希望汽车能给力帆带来第二次辉煌,但是事与愿违,汽车恰恰成了力帆的滑铁卢。
作为A股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乘用车公司,力帆曾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实力不俗。但从去年开始,力帆业绩下滑、亏损加剧,破产隐忧开始显现。
据力帆股份2019年财报,力帆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4.5亿元,同比下降32.35%,亏损46.8亿元,同比下降1951%。
亏损46.8亿元意味着什么呢?笔者梳理了其历年的财务数据——2007年-2018年,力帆股份分别盈利3.53亿元、1.99亿元、3.05亿元、3.82亿元、3.90亿元、3.21亿元、4.24亿元、3.86亿元、3.54亿元、0.83亿元、1.71亿元、2.53亿元。过去十年间,力帆股份共盈利36.21亿元。
也就是说, 2019力帆股份46.8亿的亏损额,远超过2010年上市以来10年间的利润总和,两者相差10.59亿元。
为什么在2019年力帆股份急转直下呢?这一年,中国汽车行业陷入低迷,新能源车补贴滑坡,这对严重依赖新能源补助的力帆股份来说打击巨大,或是公司危机的引爆点。再加上长期以来力帆股份经营不善,拖欠供应商款项,被多家经销商上门讨债等。随之,债务危机爆发。
进入2020年,亏损继续扩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力帆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下降74.88%,亏损1.97亿元,同比下降103%。
力帆的溃败,几乎是必然的,因为它几乎没有开发出一款有影响力的车型。自2003年进军汽车行业以来,力帆累计共推出了28款车型,但如今只有轩朗在售,其余27款均处于停产状态,几乎全军覆没。
在新能源车方面,销量也是节节败退。自2015到2018年,力帆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4874辆、5550辆、7738辆、10166辆。而2019年前5个月,力帆新能源车销量仅为1011辆,同比暴跌57.77%。
业内人士认为,因为力帆股份沉迷于模仿,不注重自主研发,进而在技术、产品及服务等方面,逐渐从诸多国产汽车品牌中掉队。
其中,2016年力帆汽车的"骗保事件",更使其困境雪上加霜。
2016年10月,力帆股份自曝骗保,公告称:2015年共有2395辆汽车不符合新能源汽车申报条件,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亿元。
产负债率为85.9%,较2018年的72.9%提升超过13个百分点,负债风险不断攀升。
力帆股份在公告中也直言,公司资金链紧张,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与此同时,力帆股份还存在大量诉讼风险。根据6月18日公告,目前公司涉及诉讼(仲裁)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其中已判决(仲裁)221件,涉及金额18.36亿元。上述221个案件,公司均为被告,被判决需要承担对应金额的损失。尚未开庭案件82件,涉及金额5.8亿元。
对于力帆股份倒下的原因,某私募基金行业研究员分析认为,从外部环境看,目前车市整体销量放缓,叠加疫情影响,对公司销量造成压力;而从内部环境看,公司自身产品力、造血能力不足,在产品技术升级、消费升级趋势下并没有跟上时代。
作为曾经的“摩托车之王”,A股的活跃企业,曾经市值180亿元的上市公司,如今声名狼藉、债务压顶、破产整顿,实在令人唏嘘!力帆股份走到今天,最大的失败就是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错误判断,丢失了“摩托”这个主业,放弃了对摩托的深入挖掘,走上了不归路。
力帆之殇给中国汽车公司敲响了“警钟”,它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企业没有核心 技术,不能及时转型,缺乏企业规划,屡屡决策失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行业里只能被淘汰。
2
“山寨之王”山穷水尽
9月16日,*ST众泰公告称,浙江永康农村商业银行以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泰汽车”)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但仍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永康市人民法院提出对公司进行预重整的申请。
这个公告,将众泰汽车的窘迫摆到了台面上,也代表着众泰汽车“山寨模式”的大溃败。
成立于2015年7月、号称“山寨之王”众泰汽车,是一家饱受争议的汽车企业。
在过去几年,国内汽车技术相对落后的时候,众泰汽车推出了很多山寨车型,受到国内消费者的追捧。例如,模仿奥迪Q5的T600,模仿保时捷Macan的SR9,模仿大众途昂的大迈X7,模仿大众途观的大迈X5等等。由于模仿保时捷外观,众泰还被戏称为民间“保时泰”。
2016年11月,首辆“璧山造”的众泰整车正式下线,2017年8月,众泰汽车重庆生产基地的首款产品——小型SUV众泰T300正式上市。
由于国内汽车品牌较少,大众对于汽车品牌还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所以当时众泰汽车的销量很好,连续两年年销量超过30万辆。
数据显示,2016年,众泰汽车年销量达到33.31万辆。2017年,众泰汽车总销量为31.7万辆。
不过,从去年开始,众泰汽车开始出现产销持续下滑,2019年全年销量仅为11.6万辆,月均不到1万辆,公司经营开始陷入困境。而今年1-6月,公司合计生产汽车574辆,销售汽车1417辆,产销量断崖式下滑堪称惊人!
疫情就像是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霜冻,那些体质最弱的公司瞬间失去活力。早在疫情之前,众泰汽车的溃败已经埋下伏笔。
自2019年7月切换国六排放标准后,众泰就没在市场上投放过国六车型。靠抄袭、走捷径起家的众泰,在产品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更严重的是,众泰汽车在技术上存在严重短板,汽车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这家公司。在网上各大投诉平台,关于众泰汽车的投诉量居高不下,发动机漏油、异响、变速箱故障等等都已经成为众泰汽车的标签,而且长久以来众泰汽车都无法改掉这些缺陷。众泰汽车早期销量不错,但关于质量的投诉也直线上升,从2019年新车销量严重下滑,但投诉却还在上升。从此,它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产销减少、品牌公信力下降,消费者评价越来越差的困境。
这种恶性循环也体现在众泰汽车的财务数据上。据公司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众泰汽车的营业收入为7.70亿元,同比下降76.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达到10.34亿元,同比下降256.08%。上半年,众泰汽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7.23亿元,同比降低了250%。
进入2020年后半程,公司业绩依旧毫无起色。据公司第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众泰汽车2020年1-9月的预计净亏损为16亿-12亿元,同比下降110.53%-57.90%。这意味着,其第三季度的亏损幅度最高或将达到5.66亿元。
与此同时,众泰汽车的现金流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上半年,众泰汽车经营现金流净流出17.23亿元,同比骤降250%,汽车板块的毛利率为-1.88%,同比减少108.87%。
值得注意的是,据公司披露,上半年众泰汽车作为被告/申请人发生的诉讼仲裁共102起,累计金额8.76亿元。此外,还涉及有未决诉讼总金额约为7.28亿元。今年上半年,众泰汽车的负债总额达到143.56亿元,短期借款超过49亿元。
抄袭可以风光一时,但是潮水退去,只剩一地鸡毛。想走捷径的众泰汽车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3
新造车势力扎堆破产
车市行情下行,传统车企顶不住了,其实,造车新势力更难熬。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月内爆出资金断裂、欠薪、停产等问题的公司不少于5家,包括赛麟、拜腾、博郡、华泰、长江等。
拜腾汽车的破产,企业的高开低走,也是今年车圈的关注的焦点事件。
2017年9月,南京知行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随后发布了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拜腾汽车。
拜腾汽车的起点很高,出场就开始彰显身份,办了很多牛气的“大事”。
2018年9月,拜腾汽车与天津一汽华利汽车有限公司签署收购协议,以1元的价格收购一汽华利100%的股份,从而获得生产资质。随后,拜腾发布了首款纯电动SUV——M-Byte,48英寸中控大屏在业内引起较高的关注。
2019年年末,拜腾汽车公布新车在欧洲的预售价格为4.5万欧元起,并迅速斩获超5万辆的订单。
再融资方面,拜腾汽车更是顺风顺水。自公司成立以来,总共经历4轮融资、总金额高达84亿元。
但是进入2020年,情况突变,拜腾汽车突然“怂了”
2020年,拜腾首款量产车M-Byte的落地依旧迟迟没有结果。
据网传消息称, 6月29日拜腾汽车发布了一份停工停产通知书,拜腾汽车自7月1日起暂停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业务运营,大部分中国区员工被安排停工停产。而停工停产预计为期6个月,期间留守公司维持基本运作的员工不到100人。
而在北美与德国,拜腾汽车则启动了破产申请保护程序。
今年六月份,拜腾汽车更是被央视点名:烧光84亿造不出量产车,还被曝欠薪超过4个月。一篇题为《300人吃掉5000万零食、一盒名片上千,拜腾怎样烧掉了84亿?》的报道,披露了拜腾汽车更多细节。例如,拜腾上海首个品牌店开业时,店员服装都是量身定制、从德国进口;中国区员工名片也要采用进口环保材料,一盒名片费用高达上千元。2018年,拜腾300余人规模的北美办公室仅零食采购费就用掉 700 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5000万元。
网上有评论认为,我看你别叫拜腾,你这叫败家!败成这样能不疼么?
几年前新能源汽车坐上风口时,不少人拿着PPT就能融到资。几年过去,像拜腾这样的停留在PPT造车上的不在少数,但是在这个水落石出的时刻,这类公司已经永远失去了机会。
新造车势力扎堆破产、倒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没有金主来续命了。资本也在回归理性,新造车势力的公司本身就是建立在没有技术底蕴上的空中楼阁,是一个只能靠投资人一直输血才能勉强维持得了生存的无底洞。有的公司甚至连造车资质都没有,谈何卖车?
当前全球汽车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行业低点,再加上疫情黑天鹅来袭,更是给车市蒙上了一层寒冰。连老牌霸主奔驰、宝马等都在裁员、压缩成本,可想而知新兴汽车企业生存之难。相关专家预测:“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最终能活下来的不会超过3家。”
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站在了“增量时代”和“存量时代”的路口上。无论是老牌车企还是新造车势力,必须从研发、生产、营销等各个角度全面突围,才能顺利度过车市寒冬,迎来下一个春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Ⅸ 德国大众历史上的品牌危机

美国名不经传的工程师,丹尼尔-卡德尔,火了。

这位45岁的胖乎乎的工程师,这次当了一次美国的“朝阳群众”。如果不是2012年他搞的一次研究,这个西弗吉尼亚大学替代燃料中心的临时主任,也就这么沉没在历史中了。

其实,他发现大众柴油车在高速公路上排放水平远远超标的研究报告,,早2012年底就出来了。2013年5月,他们还曾将该结果公布在一个公开的论坛上,但也没引起啥反应。丹尼尔-卡德尔原以为不了了之了,没想到,3年前这个研究成果让他今天爆得大名。

大众可能更没想到,今天,丹尼尔-卡德尔的研究成果居然从废纸篓里诈尸还魂了,成为美国对它的致命一击。

德国时间2015年9月19日凌晨5点。这是一个让德国大众汽车永世难忘的噩梦之时。

大众汽车突然遭到来自美国的“兴师问罪”——美国环境保护署公布了德国大众公司利用软件设备作弊,规避排放标准。一石激起千层浪,奥巴马政府立即责令大众汽车召回50万相关车辆,并表示必须采取积极和强有力的管理和严惩措施,以此作为对汽车制造商的明确警示,防止任何进一步的侵权行为。美国司法部已着手介入调查,德国大众公司和高管个人也因此可能面临刑事控罪。

大众汽车可能面临超过一千亿美元的潜在综合损失,这个数额已经远远超过大众汽车最新总市值(560亿美元)。换句话说,全球最知名品牌之一的大众汽车,是否能够继续生存,已不是一个玩笑问题。

大众急了。

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急了。

汽车是德国制造业的根基。长期以来,大众象征着高效和工程智慧,是使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的关键元素。这桩丑闻不仅撼动了大众公司,也撼动了整个汽车行业。这个国家里七分之一的就业者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汽车行业。

更让默克尔难受的是,享誉全球的“德国制造”在消费者心中,一直都是品质、精密和诚信的象征。大众是德国第一大企业,大众完了,德国制造的神话也就部分破了,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4.0就结结实实地栽了大跟头。要知道,德国制造产品价格这么高,其实来自于信用、品牌、高溢价的支撑。如果拿掉品质的光环,德国制造就可能一败涂地,德国的前景也就岌岌可危。

大众之后,紧接着宝马也曝出质量问题。然后,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贸易与生产商嘉能债务评级也在下降,甚至可能面临破产指控。

有人也许会问:这么多事,怎么赶到一起去了?真凑巧!欧洲怎么这么祸不单行?

恩,的确耐人寻味哈。

世界上哪有无缘无故的事?!

阅读全文

与汽车品牌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生产线质量怎么样 浏览:5
天津工业大学和燕山大学哪个好些 浏览:371
宝马中控有什么优势 浏览:643
奔驰glc260有什么颜色 浏览:811
合肥工业大学与南师大哪个好 浏览:406
工业风火砖表面用什么涂层最好 浏览:381
买汽车有什么好处 浏览:231
滨州奔驰威霆出租多少钱 浏览:42
奥迪是什么梗啊 浏览:789
奔驰什么颜色内饰最好看 浏览:137
工业水过滤器如何拆洗 浏览:382
工业原子灰拿什么清除 浏览:837
新款奥迪a6内饰如何装饰 浏览:649
什么是汽车修理 浏览:262
宝马730机油尺按键在哪里 浏览:321
如何查看宝马雨刮水 浏览:27
奔驰宝马经典车型有哪些求回答 浏览:380
工业大国怎么完成资本积累 浏览:813
淀粉糖食品工业证怎么申请 浏览:109
汽车金九银十怎么选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