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業總產值和營業收入的關系是什麼
工業生產總值=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
包括:在本企業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規定不需包裝的產品除外)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在制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採用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總成果來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不能把企業內部各個車間(分廠)生產的成果相加。但在企業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允許重復計算。
(1)工業營業收入怎麼算擴展閱讀
據計算工業總產值的價格不同,工業總產值又分為現價工業總產值和不變價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工業總產值是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對同一產品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作為不變價,又稱w定價格。
採用不變價計算工業總產值,主要是用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採用的是1990年不變價。現價工業總產值指在計算工業總產值時,採用企業報告期內的產品實際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價格)。
2. 營業收入的計算公式是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在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經營業務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營業收入又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而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收入。比如製造業的銷售產品、半成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作業的收入;商品流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旅遊服務業的門票收入、客戶收入、營業收入餐飲收入等。因為主營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大,因此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其他業務收入則是指除各項主營業務收入之外的其他業務收入,包括材料銷售、外購商品銷售、廢舊物資銷售、下腳料銷售、提供勞務性作業收入、房地產開發收入、咨詢收入、擔保收入等方面的收入,相對於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小。
《關於個人獨資企業和 合夥企業 投資者徵收 個人所得稅 的規定第四條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以下簡稱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下損失後的余額,作為投資者個人的生產經營所得,比照 個人所得稅法 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稅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前款所稱收入總額,是指企業從事生產經營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所取得的各項收入,包括商品(產品)銷售收入、營運收入、勞務服務收入、工程價款收入、財產出租或轉讓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和營業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