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蘇州(含5縣)整體的經濟概況如何
初步核算,蘇州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0%。經濟總量居中國大陸第5位(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華東地區第二位(僅次於上海)、中國地級市第一位。全市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45.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公共財政保障能力增強,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支出681.04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用於社會保障與就業、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財政投入為245.34億元,比上年增長12.7%。 2008年蘇州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6701 [2] 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8,236元(超過10,000美元),列中國大陸第三位(僅次於深圳和廣州)、華東地區第一位(已超越上海)。 蘇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來就長期是中國江南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後又發展為中國南方、華東乃至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目前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重要的經濟中心,蘇南地區的工業中心。擁有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內河航運港口、江蘇第一大港、中國大陸第九大港——蘇州港,四通八達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網與全國各大城市相連,交通運輸十分便利。以經濟總量計算,蘇州現在是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的中國大陸第五大城市。昔日的人間天堂將成為更加繁榮昌盛的人間新天堂。 經濟運行(2009年) 綜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0%。全市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45.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4%。 工業 蘇州工業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704.5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235.9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6%和7.1%。蘇州為僅次於上海手中國第二大工業城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私營工業產值3357.35億元,增長4.1%;外資工業產值13270.28億元,增長7.1%。重工業產值14617.46億元,輕工業產值5618.4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2%和3.2%。 優勢行業、新興行業、民生行業和高技術行業成為帶動工業經濟走出低谷的主導力量。電子、紡織、冶金、化工和裝備製造等超千億元的支柱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7.7%,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79.8%。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產值6912.6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4.2%,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新興產業整體運行向好,規模以上工業中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葯、智能電網、新型平板顯示和感測器六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056億元,增長4.4%。 運輸郵電業 蘇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達2.46億噸,比上年增長21.1%;集裝箱運量271.8萬標箱,比上年增長5.8%。 機動車保有量迅速攀升。全市年末擁有機動車186.9萬輛,其中汽車101.6萬輛。 國內貿易 蘇州2009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46.30億元,比上年增長19.0%,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599.16億元,增長20.0%;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46.44億元,增長12.9%。 金融業 2009年末蘇州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1450.54億元和9032.28億元,比年初增加2650.53億元和2451.71億元。居江蘇第一。年末保險機構總數達到51家。蘇州正在打造工業園區環金雞湖金融高地,已有相當規模。 旅遊業 蘇州是中國著名旅遊城市,2009年旅遊業圍繞古城文化深度游、新城浪漫時尚游、太湖生態休閑游三大品牌,強化規劃引導,整合旅遊資源,大力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830億元,比上年增長13%;接待境外遊客219.1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3%;旅遊外匯收入9.97億美元,增長0.2%;接待國內遊客5870萬人次,增長11%。年末擁有星級飯店158家,其中四星級及以上飯店68家。全市4A級景區點23家,5A級景區點2家。全市景區接待遊客7273.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5%。蘇州成為長三角城市中擁有最多世博主題體驗之旅線路的城市。 體制改革 各蘇州2009年全市新增15家小額貸款公司,總數達到18家,累計發放貸款額76.2億元。全市新增上市公司4家,累計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37家,共募集資金227億元。 民營經濟 蘇州民營經濟實力相當強,名項指標在長三角地區僅次於上海。2009年末私營企業累計達15.73萬家,累計注冊資本4205.53億元,個體工商戶年末累計達到32.55萬戶,年末累計注冊資本153.81億元。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7614家,佔一半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6456億元,比上年增長7.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1.9%。私營個體經濟完成投資922.9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31.1%。 對外貿易 蘇州2009年完成進出口總額2014.5億美元,其中出口1140.9億美元,全市出口總額佔全省、全國的比重分別為57.3%,9.5%。 利用外資 2009年實際利用外資82.2億美元,增長1 %。其中服務業利用外資16.9億美元,占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達到21%。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34家落戶蘇州。蘇州被國務院批准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 城鄉建設與規劃管理 蘇州全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市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5%。農村生態環境有效改善,新增林地、綠地面積8140公頃。全市陸地森林覆蓋率達到22%。 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 蘇州堅持走經濟與環境和諧共容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生態環境質量繼續改善。全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91.3,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達到329天,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科技事業 國家級科研機構-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成立、中科院蘇州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動工建設,園區生物納米園成為首個省級生物醫葯專業孵化器。全年專利申請量5.5萬件、授權量3.6萬件,總量分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二位和第一位。2009年末,全市人才總量突破90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達到5萬人。 教育事業 蘇州擁有各級各類學校670所,在校學生100.2萬人,畢業生24.9萬人,教職工總數7.44萬人,其中專任教師6.30萬人。在蘇州的高等院校有19所,二級學院4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18.77萬人,畢業生4.10萬人。 文化事業 蘇州2009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文化館12個,博物館27個,公共圖書館12個。全市累計6個項目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8人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平江、山塘歷史街區分別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歷史文化名街。 衛生事業 2009年末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2380個,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6萬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2萬人,其中醫生1.68萬人,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100%,全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3%。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兒童醫院、市立醫院、蘇州中醫醫院、常熟中醫醫院、崑山中醫醫院是蘇州著名的醫療單位。 體育事業 蘇州世界冠軍有16人。蘇州有張軍、陳艷青、吳靜鈺等多位奧運冠軍。 人民生活 蘇州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3954億元,比上年增長18.5%。農民人均純收入12987元,比上年增長10.2%。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0元,比上年增長10.3%。收入結構逐步優化,非工資性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開發區概況 國家級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港保稅區、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 省級開發區:常熟經濟開發區、常熟東南經濟開發區、太倉港經濟開發區、吳江經濟開發區、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蘇州相城經濟開發區、張家港經濟開發區、蘇州滸墅關經濟開發區、吳江汾湖旅遊度假區、崑山旅遊度假區、崑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出口加工區:蘇州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蘇州高新區出口加工區、崑山出口加工區、常熟出口加工區、吳江出口加工區、吳中出口加工區 保稅物流園區:蘇州工業園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蘇州高新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 主要外企 美國(29家)沃爾瑪 杜邦、美孚、普強(輝瑞)、禮萊、華納蘭伯特、伊頓、百得、百特、家庭用品、Ferro、TRW、FMC、PPG、納貝斯克、雪弗龍、哈利斯、施樂、道氏化學、德士古、耐克、艾默生電器、霍尼韋爾、安普、寶潔、旭電、AMD、德爾福、3M、美鋁、泰科國際 、摩根斯坦利、強生、通用汽車、卡特彼勒 日本(36家)三菱、三井、三洋電器、丸紅、日商岩井、伊藤忠、富士膠卷、松下、豐田、住友、索尼、夏普、日立、日清、東綿、日綿、兼松、富士通、精工、久保田、旭化成、大日本油墨、三得利、佳能、大金、日本通迀、NEC、新日本、積水、新日鐵、旭玻璃、東芝、電裝、喜瑪諾、小松、雅馬哈、任天堂、愛普生、妮飄 法國(12家)阿爾卡特、液化空氣、阿爾斯通、斯耐德、埃爾夫·阿奎坦、歐萊雅、羅納普朗克、道達爾、歐尚、索迪斯、家樂福、達能、拉法基、聖戈班、歐朗科技 英國(5家)BP阿莫科、葛蘭素史克、聯合利華、BOC、翠豐集團、匯豐控股 韓國(6家)大宇、三星、浦項、鮮京、現代、LG電子 德國(8家)西門子、戴姆勒克萊斯勒、蒂森克虜伯、赫思特、羅伯特博世、ZF集團、大眾、巴斯夫、麥德龍 義大利(1家)mattei(瑪泰) 荷蘭(3家)飛利浦、殼牌、阿克蘇諾貝爾 瑞士(2家)諾華(山多茲)、迅達控投 芬蘭(3家)諾基亞、STORA-ENSO(蘇州稱:紫興紙業)、芬歐匯川 挪威(1家)海德魯 加拿大(1家)加拿大鋁業、瑪格納 瑞典(1家)愛生雅 新加坡(1家)偉創力
採納哦
『貳』 蘇州gdp為什麼那麼高
蘇州工業發達。
2019年蘇州的上半年GDP總量為9548.27億元,增速4.81%,排名江蘇省內第一名。蘇州總量還是要高於杭州一些,而杭州的增速則接近蘇州的二倍。
蘇州實現地區經濟生產總值1.93萬億元,同比增長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萬元,同比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萬元,同比增長8.1%。
地貌
蘇州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蘇州分別隸屬於兩個一級的自然地理區:長江三角洲平原地區和太湖平原地區,分屬於4個二級自然區。
沿江平原沙洲區、蘇錫平原區、太湖及湖濱丘陵區、陽澄淀泖低地區。地貌特徵以平緩平原為上,全市的地勢低平,自西向東緩慢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陽澄湖和吳江一帶僅2米左右。
『叄』 為什麼蘇州經濟那麼發達
蘇州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蘇州市面積8488平方公里,人口近90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598.85萬人,暫住人口600萬人,下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崑山市、吳江市,吳中區、相城區、平江區、滄浪區、金閶區,以及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改革開放初期,是我國鄉鎮企業發祥地之一,現在是長三角製造業基地核心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蘇州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是經濟跳躍式、超常規發展。在1988年以前,蘇州GDP只有32億元,而且基本以農業為主。到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01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2436億元。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6:62.0:36.4,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按現行匯率計算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居第五;全市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68.91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佔GDP比重為10%。各項主體稅種保持平穩增長,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分別增長7.9%、16%和22.3%。公共財政保障能力增強,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支出619.55億元,比上年增長24.7%。其中用於社會保障與就業、科技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方面的財政投入增長29.1%。全國第六;工業總產值22103億元,全國第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11.16億元,全國第四;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8532元 、9316元,江蘇第一。蘇州市已成為江蘇省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二是開放型經濟優勢明顯。2008年全市新增注冊外資163.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1%;實際利用外資8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19.8億美元,增長107.6%,佔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達到24.3%,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利用外資項目規模擴大。新批准外商投資項目(不含增資)平均注冊外資超過79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3%。新批准(不含增資)超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590個,注冊外資109億美元,佔全市注冊外資的比重為68%,其中4個項目超億美元(不含增資)。13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先後增資,增資項目注冊外資63億美元,增長5%。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28家落戶蘇州。年末全市服務外包企業達到970家,全年離岸接包合同金額5.2億美元。
三是經濟發展園區化。蘇州現有5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1個省級開發區,開發區發揮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高素質人才集聚的優勢,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條件,注重功能升級、結構優化,並努力向特色化、專業化、生態化方向發展。全市國家級開發區和省級開發區全年新增注冊外資12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2億美元,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40億元,出口總額1080億美元,佔全市的比重分別為73.4%、88.5%、50.8%和82%。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發展良好,全國首個國際電子產品交易基地獲批建設、蘇州高新區建立報關報檢中心、張家港保稅港區獲國務院批准、崑山出口加工區疊加保稅物流功能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太倉港區港聯動、虛擬口岸快速通關和直通放行模式成效明顯。
四是旅遊經濟科學快速發展。旅遊業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整合資源,創新服務,主動融入長三角旅遊城市圈,努力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天堂蘇州、東方水城」品牌。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接待境外遊客21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5%;旅遊外匯收入9.78億美元,增長10%;接待國內遊客5270萬人次,增長10%。全市旅行社接待人數550萬人次,增長20%。年末擁有星級飯店148家,其中四星級及以上飯店56家。全市4A級景區點增加到22家,5A級景區點2家。全市景區接待遊客比上年增長12%。成功舉辦第十一屆中國蘇州國際旅遊節等重大旅遊節慶活動
『肆』 最強縣級市工業總產值破萬億,蘇州是如何達到這一成就的
這個縣級市是崑山,由於其靠近上海,受到上海產業轉移的影響,其經濟迅速發展,獲得比較快的增長。作為一個地級市,能夠進入萬億俱樂部,這是讓不少其他省會城市都望塵莫及的。其實崑山能夠長期位列全國百強縣榜首位置,預期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崑山作為蘇州的縣級市,非常靠近上海,早期也是依託上海的影響力,不斷吸引外資,很多東南亞地區的外商成為崑山主流的投資群體,正式有了如此龐大的投資規模,才讓崑山市保持其經濟增長持續領先。
通過對上海人才的引進和吸納,不斷壯大自身的科研實力,為地方的產業轉型提供助力,尤其在高新技術領域,利用靠近上海的優勢,壯大自身的實力。
『伍』 蘇州的經濟
2015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35718億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546億元,比上年增長0.2%。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工業產值55億元,增長11.1%;外商及港澳台資工業產值19540億元,增長1.3%;股份制工業產值10711億元,下降1.5%。大型工業企業產值16677億元,比上年增長2.5%;中小微工業企業產值13869億元,比上年下降2.4%。百強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2721億元,比上年增長5.9%。
電子、電氣、鋼鐵、通用設備、化工、紡織是蘇州的六大支柱行業,2015年實現產值20484億元,比上年增長1.4%,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7.1%,其中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6%的電子信息產業產值9946億元,比上年增長6.4%,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6.2個百分點。 蘇州市各類開發區類型 開發區 國家級開發區 蘇州工業園區 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 蘇州滸墅關經濟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 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國際商務區 蘇州工業園區國際商務區 保稅區 張家港保稅區 崑山綜合保稅區 保稅物流園區 蘇州工業園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 蘇州高新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 太倉保稅物流中心(B型) 出口加工區 蘇州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 蘇州高新區出口加工區 崑山出口加工區 常熟出口加工區 吳江出口加工區 吳中出口加工區 省級園區 常熟東南經濟開發區 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蘇州相城經濟開發區 花橋國際商務城 2015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7170億元,比上年增長9%,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9.5%,比「十一五」末(2010年)提高7.9個百分點。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030億元,比上年增長2.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5.9%,比「十一五」末提高9.3個百分點。2015年全年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16.7萬戶,比上年增長16.0%,其中新增私營企業6.5萬戶,增長18.7%;個體工商戶9.7萬戶,增長15.2%。全年新增企業注冊資本3273.6億元,比上年增長48.4%。新增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注冊資金分別比上年增長69.2%和23.9%。
201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3659億元,比年初增加2040億元,比年初增長9.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9200億元,比年初增加1946億元,比年初增長11.3%。其中短期貸款余額6633億元,比年初增加122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1403億元,比年初增加1403億元。 外資企業國家企業美國納貝斯克 百特 施樂 耐克 普爾思 沃爾瑪 杜邦 埃克森美孚 禮萊 華納蘭伯特 Ferro TRW FMC PPG 雪弗龍 AMD 3M 甲骨文 普萊克斯 艾利不幹膠 艾默生電氣 摩托羅拉 霍尼韋爾 卡特彼勒 通用汽車 美鋁 德福爾 寶潔 旭電 安普 道康寧哈利斯泰科國際固瑞克百得伊頓德士古道氏化學強生摩根斯坦利加拿大加拿大鋁業 瑪格納 INCO 日本丸紅 索尼 夏普 日立 瑞薩 松下 豐田 住友 東綿 日綿 日商岩井 日本通遷 富士膠卷 日本電波 大日本油墨 雅馬哈 任天堂 愛普生 新日本 新日鐵 精工 富士通 三得利 佳能 大金 東芝 電裝 喜瑪諾 小松 妮飄 日清兼松旭化成旭玻璃NEC牧田韓國大宇 三星 浦項 鮮京 現代 LG電子易買得柳道萬和(YUDO)法國埃爾夫·阿奎坦 液化空氣 阿爾斯通 施耐德電氣 歐萊雅 拉法基 聖戈班 羅納普朗克 阿爾卡特 歐尚 道達爾 達能 索迪斯 歐朗科技 家樂福 英國BP 葛蘭素史克 聯合利華 BOC 翠豐控股 德國西門子 戴姆勒克萊斯勒 蒂森克虜伯 馬爾集團 赫思特 羅伯特博世 英飛凌 ZF集團 大眾 巴斯夫 麥德龍 魏德米勒集團 舍弗勒摩擦產品 義大利Mattei(瑪泰) 霞飛諾
(高端眼鏡生產) 意法半導體 荷蘭殼牌 飛利浦 阿克蘇諾貝爾 TNT 澳大利亞博思格鋼鐵瑞士諾華(山多茲) 迅達 先正達 羅技 瑞芙臣西卡芬蘭諾基亞 STORA-ENSO
(紫興紙業) 芬歐匯川 通力電梯(KONE) 挪威海德魯瑞典愛生雅 利樂包裝 丹麥丹尼斯克 格蘭富 新加坡偉創力 益海嘉里 外資銀行匯豐銀行 渣打銀行 巴黎國際銀行 三井住友銀行 J. P. 摩根大通銀行 華一銀行
(台海兩岸合資) 瑞穗實業銀行 池田銀行 韓國國民銀行 友利銀行 韓國中小企業銀行 星展銀行 東亞銀行 台灣彰化銀行 台灣合作金庫銀行
『陸』 蘇州GDP邁上2萬億元新台階,為此蘇州做了哪些努力
2020 年是 " 十三五 " 收官年。五年來,蘇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蘇州GDP邁上2萬億元新台階少不了對高質量 " 強富美高 " 新蘇州的建設。
在這樣全面的戰略部署和貫徹落實的努力下,才成就了蘇州的新前景新發展,也奠定了蘇州會邁上2萬億元新台階的堅實基礎。
『柒』 蘇州為什麼發展的這么好
2008年,全市經濟在高平台上繼續實現穩定增長,產業發展更趨協調,結構升級調整優化,發展方式有效轉變。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0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2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5.5%。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6:62.0:36.4,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按現行匯率計算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
全市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68.91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支出619.55億元,比上年增長24.7%。
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210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863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0%和15.3%。
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1.75億元,比上年增長24.1%。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8800億元和6580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1328億元和770億元。
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718.08億元,比上年增長19.3%,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7.5%。商品房施工面積為7036.91萬平方米,增長15.4%;竣工面積為1481.2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9%。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007.36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830.26萬平方米,下降49.8%。全年實現商品房銷售額573.42億元,下降41.8%,其中住宅銷售額為459.38億元,下降44.5%。
市區二手房交易成交面積187.2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00.19萬平方米。全市拍賣、招標和掛牌交易用地3200.13公頃。
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接待境外遊客21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5%;旅遊外匯收入9.78億美元,增長10%;接待國內遊客5270萬人次,增長10%。
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28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出口總額13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7%。
全市新增注冊外資163.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1%;實際利用外資8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11.1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比上年增長12.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80元,比上年增長11.5%。
全市出生47772人,出生率為7.6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6‰,戶籍人口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4.1。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629.75萬人,比上年增加5.32萬人,其中市區戶籍人口238.21萬人,比上年增加2.9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