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封建社會的手工業有哪些

封建社會的手工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1 19:15:24

㈠ 中國封建社會的手工業經營形態主要有( ) ①官營手工業 ②民營手工業 ③家庭手工業 ④工場手工業

C
試題分析:中國傳統社會的手工業經營形態有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故第①②③項與題意相符;第④項出現於明朝中後期,並非存在於整個封建社會,故排除。本題應選C項。

㈡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幾種主要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幾種類型
中國古代八大手工業紡織業中國是一個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封建國家,紡織業歷史源遠流長,它的發展特點大體是:北宋以前,中國紡織業以絲麻織業為主,南宋以後,棉布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紡織業主要體現封建自然經濟的特點,是中國自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中期以後,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紡織業逐漸興盛起來,且產生了新的生產關系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但由於封建生產關系的阻礙,它始終得不到健康成長。陶瓷業中國陶瓷業的產生、發展源於生活,為生活服務,實現了實用性和觀賞性的統一,同時又是對外交往中的重要物品,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造紙業西漢發明了造紙術,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紙;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魏晉南北朝時,紙張白度增加質地細薄,產量大增,逐漸取代簡牘,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幾個世紀後,造紙技術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唐朝時向西傳到阿拉伯,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北非。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冶鐵業在農業文明時代,冶鐵業的發展是生產力進步的明顯標志,它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變革和進步。西周時開始使用鐵器;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比歐洲早兩千多年;西漢時冶鐵業分為官營和私營,煤成為冶鐵的燃料,人們發明了淬火技術;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使中國冶鐵水平長期領先世界;隋唐時期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出鐵六七千斤。造船業中國古代造船業的發展與國家的航海事業和對外關系聯系密切,相輔相成,當統治者重視發展對外關系,重視發展航海事業,造船業就發達,如漢、唐、宋元時期,對外交往頻繁,造船業也就發達;明中期以後到清朝時,由於統治者實行海禁政策,造船業受到影響。制漆業漆的使用,遠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大約在七千多年以前,中國古人就已經能製造漆器了。根據是1978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經過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其塗料為天然漆。七千歲的木碗,證實了我國是朱漆器藝術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藝苑中一枝奇葩。制鹽業鹽是維系人類生存的一種必需品。中國制鹽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幾乎與史籍上的華夏文明史同步。根據鹽的來源,中國古代的鹽可分為海鹽、湖鹽、井鹽、岩鹽等幾大類,每一種鹽都有不同的生產工藝。青銅業中國青銅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形成了以青銅禮器和兵器為主的青銅文明,達到中國青銅時代發展的巔峰,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後世的發展中,雖然鐵、金、銀等其他金屬逐步發展,但仍有不同程度的青銅使用率。

㈢ 我國封建社會手工業生產有哪幾種經營形態

三種:①官營手工業 ②私營手工業③家庭手工業

㈣ 古代的手工業是什麼

我國自古以來在紡織業方面就領先於世界,絲織業尤其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手工業發展,

為古代人們發展社會經濟、改善生活起到了促進作用。但由於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手工業始終為農業的發展服務而處於從屬地位。雖然在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

芽產生並有了緩慢發展,但又由於封建生產關系的阻礙,始終沒有進入手工工場時代。

1、礦冶業發展概況

1)、冶鐵業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鐵的國家之一,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①商周:青銅鑄造業興盛,西周時青銅器產品趨向生活化。

②春秋戰國:鑄鐵柔化技術是世界冶鐵史上的一大成就;

③魏晉南北朝:百煉鋼技術已相當成熟,還發明了把生鐵和熟鐵合煉成鋼的灌鋼法。

④隋唐:冶鑄業已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⑤明朝: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產鐵量達到六七千斤;雲南采礦業也很有名。

⑥清朝:廣東冶鐵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2)、青銅鑄造業的發展

①夏商周三代被稱為青銅時代。

②夏朝青銅器目前尚未發現,商周是青銅時代的繁盛 時期。

③商朝青銅器由官府壟斷,生產規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產品供國王和貴族使用。

④西周青銅器產品趨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數量大.有些動物形狀的器皿栩栩如生。

⑤春秋戰國時期的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的珍貴名器;戰國青銅器出現金銀錯新技術;青銅雕塑藝術也有創新,器物上已有建築雕塑圖案。

2、紡織業發展的概況

①商周:已出現斜紋提花織物和刺綉。

②春秋戰國:的紡織品纖維相當細密。

③魏晉:曹魏在紡織中心襄邑、洛陽設有專門的織造機構;吳國繅絲質量高,蜀錦、鄴錦、回紋錦著名。

④隋唐:絲麻織品遍布全國各地。北方以來州、毫州最著名,南方以吳越、宣州出名;另外絲織品種類增多。

⑤明清:棉紡織業成為農民的主要副業,棉布成為廣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興使用新式「紗綢機」;雙色套印技術得以廣泛傳播,出現許多顏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紡織業興起,蘇州等地絲織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3、陶瓷業概況

①商和西周遺址里出現了原始瓷器,這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一次飛躍。

②秦:多集中於鳳翔,鳳翔的畫磚最為出色。兵馬俑是制陶與雕塑結合的藝術化。

③三國兩晉南北朝:當時南方盛產青瓷,後來製作技術傳到北方。北方創制出白瓷,也有黑瓷。

④隋唐:唐三彩為彩瓷的產生開辟了道路;越州的青瓷、邢州的白瓷、鞏縣的唐三彩最為有名;還出現了秘色瓷。

⑤明清:江西景德鎮制瓷業分工很細,有春土、澄泥、造坯、字畫等十幾道工序。

4、造船業發展

①兩漢:水軍擁有用途不同、類型多樣的艦船;發明了櫓、舵、布帆和使用錨。

②三國:吳國造船技術很高,衛溫曾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

③隋唐:能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而且最早出現了機械動力的輪船雛形。洪州是著名的造船中心。

④宋元:北宋江南和東南沿海是造船業最發達的地區。南宋造船業中心有明州、泉州、廣州,海船載運量大。

⑤明朝:造船水平的高超可以從鄭和率船隊先後七次遠洋航行成功上得出。

5、煮鹽業、釀酒業的發展

①甲骨文中有關於商周時期釀酒技術的記載。

②春秋戰國:煮鹽業有山西的池鹽、山東的海鹽和四川的井鹽都已開發;人們已能用曲造酒,是古代釀造技術的重要發明。

③兩漢:漢武帝時實行鹽鐵專賣,反映了鹽在當時國家經濟中所佔的重要地位。漢代開發的鹽,分為池鹽、海鹽、井鹽等,那時,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四川吃井鹽。

6、造紙業的發展

①西漢:前期已有了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②魏晉南北朝:紙張質量提高,逐漸取代簡族,成為最主要的書寫工具。造紙中心:洛陽、長安、建業、揚州。

7、代制漆業的發展

1)、原始社會:我國是世界上用漆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河姆渡遺址曾出土過紅漆碗。

2)、商朝:漆器出現了浮雕式花紋,並鑲有綠松石和鑽花金箔。

3)、周朝:漆髹工藝大量用於車的製造。種植漆林,已被徵收稅賦。

4).戰國漆工藝有新成就,已出現採用夾紵技術的漆器

5)、秦朝:專設官吏管理漆園的種植和漆器的製作生產。

6)、兩漢: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都是漢代漆器當中的精品。

8、玉器雕刻業

商周玉器加工有了很大發展,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數量多,僅安陽婦好墓就出土玉器七百多件。

9、手工工藝專著: 戰國:《考工記》 明清:《天工開物》

我國古代手工業的特點

(1)工業部門不斷增加。奴隸社會就有了治銅工業(即青銅工業),封建社會增加了冶鐵、製糖、棉紡織業等部門。工業部門的不斷增加,有的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新行業,有的則是由某個行業演變分化成的新的部門。例如:在紡織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先有絲織業,後有棉紡織業;其後棉紡織業日益發展,又分為軋花、紡紗、織布、印染等部門。同樣,在礦冶鑄造工業方面,也日益分化成為采礦、冶煉、鑄造等工業部門。另外,某個工業部門的創立或發展,往往會帶動其他有關部門的創立或發展。例如:中國冶鐵工業的興起,使農具製造和兵器製造成為獨立的工業部門。

(2)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勞動分工的不斷發展。任何一個工業部門,不論其創立的早晚,一旦創立,它的生產技術都是在不斷進步的。以冶鑄技術的發展為例:商朝時有了青銅冶煉技術,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唐朝的鑄造業已普遍採用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3)手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與工場手工業的出現。從經營的方式來說,其發展的一般趨勢是由家庭手工業到作坊手工業,再到工場手工業。到了封建社會,工業生產的規模有所擴大,勞動分工也漸趨細致。尤其在明代中葉以後,城市工業中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工場手工業的經營方式。在這種手工業工場中,一般僱傭較多的工匠,在細致的勞動分工下從事生產,使產品的製造進一步的發展。如:在江南地區的礦冶工業、紡織工業、制瓷工業等部門的生產中,某些手工業工場具有比較復雜的生產設備,擁有大量的僱傭勞動者。他們生產出來的商品數量很大。

(4)、官府工業與民間工業的同時並存。中國的官府工業,歷史悠久,自從奴隸制國家建立後,就有官府工業的存在。從西周到西漢,主要的工業部門,官府都設有作坊。統治者把手工業者集中到官府,以強制的手段迫使他們在官府作坊里進行製造。從春秋末期起,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生產技術的提高、社會分工的擴大,不少手工業者脫離農業而獨立。這時社會上除了官府工業作坊外,還出現了一批民間工業作坊。其時以冶鐵業發展最快,因為它與人民生活有密切關系,其產品具有極大的市場。從東漢開始,社會分工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民間手工業者不斷從農村中分化出來,向城市集中,成為獨立的手工業者。這一時期,一方面是民間手工業者脫離農業而向城市集中;另一方面,官府工業在中國工業經濟中仍佔有主導地位,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間手工業者的發展。到明清兩代,官府工業走上衰落的道路,民間工業則不斷發展。這時候官府工業與民間工業的關系,不僅表現在官府工業須有民間工業來支持,而且表現在官府工業在中國工業經濟中所佔的主導地位讓給民間工業了。在這一時期,民間工業經營方面有一個特色,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開始產生。一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破壞;二是某些手工業作坊擴大成為手工業工場,亦即工場手工業開始興起。中國民間工業中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是從明代中葉以後開始的,至清代前期有所發展。它所涉及的生產范圍,以礦冶、制瓷、紡織業為主。明代中葉以後,某些工業部門的民間作坊朝著手工業工場方向擴展。

經濟重心南移與工業分布的相應變化。中國古代經濟重心,起初在北方,以後逐步移至南方。大約到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完成了從北方到南方的變遷。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有不少工業生產部門、工業製品的主要產地,也從北方逐漸移到南方。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絲織業地區分布的變化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㈤ "南海一號"船長裝的大多是古代手工業品,我國封建社會手工業生產有哪幾種經營

三種:①官營手工業 ②私營手工業③家庭手工業

一.起源較早,歷史悠久,持續發展
二.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
三.規模不斷擴大,分工日益細密
四.有著長期領先世界的先進技術和精湛的工藝
五.地區分布廣泛且與古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作相應變化

㈥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史

中國古代手工業:

一、按照行業分類

1、冶煉

商周:青銅。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器;春秋戰國:冶鐵;東漢:杜詩 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灌鋼法。

2、陶瓷

東漢: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宋朝:五大名窯,景德鎮成為瓷都;明清:青花瓷、彩瓷、琺琅彩。

3、紡織

元:黃道婆推廣先進棉紡織技術;明:紡織工業大規模發展。

二、按所有制分

1、官營手工業:政府直接經營,技術先進,資金雄厚;產品精美,不進入市場,僅供皇室貴族,或武器。

2、民營手工業:明中葉後,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民營超過官營;明朝後期,蘇杭紡織業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基本特徵:僱傭關系)

3、家庭手工業:農業的補充,主要供家庭消費和繳納賦稅,剩餘部分出售。中國古代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6)封建社會的手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早期手工業的發展和布局受自然資源分布影響較大,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商業的發展,區域性和全國性統一市場的形成。

手工業的發展突破了原料產地的限制,產品走向全國,這些都為手工業專業化生產中心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如果沒有活躍的商品經濟,統一的國內市場,以及各地區的手工業分工及專業性手工業的發展是不可想像的。

盡管中國古代手工業很發達,但由於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業與農業相結合的場合,手工業服務於農業,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㈦ 中國古代三種手工業的性質和地位

對於中國古代經濟史的學習,我們可以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去認識。其中,每個方面的最重要的知識應該是反映其本質特徵方面的知識。中國古代手工業(以下簡稱工業)發展的特徵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映出來。

一、工業部門的不斷增加。在中國工業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工業部門是逐步增加的。在原始社會,工業種類很少,只有石器製造、骨角製造、陶器製造、紡織品製造、釀酒、編織等部門。奴隸社會增加了冶銅業(即青銅業),封建社會又增加了冶鐵、製糖、棉紡織業等部門。工業部門的不斷增加,有的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新的行業,有的則是由某個行業演變分化成的新的部門。例如在紡織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先有絲織業,後有棉紡織業;其後棉紡織業日益發展,又分為軋花、紡紗、織布、印染等部門。同樣,在礦冶鑄造業方面,也日益分化成為采礦、冶煉、鑄造等工業部門。另外,某個工業部門的創立或發展,往往會帶動其他有關部門的創立或發展。例如中國冶鐵業的興起,使農具製造和兵器製造成為獨立的工業部門。

二、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勞動分工的不斷發展。任何一個工業部門,不論早晚,一旦創立,它的生產技術都是在不斷進步的。以冶鐵技術的發展為例:春秋時期以木炭為燃料,用皮囊鼓風煉鐵;西漢時期開始用煤炭做燃料;東漢時期發明了水力鼓風機(水排),提高了爐溫;北宋以後,以焦炭為燃料,進一步提高了爐溫。同時,坩堝煉鐵法的創造和土高爐煉鐵技術的進步,使中國古代冶鐵生產技術得到進一步提高。

在中國手工業發展史上,不論採取何種經營方式(如作坊、手工業工場),其生產單位內部的勞動分工,都是漸趨細密的。促成工業生產力提高的各種因素,往往是互相影響的。例如工業生產規模的大小,對於勞動分工粗細的程度是有直接影響的,生產規模擴大,往往促成勞動分工細密。在明清時代的某些工業部門,如制瓷、製糖、礦冶、井鹽等行業的部分手工業工場中,都已具有相當細密的勞動分工。這時的手工業工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有機生產體系了。

三、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與工場手工業的出現。從工業經營的方式來說,其發展的一般趨勢,是由家庭手工業到作坊工業,再到工場手工業。原始社會只能實行簡單的協作,進行簡單的生產。奴隸社會的工業生產規模較前有所擴大,在製作工業產品時,已經有了初步的勞動分工,生產效率較前提高。到了封建社會,工業生產的規模又有了擴大,勞動分工也漸趨細密;尤其在明代中葉以後,城市工業生產中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工場手工業的經營方式。在這種手工業工場中,一般僱傭較多的工匠,在細致的勞動分工之下來擴大生產,使產品的製造進一步發展。如礦冶、紡織、制瓷等部門,在江南地區的某些手工業工場具有比較復雜的生產設備,吸收了大量的僱傭勞動者。他們生產出來的商品數量很大。例如清代前期的礦冶業中,由於鑄錢需要大量的銅,促使銅礦開採得到較大發展。

四、官府工業與民間工業的同時並存。中國的官府工業,歷史悠久,自從奴隸制國家建立後,就有官府工業的存在。從西周到西漢,主要的工業部門,官府都設有作坊。統治者把手工業者集中到官府,以強制的手段迫使他們在官府作坊里進行製造。從春秋末期起,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生產技術的提高、社會分工的擴大,不少手工業者脫離農業而獨立。這時社會上除了官府工業作坊外,還出現了一批民間工業作坊。其時以冶鐵業發展最快,因為它與人民生活有密切關系,其產品具有極大的市場。

從東漢開始,社會分工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民間手工業者不斷從農村中分化出來,向城市集中,成為獨立的手工業者。這一時期,一方面是民間手工業者脫離農業而向城市集中;另一方面,官府工業在中國工業經濟中仍佔有主導地位,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間手工業者的發展。到明清兩代,官府工業走上衰落的道路,民間工業則不斷發展。這時候官府工業與民間工業的關系,不僅表現在官府工業須有民間工業來支持,而且表現在官府工業在中國工業經濟中所佔的主導地位讓給民間工業了。在這一時期,民間工業經營方面有一個特色,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開始產生。一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破壞;二是某些手工業作坊擴大成為手工業工場,亦即工場手工業開始興起。中國民間工業中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是從明代中葉以後開始的,至清代前期有所發展。它所涉及的生產范圍,以礦冶、制瓷、紡織業為主。明代中葉以後,某些工業部門的民間作坊朝著手工業工場方向擴展。

五、經濟重心南移與工業分布的相應變化。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起初是在北方的,以後逐步移至南方。大約到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完成了從南方到北方的變遷。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有不少工業生產部門、工業製品的主要產地,也從北方逐漸移到南方。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絲織業地區分布的變化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在遠古時代,中國的絲織生產,以北方的黃河流域為繁盛之地,尤以河北地區為盛。其後逐漸演變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國的絲織生產重心已經移到江南地區,尤以蘇州、杭州、南京和廣州等地為盛,不論官府絲織業還是民間絲織業都是如此。明代初年,政府在全國一些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官府織染局,長江流域的南直隸(今江蘇)、浙江、江西、四川等處皆有設置,而以浙江為最多。

㈧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幾種類型並列舉其在冶金制瓷和絲織業中的成就

1、 農業
(1)歷代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革與進步
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處在石器時代和金石並用時代,北京人和山頂洞人處在舊石器時代;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處在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開始進入了金石並用時代。
奴隸社會生產工具有了進步,西周晚期出現鐵器;春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標志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得到推廣,牛耕的運用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
兩漢時,牛耕廣泛使用,並有了改進,出現了兩牛抬杠式和一牛挽犁式,鐵農具和牛耕都向邊疆傳播;西漢時發明了翻土、碎土的犁壁,這比歐洲早一千多年;西漢農學家趙過發明了播種機械耬車。
三國時,魏國馬均發明了灌溉工具翻車;
唐朝,發明了灌溉工具筒車和曲轅犁。
認識:工具改進是生產力發展的最顯著的標志,經濟發展最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社會變革最活躍的因素,是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進步的決定力量。我國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都由於生產力的進步(即生產工具的進步)引起的。
(2)歷代政府重視農業發展的措施
春秋,齊國管仲改革,發展生產;
戰國時,秦國商鞅變法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兩漢時,推行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獎勵農耕;
三國時推行屯田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
隋唐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重視生產工具的革新,重視興修水利;
北宋王安石變法中的農田水利法,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明清統治者調整生產關系,鼓勵生產,如明朝的「一條鞭法」、康熙的「更名田」、雍正的「攤丁入畝」的賦稅制度,都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認識:
封建經濟的特點是自然經濟,這種經濟的主要部門是農業,它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興衰存亡,因此,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農業,「農本」 和「以農立國「思想是歷代統治者一貫的指導思想,從戰國的商鞅變法,到清朝統治者,都在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這種做法,是中國古代封建自然經濟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產物,它的實行,在封建社會初期,對國家安定、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起過一定積極作用,應該給予肯定,但該政策把工商業和農業對立起來,進行壓制,其結果必然是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使農業長期停止在自然經濟的低水平上,其弊端在明清時期更加嚴重,它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是中國落後於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古代政府採取的鼓勵、重視農業發展的措施,直接目的是為了發展經濟,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
一般說來,每個王朝建立的初期,統治集團比較奮發向上,勵精圖治,都有自己的治理目標,他們的政策往往行之有效,也充分說明了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3)水利事業
春秋時期:淮河流域,楚相孫叔敖修的芍陂;連接淮水和長江流域的運河;
戰國時期:鄭國渠和都江堰;
秦朝:靈渠溝通湘水和灕水;
兩漢時期:農田水利的地區特色明顯,黃河流域以營建灌溉渠為主,著名的工程如六輔渠、白渠、龍首渠等;江淮、江漢之間以修建天然陂池為主;西北修築坎兒井;
漢武帝和漢明帝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黃河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隋唐時期:隋朝的大運河;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各地興修的水利超過六朝的總和;
北宋時期:王安石變法推行農田水利法,興修水利工程一萬多處;
元朝:開鑿了會通河和通惠河將幾大水系貫通起來。
認識:中國歷代王朝都重視水利工程建設,這與水利在古代經濟中的地位是分不開的,因為古代中國最重要的生產部門是農業,農業受自然因素影響極大,在生產力不發達,人們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低下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同時,興修水利不僅直接關繫到農業生產的發展,而且可以擴大到交通運輸和商業的發展,因此,修築水利工程,是古代中國國家管理經濟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內容和職能的體現。
(4)重要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是西周時實行的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周王將土地分賜給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享用,不能買賣,必須向周王納貢,跟隨周王作戰,服從周王的命令。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經濟基礎;春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諸侯爭霸戰爭,井田制逐漸瓦解,被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
屯田制:東漢末年以來,戰亂頻繁,社會動盪,經濟凋敝,為了恢復發展農業生產,曹操在許下實行屯田制,以後,三國都實行屯田制,統治者招募流亡農民,按軍事編制,開墾荒地,並設官管理。屯田民只有土地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他們按比例向官府交納一定的收獲物,它是封建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它使流民與土地結合,穩定了社會秩序,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均田制:西晉以來,北方戰亂頻繁,經濟破壞嚴重,為了恢復發展經濟,北魏孝文帝實行均田制,隋唐時繼續沿用,唐中期由於土地兼並現象嚴重被破壞。它是一種比較完備的土地制度,是封建社會的土地國有制,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保證了國家兵役、徭役的征發和國家的財政收入。
認識:封建土地私有制大體分為三種類型:即國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佔主要地位,是封建生產關系的基礎。土地國有制在封建社會總歸要被破壞,因為封建土地制度的本質是土地私有,只要有土地所有制存在,土地兼並是不可能抑制的,而土地兼並現象的發展必然要使土地國有制破壞,因而井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但隨著土地所有制的產生、發展,它們必然被破壞。
(5)重要的賦稅制度:
春秋時期:齊國管仲實行的「相地而衰征」和魯國的「初稅畝」實質是承認土地私有,促進了井田制的瓦解。
編戶制度:是漢代對百姓的一種嚴格的管理制度,也是比較完備的賦稅制度。被編入戶籍的平民百姓稱為「編戶齊民」,他們依據人口和資產向國家人口稅、田租、徭役和兵役,國家對他們控制十分嚴格。
租調役制:北魏均田制規定受田農民必須向國家租即土地稅和調即戶稅,還要服兵役和徭役。
租庸調制: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調役制,後規定50歲以上可以繳納一定絹代替勞役,叫「庸」。唐朝在隋的基礎上實行輕徭薄賦的思想改革賦稅制度,「庸」不再有年齡限制。
這樣,保證了農民的生產時間,減輕了農民的賦稅負擔,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也保證了國家的賦稅收入。
兩稅法:天寶年間,土地兼並嚴重,均田制無法實行,租庸調制也無法維持,國家的財政收入得不到保證,為了解決國家的財政困難,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楊炎的建議,實行兩稅法,即按照土地和資產向交稅,每戶按資產交戶稅,按土地交地稅,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納稅。它的實行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改變了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准,表面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鬆弛了。擴大了稅源,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也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但土地兼並不再受到限制,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正式廢除。
一條鞭法:為了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緩和階級矛盾,1581年,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在全國推行,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並為一條」,折成銀兩,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的多寡來分擔。「一條鞭法」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大變革,納銀代役的規定,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說明農民對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的鬆弛;賦役征銀的辦法,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需要,有利於農業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攤丁入畝」的「地丁銀」:雍正帝規定,把丁稅平均攤入田畝,徵收統一的地丁銀,這樣,我國的人頭稅制度廢除了,封建國家對農民的控制進一步鬆弛,隱蔽人口的現象也逐漸減少,它的實行,對我國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認識:我國的賦稅制度與土地制度相適應,隨土地制度的變化而變化。我國賦稅制度的變化呈現出兩種趨勢:一是以人丁為主逐漸變為以土地為主,說明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逐漸鬆弛;一是納稅物品由實物和力役為主逐漸變為貨幣地租,說明我國商品經濟在不斷的發展。
2、 手工業
(1)紡織業的發展概況:
絲麻織業:半坡氏族時,產生了麻紡織業;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絲織技術有了進步,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絲織業的國家。以後經歷歷代尤其是漢代、唐朝、宋代和明清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絲麻織業不斷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例如兩漢,能織出錦、綉、羅、紗等許多品種;西漢的長安、臨淄等擁有全國最重要的官營手工業;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單衣以及絲綢之路大量絲綢遺物的出土等都充分說明漢代絲織業的成就。絲織業的發展,為著名的絲綢之路的開辟提供了物質條件;唐代絲麻織品遍布全國各地;明清時期絲織業空前發展,並產生了新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棉織業:漢代時棉織業產生,如新疆地區種植棉花;會嵇地區出產的葛,是當地著名的越布漢光武帝將它列為貢品;南宋時,棉織業擴展到江南地區,逐漸取代麻布,成為主要的衣料;元朝時,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江南的一批小鎮也因棉紡織業而興盛起來。
認識:中國是一個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封建國家,紡織業歷史源遠流長,它的發展特點大體是:北宋以前,中國紡織業以絲麻織業為主,南宋以後,棉布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紡織業主要體現封建自然經濟的特點,是中國自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中期以後,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紡織業逐漸興盛起來,並且紡織業的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產生了新的生產關系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但由於封建生產關系的阻礙,它始終得不到健康成長。
(2)陶瓷業:
原始社會如半坡的彩陶、大汶口的黑陶和白陶等都是精美的工藝品;商周時期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創制出白瓷,為我國制瓷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隋唐時,瓷窯分布於中原和江南許多地區著名的唐三彩和青瓷中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現;北宋的制瓷業水平大大超過前代水平,出現定窯、汝窯等五大名窯,江西景德鎮的青白瓷行銷海內外,南宋元朝時它成為全國著名的瓷都。
認識:中國陶瓷業的產生、發展源於生活,為生活服務,實現了實用性和觀賞性的統一,同時又是對外交往中的重要物品,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3)造紙業
發明:西漢發明了造紙術,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紙;
改進: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發展:魏晉南北朝時,紙張白度增加質地細薄,產量大增,逐漸取代簡牘,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
傳播:幾個世紀後,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唐朝時向西傳到大食(阿拉伯),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北非。
四大發明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
(4)冶鐵業:
西周時開始使用鐵器;
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的一大成就,比歐洲早兩千多年;
兩漢:西漢時冶鐵業分為官營和私營。煤成為冶鐵的燃料,人們發明了淬火技術;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使中國冶鐵水平長期領先世界。宛和鞏是著名的冶鐵中心;
隋唐時期: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遼宋時期:遼和金的冶鐵業水平較高;
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出鐵六七千斤。
認識:在農業文明時代,冶鐵業的發展是生產力進步的明顯標志,它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變革和進步。
(5)造船業
秦漢時期,造船業發展迅速,漢代時發明了擼、舵和布帆,還使用錨,表面造船航海技術已經成熟;
隋唐時期:能造使用推進器的戰艦,這是最早使用機械動力的輪船。能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唐初僅在洪州就造海船500多艘;
兩宋:造船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長江航船最大的可載萬石以上;南宋的明州、泉州、廣州是造船中心,造的遠洋海船,可載糧食幾萬石;
明朝:鄭和的船隊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術。
認識:中國古代造船業的發展與國家的航海事業和對外關系聯系密切,相輔相成,當統治者重視發展對外關系,重視發展航海事業,造船業就發達,如漢、唐、宋元時期,對外交往頻繁,造船業也就發達;明中期以後到清朝時,由於統治者實行海禁政策,造船業受到影響。
在古代的手工業中,除以上五大行業外,還要注意制漆業、制鹽業和青銅業等。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盡管中國古代的手工業很發達,在世界上曾經居於領先地位,但由於統治者都推行重農抑工商政策,它始終為農業文明經濟的發展服務而處於從屬地位,雖然在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產生並有了緩慢發展,但又由於封建生產關系的阻礙,始終沒有進入手工工場時代,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無疑是產生了消極影響。
3、 商品經濟
(1)國內貿易和城市發展的階段特徵:
商朝重視商業的發展,商民重視經商,後世將經商的人稱為「商人」;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商朝的都城已經成為繁榮的商業都市;夏商周的都城是全國政治、交通中心。
戰國時期:商品種類多,各地土特產在中原市場上相互交流;中原形成了統一的市場,規模大,輻射廣,四方產品在中原市場上都可以買到;封建城市成為繁榮的商業中心,如臨淄、邯鄲、郢等。
兩漢:商業呈現空前繁榮局面。城市都設有專供貿易的「市」,如長安有東、西九市,市內商肆整齊有序;各民族之間貿易繁榮;貨幣以黃金和銅錢為主幣,到漢武帝時通用五銖錢;一些名都大邑相當繁榮,除長安外,還有洛陽、成都、邯鄲、臨淄和宛,當時稱為「五都」。各地較小的都會,更是不勝枚舉。
隋唐:發達的水陸交通,商人足跡遍布全國;統一貨幣,隋朝仍用五銖錢,唐高祖時廢五銖錢,統一使用開元通寶,它成為唐朝通用的貨幣;城市經濟發達,管理嚴格、規范,市內有邸店和櫃坊,市場的買賣有嚴格的時間和地點限制,有「日中為市」的規定,唐中期以後出現了夜市;城市興旺,長安和洛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國的商業大都會,唐中期以後,長江流域的成都和揚州成為東西兩個中心,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和洛陽。
北宋:城市已經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營業時間也不受限制;市內有娛樂貿易場所叫「瓦子」;東京是最大的商業都會;城市中行會組織進一步發展,行會保護和壟斷本行業的商業利益;農村中逐漸形成固定的集鎮;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與邊疆少數民族的榷場貿易很繁榮。
元朝:都市以大都、杭州和泉州最為著名;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性的商業大都會;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
明清: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大量農產品、手工業產品投放市場;區域間的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全國出現了數十座城市;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市鎮如雨後春筍蓬勃興起。
認識:商業貿易的發展與城市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農業生產的發展分工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動力;隋唐以前,我國的城市基本上是政治和經濟中心的統一,隋唐以後,出現了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分離,如揚州和成都;明代以後商業貿易已經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經濟開始侵蝕自然經濟,農民和市場的聯系開始逐漸密切起來。但由於歷代統治者都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商品經濟的發展步履維艱。
(2)對外貿易:
漢代: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中國的絲和絲織品運到安息,再從安息運到歐洲的大秦;漢朝與朝鮮、日本和越南有頻繁的貿易聯系;漢武帝以後還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加強了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的往來。
隋唐時期:對外交通發達,海上和陸路「絲綢之路」並進,與西亞、南亞、東亞和東南亞國家有密切的交往,並與歐洲和非洲國家有貿易聯系;唐朝政府實行開放的外交政策,鼓勵外商到中國貿易,長安、洛陽是當時的國際大都會。
明朝:鄭和下西洋,與亞非30多個國家直接貿易,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清朝:實行閉關政策,禁止海外貿易。
認識:國家安定、統一、強盛是對外貿易發展的前提條件,而統治者的外交政策對對外貿易的發展有直接的影響;對外貿易隨著隨著封建社會的興起而興起,強盛而強盛,衰落而衰落;對外貿易先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隋唐時期水陸並進,南宋時以海路貿易為主,元朝時海陸並進,明朝中後期起,對外政策由開放趨向閉關政策;對外貿易伴隨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中外經濟文化的就和發展;而明朝中後期到清朝實行的閉關政策,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發展的產物,是中國自然經濟發展的產物,它阻礙了正常的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阻礙了中國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是近代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的重要根源之一。
總之,中國古代的商品經濟,主要是指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下的小商品經濟,它既不等於資本主義經濟,又與自然經濟在本質上相互對立,在自然經濟下,商品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受到封建專制統治的限制,另一方面導致資本主義萌芽,不斷地瓦解自然經濟,促使封建社會解體
4、資本主義的萌芽的產生和緩慢發展
(1)產生: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空前活躍,明朝中後期,在江南一些絲織業發達的城市如蘇州,在絲織行業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2)緩慢發展:清朝時有了緩慢發展,范圍擴大,部門增多,手工工場的規模擴大。
(3)局限性:它始終在萌芽狀態中徘徊,整個生產始終未能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其力量遠不足以分解封建生產方式,在全國范圍內,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
(4)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不利因素:
市場因素:農民的貧困,購買力低;閉關政策很難形成海外市場;自然經濟的封閉性和頑固性造成國內市場狹窄。
資金因素:重農抑工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把賺來的錢往往大量買房置地,嚴重影響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
政策因素:重農抑工商的政策,對商品徵收重稅,並嚴格限制手工業生產規模,對外推行閉關政策,這都不利於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觀念因素:傳統的觀念和習俗。
認識: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說明在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新的生產關系,是中國封建社會衰落的重要表現,對明清政府政治經濟的發展,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產生都有重要的意義。但落後的封建生產關系嚴重阻礙著它的發展、成長,說明封建生產關系不能容納新的生產關系。
專題復習目標
了解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歷代重要的經濟政策和「農本」思想及其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注意掌握各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把握其發展線索,並認識它對生產關系的決定作用;
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發展變化,正確認識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變化實質和影響;
掌握賦稅制度發展變化的情況、特點和走向,了解它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
了解歷代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情況及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條件、緩慢發展的表現及其原因,深刻理解「重農抑商」和「閉關政策」產生的原因和影響。

㈨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工具各是什麼

原始社會亦稱"原始公社""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人類產生的過程也就是原始社會形成的過程。它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生產力極其低下是原始社會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標志是使用石器工具。勞動的結合方式主要是簡單協作,人們之間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別、年齡實行的自然分工。

人們單身無力同自然界進行斗爭,為謀取生活資源必須共同勞動,從而決定了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同時,人們在勞動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關系,產品歸社會全體成員共同佔有,實行平均分配。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經歷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兩個發展階段。氏族是原始社會的人們以血緣關系聯結起來為特徵的共同生產和生活的基本經濟單位。

氏族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前者表現為,婦女是氏族的主體,氏族成員的世系按母系計算,財產由母系血緣親屬繼承; 後者表現為,世系按父系計算,財產按父系繼承,氏族領導權落在男子手中。原始社會沒有剝削,沒有階級,因而也就沒有國家,一切重大問題都由全體成員參加的氏族會議作出決定。

奴隸社會是馬克思主義五大社會形態之一。馬克思主義認為,隨著石器的發展,金屬工具的出現,以及生產進一步發展,勞動生產率有了較大的提高。社會產品除維持人們的生活必需以外,開始有了剩餘。剩餘產品的出現,一方面為一部分人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專門從事社會管理和文化科學活動提供了可能,從而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私有制的產生准備了條件。

隨著私有制的產生,社會上出現了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原始社會開始解體,奴隸社會產生。奴隸被視為奴隸主的財產,可以自由買賣;奴隸主可強迫奴隸工作,勞力活動須以奴隸為主,無報酬和人身自由。一個人類社會中如果大部分物質生產領域勞動者是奴隸,社會形態即為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是指實行封建制度的社會狀態,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常用的學術名詞。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封建社會"是指地主或領主佔有土地並剝削農民或農奴的社會形態,西方學者的"封建社會"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是一種國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種"社會",屬於政治制度范疇。

地主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社會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社會形成的自然經濟是以土地為基礎,農業與手工業相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性、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的經濟結構組織。

㈩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典型行業有哪些

手工刺綉、編織、紡織、美工、陶瓷、民間藝術等業;

多以小規模、圍繞生活、生存、農村、小手工業、零售商業類為主。

閱讀全文

與封建社會的手工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五年需要哪些保養 瀏覽:750
賓士汽車進氣支管骨頭膠圈哪裡換 瀏覽:709
汽車排氣溫度高有哪些危害 瀏覽:289
賓士哪個年的車好 瀏覽:405
奧迪s6和s5哪個快 瀏覽:675
汽車後面需要什麼證明 瀏覽:415
純電汽車有什麼牌子的 瀏覽:75
賓士274920有什麼不好 瀏覽:910
寶馬x系列哪個用柴油 瀏覽:493
工業項目如何介紹 瀏覽:544
汽車由油怎麼轉化為氣按哪個按鈕 瀏覽:962
pro汽車是哪個廠的 瀏覽:879
發展工業設計有哪些作用 瀏覽:11
湖北汽車內胎用氧化鐵黃哪裡有賣 瀏覽:963
工業氣瓶存儲哪些危化品 瀏覽:244
賓士車門有多少個開關 瀏覽:759
長城汽車v8多少錢 瀏覽:323
工業散裝產品我分裝要什麼手續 瀏覽:683
工業有什麼東西過敏 瀏覽:449
汽車防盜ecu有什麼用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