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銅陵工業廠房檢測多少錢

銅陵工業廠房檢測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4-11-11 21:55:51

⑴ 東亞國家或地區我國中部地區應該採取哪些對策來承接產業轉移

承接產業轉移,是指在產業轉移過程中,主動做好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巨大的發展空間和人力資源優勢,積極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抓住歷史性重大機遇促進產業聚集,增強經濟總量,提升經濟質量,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產業轉移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是由於資源供給或產品需求條件發生變化引起發達區域的部分企業順應區域比較優勢的變化趨勢,將部分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地區,從而在產業的空間分布上表現出該產業由發達區域向發展中地區轉移的過程和現象。各級地方政府和部門主動做好承接產業轉移的各項工作,才能夠促進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國務院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產業轉移是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形成合理產業分工體系的有效途徑,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當前,國際國內產業分工深刻調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不僅有利於加速中西部地區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而且有利於推動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在全國范圍內優化產業分工格局。為進一步指導中西部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完善合作機制,優化發展環境,規范發展秩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國際國內產業分工調整的重大機遇,以市場為導向,以自願合作為前提,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著力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產業集中布局,提升配套服務水平;著力在承接中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著力加強環境保護,節約集約利用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著力引導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促進產業和人口集聚,加快城鎮化步伐;著力深化區域合作,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實現東中西部地區良性互動,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增強中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減少行政干預。遵循市場規律,尊重各類企業在產業轉移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注重規劃和政策引導,改善投資環境,完善公共服務,規范招商引資行為。
——堅持因地制宜,加強分類指導。從各地實際情況出發,立足比較優勢,合理確定產業承接發展重點,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引導產業集聚,推動重點地區加快發展。
——堅持節能環保,嚴格產業准入。加強生態建設,注重環境保護,強化污染防治,嚴禁污染產業和落後生產能力轉入;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高產業承載能力。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突破發展瓶頸,優化發展環境,增強發展活力和動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強區域互動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實現良性競爭、互利共贏。
二、因地制宜承接發展優勢特色產業
依託中西部地區產業基礎和勞動力、資源等優勢,推動重點產業承接發展,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三)勞動密集型產業。承接、改造和發展紡織、服裝、玩具、家電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充分發揮其吸納就業的作用。引進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先進技術工藝的企業,吸引內外資參與企業改制改組改造,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管理模式,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建設勞動密集型產業接替區。
(四)能源礦產開發和加工業。積極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大力發展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產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在有條件的地區適當承接發展技術水平先進的高載能產業。加強資源開發整合,允許資源富集地區以參股等形式分享資源開發收益。
(五)農產品加工業。發揮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和產業資本,承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生態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
(六)裝備製造業。引進優質資本和先進技術,加快企業兼並重組,發展壯大一批裝備製造企業。積極承接關聯產業和配套產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提高基礎零部件和配套產品的技術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所需的重大成套裝備製造,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七)現代服務業。適應新型工業化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新形勢,大力承接發展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產業。積極培育軟體及信息服務、研發設計、質量檢驗、科技成果轉化等生產性服務企業,發展相關產業的銷售、財務、商務策劃中心,推動服務業與製造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依託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及省會等中心城市,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培育和建立服務貿易基地。
(八)高技術產業。發揮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示範帶動作用,承接發展電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強與東部沿海地區創新要素對接,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研發中心,支持建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產業「孵化園」,促進創新成果轉化。
(九)加工貿易。改善加工貿易配套條件,提高產業層次,拓展加工深度,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鼓勵加工貿易企業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較優勢明顯、區域特色鮮明的加工貿易發展格局。發揮沿邊重點口岸城鎮區位和資源優勢,努力深化國際區域合作,鼓勵企業在「走出去」和「引進來」中加快發展。
三、促進承接產業集中布局
加強規劃統籌,優化產業布局,引導轉移產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產業園區規范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增強重點地區產業集聚能力。
(十)引導轉移產業向園區集中。把產業園區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和平台,加強園區交通、通信、供水、供氣、供電、防災減災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園區綜合配套能力,引導轉移產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發揮園區已有重點產業、骨幹企業的帶動作用,吸引產業鏈條整體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轉移,提升產業配套能力,促進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
(十一)規范發展產業園區。統籌規劃產業園區建設,合理確定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形成布局優化、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特色明顯的產業園區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業園區擴區升級。支持發展條件好的產業園區拓展綜合服務功能,促進工業化與城鎮化相融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園區,大力推進園區整合發展,避免盲目圈地布點和重復建設,防止一哄而起。
(十二)發揮重點地區引領和帶動作用。按照推動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合理調整產業布局,在中西部地區著力培育和壯大一批承載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經濟實力雄厚的重點經濟區(帶),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發揮規模效應,提高輻射帶動能力。
四、改善承接產業轉移環境
完善基礎設施保障,加強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打破地區封鎖,消除地方保護,為承接產業轉移營造良好的環境。
(十三)完善承接地交通基礎設施。加強區域間交通干線和區域內基礎交通網建設,加快發展多式聯運,構建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物流基礎設施資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完善現代物流體系,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十四)強化公共服務支撐。發展跨區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立完善公共信息、公共試驗、公共檢測、技術創新等服務平台,規范發展技術評估、檢測認證、產權交易、成果轉化等中介機構。加快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區域間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十五)改善營商環境。規范政府行為,防止越位和錯位,不得採取下硬性指標等形式招商引資,清理各種變相優惠政策,避免盲目投資和惡性競爭。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推進依法行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法制環境,保障投資者權益。
五、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將資源承載能力、生態環境容量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依據,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十六)嚴把產業准入門檻。產業承接必須符合區域生態功能定位,嚴禁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生產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轉入,避免低水平簡單復制。全面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承接項目的備案或核准嚴格執行有關能耗、物耗、水耗、環保、土地等標准,做好水資源論證、節能評估審查、職業病危害評價等工作。加強承接產業轉移中的環境監測。
(十七)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耕地資源保護,防止在承接產業轉移中侵佔基本農田。制定相關行業建設用地控制標准,推廣多層標准廠房建設,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和用地密度。加強水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建立和推行用水定額管理制度,大力提高廢污水處理回用率。鼓勵企業採用節能、節水、節材、環保先進適用技術,改造生產流程及實施相關項目建設,降低單位產出的能源資源消耗。鼓勵和支持承接產業轉移園區發展循環經濟。
(十八)加大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產業園區污染集中治理,建設污染物集中處理設施並保證其正常運行,實現工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大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力度。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實現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完善節能減排指標、監測和考核體系。加強對生態系統的保護,著力改善生態環境。
六、完善承接產業轉移體制機制
完善政府管理與服務,提高行政效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區域合作向縱深發展,創新產業承接模式,探索建立合作發展、互利共贏新機制。
(十九)深化行政管理和經濟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減少行政審批,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服務效率。推動相關行政許可跨區域互認,做好轉移企業工商登記協調銜接。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發展和完善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促進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加快資源型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
(二十)創新園區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鼓勵中西部地區通過委託管理、投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與東部沿海地區合作共建產業園區,積極探索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支持中西部毗鄰地區之間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資源整合、聯動發展。
(二十一)加強區域互動合作。推動建立省際間產業轉移統籌協調機制、重大承接項目促進服務機制等,引導和鼓勵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有序轉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搭建產業轉移促進平台。提升各類大型投資貿易會展活動的質量和水平。在中西部條件較好的地方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充分發揮其典型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做好產業轉移與對口支援、對口幫扶工作的銜接。
七、強化人力資源支撐和就業保障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強人才開發和就業服務,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持。
(二十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加快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步伐,健全職業教育培訓網路,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推進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落實就讀中等職業學校逐步免學費政策和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產業轉移需要,新增和調整相關專業,定向培養中高級技工和熟練工人。落實農民工培訓補貼政策,切實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
(二十三)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培育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鼓勵各地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建設適合農民工租住的住房,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返鄉創業,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機制。
(二十四)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高層次人才引進、使用、激勵和服務保障機制,積極為高層次人才搭建創新創業平台。推動人才合理流動,實行來去自由的政策,吸引東部沿海地區和海外高層次人才根據本人意願在中西部地區落戶。
八、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
為進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引導和支持產業有序轉移和科學承接,在財稅、金融、投資、土地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二十五)財稅政策。中央財政通過加大轉移支付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區改善民生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產業承接環境。對中西部地區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公共基礎設施項目貸款實施財政貼息。對投資中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產業和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的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的自用設備,按規定免徵關稅。完善和規范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辦法。
(二十六)金融政策。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產業轉移項目提供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東部地區企業並購、重組中西部地區企業提供支持。支持中西部地區金融機構參與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票據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的投融資活動。鼓勵和引導外資銀行到中西部地區設立機構和開辦業務。有序推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企業集合債券和上市融資。
(二十七)產業與投資政策。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目錄,強化對產業轉移的引導和支持。根據中西部地區產業發展實際,研究制定差別化產業政策,適當降低中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門檻,適當下放核准許可權。根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情況,加快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增加勞動密集型產業類別。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產業轉移項目,根據許可權優先予以核准或備案。支持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鼓勵省級技術改造等財政專項資金優先用於符合條件的產業轉移項目。支持中西部地區根據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業的需要,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
(二十八)土地政策。在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指標的支持力度,優先安排產業園區建設用地指標。嚴格執行工業用地最低出讓價標准,進一步完善體現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最低價標准實施政策。探索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和年租制度。
(二十九)商貿政策。支持在條件成熟的地區設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監管場所。支持有條件的沿邊地區設立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培育和建設一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對加工貿易重點企業給予貸款支持。加大對「大通關」建設和口岸建設的支持力度,推進中西部地區與東部省份的區域通關改革。
(三十)科教文化政策。鼓勵東部地區轉讓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跨區域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促進中西部地區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大對產業園區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知識產權運用以及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的支持力度,提高集成創新和再創新能力。鼓勵東部地區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與中西部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在中西部地區建立研發機構和中試基地。支持中西部地區高等學校提升人才培養與創新服務能力,結合產業轉移重點辦好特色專業。支持中西部地區文化產業振興發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引導和支持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大任務。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工作指導,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中西部地區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完善各項配套措施,有序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協作配合,在政策實施、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持,注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推動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健康開展。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為國家級示範區,規劃范圍為安徽省長江流域,成員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縣、金安區,共59個縣(市、區),輻射安徽全省,對接長三角地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設立在安徽工業大學。
「一軸」包括蕪湖、馬鞍山,銅陵、巢湖,安慶、池州6個沿江市,這是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軸線;「兩核」指合肥、蕪湖,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兩大增長極,是承接產業轉移的核心區域;「兩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著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區特別是長三角產業轉移的前沿地帶。同時,規劃還從空間上對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實現產業與城鎮互動發展作出了整體安排

⑵ 合肥有哪些中央企業或國企

1、安徽省旅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省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是以旅遊和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省屬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公司設有黨委、紀委、工會、團委等組織機構,內設綜合部、人力資源部、財務審計部、資產運營部、旅遊開發部、房地產開發部6個職能部門,是全集團的經營決策中心、資本運營中心、利潤分配中心、規劃控制中心。

集團擁有全資、控股、參股公司25家,其中旅遊類企業12家,房地產及其它類企業13家,形成了「旅遊景區、旅行社、賓館酒店、交通運輸、旅遊地產」五大經營板塊,是全省為數不多的集團化管理、多元化投資、產業化經營、專業化運作的旅遊企業集團之一。

2、安徽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安徽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由安徽省政府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是省政府授權的投資經營機構和國有資產投資主體,負責省級電力、天然氣及其它能源建設的資金籌集、投資管理工作,並對建設項目進行資產經營和資本運作。

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我們及時轉變「十三五」發展思路,圍繞打造「千億皖能」,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優化增量資產,提升存量資產,堅持清潔能源發展戰略,推進集團公司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傳統能源產業向清潔能源產業轉變,努力成為國內一流清潔能源供應商。

3、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是1998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安徽省鐵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和安徽省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合並組建的國有獨資的綜合性投資公司,是省政府授權的投資主體和國有資產運營機構。公司注冊資本60億元,為大型一類企業。

集團公司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由省委管理,由安徽省國資委行使出資人權利,對公司的重大事項和重大活動進行監督管理。2011年8月,集團公司成功重組了上海裕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目前,集團公司設有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成立了黨委、紀委、工會和團委,設有6個專門委員會、11個職能部門,下轄1家分公司,8家全資子公司,3家控股公司和45家參股公司。

4、煤炭工業合肥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煤炭工業合肥設計研究院是國家甲級綜合性勘察設計研究單位,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現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

研究院擁有國家頒發的甲級工程設計、甲級工程咨詢、甲級環境影響評價等10項甲級資質證書和電力行業(火電)等9項乙級資質證書,擁有對外經濟合作經營資格證書、20項煤炭工程勘察設計專有技術。

5、安徽省華強工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省華強工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2006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正式納入安徽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以來料加工、商貿和資產經營為主體的國有獨資企業集團。

安徽省華強工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董事會是集團公司的決策機構。董事會由7人組成,設董事長1名,副董事長2名。公司依法設立監事會。監事會由5人組成,設監事會主席1名。

⑶ 為什麼安徽銅陵人那麼有錢

銅陵市是全國最小的地級市,市區人口不足40萬
因銅資源而升級為市,現為我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之一
因是資源型城市加之人口少所以人均gdp比較高
但普通市民的收入一般,但消費偏高,其消費水平比合肥、南京絲毫不低
很小的一座城市,在樅陽縣沒劃入銅陵之前銅陵是全國第二小的地級市(全國第一小的地級市是海南省三沙市);在銅陵你打計程車20塊錢能穿越市區;治安還不錯,很少能發生惡心危害公共安全事件;銅陵經濟水平還是比較發達,物價普遍偏高銅陵市,別名定陵、義安,安徽省轄市, 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2016年6月,國務院批復,國家發改委網站全文發布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銅陵入選並納入其中。
銅陵歷史悠久。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采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銅文化已成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銅經濟已是城市最具特色的強市之基,銅雕塑享譽全國,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
銅陵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解放初期,農作物為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1955年開始推廣雙季稻,此後逐漸形成一肥兩稻,一油兩稻,一油,麥,一稻和稻經,經濟作物,輪作等多種形式的農作物耕作制。

1957年,糧食播種面積3.2114萬畝,單產140公斤,總產4510噸;油料播種面積2110畝,單產36公斤,總產76噸;棉花播種面積451畝,單產37.7公斤,總產17噸;農業人均口糧325公斤。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農業生產連續3年大減產。

1960年,糧食總產3302噸,棉花總產0.9噸,比1957年分別下降28.95%、47.06%。1961年,市郊農村推行"責任田",1962年改為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

1965年,糧食總產達5243噸,油料總產達143噸,棉花總產達84噸,創建市以來的最好水平。1966年至1977年,農業生產連續徘徊。1980年,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並且重視農作物優良品種的選育、引進和推廣,擴種高產作物和經濟作物。

1985年,市區農作物播種面積為3.3940萬畝,其中糧食麵積2.0409萬畝,油料4310畝,棉花558畝;糧食產量4982噸,油料142噸,棉花19噸,農業人均口糧184.5公斤。

1985年,全市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54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佔全年工農業總產值的0.7%。其中:種植業產值34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2.61%;林業產值31萬元,佔4.77%;牧業產值150萬元,佔23.08%;漁業產值31萬元,佔4.77%。

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19.3億元,增長6.0%,其中農業產值9.75億元,增長3.7%;林業產值1.69億元,增長8.3%;牧業產值3.53億元,增長9.4%;漁業產值3.19億元,增長7.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4億元,增長8.5%。

201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5922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817公頃,下降0.7%;棉花播種面積為3739公頃,下降20.9%;油料作物播種面積8269公頃,下降15.0%;蔬菜播種面積4324公頃,增長1.4%。

2012年糧食產量15.3萬噸,增長5.6%;油料產量1.89萬噸,下降13.4%;棉花產量0.54萬噸,下降20.4%;蔬菜產量10.54萬噸,增長2.9%。

2012年肉類總產量1.67萬噸,增長3.6%;禽蛋總產量0.83萬噸,增長33.8%;全年水產品產量2.22萬噸,增長5.1%。

折疊工業
銅陵工業源於礦業,以產銅著稱,商代早中期即開礦煉銅鑄器,東漢以來設有煉銅場,唐、宋、元、明、清均設置煉銅的官辦機構。鴉片戰爭後,各列強國侵入中國,英、日等國先後來這里侵佔銅礦主權。日本侵略者多年進行掠奪性開采,礦產資源倍遭破壞。

建國初,由於銅官山銅礦歷史悠久,礦產資源豐富,國家首批確定、最早安排建設銅陵有色金屬工業基地。1950年,華東工業部派遣12人建礦先遣隊來銅恢復礦山建設,揭開了銅陵經濟建設新的一章。

1950~1952年,中央重工業部首批撥出建設資金730.7萬元,用於完成銅官山礦日采選礦石400噸生產系統的改造,1952年6月投產。國家還撥出資金349萬元,建設掃把溝2000千瓦機組發電廠,1952年4月運行發電。1952年當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4萬元,按1952年不變價計,,生產銅料298噸,開始奠定有色工業的基礎。

1953~1957年,銅陵有色工業很快發展起來。1953年5月,年產2000噸粗銅的第一冶煉廠正式生產出銅,1968年10月掃把溝發電廠又增設兩台新機組,總裝機容量擴大到4550千瓦。1950~1957年,有色工業完成總投資7614萬元,到"一五"期末,初步建成日采選礦石3600噸、年冶煉粗銅1萬噸規模的聯合生產企業。1957年是有色工業生產高峰年,粗銅、銅料雙破萬噸關,佔全國總產量47.4%,銅陵市首次實現工業總產值過億元,成為安徽省重要工業城市之一。銅陵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43億元,年均增長為69.66%,實現上繳利稅4486萬元,累計生產粗銅26412噸,銅料26702噸,硫精砂340300噸,此間,是銅陵工業發展最好時期之一。有色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新興工礦城市的誕生。1956年建市後,圍繞礦山生產、生活的需要,地方輕手工業如市食品廠、酒廠、磚瓦廠、機修廠、被服社、木器社等16家企業先後開辦,1957年地方工業總產值達到493萬元。"一五"期末,除有色工業具備機械化、半機械化生產條件外,其餘廠社多數是廠房狹小,設備簡陋,近乎手工作坊式生產。

1958~1962年開始到1978年的21年間,1978年與1957年相比:工業總產值由9681萬元,增加到32217萬元,增長3.33倍;職工人數由7649人增加到46309人,增長5.07倍;全民所有制工業固定資產原值由6522萬元增加到48950萬元,增長6.5倍,但是整體工業發展速度滯緩,經濟效益較低,落後於全省各地。21年間平均發展速度,銅陵為7.4%,全省平均為9.6%,低於全省平均2.2%。1978年工業實現的經濟目標,銅陵每百元固定資產提供產值53.16元,比全省平均103.33元低50.17元;百元資金提供利稅10.34元,比全省平均20.59元低10.25元;百元產值佔用流動資金51.19元,比全省平均31.13元高出20.06元。

1985年,全市,含縣,工業企業發展到260個,,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48個、集體所有制企業212個,,職工總人數138045人,其中全民所有制94095人,,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原值92257萬元,其中全民所有制獨立核算工業86377萬元,,當年完成工業總產值80658萬元,含縣,,主要工業產品達63種,優質產品39種,,預算內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完成26962萬元。

1985年工業總產值比1980年增長95.8%,比1978年增長1.48倍,比1957年增長7倍以上。1985年職工總人數比1980年增長1.33倍,比1978年增長1.82倍,比1957年增長12.3倍。1985年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原值比1978年增長76.46%,比1957年增長12.3倍。

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622.4億元,增長7.4%;實現工業增加值408.7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1.2%。工業經濟發展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9.7%,拉動GDP增長7.7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4.0%;集體企業下降6.9%;股份制企業增長6.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47.8%。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1.9%;輕工業增長10.9%。從主導行業看,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3%,其中常用有色金屬冶煉下降3.8%;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7.0%;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0.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0.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4.2%;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下降8.7%。

2012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82.1億元,增長34.3%。

⑷ 銅陵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企業

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安徽省政府批准,省體改委批復,由銅陵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銅陵通源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銅陵三佳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銅陵精達銅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華工程公司共同出資發起設立,於2000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銅陵化工集團新橋礦業有限公司
銅陵化工集團新橋礦業有限公司位於長江之瀕、風景如畫的皖南山區,是一座以硫為主,伴生銅、金、銀、鐵、鉛、鋅等多種金屬元素的大型化學礦山,已探明地質儲量1.7億噸,其中硫鐵礦礦石量8711萬噸、鐵礦石量2400萬噸、銅金屬量50萬噸、鉛鋅金屬量4萬噸、還有成百上千噸的金銀金屬量。公司是國家「十五」規劃的全國兩家重點硫鐵礦企業之一。
銅陵化工集團有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銅陵化工集團有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8年2月28日,公司前身是銅陵市有機化工廠,始建於1983年6月,是生產染料中間體、橡膠防老劑、有機化工原料等中型化工企業。位於銅陵市西部,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鐵路運輸直達廠區,是銅陵精細化工生產基地。
安徽安納達鈦業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安納達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3月,其前身為銅化集團銅陵安納達鈦白粉有限公司,是目前安徽省最大的鈦白粉生產企業其主要產品銳鈦型鈦白粉產量居全國前列。
銅陵市順華合成氨有限公司
銅陵市順華合成氨有限公司位於銅陵市東北郊順安鎮,現有年產4萬噸合成氨和設計年產1萬噸碳酸鹽生產裝置各一套。主要產品有3萬噸/年商品液氨、3萬噸/年農用碳酸氫氨、1萬噸/年工業氨水等。企業總資產9800萬元,固定資產凈值6000萬元。
華興化工有限公司
華興化工有限公司位於安徽省銅陵市西南郊橫地段,交通方便,廠區西臨長江,可以方便的利用六國公司已有的專用碼頭,緊鄰硫酸銷售大戶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距主要原料硫鐵礦產地——銅化集團新橋礦業公司僅32公里。公司於2001年6月掛牌正式成為銅化集團下屬一個獨立的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12722.50萬元,主要經營硫酸製造、銷售,廢渣銷售,機械設備加工和勞務輸出,公司現有職工604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8人,公司下設四部二室、五個分公司、三個子公司和一個硫酸廠,是一個機制靈活並具有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公司。
銅陵市綠陽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銅陵市綠陽建材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一九九八年八月,系銅陵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公司集磷石膏綜合處理技術開發、咨詢、轉讓及產品生產、銷售於一體,現為安徽省級環保產業基地骨幹企業,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磷石膏研究開發基地。公司原有的年產10萬噸水泥緩凝劑是國家高新技術項目、安徽省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被列入國家環保總局「跨世紀綠色工程」、安徽省環保局「藍天碧水工程」;國內單產規模最大的磷石膏處理項目年產30萬噸水泥緩凝劑生產線於2003年10月在本公司建成投產。
銅陵化工集團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
銅陵化工集團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是銅陵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也是集團公司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專門機構,主要從事各類產品、機械設備、技術、物料和零配件的自營或代理進出口業務。
自1993年成立以來,公司一直遵循「至精至誠,服務於集團公司企業」的經營宗旨和理念。近年來,在中國加入WTO的背景下,公司認真貫徹集團公司「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發展戰略,加強對外貿易、交流和合作,構築了完整和良性發展的結構體系。
銷售:磷酸二銨、氮磷鉀復合肥、造粒磷肥
安徽通華物流有限公司
安徽通華物流有限公司於1992年7月份在原新橋礦車隊、磷銨廠車隊、化工總廠車隊、有機化工廠車隊和市冶金原材料調運處的基礎上合並組建而成。當時企業名稱為銅陵市化工集團汽車運輸分公司,是專業化的汽車運輸公司。1999年12月份,由分公司改制為子公司,名稱為銅陵化工集團汽車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銅化汽運公司),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現公司法人代表:王志強。2010年變更為安徽通華物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郝毅
銅化弘宇房地產開發公司
銅化弘宇房地產開發公司成立於1999年9月24日。現有員工20人,其中高中級職稱的有13人,設置二個項目分公司和四個職能部門,開發資質為四級,注冊資本500萬元。為獨立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徐傑斌。
銅陵化工集團包裝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銅陵化工集團包裝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位於長江南岸,距黃山160KM,距九華山100KM。是銅陵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具有一定經濟規模的、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交通便利,水路、公路四通八達。
公司始阻建於1982年,具有近20年的編織袋製造及塑料加工歷史。擁有固定資產1400萬元,公司佔地面積33682平方米,工業廠房、辦公樓共8000平方米,職工近300人,工程技術人員20多人,具有成熟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塑編製品年生產能力2000噸,蓬布1000萬平方米。
銅陵化工集團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銅陵化工集團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工程設計、科研、技術咨詢、環境污染防治等業務於一體的國家乙級設計科研單位。我公司是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協會、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中國工程咨詢協會會員單位。
我公司現有職工7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6人,有高級工程師25人,工程師35人,各類注冊工程師8人,配備有化工工藝、機械設備、化工分析、環保、自控、給排水、采礦、選礦、電氣、總圖、概預算、技術經濟、建築、結構、暖通等數十個專業。擁有先進的電子計算機、CAD系統及其它先進的技術裝備。
銅陵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銅陵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成立於1996年12月,是安徽省認定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其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著重以銅化集團生產企業資源為依託,以市場對接為落腳點,重點在磷復肥、磷酸鹽、硫酸鹽和磷石膏等廢棄物循環利用方面進行項目研究與開發,為集團公司中長期發展打造科研、技術創新平台。近幾年來,為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做大做強硫磷化工,做精做優精細化工,做實做好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戰略,提高自身技術創新能力,銅化技術中心以「厚德、聚智、唯實、創新」的 團隊精神為理念,大力實施科研項目試驗和技術。
銅陵港務有限責任公司
銅陵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八百里皖江中部,素有皖中南以及中國古銅都對外開放橋頭堡之稱。這里陸域平坦,岸線順直,航道寬闊,水深流緩,河床穩定,是交通部《長江干線航道發展規劃》確立的萬噸級海輪進江終點港。銅陵港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處在上海——武漢、九江——南京、合肥——黃山以及安徽長江五港的中心點。沿江高速、合銅黃高速、銅宣杭高速、寧銅鐵路、銅九鐵路和已經在建的寧宜城鐵、京福高鐵交匯於港區及腹地邊際,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是皖中南物流集散中心和長江干線重要港口企業。1993年,銅陵港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對外籍輪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海關、邊防、商檢等查驗機構相繼成立;1997年,正式開通國際集裝箱內支線航班;2009年,交通運輸部確立銅陵港為海峽兩岸三通直航港口。公司現有15座碼頭、17個泊位,分布於大通、橫港、興隆、銅陵縣城關四大港區,港區岸線29.1公里,其中對外開放碼頭四座,辟有日本、朝鮮、韓國、中國香港、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直達或中轉航線,常年可通航和靠泊萬噸級海輪。主要從事國際、國內集裝箱和件雜散貨的裝卸、倉儲、中轉以及理貨、船舶代理、水陸運輸、旅遊服務等物流服務等業務,是一個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的公共服務性國有港口物流企業。

⑸ 正威國際集團發展狀況

深圳基地是正威國際集團的裝備和技術中心,它從日本、德國、美國等地引進了高端的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使其在行業領域中處於領先地位。產品廣泛獲得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奧地利和比利時在內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認證,如ISO9001、ISO14000和SONY綠色合作夥伴認證。基地更是電線電纜附件技術委員會的成員,積極參與電纜行業國家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體現了其在技術實力上的卓越貢獻。


安徽銅陵基地規模宏大,佔地千畝,擁有20萬平米的工業廠房,引進了全球最先進的CONTIROD連鑄連軋生產線和德國NIEHOFF的MM85伸線機,年產能總計超過100萬噸。正威集團計劃收購兩條銅桿生產線,旨在打造世界級銅桿製造企業,同時帶動精銅及製品的國際貿易,展現出其強大的生產能力。


江西贛州基地致力於銅、鎢礦產資源的開發,已建成並全面投產0.98平方公里的銅、鎢混生礦區,正在進行更大規模的詳勘和礦產資源開發。基地引進了國際一流的先進技術、設備和人才團隊,目標是在3年內發展成為以銅、鎢為核心的行業龍頭型綜合礦業集團,成為世界級的銅、鎢加工和製造產業基地。


總的來說,正威國際集團憑借其全球化的視野和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積極布局各個生產基地,展現了其向世界千億產業集團邁進的雄心壯志。


(5)銅陵工業廠房檢測多少錢擴展閱讀

正威國際集團是一家以銅、鎢兩大行業完整產業鏈為主導的有色金屬產業集團型跨國公司。歷經十五年的發展,形成了歐洲(日內瓦)、美洲(紐約)、亞洲(香港)國際三總部;在國內的深圳、上海、北京設立了三大區域總部;建立了深圳精密控制線纜光纜產業園區(500畝),安徽銅陵銅加工產業園區(1000畝),江西贛州銅、鎢采選冶及精深加工產業園區(800畝)三大生產基地。2009年正威國際集團以319億元的銷售額,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96名、中國製造企業500強第94名。

閱讀全文

與銅陵工業廠房檢測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加熱器怎麼安裝 瀏覽:883
汽車燒鍋了怎麼辦 瀏覽:427
賓士汽車後唇怎麼拆下來 瀏覽:207
奧迪s4和寶馬4系敞篷選哪個 瀏覽:320
賓士更換變速箱電腦怎麼做匹配 瀏覽:863
修汽車喇叭多少錢 瀏覽:86
把奧迪車門撞了要多少錢 瀏覽:978
寶馬三系內飾什麼時候會改款 瀏覽:536
奧迪車下車時地上怎麼顯示車標 瀏覽:511
汽車後市場什麼意思 瀏覽:239
濟南源信汽車檢測多少錢 瀏覽:460
賓士c200賓士電子狗怎麼關閉 瀏覽:61
賓士s500藍牙如何打開 瀏覽:599
在曲靖租一輛奧迪多少錢一天 瀏覽:23
全國有多少家省級中煙工業公司 瀏覽:228
工業設計屬於什麼級別 瀏覽:182
沈陽寶馬哪裡買 瀏覽:338
老款賓士s整備要花多少錢 瀏覽:896
大鵬vv7和寶馬7系哪個好 瀏覽:295
4s店汽車油箱清洗多少錢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