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時期提出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包括
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時期提出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包括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逐步建立獨立完整的基礎工業體系和國防工業體系。
毛澤東在1959年廬山會議上,在總結「大躍進」教訓時將「綜合平衡」問題放到首位。進入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後,毛澤東明確提出「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逐步建立獨立完整的基礎工業體系和國防工業體系,進一步深化了關於中國工業化道路的認識。
1975年1月13-18日,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兩步設想:
第一步,用15年的時間,即199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第二步,在20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
他還強調,為了實現這個奮斗目標,必須貫徹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貫徹執行「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方針和一系列「兩條腿走路」的政策。
(1)什麼時候是以工業化為主導擴展閱讀:
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集中反映在關於中國式工業化道路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上,中國式工業化道路的理論基本上反映了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思想。
毛澤東對中國式工業化道路思想的突出貢獻是,提出了正確處理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關系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正確方針。
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首次提出要把中國由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思想。1953年,毛澤東在修改、審閱中宣部起草的《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時,提出要促進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問題。
1954年,毛澤東在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的開幕詞中向世人宣告,要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將建設現代化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任務寫進《中國共產黨章程》。
1957年,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三個現代化目標。
㈡ 毛澤東提出走中國工業化道路以什麼為主導
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農輕重為序發展國民經濟,是我國發展 國民經濟的總方針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中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山絕簡工業為主導,以農輕重為序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以及一整套「兩條腿走路」宏姿的方針,即重工業和輕工業同時並舉,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並舉,沿海工業逗褲和內地工業同時並舉,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同時並舉等。
㈢ 西方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及主要標志是什麼
1. 西方工業化的發展可劃分為四個主要階段:首先是18世紀末至19世紀末的工業化初期,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興起。
2. 其次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的成熟工業化時期,這一時期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技術和社會結構的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度。
3. 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中期至20世紀末期,以高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後工業化時期。這一時期見證了信息技術的崛起和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4. 最後,從20世紀末至今,我們處於信息化時期,特徵是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改變了經濟和社會結構。
工業化的完成標志如下:
1. 第三產業在產值和就業率上超越第二產業,表明經濟結構向服務導向型轉變。
2. 能源和資源消耗的增長速度下降,且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與資源消耗脫鉤,顯示了生產效率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增強。
3. 白領工人的數量超過藍領工人,意味著勞動力市場向知識密集型工作轉變。
4. 企業的競爭力不再僅僅依賴於固定資產的多寡,而是更多地依賴於物流系統的效率和零庫存管理能力,體現了生產方式的現代化和靈活性。
㈣ 工業化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工業化進程,起始於「一五」計劃時期,追溯至洋務運動時代。此時,中國開始著手建立軍用民用工廠,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漢陽鋼鐵廠等。這一階段,中國在工業建設上取得了較大進展,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實現了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過渡,標志著中國正式踏上了工業化道路。
中國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是在「一五」計劃的引領下提出的,從那時起,中國已奮鬥了半個世紀,努力推進工業化進程。期間,中國工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製造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城市化進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工業化進程中,中國始終注重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在改革開放後,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同時,中國還致力於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盡管面臨資源環境約束、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中國仍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區域布局、深化改革開放等措施,中國工業化進程穩步向前。
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深化工業化進程,實現更高水平的現代化。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將更加註重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努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