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通化經濟開發區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
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是被國家農業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單位」和「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示範區」榮譽稱號的特色產業園,園區規劃面積400公頃,是開發區加快推進地區建設、實施長白山特色山珍及其他農副產品優勢資源轉換、科教興農和全方位開放戰略的核心基地,園區規劃出「農副產品加工區、中葯材加工區和配套服務區」三個區域,通過市場帶動工廠,發展特色農副產品交易展示、保健品、化妝品及長白山特產深加工等項目,加快形成產業集聚、產品集約,加速產業鏈的豐富和延長。 (1)園區綜合管理功能中心
包括園區的財務結算中心和公共保障物業服務功能。規劃在園區人員入口南側,與農產品交易區從建築結構上規劃為一體,建築面積7680m2。
(2)特色農產品加工區
特色農產品加工區集中在灣灣川內,為保健品加工區、山珍特產加工區、糧油食品加工區、中葯原料加工區四大片區。共佔地215.84公頃,占總建設規劃面積的55.09%。
(3)園區批發交易功能區
規劃在渾江東岸,201國道邊,園區人員主入口兩側,分為長白山特產交易區和農產品交易區兩個功能部分。佔地15.72公頃,占總建設規劃面積的4.01%。
(4)物流區
在渾江北岸,與通化縣交界設置園區車輛出入道路。物流區規劃冷凍冷藏區、物流庫房區、農產品包裝區三個功能區。佔地27.99公頃,占總建設規劃面積的7.14%。
(5)科技孵化區
規劃在灣灣川內,規劃標志廣場、科研中心、科技展示廳、加工車間四大功能。佔地10.8公頃,占總建設規劃面積的2.76%。
(6)居住區
在農產品交易區南側,規劃員工公寓和專家公寓。佔地8.89公頃,占總建設規劃面積的2.27%。
(7)沿江文化公園和綠化
規劃在渾江東岸和北岸,沿江20米范圍內,在渾江的下游設置一座攔江橡膠壩,沿江岸規劃建設以長白山特色植物、地方風情構成的文化公園。整個規劃區域內道路綠化、隔離綠化、廠房周邊綠化,佔地52.16公頃,占總建設規劃面積的13.31%。
(8)道路工程、公共設施
園區內道路工程佔地32.01公頃,占總建設規劃面積的8.17%。公共設施共佔地22.45公頃,占總建設規劃面積的5.73%。
三、發展前景
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總計投資19.1億元(不含加工企業投資),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7.3億元,工程預備費17323萬元。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保守估計(按30家企業入住)平均每家企業投資5000萬元,總投資預計15億元。
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各功能區達產期,年正常經營收入合計約160億元,其中成本約139億元,毛利潤約20.9億元。其中,年稅金2億元(營業稅稅率按5%計算,城市建設維護稅按7%計算,教育費附加按3%。計算為簡化計算,採用綜合稅率,按銷售收入的10%計算)。因此,2015年示範區正常達產期稅後利潤約為18.9億元。隨著示範區已有發展基礎的奠定,示範區規模與效益將有進一步的提升,預計以後每年可按5%--10%左右的速度遞增,到2020年經營收入可達250億元以上。 現代服務中心區規劃面積100公頃,是開發區根據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特點和未來走向,利用地域優勢,合理配置資金,從而推進城市化建設進程得重要園區。現代服務中心區規劃建設「五市一區」,通過運用現代化集中管理、健全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進一步加強優勢互補、區域聯動以及商業、服務業的協調發展。 一、地理概況
吉林通化經濟開發區現代服務中心區,建設地點規劃在通化市江北區域。江北區域由哈尼河與渾江交匯分割為三塊項目建設用地,地勢平緩,較易開發。哈尼河左岸三面環山,一面臨河,坡度整體平緩,為打造商業、服務業集群提供了良好的建設環境;渾江西岸為通化市老站火車站,交通便利,商業繁華,是倉儲、物流項目開發建設首選地域。
二、園區框架
根據吉林通化經濟開發區現代服務中心區的版圖框架和產業輻射能力,共規劃建設「五市一區」,即生產資料交易市場、醫葯交易市場、百腦匯大市場、傢具交易市場、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和倉儲、物流區。
1、生產資料交易市場
生產資料交易市場以鋼材、水泥、煤炭、木材和生產企業用原料等為主要交易內容。市場建設在樓宇式貿易中心。
2、醫葯交易市場
醫葯交易市場以成品葯、中草葯、原輔料、醫葯內、外包裝生產材料等為主要交易內容,市場建設在樓宇式貿易中心。
3、百腦匯大市場
百腦匯大市場以品牌機、組裝機、筆記本電腦、各種商務電腦以及各種專業電腦和各種多媒體插件、電腦耗材等為主要交易內容。市場建設在樓宇式貿易中心。
4、傢具交易市場
本著促進貿易集中,增強輻射能力的總體規劃思路,傢具交易市場建設在樓宇式貿易中心的左側,佔地面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擬建7個標准貿易樓,均為2層獨立商鋪。建築面積1.75萬平方米,綜合賣場1座,3-5層,建築面積1.75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通化市及周邊地區最大的傢具交易市場。
5、農副產品交易市場
本著利用地域優勢的總體規劃思路,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擬建在農業發展能力強的灣灣川地域,規劃佔地面積3.4萬平方米。
6、倉儲物流區
為了吉林通化經濟開發區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提高區域經濟的承載能力,擬在通化火車站後側建立一座倉儲物流區,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園區將引進物流整合商、物流地產商建立貨物分撥中心和倉儲配送中心,為通化市和周邊地區內高附加值、時效性貨物提供倉儲配送、包裝加工、中轉分撥、增值保稅、信息代理等全程物流服務。
三、發展前景
計劃到2015年,現代服務中心區將完成年交易額200億元,利稅5億元。實現零售業、批發貿易業(含電子商務)、餐飲業、生活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等中心區主導行業的全面啟動運行。
② 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業園發展
龍門工業園是十堰經濟開發區重點開發的山地整理項目,是開發區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園區規劃總面積6000畝,計劃總投資100億元,工業園全部建成後,可容納大中小企業50餘家,可新增產值300億元,新增稅收10億元。
目前,龍門工業園一期已開發整理山地4000畝,工業園內規劃設計有吉林路、龍門大道、航空路分別與東風大道、許白路縱橫相接。現園區已集中安排25家規模以上企業,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2個。目前我們正在全力推進10萬輛車身、10萬輛專用車、改裝車和50萬輛微型車項目建設,大部分項目在今年上半年建成投產,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實現再造一個開發區的目標。 港澳台工業園規劃用地面積1500畝,計劃總投資15億元,建設工期兩年。整個園區分為港澳台資企業園區、軍用車項目園區、外貿工業園區、整車及零部件項目園區。該項目山地整理開發採取「村組開發,政府贖買」方式進行。
港澳台工業園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已完成山地整理和「三通一平」任務。工業園已簽約入駐了東風派恩鋁熱交換器有限公司、湖北帕菲特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十堰派恩富通汽車空調壓縮機有限公司、十堰雷雨科工貿有限公司、十堰顯隆置業有限公司以及外貿工業園等項目,現已進入規劃設計和廠房建設階段,其中4家已建成投產。這些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將新增產值32億元,創外匯1.2億美元,稅收1億元。 神鷹工業園規劃面積1400畝,預計總投入20億元,建設廠房面積52萬平方米。工業園全部建成後,可新增產值233億元,新增稅收5.5億元,新增就業人員超過8000人。
園區分為神鷹專用車生產區、陝汽寶華專用車生產區和零部件加工區3個板塊,設計生產能力為一期10萬台整車及底盤,二期形成25萬台整車及底盤。目前,園區已完成規劃設計,山地整理正在穩步推進,部分項目正在建設,2011年底將建設完畢。建成後,整個園區產品形成工程自卸車、半掛車和倉柵車、罐式車、市政環衛車和零部件產品五大系列,部分產品生產規模將達到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 溫州汽配工業園是十堰市人民政府「雙億工程」企業之一,專門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與研發。項目選址在山坡和河彎上,共有荒坡97畝、河道177畝及49戶零散居民佔用宅基地,總投影面積約475畝。為充分開發利用此土地,開發區共投資3200萬元,通過開山回填和河道截彎取直工程,將原200多萬立方米的土石方山體開挖成80米×730米的直線河道及35米×730米的高等級公路路基,回填舊河道1800多米100萬立方米,回填居民宅基地30萬立方米,剔除新河道及道路佔用面積,開山改河工程共回填可使用土地面積340畝。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佔地330畝,現已入駐16家企業,產品涵蓋了鑄件鑄造、液壓件、車身、塑料加工、密封件、沖壓件、模具、座椅等20種汽車零部件。大部分企業已於今年2月份正式投產,在建項目預計今年10月份可全部建成投產。整個園區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稅金5000萬元。
③ 十堰市鄖陽區青曲鎮米特斯城還有工程嗎
十堰市鄖陽區青曲鎮米特斯城還有工程么。
目前龍崗精密智能製造園項目建設進入最後沖刺階段。
該項目是我市今年二季度開工的重大項目。記者在建設現場看到,廠房主體工程已完工,工人師傅正進行建築外立面玻璃幕牆安裝和室內裝修施工。據該項目總監理工程師王飛介紹,每天有100餘名工人施工,目前項目總進度達95%。2023年春節前,將進入設備整體調試與試運行階段。
據了解,龍崗精密智能製造園項目由十堰市龍崗鑄造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1.5億元,佔地150畝。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模具鑄造及加工生產線,建成後可生產汽車覆蓋件模具、檢具、大型鑄件、數控機床、汽車零部件、鑄造件等,預計年可實現產值3億元、稅收約2000萬元。
今年以來,鄖陽區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頭號工程來抓,一方面不遺餘力建設項目,另一方面搶抓機遇爭取項目,龍崗精密智能製造園、十堰方特主題樂園、漢江鱘魚谷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開工,華新循環經濟產業園、華陽智能製造產業園等一批大項目竣工投產,有力推動全區經濟平穩增長。
面向未來,該區將繼續堅持「兩山」轉化路徑,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硅材料產業、生物科技產業等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高新技術產業,不斷提升「鄖陽製造」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④ 鄖陽區的經濟
2009年,鄖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26億元,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長80.4%,比2008年增長16.8%;財政總收入完成3.65億元,比2005年增長102.8%,比2008年增長37.7%;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83億元,比2005年增長105.2%,比2008年增長5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8億元,比2005年增長283.9%,比2008年增長110.6%;農民人均純收入3021元,比2005年增長60.6%,比2008年增長10.2%。
2010年,鄖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926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09年增長1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4627萬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162268萬元,增長23.6%;第三產業增加值142368萬元,增長14.1%。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30.7:36.9:32.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7845元,增長24.2%。
2011年,鄖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3974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0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8443萬元,增長5%;第二產業增加值203348萬元,增長22%,其中工業增加值187695萬元,同比增長20.8%;第三產業增加值167953萬元,增長14.2%。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31.2:37.7:31.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9719元,增長23.8%。
2010年,鄖縣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8%(2009年同期為100),上漲2.8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3.4%,上漲3.4個百分點;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03.1%,上漲3.1個百分點;農資價格指數為105.6%,上漲5.6個百分點。
2011年,鄖縣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6.3%(上年同期為100),漲幅比2010年高出3.5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6.5%,漲幅高於2010年3.1個百分點,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08%,漲幅高於2010年4.9個百分點,農資價格指數為111.9%,高於2010年5.5個百分點。 鄖縣2010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7676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2%,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462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6.1%。
鄖縣2012年全年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0.95萬千瓦,同比2011年增長1.0%,農村用電量8631萬千瓦小時,同比2011年增長10.6%,化肥使用量(折純量)2.71萬噸,下降0.16個百分點,有效灌溉面積8.0千公頃,擁有鄉村勞動力32.6萬人,鄉村戶數12.48萬戶,常用耕地面積35.16千公頃。
2011年鄖縣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139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2010年增長6.1%,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6844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5.02%。
2011年鄖縣總播種面積82.9千公頃,比2010年增加0.8千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6.34千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67.9%,比2010年減少1.04千公頃。糧食產量22.96萬噸,比2010年增產1.29萬噸,棉花產量121噸,油料產量1.56萬噸,同比2010年持平。
2011年鄖縣豬肉產量4.95萬噸,比2010年增長了一倍,增幅達119.0%;牛肉產量2521噸,羊肉產量1272噸,與2010年基本持平;水產品產量3970噸,同比2010年增長135.5%。
2011年鄖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0.98萬千瓦,農村用電量9377萬千瓦小時,同比2010年增長8.6%,化肥使用量(折純量)5.8萬噸,常用耕地面積35.09千公頃,有效灌溉面積7.82千公頃,擁有鄉村勞動力37.92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5.32萬人。 2011年,鄖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43家,(2011年規模以上單位統計口徑變更為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2011年鄖陽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60342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52.0%,實現工業增加值175303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3.4%。其中:內資企業完成產值593876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30.3%;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完成產值9543.5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5.1%;國有控股企業完成產值3953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5.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91.1%,同比2010年下降2.1個百分點。
2011年分行業看通用設備製造業產值309281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30.5%;農副產品加工52063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3.9%;水利發電、電力供應業完成62694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25%;炸葯化工產品製造業40096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9.4%;建材和礦產品加工業完成127762萬元。五大支柱產業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主力。
2011年鄖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910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1.1%,實現利潤總額1690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72.4,2011年應交增值稅1500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1.9%,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07.68%,工業企業全年平均從業人數9900人。全員勞動生產率169632元/人,比2010年同期提高26.6%。
2011年鄖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41976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61.9%,其中:國有投資258598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71.6%,私營經濟投資96091萬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91976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51.1%。在城鎮項目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9459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61%;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29510萬元,同比2010年下降20.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13007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96.3%。主要行業投資繼續增加。其中:農、林、牧、漁業完成投資49459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61%;製造業完成投資122725萬元,同比2010年下降16.7%;交通、運輸完成投資63075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2.9倍,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完成投資51277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3.9%,高速路完成投資160000,同比2010年增長95.1%。 鄖縣2011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4778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8.5%。其中:城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96065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75.2%;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8713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8.6%,分行業看,全年零售實現零售額267533.3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1.1%,餐飲市場實現零售額45709.8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8.1%。
2011年實現招商引資項目79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01089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8.3%。2011年實現外資出口額932萬美元,同比2010年增長16.5%。2011年實際利用外資1658萬美元,同比2010年增長32.6%。
2011年末,鄖縣擁有郵政網點24處,完成郵政業務營業收入2223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3.5%。2011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67萬人,同比2010年增長39.2%,實現文化旅遊總收入5.9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47.5%。擁有名勝風景區6個,星級飯店2個,星級客房數126個。
2011年鄖縣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鄖縣財政總收入106557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3.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2161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4.5%。完成各項稅收95389萬元,增值稅18064萬元,營業稅8479萬元,企業所得稅2635萬元,個人所得稅2268萬元。全年完成財政支出250082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3.1%。
2011年末,鄖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934218萬元,比年初凈增163122萬元。其中:單位存款432827萬元,比年初凈增103764萬元;個人存款499361萬元,比年初凈增83925萬元。全年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35129萬元,比年初凈增73130萬元。其中:短期貸款71271萬元,比年初增加16529萬元,中長期貸款163648萬元,比年初凈增64815萬元。
⑤ 一個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預計年交易額達多少萬元
一個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預計年交易額達50億元。農副產品集散中心是農產品流通的重要環節,在保障城市市場供應、促進農民增收,特別是解決農產品銷售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⑥ 上海浦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項目簡介
主營產品:南北干貨、糧油、食品、百貨、水產、水果、肉類、凍品、有機食品、蔬菜。
地區:上海
詳細地址:上海市松江區葉榭鎮大葉公路與車亭公路交匯處。 項目全名為上海浦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1) 參數:總佔地面積約600畝
(2) 建築佔地面積約399660平方米
(3) 總建築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包括底廊建築面積)。
(4) 停車位1120個,
(5) 總投資6億
(6) 定位:定位於「南北干貨,糧油,食品,百貨,水產,水果,肉類,凍品,有機食 品,蔬菜,」為一體的綜合性批發市場.(7) 作為上海西南地區標志性的商業配套設施而建。
(8) 地段:坐落在320國道松浦大橋南側葉榭鎮
(9) 與A5、A15,A30,A4,A8,320國道主幹交叉處匯聚於此
(10) 也是松江新南城區的重點開發地段,於本項目僅一江之隔,處於新城區的交匯處
(11) 輻射周邊區域500萬人口的生活需求
(12) 便捷的交通,和豐富的產品為本項目奠定成功的基礎
(13) 軌道交通的建設將更大化的突出本市場的優越性 。
(14)上海西南地區(閔行、松江、金山、奉賢)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15)西南地區唯一一家擁有生豬屠宰及檢疫資格的定點批發市場。
(16)西南地區唯一一家政府定點的活禽和蛋類批發市場。
(17)上海滬淮農產品批發市場和九亭西郊農產品批發市場將整體搬遷至本項目。 區位優勢:
上海浦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坐落於長三角經濟重心——上海西大門——松江葉榭鎮。松江出口加工區,松江工業區,松江科技園區環繞其中,松江大學城,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近在咫尺,極大滿足了客戶商業和生活需要,距上海市中心約30km。
品牌優勢:
上海浦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是為全國農特產交易而打造的專屬平台,未來三年將成為立足上海、面向全國的專業農特產交易市場,傾力打造國內最大的農特產、南北干貨集散中心。依託全國的農副產品基地做後盾,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達的交通以及政府的支持和整個城市規劃發展方向。
產業優勢:
全國有10000多家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額9000多億元,佔全國消費品批發市場成交額的30%以上,通過批發市場銷售的果品,蔬菜,食品和糧油,產品佔到流通總量的50%,是我國農產品流通交易的主要渠道之一。
規模優勢:
浦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心佔地600畝,投資6億人民幣,集批發、零售於一體的農特產交易中心。市場功能設施齊全、經營品位高、輻射能力強。本項目於2009年4月18日起正式對外招商,誠邀全國農特產基地、企業和商界精英加盟,共同開發,共創美好前程!
銷售優勢:
上海浦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所有商鋪為使用權商鋪,所有商鋪均可實行包租,前五年回報率每年8%,第六年到第十年回報為每年9%,第十年以後至第二十年為10%,且可要求開發商按110%無條件回購(具體將在合同中體現)。15000元-17000元每平米,具體面積是從10平方米-30平方米。
項目優勢:
上海浦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定位於「南北干貨,糧油,食品,百貨,水產,水果,肉類,凍品,有機食品,蔬菜」為一體的綜合性批發市場,是作為西南地區標志性的商業配套設施而建。浦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是上海西南地區唯一一家擁有豬肉屠宰及檢疫的定點批發市場,並且市場建成後,將關閉洞涇鎮滬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九亭鎮西郊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進行相關的整合。項目於2009年11月15日開盤,目前正在裝修中,計劃於2010年5月1日正式開業並同時起算租金。
管理優勢:
本市場實行分區管理,模塊化經營,並設有電子結算、冷鏈追溯、檢驗檢測、電視監控等各項措施,由經驗豐富的專業化團隊全程管理和監控,確保市場的高效運轉。目前大多數在售鋪位都已有商家在經營,讓投資者更加放心。
交通優勢:
航空:虹橋空港和浦東國際空港=20km和40km。
水運:距上海吳淞港45公里;松江境內有三個千噸碼頭。
鐵路:距上海南站20公里。上海通往中國南方的鐵路干線貫穿松江工業區;松江南端有一個大型貨運編組站。松江到上海市區的輕軌鐵路已建設完成。
公路:周邊有滬杭高速公路、同三國道、金嘉(A5)高速公路、杭浦高速、302國道、滬松公路、大葉公路等,構成便捷的公路交通網路。同三國道將滬杭高速公路和滬寧高速 (投資20萬在我市場購買一個商鋪的收益)
. 第一個五年租金率5X8%=40%,可收回租金總額:20萬X40%=8萬
. 第二個五年租金率5X9%=45%,可收回租金總額:20萬X45%=9萬
. 第三、四個五年租金率10X10%=100%,可收回租金總額:20萬X100%=20萬
. 共計收回20年租金總額為:8萬+9萬+20萬=37萬
. 20年回購價:20萬X110%=22萬
. 20年總投資收益:37萬(20年收回租金總額)+22萬(110%回購)=59萬
⑦ 淮安宏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佔地面積
走進徐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由淮安宏進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組織的徐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考察之旅圓滿結束,考察團由近百位宏進的客戶組成。大家參觀了「徐州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對現代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結構和模式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晚報訊12月27日,由淮安宏進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組織的徐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考察之旅圓滿結束,考察團由近百位宏進的客戶組成。大家參觀了「徐州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對現代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結構和模式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據悉,淮安宏進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總用地面積約42萬平米,總投資12億美元,規劃總佔地628畝,整體運營後預計年交易量達600萬噸,預計年交易額達 100億元,建設完成後將成為江蘇北部一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綜合性最強、服務范圍最廣的農產品物流中心。此次考察的徐州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運營至今,其市場影響力已覆蓋全徐州,主力業態包括果品、蔬菜、炒貨原料、糧油、干調等,已加入了中國商品市場信息網,並在徐州及毗鄰縣市區建立一批穩固的果品、蔬菜生產基地和可靠的銷售渠道,真正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性的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此次商務考察是香港宏安集團在淮安和徐州的農產品大市場的首次互動,不僅是宏進品牌對專業農批市場運作和管理經驗的傳播,更旨在以實地案例給予淮安宏進客戶以信心。
27 日上午,考察團來到徐州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實地感受了市場繁盛的景象,數百輛大貨車來到市場采購農產品貨物,運貨車輛繁忙且有序地穿梭於市場之中。除此之外,徐州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普及採用電子結算一卡通,使商戶通過采購卡更快速高效地完成采購結算,也給淮安考察團的客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察團在看了市場進出口貨物的流水和人次統計後,均表示十分震驚,一位客戶代表表示:「在沒來之前,很難想像農批市場會有這么大的規模,我們也看到了巨大的投資空間,這么看來淮安宏進這個全淮安500萬人唯一的大型農批市場,前景自然不用說了。」隨後,徐州農批市場的老商戶向淮安考察團的客戶介紹了成功經驗,讓客戶們受益匪淺。