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日本污染多少工業

日本污染多少工業

發布時間:2022-05-27 12:50:55

⑴ 能否介紹下日本的嚴重環境體污染事件(工業污染方面)

5、日本水誤事件
在日本南部九州灣有一個叫水誤的小鎮,這里居住著4萬居民,以漁業為生。1939年開始,日本氮肥公司的合成醋酸廠開始生產氯乙烯,工廠的生產廢水一直排放入水誤灣。該公司在生產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時,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劑,使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汞。這種汞在水體中,被水中的魚食用,在魚體內轉化成有毒的甲基汞。人食用魚後,汞在人體內聚集從而產生一種怪病:患者開始時,只是口齒不清,步履蹣跚,繼而面部痴呆,全身麻木,耳聾眼瞎,最後變成神經失常,直至躬身狂叫而死。 1972年據環境廳統計,水誤鎮共患水誤病180人,死亡50多人,就在新線縣阿赫野川亦發現100多水誤病患者,8人死亡。據報到,患者人數遠不止此,僅水誤鎮的受害居民,即達萬餘人。

6、神東川的骨痛病
在日本富川平原上有一條河叫神東川。多年來,兩岸人民用河水灌溉農田,使萬畝稻田飄香。自從三井礦業公司在神東川上游開設了煉鋅廠後,發現有死草現象。1955年以後就流行一種不同於水誤病的怪病:對死者解剖發現全身多處骨折,有的達73處,身長也縮短了30厘米。這種起初不明病因的疾病就是骨痛病。直到1963年,方才查明,骨痛病於三井礦業公司煉鋅廠的廢水有關。原來,煉鋅廠成年累月向神東川排放的廢水中含有金屬鎘,農民引河水灌溉,便把廢水中的鎘轉到土壤和稻穀中,兩岸農民飲用含鎘之水,食用含鎘之米,便使鎘在體內積存,最終導致骨痛病。有報道說,到1972年3月,骨痛病患者已達到230人,死亡34人,並有一部分人出現可疑症狀。

7、日本四日市事件
四日市位於日本東部海灣。1955年這里相繼興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廠,化工廠終日排放的含SO2的氣體和粉塵,使昔日晴朗的天空變得污濁不堪。1961年,呼吸系統疾病開始在這一帶發生,並迅速蔓延。據報道患者中慢性支氣管炎佔25%,哮喘病患者佔30%,肺氣腫等佔15%。1964年這里曾經有3天煙霧不散,哮喘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殺。1970年患者達500多人。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據報道,事件期間四日市每年SO2和粉塵排放量達13萬噸之多,大氣中SO2濃度超過標准5—6倍,煙霧厚達500米,其中含有害的氣體和金屬粉塵,他們相互作用生成硫酸等物質,是造成哮喘病的主要原因。

8、日本米糠油事件
米糠油事件發生在日本九州愛芝縣一帶。生產米糠油在脫臭的工藝中,使用多氯聯苯作載體,由於生產的失誤,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多氯聯苯,結果有1400人食用後中毒。4個月後,患者猛增到5000餘人,並有16人無故喪生。這期間實際受害人在13000人以上,而且由於米糠油中的黑油做家禽飼料,造成數10萬只雞死去。

⑵ 上個世紀日本在工業發展中環境污染經歷了哪些過程

在日本的公害病已經發生多起時,公害一詞還沒有被嚴格定義。現在,公害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對社會有害影響的結果」。曾經致力於水俁病研究的日本教授原田正純對公害病的定義是,即由環境污染引起的人類疾病,是不可能在某一天突然發生的。應該在更早之前,環境和自然界就出現了種種變化,這是可以看見的。由於市民們對環境方面的訴求越來越多,日本厚生省(註:相當於中國的衛生部)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創立公害行政部門處理污染問題。橋本道夫可以說是日本公害行政的創立者之一,1945年,日本宣布戰敗後不到一個月,橋本道夫進入大阪大學學醫,在畢業擔任幾年醫師後由於英語流利學習優秀被洛克菲勒集團資助去哈佛大學攻讀公共衛生學碩士,1957年,橋本道夫被調到日本厚生省公共衛生局保健所科工作。那時的日本環境怎樣呢?我們現在看到的日本環境非常優美,但是那時的日本截然不同。1955年,橋本道夫乘坐郵輪從舊金山回到日本,在郵輪靠近日本首都大門時,一個同行的外國人問橋本,對面海上像一條變色綵帶一樣的東西是什麼,橋本敷衍道」大概是張開的漁網吧「,實際上,在郵輪駛入這片海域後,他才看清這條綵帶是排放到海里的糞便。1955年的日本,在將近四十年的發展後經濟正值頂峰,民眾在期待著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同時,也開始意識到以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多問題,同時還有城市規劃不當、住房短缺等現狀。由於這些問題不斷提出來,厚生省保健所和衛生行政部門考慮重新建立環境衛生局來負責公害的衛生行政,橋本道夫成為新建的環境衛生科科長助理。

⑶ 日本70年前排廢水,致全市水俁病,現在災害是否仍在持續

現在災害還在進行中。好多水俁病病患者現在仍然生活在巨大的痛苦之中。那些水俁病患者全身肌肉萎縮失明。都需要家人來照顧。但是家人也慢慢老去。這些水俁病患者,不知道未來將要由誰來照顧。日本在70多年前排出的廢水就造成這么多人的悲劇。這次他們竟然想把核廢水排到太平洋,讓全人類和日本一起承擔。真的是喪心病狂。連一點努力都不想做。

有的網友說按照日本人的營銷套路。幾年後日本人人說。核廢水排到太平洋里是做了凈化處理的。當時日本也是沒有任何選擇。幾十年後日本人會說。日本人也是核廢水的受害者。一樣是損失慘重。這是上一代人們的恩怨,跟現代的日本人沒有關系。等到幾百年之後。日本人說不定還會說排核廢水促進了科技的發展。感覺他們什麼都能營銷的出來。他們把自己的生魚片還有和牛營銷成世界級別的食品。好像日本的水質和土壤就比其他地方的水質和土壤純凈多少一樣。所以說不得不佩服他們的營銷。

⑷ 日本核污水57天將污染半個太平洋,這將會造成什麼影響

日本核污水57天將污染半個太平洋,這樣的後果所造成的影響如下:

一,直接影響海洋生態

據悉,日本迫於無奈,將近百萬噸核污水“無奈”排放至太平洋,這一行為一度遭到了國際上的反對,而日本這番我行我素的風格也一度遭到了國際上的反對,而就這樣將百萬噸核污水排放至太平洋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太平洋的海洋生態系統以及水質,而這會導致海洋當中的動植物都會受到核污染,輕則產生變異,重則瀕臨滅絕。這是造成的影響之一。

綜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補充討論,歡迎關注提問!

⑸ 日本把污染較多的工業移到海外,對其他國家有何影響

近年來發達國家的高污染產業轉移是世人耳聞目睹的現實。據有關人士統計表明:20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已將60%以上的高污染產業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和拉美國家,美國也將39%以上的高污染、高消耗的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1984年12月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的博柏爾農葯廠發生毒氣泄露事故,導致50萬人中毒,20萬人受到嚴重傷害,2500多人死亡,這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污染產業的一個典型事例。
境破壞從相當長的時期來看.可能會是「暫時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島污染產業轉移並不是與環境保護截然對立的。④從現實來講,發展中國家確實也從發達國家的高污染產業轉移中獲得了資金、技術上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本國經濟的增長。雖然高污染產業轉移會隨著收入的增加漸漸消亡,但如果聽任其自由發展,這個過程可能需要經歷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r日J。在目前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應對發達國家高污染產業的轉移,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問題。1.充分重視保護環境,逐步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制度。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對環境保護不僅缺乏相關的環保制度,而且執法不嚴。我們應樹立環保意識,切實改變以往粗放式的增長方式,要通過建立資源環境產權制度和環境管理制度來加強環境保護,進行環境治理,要建立有效的使用、補償和責任承擔機制,同時要加強環境立法的嚴格執行。2.採用各種經濟政策,鼓勵資源節約,促進環保技術開發。重視環境保護並不意味著減緩經濟發展,並不是要將那些高污染產業全部清除掉。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很低。放棄經濟發展來冶理環境是不現實的,只能在爭取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這主要是通過完善經濟政策法規,鼓勵基於資源節約、環境改善的技術進步和產品貿易來實現。通過各項政策優惠,鼓勵企業積極投資於節能技術、控污、治污技術和環境友善的技術研究與合作開發,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引進和採用綠色技術,大力支持綠色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逐漸改造高污染產業,利用技術進步來使其向高附加值、低污染的方向發展。由此推進我國的貿易產品由污染密集、低附加值產業向清潔型、高附加值產業轉變,保持並逐步提升這些產業、產品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能力。3.對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進行環境成本評估。為了防止發達國家的高污染產業無限制地湧入中斟,我們在對外開放中,必須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制度。對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進行管理時,不僅要看其經濟效益,還應該對其環境影響進行評估,以決定其監管的程度。對現有外商直接投資企業中屬於高污染企業的,要按照目前國家的環保標准嚴格規范,徵收較高的排污治理費用。而對要來進行投資的項目,增加環境成本評估,進行經濟收益和環境成本比較,如果其造成的環境污染遠遠大於其所帶來的收益,應堅決予以擯棄。通過對高污染產業湧入設置制度障礙,將高污染產業轉入限制在一定范圍內。4.在對外交往中,與其他國家多協商,爭取達成一致。我國可與各國就本國或本地區的具體情況,通過協商和談判,制訂出大家共同遵守的貿易、環境准則和互相認可的環境、技術標准,並明確各自進一步提高標準的時間表,以便互相監督、協調;建立互相間信息傳遞和技術交流機制,增進了解、促進交流、加強合作,為標准統一創造條件。

⑹ 日本核泄漏事件,牽動世界人民的心,核泄漏對於環境的污染有多麼嚴重

之前那場日本的核泄漏時間,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日本和菲律賓在進行演習,不過此次演習並沒有進行得很順利,當時日本的核電站直接發生了泄露。

日本核電站

在日本有很多個核電站,他們也致力於發展這些東西,但是日本的第一核電站是在他們的福島工業區。在這個地方囊括了日本大大小小的各種工業產地。 不過因為日本的長發地震,也導致這些東西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因為核電站自然會受到地震的影響而發生泄漏,而此次地震又引發了海嘯等一系列天災。

而受到輻射之後不僅僅只是影響你自己,以後自己的孩子也會多多少少的受到影響。 所以說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對於全世界人民的影響都是巨大的,這也是為什麼這么多人抵制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原因了。

⑺ 上個世紀日本在工業發展中環境污染經歷了哪些過程

【】也是經歷了「先污染、後治理」的過程。

⑻ 日本工業園存在污染問題所以日本以後發展的方向是將消耗能污染什麼

1.你說的很對,日本官員存在污染問題,所以日本一個發展方向肯定是消除污染為主,保護環境問題。
2.日本是一個島國,如果環境污染了,就沒有辦法繼續發展了,而且是一個資源枯竭型國家。

⑼ 因為日本是島國所以日本的工業污染排放不管有多大也不會應響日本國碧藍的天.

這是不對的,以前日本在高速發展時期也是污染嚴重包括周年污染區域的百姓得過很多奇怪的病。回來經過立法和政府的努力將環境整治到今天的碧海藍天,日本的綠化你看看就知道了,基本上都靠人工種植的。

⑽ 日本環境治理的成效

以下的東西可以參考一下吧!

日本環境治理與環境保護走過了一段曲折的過程。戰後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日本,將復興經濟擺在了優先位置。由於片面發展經濟,環保意識薄弱,使得以工業集中的地區為中心,出現了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影響正常生活的環境公害污染,成為污染問題漸露端倪的時期。比較突出的公害問題有大氣污染、SO2廢氣引起的哮喘,水質污染等,在一些地方出現了「水銀中毒」、「骨痛症」等。

以上述污染問題處理為契機,為保護大氣、水質,日本政府於1958年制定了《公共水域水質保全法》和《工廠排污規製法》,1962年制定了《煙塵排放規製法》等,正式拉開了日本全國性環境保護的序幕。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是日本經濟飛速成長時期,也是污染問題日益顯著化、社會化的時期,日本政府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特別重視環境立法工作,強調通過依法治理環境問題。在此期間,日本先後出台了《公害對策基本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噪音規製法》、《水質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惡臭防治法》和《自然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環保法律,基本形成了環境法規體系,為治理環境問題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礎。與此同時,他們還不斷加強環境管理體制,在特定事業所設立了「防治公害專職管理者」。

隨著各項相關法令的制定、環境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企業大規模環保設備投資等努力,環境治理初見成效。到上世紀70年代後期,公害問題趨於終結。但隨之而來的二次石油危機、以及經濟增長的停滯,又使各個企業面臨了新的挑戰,環境治理也出現了新的課題,資源問題與地球溫室效應成為日本人普遍關心的公共環境問題。1972年,日本出台了以節省能源為追求的《節能法》。日本的造紙業也通過污染治理發展成為環保型綠色產業。

今天的日本,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山青水綠、市容整潔,充分顯示了環境保護工作的巨大成效。

環境問題可以通過

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環境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關鍵是要政策到位,措施有力。回顧日本環境保護歷程可以看到,日本在快速工業化過程中,沒有充分注意到環境污染問題,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果當時及早注意這一問題,代價會小得多。

日本政府在解決環境問題的過程中,對於企業不能採取強制措施,要求企業達到什麼標准,更不能直接下達治理指標,而是通過公布全社會污染控制總目標引導企業進行環保,同時通過市場行為,也就是能源價格等調控企業環保行為,減少環境污染。工業污染主要是工廠排放廢汽廢水廢渣等,解決措施主要是通過各種法律和經濟措施解決,要求工廠減少排放,否則處以罰款,而對於工廠在環保科研、設備方面的投入,政府給以一定的補貼,企業根據生產情況提出環保課題,並且由企業自己組織科研人員,包括院校、社會科研單位的人員研究解決。

同時,政府在市場上推出綠色環境標志制度,鼓勵消費者購買環保產品,而沒有綠色環境保護標志的產品,在市場上就得不到市民的認可。在日本,一個企業如果對環保無動於衷,消費者就不會滿意,市場就會淘汰其產品。也就是說,環保不僅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市場的要求。

通過這種「兩頭堵」的辦法,政府與老百姓共同努力,迫使企業向環保方向努力,日本工業污染從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逐步加以解決,到80年代已經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今天,日本正在探尋適合環保要求的未來企業之路。他們提出:未來先進的企業要努力尋找減少使用資源、減輕環境負擔、開發新能源、增進生活幸福感的新的發展道路。企業要靠近資源地,利用當地資源組織生產,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形成企業新的發展模式。也就是說,未來先進的企業要在發展經濟、節約資源與降低環境負荷上達到新的平衡。這是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

為應對傳統能源危機,日本在大力加強氫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開發研究,努力實現21世紀以生物質能利用為基礎的新發展,實現能源消費從地下化石能源向地上生物質能源的轉化,實現循環發展。

環境問題需要引起全社會重視

日本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走過了兩個明顯的階段,即從治理工業污染入手,逐步向治理生活污染方面轉變。環境問題解決越深入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支持。

而目前最主要的污染則是面廣量大的生活污染,如汽車尾氣、噪音和生活污水等。日本環保官員認為,與局部性的工業污染相比,生活污染治理的難度更大,並且具有持續性增加的特點。

日本在解決工業污染的過程中,注意充分利用消費者的市場約束能力。在全社會形成了「使用綠色環保產品為榮」的消費理念,為環境保護支付了必要的成本。

同樣要真正解決生活污染這一難題,更需要廣大消費者的積極配合與支持,百姓的生活方式要向文明、有利於環保的方向轉變。今天在日本,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普通百姓的行為方式,這對於解決垃圾處理難題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為進一步推動環保工作開展,1993年,日本制定《環境基本法》,提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改變局部環保的理念,要求政府制定環境基本計劃。從那時到現在日本已經制定實施了兩個環境保護計劃,目前正在制定第三個環境保護計劃,預計明年春天可以編制完成。據介紹,在第三個計劃中,他們提出了六個新的想法:

1、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鼓勵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倡企業開發環境友好產品。

2、從環保的觀點出發,形成可持續的國土環境,尤其加強對農業、林業的環境保護力度。

3、根據技術開發研究,解決環境不確實性的措施。對於環境問題,在沒有明確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行政方面要採取措施,採取對策減少環境不確定性。

4、國家、地方、公民個人都是環境保護的主體,要動員大家共同參與推動環保。

5、加強國際合作,創造國際環境保護合作規則。

6、著眼長遠制定環保政策。

日本在經濟成長過程中解決環境問題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一是政府加強環境規劃研究。明確治理工作重點,分步驟分階段,逐步加以解決。

二是加強市場機制在治理環境問題中的力度。環境問題光靠政府提倡、懲處是不夠的,關鍵是要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形成自覺的環保意識,使他們認識到不重視環保,產品就沒有出路,企業就沒有出路,從而形成內在的環保機制與內生的環保動力。可以通過能源價格、環保補貼等具體辦法加以推進。

三是要提倡並大力弘揚健康、積極的消費理念與生活方式,形成全社會願意為環保產品支出成本的消費理念與消費行為。特別是通過消費行為,制約企業的生產行為,迫使企業增強環保意識,提高環保水平。同時,百姓環保意識的增強,可以為生活垃圾的處理提供有效的基礎條件,減少垃圾產生量。

閱讀全文

與日本污染多少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e級怎麼改低車身 瀏覽:478
惠陽新塘黃埔工業區有什麼廠 瀏覽:263
大浪美蘭工業區有什麼工廠 瀏覽:5
06年的寶馬還能開多久 瀏覽:776
合肥工業大學怎麼改成績 瀏覽:293
汽車燈泡電器從哪裡發貨 瀏覽:894
汽車入戶多久才可以提檔 瀏覽:787
汽車怎麼車整體 瀏覽:9
汽車輪圈帶鋼圈什麼意思 瀏覽:502
賓士遠程加熱車鑰匙遙控器怎麼用 瀏覽:607
雅安去重慶的汽車要多久 瀏覽:568
長春寶馬x1在哪裡買 瀏覽:744
汽車電池有多少毫安 瀏覽:186
大連中凌汽車貼膜哪裡有 瀏覽:851
寶馬有什麼特徵 瀏覽:455
怎麼在中國買到柴油賓士 瀏覽:703
汽車剎車很軟怎麼辦 瀏覽:679
山東汽車補貼如何辦理 瀏覽:806
工業冷風機怎麼樣好用 瀏覽:884
國產奧迪q3轉速多少 瀏覽: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