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荊鎮的行政區劃
原大荊鎮位於樂清市北部,距市區37千米。面積57.8平方千米,人口6.60萬人(2008年末)。轄荊東、荊南、石門、西門4個居民區,馮村、下山頭、東里、荊東、三官廟、西一、西二、肖包周、荊南、石門、高地、下干、蔗湖、干嶺、珠山、仙垟謝、仙垟方、嶼後、東瓜嶺、西下、大園、隱處嶴、小洪坑、蔡界山、李宅基、溪坦、前溪、桐陽、鬧水坑、仰天湖、疊石、龍灘、田嶴、黃家嶴、泗洲堂、油嶴、久防、中庄、白箬嶴、谷嶴、南園、嶺腳、上花坦、後垟門、小花坦、盛宅下、舟山頭、鐵場、蒲灣、盛家塘、大橫浦、小橫浦、中花坦、山外蔡5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湖邊路28號。
② 浙江省樂清市大荊鎮有幾個村
根據2019年資料,浙江省樂清市大荊鎮有4個居民區,54個行政村。
【4個居民區】:荊東、荊南、石門、西門;
【54個行政村】:西一、西二、東瓜嶺、仙垟謝、仙垟方、嶼後、珠山、馮村、蔗湖、干嶺、下干、荊東、下山頭、高地、肖包周、隱處嶴、大園、西下、久防、龍灘、田嶴、黃家嶴、泗洲堂、油嶴、中庄、嶺腳、谷嶴、南園、白箬嶴、盛宅下、鐵場、山外蔡、舟山頭、小橫浦、大橫浦、中花坦、後垟門、小花坦、上花坦、盛家塘、蒲灣、三官廟、石門、東里、荊南、李宅基、小洪坑、疊石、鬧水坑、蔡界山、溪坦、前溪、仰天湖、桐陽。
③ 樂清四大中心
樂清,因地理因素發展出了四大獨立的中心區域,各具特色。
柳市地區,總面積254.77平方公里,人口約50萬,以柳市鎮為核心,主要從事低壓電器製造,被譽為「中國電器之都」。該區域內有七家企業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柳市精神」,成為創業神話的象徵。
虹橋地區,位於清江以南的虹橋平原,工業種類多樣,包括電子、塑料、機械、食品、儀表、服裝等六大主導產業,近年來還涌現出摩托車整機、節日燈、衡器、汽配等新興產業。
大荊地區,位於清江以北,與台州接壤,人口約12萬,以大荊話(即台州黃岩話)為特色。大荊地區以其名勝雁盪山著稱,雁盪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中外馳名。
城關地區,樂清人習慣將此處稱為「樂清」,而非其原駐地樂(Yuè)成鎮。作為千年政府駐地,城關擁有獨特的風俗和方言。該地區包括城北鄉、樂成鎮(不包括原鹽盆鎮),總人口15萬,面積127.18平方公里。
樂清市(樂,yuè),是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下轄縣級市,地處浙南丘陵地區沿海小平原,東臨樂清灣與台州為鄰,南瀕甌江和溫州市區相望,地理坐標北緯28°07′,東經120°57′。全市陸域面積1223.3平方千米,海域面積270平方千米。樂清市經濟發達,是中國市場經濟發育最早、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南部柳市地區是我國著名的低壓電器之都,溫台模式的發源地。北部的雁盪山是我國十大名山之一,號稱東南第一山,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獲「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④ 問一下大荊在哪
1、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大荊鎮大荊鎮距市區47公里。總面積57.8平方公里,總人口65000人。大荊鎮是國家級風景區雁盪山的東大門, 大荊城區境內有迎客僧、東石樑洞及蔗湖村的明代攀龍牌坊、泗洲堂村的李孝光墓、顯聖門(顯聖門於2005年11月份作為張紀中導演,黃曉明、劉亦菲主演的《神鵰俠侶》的絕情谷拍攝場景,現留有道具供賞)等名勝古跡。雁盪山第一大潭——石門潭,美麗的蒲溪,養育了淳樸的大荊人。
大荊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耕地15490畝,以種植水稻、番薯為主,近年發展柑桔、梨、黃桃、枇杷、楊梅、葡萄、茶葉等經濟林;淺海灘塗8700畝,是蟶、花蛤、牡蠣、扁蟶的繁殖基地,盛產紫菜、海帶、田蟹、鹹淡水魚等。農歷每月的三、六、九為傳統集市,且有一年一度的五月十三大會市。一九九八年全鎮工農業產值達到39913萬元,人均收入4306元,是溫州市的小康鄉鎮。
大荊鎮是樂清市東部工業的龍頭,鑄造、機械、工藝編織、食品等支柱產業為全鎮創造了三個多億的產值。近年來,大荊鎮以特有的天然水資源為基礎,大力發展了飲料業,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編輯本段]2、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大荊鎮大荊鎮位於秦嶺南麓,丹江上游,距城區38公里。全鎮轄27個村、143個村民小組、7174戶、28321人,其中農業戶數7149戶,農業人口26966人,勞動力10622個,耕地面積20183畝,總面積121平方公里。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鄉鎮。林地、人力、畜禽資源豐富,是全區的人口大鎮、文化名鎮、經濟強鎮之一。
近年來,該鎮上下緊扣發展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產業結構調整和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以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勞務輸出、非國有制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大荊經濟社會發展,調結構興產業,抓基礎上項目,奮力實施突破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各行各業日新月異。2007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37300畝,糧食總產7343噸;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5120萬元;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總產值分別達到11948萬元、9410萬元;勞務輸出全年累計達8350人次,創收2400萬元。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66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87元。 [編輯本段]3、湖南省汨羅市大荊鎮大荊鎮域位於市境北部。清末置有大荊局,民國後期為4區荊滸鄉。1949年隸汨羅辦事處,1950年為5區大荊鄉,1955年改名長新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大荊鄉;1958年三江、大荊2鄉合並建紅星人民公社,後改三江公社,1961年規模縮小為大荊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4年10月撤鄉建鎮。今大荊鎮域東靠三江、古侖鄉,南與黃市鄉接壤,西臨火天鄉,北接岳陽縣。距汨羅市區38公里、長沙市區90公里,岳陽市區55公里。107國道貫穿南北7個村,境內長9.8公里,正在修建中的京珠高速公路經4個村,境長8.9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全鎮集雨面積4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350畝,其中水田11877畝,轄墩河、大仙、新塘、新聯、烏龍、折橋、大荊、金星、桂花、段塘、界碑、長聯12個村、1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597人。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6600萬元,各類稅收398萬元,財政總收入460萬元。�
鎮人民政府駐大荊。鎮區位於鎮域中部,當107國道1482公里處。鎮區歷史悠久。史料記載,明代即置有大荊驛,逐漸形成了大荊街。清代置有大荊巡檢司。「荊」為灌木叢,轄區原有山岡名荊山,故地名大荊。現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建城區1.2平方公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齊全,鎮區主要街道路面全部硬化,總長達4.4公里。年用電量達78萬千瓦時,路燈齊全,水電站自來水日供水能力1000噸。鎮區常住人口2150人,房屋建築面積3.75萬平方米,2000年產生於鎮區范圍的國內生產總值8050萬元,各類稅收140萬元,財政總收入230萬元。�
鎮區范圍有市屬、鎮屬部門單位22個;年產值11萬元以上的骨幹企業11家,小型個體工商戶320戶。以建築業、傢俱業、蔬菜加工業、機械加工業為主導產業。2000年鎮區工業產值23611萬元。鎮區內「馮大哥」蔬菜加工廠佔地面積2824平方米,建築面積687平方米,擁有高標準的廠房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設備,年加工鮮菜能力達3000噸,生產乾菜、泡菜、腌漬菜、醬菜等4個系列產品22個。計劃進一步開發無公害土菜系列和野菜系列產品。目前這些產品已進入廣州、深圳、長沙等城市的超市銷售。其加工產品已注冊「馮大哥」商標,並榮獲湖南省第二屆農博會金獎,2000年產值達1000萬元。汨羅市製冷閥門廠實行股份制改造後,年產值達400萬元,完成利稅47.6萬元。2000年投資45萬元建起湘北農村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場—湖南大荊蔬菜交易市場,佔地20畝,設攤位50個,出租門面40個,市場做到水、電、路等各項公共設施齊全,年成交額達800萬元。投資10萬元,完善了一處公共廁所,8處垃圾(圍)站,新街植樹400株,有效地優化了鎮區環境。同時,正在開發107國道1482—1483公里中段三江、古侖的三叉路口處500米的新街道,總面積約40畝,新增臨街門面150個,建設一個1500平方米的機動車停車場。鎮區現有中學、小學、幼兒園各1所,教職工11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和義務教育普及率為100%,教學質量居全市領先地位,教育教學整體評估連續多年居全市第二,學生升學率、合格率、控流率居全市第一。有衛生院1所、衛生室4所,擁有良好的住院條件和先進的醫療設備、儀器。交通通信事業不斷發展,鎮區現有各種車輛400台,交通便利,市、鄉、村三級公路直通集鎮,有通信電話400門,廣播電視覆蓋率100%,有線電視差轉台現有用戶300戶。有樂隊2個,電影隊2個,玩龍舞獅隊2個,娛樂場3個。
⑤ 樂清的大荊鎮有哪些村
樂清的大荊鎮包含以下村莊:大荊鎮鎮域內共有 七個村,分別為:
一、大西村
二、大東村
三、石門村
四、小港村
五、新橋頭村
六、方園村
七、馬嶺腳村。
接下來是對這些村莊的詳細介紹:
大荊鎮是樂清市的一個主要城鎮,擁有多個村莊。其中,大西村和大東村是相鄰的兩個主要村莊,兩者都是農業發達區域,以種植水稻和蔬菜為主。石門村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而聞名,保留了許多古老的建築和傳統工藝。小港村則以工業製造為主,主要生產電器和機械部件。新橋頭村則是當地的商業中心,集市活動豐富,商業貿易活躍。方園村的經濟發展則以林業和旅遊為主要產業,村裡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遺跡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最後,馬嶺腳村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農業與旅遊業發展的結合點。總體來說,這些村莊在大荊鎮的地理分布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大荊鎮的豐富多樣性。這些村莊不僅是樂清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