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5G商用爆發前夜,工業互聯網將成新風口
工業互聯網日益成為巨頭們競爭的重要領域。5G迎來萬物互聯時代,2020年5G將進行大規模商用,工業物聯網將獲得新的發展。
在「翼生雲網 智造未來——5G+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指出,預計未來超過八成的5G應用來自工業互聯網等垂直行業。
5G大帶寬、低時延、海量鏈接和網路切片、邊緣計算能力,為智能製造、安全生產提供了高質量的網路支持和數據連接能力,結合工業互聯網平台強大的算力及人工智慧的演算法,5G、雲計算以及AI技術的結合將助推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指出,工業互聯網平台不是在工廠內或者局部實現一定的連接,而是要實現全要素全鏈接。
據GE預測,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年產值將達到2250億美元,超過消費互聯網1700億美元的產值。而中國大陸等新興經濟體的工業化需求持續促進亞太地區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
這離不開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壓力。王志勤表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等原因對企業經營管理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提升產品質量和價值、加速商業模式創新和降低信息化應用門檻也要求中國工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工業互聯網市場巨大的潛能吸引著各種企業參與。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白皮書(2019討論稿)》,目前中國各類型平台數量總計已有數百家之多,具有一定區域、行業影響力的平台數量也超過了50多家。
有傳統工業技術解決方案企業面向轉型發展需求構建平台,如航天雲網、海爾、樹根互聯、寶信、阿里、華為、浪潮、紫光等起步較早的平台;也有大型製造企業孵化獨立運營公司專注平台運營,例如徐工、TCL、中聯重科、富士康等大型集團企業剝離和整合內部相關資源,注資成立聚焦工業互聯網平台業務的獨立運營子公司,在服務好集團的基礎上對外輸出成果。
電信運營商擁有網路連接能力和數據中心資源,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一市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均發布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台。31日當天,中國電信發布了其工業互聯網開放平台。
中國電信副總經理陳忠岳指出,該平台由中國電信自主研發和運營,從工業數據採集、工業數據中台和工業數據應用三個層次為製造企業提供全要素、全價值鏈、全產業鏈的數據賦能服務。
通過底層的工業智能網關,平台可以根據客戶具體需求載入不同的數采協議轉換等邊緣應用,將物理空間中的各種生產要素,安全可信地映射成信息空間中的數據。
往上一層是工業數據中台,以數字孿生的方式構建虛擬數字空間。通過數據匯聚和交換,打通信息孤島,並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挖掘工業知識。
最上層的工業數據應用將匯聚自研、合作廠商和第三方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工業APP,共同構建起數據互聯生態圈。
陳忠岳舉例稱,在運用5G+工業互聯網平台後,鋼結構企業中建鋼構的生產效率提高了10%,產品不良率下降了10%,運營成本降低了6%。
王志勤則以青島港口為例,該港口通過5G網路遠程式控制制抓取集裝箱,「操控人員不用坐在高高的吊車上,可以在辦公室很舒適的環境就完成了工作。」
不過,由於工業互聯網還處在發展初期,也面臨許多挑戰。從產業領域看,優勢互補、協同合作的平台產業生態還需持續構建。 大部分平台企業以單打獨斗為主,希望自主構建端到端完整的平台架構,即使在自身不擅長的領域投入不必要的資金和人力。王志勤指出,應當積極開展協同合作,構建全國協作的跨領域合作平台。
② 現在社會正在經歷互聯網時代,那下一個時代會是什麼
互聯網時代的下一個時代,將勢必走向工業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第一代互聯網連接了人與信息,新浪、搜狐及網易等順勢崛起;第二段工業互聯網連接了人與商品,阿里、京東等崛起,極大的提升了商品運轉效率。第三代互聯網正朝向萬物互聯的工業互聯網時代邁進。工業互聯網時代,工業互聯網平台將是其中的核心,其極大的資源匯聚及鏈接效應會產生比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及交易平台大的多的價值影響力。舉個例子:工業互聯網不是供需雙方的撮合平台,這種平台雖然能夠降低信息不對稱的障礙,但是也沒有深入到企業的運營邏輯裡面去。還有一些平台上發布的一些輕量級的SaaS在線應用(如OA),可以在行政領域提高效率,但仍然沒有涉及到企業核心的業務。這種認知實際上把業界一些平台已經區隔出來——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說,他們還不是真正的平台。
③ 現在基本都可以上班了,那工業互聯網發展如何
上班之後我想應該更受關注吧,發展更好。
因為在這次,工業互聯網應用於生產製造、物資配置、醫療救治、防控等諸多場景,出大名了,尤其是國內有名的幾個平台。
像江蘇徐工信息在線馳援火神等建設,通過漢雲平台大數據幫企業開工,還有研發熱篩查,可見工業互聯網在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這次真的發揮了重要作用。
④ 智能工廠:到底什麼是工業4.0
所謂工業4.0,是基於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作出的劃分。
按照目前的共識,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3.0是信息化時代,工業4.0則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也就是智能化時代。
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
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
該項目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
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其技術基礎是網路實體系統及物聯網。
德國所謂的工業四代(Instry4.0)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合作對接淵源已久。2013年4月,德國政府正式推出「工業4.0」戰略。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
工業4.0已經進入中德合作新時代,中德雙方簽署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有關工業4.0合作的內容共有4條,第一條就明確提出工業生產的數字化就是「工業4.0」對於未來中德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雙方認為,兩國政府應為企業參與該進程提供政策支持。
(4)工業互聯網是什麼時代擴展閱讀
工業4.0聯盟
由德國「工業4.0」研究機構、中國相關院所和中德兩國企業組成的青島中德「工業4.0」推動聯盟,2月9日在中國第十一個國家級經濟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成為中國首個「工業4.0」聯盟。
2014年11月4日,中國首套工業4.0流水線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亮相。
青島中德生態園管委主任趙士玉介紹說,青島中德生態園作為中德兩國共同建設的生態型、智能型、開放型利益共同體,中德「工業4.0」推動聯盟在這里成立十分有意義。
「工業4.0」是大數據革命、雲計算、移動互聯時代背景下,對企業進行智能化、工業化相結合的改進升級,是中國企業更好的提升和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中德「工業4.0」聯盟成立後,青島西海岸新區將投入1億元人民幣對區域內部分企業進行試點,未來將逐步實現企業「工業4.0」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