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有哪些工業基地
中國六大工業區
——東北區
東北區是中國強大的工業基地,已形成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為核心的完整工業體系。工業區由南向北逐步推進,除原有的沈陽—撫順—鞍山—本溪重工業區外,還出現了以機械、化工為主的旅大工業區,以煤炭、化工等為主的遼西走廊工業區,以機械、化工、造紙等為主的長春—吉林中部工業區,以電機、石油、機械工業等為主的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工業區,以煤炭—森林工業為主的黑龍江西部工業區等。
——華北區
華北區以燃料動力、鋼鐵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原有的沿海津、京、唐工業區得到了加強和合理發展,成為綜合性工業區。在豐富的原料產區和內地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業區和工業中心,主要有太行山麓以石家莊、邯鄲為中心的輕紡、燃料動力工業區,以太原、榆次為中心的晉中重工業區,以包頭、呼和浩特為中心的鋼鐵、畜產品加工工業區等等,從而使整個工業區由沿海向內地擴展。
——華東區
是中國基礎雄厚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機電、輕紡、化工在全國更有重要地位。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是中國原有基礎最好、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加工工業區,機械、化工、輕紡工業居全國之冠。解放後,加強和建設了以淮南、合肥、馬鞍山為中心的燃料動力、鋼鐵、機械工業區,以青島為中心的輕紡、機械工業區,以濟南、淄博為中心的冶金、石油、化工、輕紡、機械工業區,以徐州、淮北、棗庄為中心的燃料動力工業區。工業區位同樣由沿海向內地不斷擴展。贛、閩、浙三省工業生產也有了很大發展。
——中南區
中南區以京廣鐵路線為主幹。是解放後重點建設的地區之一。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紡織、製糖工業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部和北部,工業區以武大(武漢—大冶鋼鐵、機械工業區)為基點,沿京廣線向南、北和西部推進。南部以長沙、株洲、湘潭為中心的湘中冶金、機械、化工工業區,北部以鄭州、洛陽、三門峽、平頂山、焦作、安陽、開封等為中心的綜合性工業區,西部以水電、汽車、有色冶金為主的鄂西、湘西工業區。在南部,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綜合性工業區為基地,向粵北(韶關為中心)、向桂中(柳州、南寧為中心)不斷發展。
——西南區
西南區是中國新興工業區之一,戰略後方的重要工業基地,冶金、機械、化工、燃料動力已具相當規模。本區工業在全國支持下,以重慶工業區為基點,逐步向西部和南部發展,建立了以成都為中心的機械工業為主、輕重工業結合的工業區,以自貢、內江、瀘州等為中心的川中天然氣化工、鹽業化工、製糖工業區,以渡口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區,以貴陽為中心的機械、化工、有色金屬工業區,以及其它許多新的工業城市。
——西北區
以蘭州、西安為基點,重點發展了石油化工、機械製造、棉毛紡織等部門,兩地成為西北最大的兩個工業區。在作為省(區)中心的烏魯木齊、西寧、銀川等地,工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在石油、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了工礦業生產,形成了許多工業中心。在黃河流域的劉家峽、青鋼峽、鹽鍋峽、八盤峽等修建了水電站,為本區工業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以高技術產業為龍頭,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高技術輕紡、生物工程等六大高技術產業為主的產業群建設已初具規模,並形成了家用電器、精細化工、紡織化纖、玻璃建材、冶金機械、電子、包裝、印刷、醫葯、食品飲料等一批支柱行業,是廣東省輕工產品生產的重要基地
㈡ 中國最大的造紙廠是哪個
晨鳴
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以造林、制漿、造紙為主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全國首家A、B、H三種股票上市公司,擁有武漢晨鳴、湛江晨鳴、江西晨鳴、吉林晨鳴等10多家生產子公司。總資產500多億元,年紙品生產能力實現600萬噸,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和世界紙業30強,被評為中國上市公司百強企業和中國最具競爭力的50家藍籌公司之一, 「晨鳴」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目前,集團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及多條國際一流水平的造紙生產線,主導產品為高檔銅版紙、白卡紙、輕塗紙、新聞紙、雙膠紙、電話號簿紙、靜電復印紙、箱板紙、書寫紙、高密度纖維板、強化木地板等,其中7個產品被評為「國家級新產品」,23個產品填補國內空白,4種產品列入「國家免檢產品」,產品遠銷英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經濟效益主要指標連續10多年保持全國同行業首位,在全國同行業率先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ISO14001環保體系認證和FSC-COC體系認證,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輕工業全國十佳企業、中國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150餘項。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機遇和挑戰,晨鳴集團致力於建設綠色生態、持續發展的國際一流造紙企業,以發展為主題,以創新為動力,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努力把企業做強做大,兩三年內,公司產能、效益實現翻番,躋身世界造紙行業前列。
㈢ 什麼是滬寧杭工業區
滬寧杭工業區是我國規模最大,產值最高,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大型工業基地,以鋼鐵、化工、紡織、機械、造船、食品、新型材料、汽車、微電子、計算機為主要工業部門。滬寧杭工業區位於長江三角洲與錢塘江下游一帶,包括上海、蘇錫常(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杭嘉湖(杭州、嘉興、湖州)、甬紹和舟山群島等地區。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腹地廣大。本區地處沿海中段和長江口,既可通過海運與東北、華北、華南乃至海外往來,又可通過內河航運與佔全國1/5陸地面積、1/3人口的長江流域內各省市相溝通,還可通過鐵路與中、西部地帶的各省市相聯系,扼江海交匯之要沖,位置極為優越,既可沿長江上溯到皖贛、兩湖、川黔等廣大內陸腹地,經濟影響幾乎遍及全國。又可同我國沿海南北各地以及世界諸國取得便捷聯系。區內河湖縱橫交錯,公路成網,並有寧滬、滬杭和杭甬鐵路貫穿其中,內外交通十分方便。
滬寧杭工業區的主要工業中心城市
上海:是華東最大的交通樞紐和全國最重要的港口和航運中心。本區也是我國民用航空線較密集之處,其中,上海航空港就是我國國內與國際的最大民航基地之一。總之,長江三角洲地區無論是水上,陸上還是空中的交通,均四通八達,十分方便。這為該工業地區產品的大量輸出,以及必要的工業原料、燃料與國外先進技術及設備的輸入,都創造了相當優越的條件;這也是這里成為全國最發達的工業地區的原因之一。
常州:是江南工業重鎮,近年工業發展迅速,工業主要有紡織、輕工、電子、機械,多種工業品如燈芯絨、印花雙面絨、針織化纖、玻璃鋼、絕緣材料、變壓器、照相機均享譽全國。同時常州還是全國印染和變壓器測試中心之一。常州工業生產的效益較好,平均每個職工所創造的工業產值,在長江三角洲工業區內僅次於上海;平均每個職工所創造的財政收入,也僅低於上海和無錫。
蘇州:市區人口60多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本區重要的工業中心。近代工業興起也較早,是我國的絲綢古都。如今蘇州已由解放前的消費城市變成一個工業發達、規模巨大的江南工業中心,以絲紡織、機械、化工、冶金與工藝品工業為其特色。蘇州的絲綢產量約占江蘇省的75%,為全國三大著名絲綢產地之一。蘇州工藝美術工業在全國佔有一定地位,門類較多、工藝精,其產品馳名中外,蘇綉歷來為中外顧客贊賞。蘇州的輕工業也多種多樣,特別是日用小商品為全國的重要基地之一。機械工業以電工電器,儀表儀器和小型精密設備為主。電子工業也較發達。蘇州的精細化工與醫葯工業產品也很有特色。
南通:(市區人口50多萬)靠近蘇北主要棉產區,是我國早期民族資本工業中心之一,工業以輕紡為主,是全國棉紡織工業的重要基地。近年來,毛紡、麻紡、絲綢與化纖工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機械、電子、化工、建材和食品工業的發展也很快。南通是蘇北地區最大的工業中心。目前正在擴建的南通港未來將給南通的工業發展帶來更大的生機。
寧波:市區人口50多萬,是浙江東部沿海最大的工業城市,過去以紡織與食品工業為主體,近年來新建有大型石油煉制廠和大型火電站,機械與其他輕工也有相當快的發展,現已成為比較綜合性的,僅次於杭州的浙江第二大工業中心。寧波的外港——北侖港港闊水深,是世界上通航條件最好的良港之一,這里建有我國最大的礦石轉運碼頭,專為上海寶山鋼鐵總廠轉運鐵礦石。現在,寧波港正在大規模擴建,向國際性大海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