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二戰汽車工業怎麼樣

二戰汽車工業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5-07-19 16:18:00

㈠ 二戰德日美蘇英法工業實力怎麼樣

二戰時期工業方面美國最強

1938年,世界七大強國戰爭潛力:

美國41.7% 德國14.4% 蘇聯14.0% 英國10.2% 法國4.2% 日本3.5% 義大利2.5%

超一流強國:美國

一流強國:德國,蘇聯,英國

二流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

不入流強國:中國

空軍實力:

部分武器最高年產量:

飛機:美國96318、德國39807,蘇聯40300,英國26461,日本28180

需要說明:德國的飛機盡管產量產量比蘇聯飛機少,但是蘇聯飛機是炮灰飛機。給德國新手飛行員刷戰績的。德國新手飛行員去東線練習,成為老手和精英後去西線當炮灰。

西線:40000:57000

美國損失18000,英國損失22000,幹掉德國57000駕(盟軍戰略大轟炸的戰損,德國有主場優勢,盟軍總共損失4萬飛機,其中一半是德國地面火力的結果)。

東線:88300:13000

蘇聯損失88300駕飛機,德國損失13000駕飛機,蘇聯的炮灰飛機,炮灰部隊還真是給德國刷戰績的。

空軍實力:美國100分。德國35%,英國35%,蘇聯15%,日本10%

飛機產量對比(架)

1942年:美國47836,蘇聯25436,英國23672,德國15409,日本8861

1943年:美國85898,蘇聯34900,英國26263,德國24807,日本16693

1944年:美國96318,蘇聯40300,英國26461,德國39807,日本28180

陸軍坦克產量,美國比俄國要高,只不過1944年德國戰敗在即,美國武器生產大量降低標准。開始剎車。因此美國武器產量只是一個熱身階段,未達到高峰,

坦克年產量:美國3.7萬,蘇聯2.9萬,德國1.8萬,日本悲劇.

坦克產量對比(輛)

1942年:美國26334,蘇聯24758,德國3975,日本1165

1943年:美國37148,蘇聯24227,德國13084,日本776

1944年:美國21267,蘇聯29029,德國18057,日本342

火炮產量,美國同樣強過蘇聯。美國年產最高22.09萬,蘇聯僅13.03萬

火炮產量(萬門)

1942年:美國18.76,蘇聯12.71,日本1.34

1943年:美國22.09,蘇聯13.03,日本2.77

1944年:美國10.3,蘇聯12.24,日本8.44

機槍產量(萬挺)

1942年:美國66.2,蘇聯35.61,日本7.1

1943年:美國83.0,蘇聯45.85,日本11.3

1944年:美國79.8,蘇聯43.91,日本15.6

步槍產量(萬支)

1942年:美國154.1,蘇聯404.9,日本44.0

1943年:美國568.3,蘇聯343.62,日本63.4

1944年:美國348.9,蘇聯245.0,日本88.5

艦艇產量(萬噸)

1942年:美國86

1943年:美國261

1943年:美國286,日本46(戰時最高峰)

商船產量(萬噸)

1942年:美國548,日本26

1943年:美國1145,日本77

1943年:美國928,日本170

幾組數據,看出邪惡美帝對比德國和蘇聯,日本的絕對優勢!

鋼鐵產量:美國8132萬噸 德國3460萬噸 蘇聯1800萬噸(1940) 英國1300萬噸 日本765萬噸

發電量: 美國2675億度 德國700億度 蘇聯323億度 英國382億度 日本386億度

石油產量:美國22985萬噸 德國200萬噸(最高1000萬噸),日本本土幾乎不產油(最高700萬噸),蘇聯2000萬噸,

(德國,日本含佔領區,蘇聯2000萬噸石油產量看似多,但是丟掉煤炭產區後,許多石油當煤炭燒了發電,實際上蘇聯每年的油料供應與德國差不多,每年大約500萬噸。在石油方面,美國石油產量佔全世界70%,無其他國家可比的地位。)

石油說明:

德國石油情況最好的一年,

1943年:石油產量約20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500萬噸,進口石油240萬噸,繳獲石油幾十萬噸,合計約1000萬噸.

1944年:石油產量約17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200萬噸,進口石油約100萬噸,合計約470萬噸.

日本石油情況:

1940年石油產量約900萬噸,足以滿足日本的需要.

1942年初日軍攻佔了南洋油田,在日軍到達前當地石油公司將油田和煉油廠進行了破壞,1942年的產量下降到不足400萬噸,當年日本實際運回國內約150萬噸.

經過修復,1943年產量恢復到約700萬噸的戰時最高峰,日本實際運回國內約200萬噸.1944年產量下降到約500萬噸,實際運回國內只有約70萬噸.日本之所以運回的不多,一是受運輸能力的制約,二是由於美軍的襲擊使許多石油被摧毀,三是維持東南亞佔領區本身也要消耗.到1944年底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被美軍切斷,已無法運回一船油.

德國在44年:火炮、戰車、飛機三個技術裝備項目上基本趕上了德國,雖然數量上或多或少還有些差距,但是德國憑借在技術裝備領域的「精密追求」,其產能甚至有可能超過了蘇聯

而在彈葯領域,德國則未必落後於蘇聯,至少炮彈數量上看不出劣勢

而在輕武器方面,蘇聯除了在沖鋒槍和機槍項目上占據極大地優勢,其它項目倒也和德國相差無多,而德國則憑借著突擊步槍和單兵火箭彈兩個項目的不對稱優勢,或多或少彌補了自己的劣勢

而在這一年,德國的導彈已經開始量產,潛艇也有相當數量的產出,這些都是蘇聯軍工業所沒有的

因此綜合來看,德國軍工業在這一年實際上已經趕上,甚至有可能超過了蘇聯也未可知


二戰時,美國軍事工業最高已經可以年產飛機10萬架、坦克4萬余輛,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8萬多輛坦克,其中近半數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軍用汽車的年生產能力更是達到百萬輛的規模。海軍裝備方面,1941-1945年,美國共建造了航空母艦(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

1日本VS美國


1、戰爭潛力:由於國家戰爭機器的高速運轉,全國的富餘勞動力都充實到軍隊及相關行業當中,日本國民經濟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顯得空前「繁榮」, 使得日本人錯誤地認為本國經濟與軍事實力都超過了與他們最大的敵人美國。而此時的美國已經歷了十年左右的經濟大蕭條。經濟危機的深遠影響使得整個美國經濟依然『疲軟』。但盡管如此美國的綜合國力仍遠高於日本。這里簡單的舉例一組數據:
1、美國的人口高於日本近兩倍;
2、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國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國的汽車產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要注意的是,這是日本已經戰爭狀態後的數據對抗美國和平狀態下的數據。
此外,美國工廠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要高於歐洲和日本,美國人的生產管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方面結合起來,美國工人的人均生產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經基本無潛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國內的軍事、經濟以達到頂峰,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現有的力量迅速消滅對手,那麼進入消耗戰後,日本必敗無疑。

軍工生產: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僅從數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產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個二戰期間僅僅建成了63艘驅逐艦而美國在同一時期卻有七百四十餘艘反潛艦艇建成下水!

日美雙方作戰飛機年產量對比:盟國不僅在飛機數量上佔了上風,而且在戰爭中不斷推出新型飛機,到了戰爭後期美軍的飛機性能已經遠遠優於日軍。反觀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從很多方面來說確實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戰斗機,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於美國的新機型(由於日軍輕視對飛行員的保護,只注重飛機性能,過量採用木質材料與蒙皮,『零』式在被擊中後很容易起火燃燒,導致機毀人亡)。在美國生產的飛機中約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轟炸機(雙發或四發),而日本僅僅生產了15117架(基本上是雙發機)。因此,無論是從飛機生產數量上,或是從飛機總載荷上看,兩國之間的差別都非常之明顯。

由於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陸軍根本談不上機械化,其重型裝備供給量與實際需求之間差距甚遠。
1941-1945年,日軍只生產了604門口徑大於105毫米的野戰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徑火炮6512門,而同一時期美國卻生產了重炮7803門,其他中型口徑火炮27082門。1941-1942年,日本將坦克生產列入了A級(即最高級別),但由於科技水平和生產工藝的落後,日本只生產了中型坦克1065輛,輕型坦克1024門。而美國卻生產了中型坦克24997輛,輕型坦克4052輛。要指出的是,二戰時期日本的中型坦克無論是火炮威力還是裝甲厚度都只能相當於盟軍的輕型坦克。由於日軍坦克在戰斗中的表現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產被降到了D級。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車輛也是日軍的軟肋,日本車輛生產在頂峰時為1941年的47901輛,而美國在1943年的汽車生產量卻達到了621502輛。

除了重型裝備,其它武器日本的生產數量也是嚴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庫足夠裝備103個師團,陸軍戰斗序列有51個師團和59個旅團。戰爭初期陸軍的武器彈葯的產量和消耗量大體相同,但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軍隊數量急劇增,而日本的武器彈葯保有量卻沒有明顯的增加。1943年日本陸軍規模從240萬人升到310萬人,美國則從415萬人激增到了889萬人。到戰爭結束時日軍的武器彈葯雖然可以裝備104個師團,但其戰斗序列卻達到171個師團,這還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軍事人員。

1940年統計,日本本土人口7314萬,雖然強征了大量中國和朝鮮勞工,但並不等於這樣騰出來的本國人力就能形成戰鬥力強的部隊。事實上,太平洋戰爭前6個月日軍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勝利正是依靠多年積累的精銳部隊。1944年日本有1335萬名女性勞動力,但其中的780萬人從事的是農業和林業工作,只有225萬人參加工業及軍工生產。而美國1941年就有1460萬名婦女參加工業生產。

這只是戰鬥武器,如果算上軍需的話,日本基本上連一絲勝利的曙光都不會有,以硫磺島為例,不提海空力量,光說陸軍,當時日軍駐扎了2.3萬人,美國投入70000人左右,美國為整個戰役准備的各型槍彈平均到每個日本人頭上是10000發以上,而相比之下,日本平均到美國人頭上不過區區個位數,更不用提美國人吃著想吐的肉罐頭和日本人吃個飯團都要搓下來點下頓接著吃的差別,這場仗在開打前結果已經註定了,美國武器生產之外,萬噸級的商船兩個海岸線平均一周左右就吐出一艘,最短的只有4天,而且全國十數個大小船廠同時開建,就是再強悍的狼群也架不住這種規模的羊群,撐不死也給碾壓死了。

二戰時主要國家主要飛機生產數量。

㈡ 二戰舊日本為啥不用汽車拉大炮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二戰時期,日本的汽車工業非常落後,搞不出8噸以上的重型拖曳車輛
當時日本的汽車工業還基本停留在進口組裝和仿製階段,主要產品是仿製美國福特的1.5噸卡車,而且數量少,質量差,越野能力不足
定位很尷尬,拖不動150以上口徑的火炮,拖75毫米級的火炮又過剩了

所以日本的野戰炮兵旅團還是採用拖拉機拖曳火炮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日本人的定位
當時考慮的主要作戰區域為中國,中國道路情況很糟糕,重型火炮通過性差,而且中國軍隊的火力薄弱,日本人覺得山炮足以
因此大力發展的是75毫米級的山炮,比如他們的94和14式山炮都可以分解後用騾馬駝行

這種情況下,自然更多的是騾馬化

㈢ 二戰對歐洲和美國汽車工業分別產生了什麼影響

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汽車工業已基本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工業部門,年產量達到2萬輛。盡管如此,由於此前的歐洲一直還處在蒸汽機統治的時代。1923年到1929年,被稱為是德國汽車工業「黃金般的二十年代」。這一時期,汽車工業發展迅速,現代汽車技術不斷得到完善。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德國汽車工業高速公路發展。
1934年,汽車設計大師波爾舍聯合34萬人合股成立了大眾汽車公司。其代表作VW82「桶車」就是甲殼蟲的前身。

㈣ 二戰後日本汽車工業對日本經濟影響

這是不用說的
首先,現在汽車工業是日本第一大產業,自從1970代超過鋼鐵工業後沒變過。第二,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幾乎所以日本公司都在美國設廠以來,日本汽車工業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奠定頂級地位無能能級,當雷克薩斯在北美上市的時候,許多人都說,德國豪華車將退出美國市場,今天,雷克薩斯穩居美國豪華車銷售榜首。
日本車的競爭性,經濟性,產品的涵蓋層次是美國,德國同行難以望其項背的。
首先,科技先進,日本公司向來科技投入毫不猶豫的,比如現在豐田的普銳斯汽車,本田的阿西莫機器人,機器人技術是日本汽車工業制勝法寶,不像德國賓士,輝騰強調手工組裝。機器人不僅精準,速度快,更能省人力成本。
再次,經濟性,日本是資源小國,舉例子來說,外國人在日本都說,日本人對節省能源就像著了魔一樣,這無疑也體現的汽車工業上。
最後,日本車產品涵蓋廣,從小型車,到中級車,豪華車,跑車,越野車,商用車,乘用車,乃至摩托車,自行車都世界有名,可以從品牌可以看出。
豐田,產量860萬,這個世界上哪裡有人哪裡有豐田車,越野車最有名,性能好,無論是撒哈拉沙漠,還是南極,都無所畏懼,而什麼jeep早壞了。同時,雷克薩斯不用說了啦。
本田,摩托車牛,產量400萬。
nissan, 產量350萬,
馬自達
鈴木
三菱
日野
大發
五十鈴
川崎
雅馬哈

㈤ 汽車工業對軍工的影響

汽車工業對軍工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技術工人和工業產能的轉移、汽車製造技術的發展、提升國家工業能力以及軟實力輸出等方面

首先,技術工人和工業產能的轉移。汽車工業擁有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先進的生產線,這些資源在必要時可以迅速轉向軍事工業的生產。歷史上,如二戰時期,許多國家的汽車工業被大量用於生產軍事裝備,如坦克、飛機等,顯示了汽車工業在軍事工業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汽車製造技術的發展對軍事領域的影響。隨著汽車製造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的材料、引擎技術和自動化系統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輛的生產中,提高了軍事車輛的性能和效能。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軍事車輛的作戰能力,也推動了整個軍事工業的技術進步。

此外,汽車工業對提升國家工業能力至關重要。汽車工業作為高端製造業的代表,其發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和科技水平。汽車工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包括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這些產業的發展也為軍事工業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最後,從軟實力輸出的角度來看。汽車工業的發展也提升了國家的軟實力。汽車工業作為普通人能接觸到的最高工業產品之一,其發展水平和技術實力直接反映了國家的科技水平和工業實力。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大量出口,讓世界各國人民越來越認識到中國的科技實力和進步,這也間接提升了中國的軍事軟實力。

閱讀全文

與二戰汽車工業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amg有什麼特別的 瀏覽:617
汽車配件廠有哪些職位 瀏覽:343
東風汽車工業集團控股哪些公司 瀏覽:208
汽車裝潢包括什麼 瀏覽:856
寶馬x五是什麼時候改款的 瀏覽:185
寶馬z4一箱油能跑多久 瀏覽:288
煤炭工業學校怎麼樣 瀏覽:716
汽車都有哪幾種燈用處是什麼 瀏覽:752
全新賓士c怎麼選 瀏覽:629
製造賓士e300需要多少晶元 瀏覽:346
什麼液體可以洗汽車腳墊 瀏覽:819
汽車機油的壽命是多少 瀏覽:895
汽車壓力低有什麼症狀 瀏覽:68
冬天汽車檢查有哪些 瀏覽:389
10年寶馬x5值多少錢 瀏覽:404
寶馬蘋果carplay怎麼播放視頻 瀏覽:3
汽車改真皮多少錢 瀏覽:517
東方工業園有哪些 瀏覽:370
工業革命時期地球怎麼變化 瀏覽:932
賓士a45霧燈框怎麼拆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